□楊增外
(本文圖片提供/ 楊增外)
1935年春,中央紅軍突破50多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由貴州進入滇東北。在經(jīng)歷了沙寨、車心口、白龍等大小戰(zhàn)斗后,中央紅軍又相繼攻克了馬龍、宣威、會澤縣城。如今,云南曲靖一帶仍然流傳著許多當年發(fā)生的紅軍故事。
1935年4月27日下午,行進中的中央軍委縱隊偵察隊剛剛來到滇黔公路邊一個叫關下村的地方,前方突然傳來一陣汽車馬達聲。偵察隊長張明遠立即命令部隊占據(jù)有利地形,隱蔽于公路兩側,設置了伏擊圈。
頃刻,一輛插著國民黨青天白日旗的軍用卡車進入紅軍伏擊圈。隨著張明遠一聲令下,紅軍戰(zhàn)士立即將敵人包圍。
敵兵目瞪口呆。一名軍官強裝鎮(zhèn)定地吼道:“你們竟敢攔截軍車?”話剛出口,他的槍已被紅軍戰(zhàn)士繳下。當他看清這是一些穿著灰軍裝、頭戴紅色五角星帽子的軍人時才如夢初醒:眼下截住軍車的,竟然是傳說中的紅軍。
紅軍戰(zhàn)士從車上搜出云南軍用地圖20余份,袋裝云南白藥1000包,瓶裝云南白藥400瓶,還有宣威火腿、普洱茶若干。尤其是那些珍貴的軍用地圖,上面不但標注了村莊、山脈、河流、道路等情況,還附有到金沙江各個渡口的詳細路線。
紅軍經(jīng)審問得知,這輛軍車裝載的是國民黨湘鄂川黔邊區(qū)“剿匪軍”第二路軍總司令龍云送給前敵總指揮薛岳的禮物。
半小時后,毛澤東、周恩來等來到這里。
紅一軍團攻克馬龍縣城雞頭村指揮部舊址。
毛澤東得知情況后風趣地說:“三國時被曹操冷落與羞辱的張子喬,回川途中受到劉備的特別款待與禮遇,才將原本想給曹操的西蜀地圖獻給了劉玄德。今天紅軍剛進云南,我們并沒有幫龍云做什么,可他不但送來了行軍地圖,而且連治療槍傷的名藥也給送來了。龍云送來的這些東西,都是我們急需的寶貝?。 ?/p>
1935年4月27日,紅一軍團四團、六團作為先頭部隊到達馬龍縣城外圍。
馬龍縣長鄒煦接到龍云堅守縣城的命令,組織地方民團400多人堆滿沙包,緊閉城門,企圖把紅軍阻于城外。
下午5時左右,紅一軍團六團團長朱水秋命一營迅速占領馬龍東南方的大樹林山,首先向東城門發(fā)起進攻。紅軍戰(zhàn)士沖到城墻下搭上梯子,奮不顧身地攀上城墻,沖進城中。守城的地方民團驚慌失措,頑固抵抗。另一支紅軍武裝搬開堆積在東城門的沙包,砸開了城門。
不久,占領城西羊角山的三營也攻破了西門。紅軍戰(zhàn)士沖進城內高喊著“繳槍不殺”,奮勇反擊那些試圖頑抗的反動武裝。馬龍民團副團總李崇堂持槍反抗,被紅軍戰(zhàn)士的子彈打中了腹部。馬龍縣政警隊長楊歪歪見勢不妙,逃入草叢躲藏起來。馬龍縣長鄒煦向逃跑的民團兵丁大喊:“不要跑,堅持抵抗者賞大洋100元!”但那些兵丁面對英勇無畏的紅軍,紛紛落荒而逃。鄒煦眼見無力回天,只得帶著縣印翻墻穿巷奪路逃跑。
戰(zhàn)斗勝利結束,馬龍城墻插上了紅軍的旗幟。紅軍把從國民黨縣政府抄出的銀元、銅錢大部分分給了貧民百姓,打開監(jiān)獄放出了被關押的群眾。馬龍也成為中央紅軍進入云南后攻克的第一座縣城。
