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不是”的話語標記功能研究

      2015-12-08 06:48:40鄧瑩潔
      關鍵詞:大勝標引異性

      鄧瑩潔

      (北京語言大學國際漢語教學研究基地,北京100083)

      “不是”的話語標記功能研究

      鄧瑩潔

      (北京語言大學國際漢語教學研究基地,北京100083)

      會話場景對話語標記的功能特征有特定要求,反之,話語標記的功能特征也會影響其所適用的會話場景。話語標記“不是”為標異標記,而“不是”的“標異性”等級可區(qū)分為強、中、弱項,且這一等級區(qū)分會使得會話場景呈現(xiàn)多樣化,而非前人認定的單一化。程序意義和概念意義的此消彼長是“標異性”差異存在的內(nèi)在語義機制。此外,“不是”的標異性等級差異會帶來其概念、語篇和人際功能的不同。通過進一步分析“不是”的標異功能及其內(nèi)在語義機制,希望能夠深化對話語標記相關特征的本質(zhì)認識。

      話語標記;“不是”;標異等級;會話場景;語義機制

      一、引言

      否定判斷短語“不是”具有實在的詞匯義和邏輯義;漢語口語中,還有另外一種用法的“不是”,這種“不是”常見于話輪的開端或中部。

      (1)楊桃:……同學聚會都吃火鍋,熱鬧。

      果然:不是同學聚會,現(xiàn)在可不是同學聚會,就是哥們兒,哥們兒很多年沒見了,然后說我請他們。(《咱們結婚吧》)

      (2)泰勒:沒關系,我今天沒別的事,我會在這里等你,等到你來。

      李三妹:不是,你這樣我特不好意思,真的。(《小爸爸》)

      (3)【閨蜜突然告訴大家離婚的消息】

      閨蜜:不過想想我也不虧,我用這幾個月的婚姻,換了一四百多萬的餐廳。

      ……

      焦陽:……你說這一年下來得掙好幾個餐廳呢!

      楊桃:你說什么呢?不是,怎么就這么突然呢?到底是因為什么???(《咱們結婚吧》)

      例(1)和例(2)、(3)中的“不是”不同:例(1)的“不是”具有明顯詞匯意義,并且承擔了構建話語語義內(nèi)容的任務;而例(2)、(3)的“不是”都不再是對某個特定事物或狀態(tài)的否定判斷,相較于例(1),后兩例“不是”具有以下特點:第1.本身不承載具體的命題意義,不參與構建話語語義;第2.不具備實義動詞的句法特點,排斥主語、賓語等基本句法成分,不受副詞或時體成分修飾;第3.沒有與之相對應的“是”具有和其對稱的話語功能;第4.與后續(xù)話語之間存在語音停頓。[1]這類“不是”符合話語標記的各項特點,屬于話語標記。

      對話語標記“不是”在會話中的使用情況及其話語功能進行研究的學者目前有劉麗艷[2]和殷樹林[3],二位學者都認為“不是”具有標異性。劉麗艷將“不是”視為標異標記,“標異性”是一種標示說話人在話語過程中交際狀態(tài)或認知前后不一致的屬性,而在應答時,這種不一致主要體現(xiàn)為某個言語行為或非言語行為所傳遞的信息和標記使用者原有認知傾向不符。劉認為,這種屬性制約了“不是”的使用對象和使用場合[2]。殷樹林的觀點和劉麗艷基本相同,他認為“不是”提示說話人所接受的信息與自己的認知狀態(tài)有偏差,會威脅對方面子,這導致說話人在日常會話中較少使用“不是”[3]。

      本文認同前人所總結的“不是”的核心功能,但同時認為,不同話語中這一核心功能的表現(xiàn)不同,存在標異性的等級差別,下面將就與此相關的問題進行討論。

      文中語料逐條轉寫自電視劇《小爸爸》和《咱們結婚吧》,除了轉寫帶有話語標記“不是”的例句,還記錄了其所在的完整會話及會話背景,本文所考察的“不是”語料共計368條。

      二、“不是”標異性的等級差異

      Fraser指出,各個話語單元之間原本就存在多種語義關系,使用話語標記是將言者試圖表達的那種語義關系明晰化[4]。話語標記和話語之間的作用是相互的,話語標記突顯話語單元之間的關系,為話語理解提供方向,而話語也會影響話語標記的功能。由于同一個話語標記出現(xiàn)的位置不同,使我們感到同一個話語標記的意義是復雜的[5]。Frase又指出,“話語標記是一種語言形式,它具有核心意義,這種核心意義會因語境不同而使意義豐富起來”[6]。就“不是”而言,其所在話語的語義關系是原本存在的,且同時存在幾種語義關系,“不是”突顯的可能是其中較為突出的語義關系,也可能是其中不那么明顯的語義關系,在