1935年4月28日,中央紅軍軍委縱隊行進在雞頭至王家莊之間的一個小村時,多架敵機蜂擁而來,部隊立即隱蔽在一片樹林中。鄉(xiāng)間土路被炸出一個又一個大坑,幾戶群眾的房屋轉眼之間成了殘垣斷壁。由于敵機持續(xù)轟炸,村里的群眾都跑到附近山里躲藏起來。
那天,正在生病的周恩來沒吃早飯。敵機飛走后,周恩來的警衛(wèi)員范金標和魏國祿準備給首長搞點東西吃,可跑遍整個村子也沒見個人影。
兩人在一處院子里找到了已經(jīng)蒸熟的兩碗玉米飯和10個雞蛋。由于老鄉(xiāng)家里的人都跑到山上躲避國民黨飛機的轟炸,無法付錢,范金標和魏國祿決定先把東西拿回去,讓首長吃上飯再說。
馬龍縣通泉街道小寨村“紅軍樹”。紅軍長征途經(jīng)馬龍時,很多首長在此樹上拴馬。
回到駐地,范金標和魏國祿把玉米飯和雞蛋放到了周恩來面前?!斑@些東西哪來的?”周恩來嚴肅地問。兩個警衛(wèi)員如實匯報了經(jīng)過。周恩來嚴厲地說:“你們不知道紀律嗎?怎么隨便拿老百姓的東西?從哪里拿來的東西,你們趕快送回哪里!”
慚愧不已的范金標走到周恩來身邊懇求說:“周副主席,您看我們寫個條子說明情況,多留點錢放在擱雞蛋的地方行嗎?”
周恩來略作思考,勉強點了點頭。
兩個警衛(wèi)員當場寫下字條:“中國工農(nóng)紅軍路過此地休息的時候,我們有一位同志沒吃早飯,想到你們村子里買點東西吃。來到你們家里,我們拿了兩碗苞米飯、10個雞蛋,這事違反了我軍紀律,應該向你們賠禮道歉!現(xiàn)在給你們留下此條,還有一塊銀元,作為買苞米和雞蛋的錢。請收下。”
周恩來把字條從頭至尾看了一遍:“好,你們趕快送去吧?!狈督饦撕臀簢摿⒓窗炎謼l和銀元一起送到了那戶農(nóng)民家。
周恩來讓警衛(wèi)員留下很少的一點玉米飯和半個雞蛋,把其余的雞蛋和玉米飯立即送給了其他首長。
1935年4月28日,紅一軍團某部宿營在舊縣鎮(zhèn)紅橋村。
幾個借宿在農(nóng)民宋學義家的紅軍戰(zhàn)士,剛一進院就放下背包和武器,把屋里屋外打掃得干干凈凈。
第二天早上,一個戰(zhàn)士在宋家的板壁上寫下了“蘇維埃新中國萬歲!”八字標語。戰(zhàn)士們幫著宋學義干了一些零活,把屋里的水缸挑滿了水。部隊出發(fā)前,戰(zhàn)士們拉著宋學義的手說:“謝謝你們全家了!”并把一只水壺、一把木勺、一根竹扁擔留給宋家,以示謝意。
紅軍走后,地方民團多次到村里威逼群眾清洗紅軍留下的標語。宋學義一家親身感受到紅軍的溫暖,堅信只有紅軍才是老百姓自己的隊伍,他們冒著危險偷偷地把草席釘在板壁上蓋住了標語。就這樣,這條“蘇維埃新中國萬歲!”的標語被保存下來。
1974年,馬龍縣紅軍史料征集工作者趕到宋家,只見標語還完好地留在板壁上。后來,這條標語被云南省有關部門收藏。
宋家人在捐贈標語時說,我們把“蘇維埃新中國萬歲!”這條標語保存到現(xiàn)在,就是要讓一代又一代的宋家人知道家里曾經(jīng)住過紅軍。如今我們把它交給國家,也算是完成了當年紅軍戰(zhàn)士的托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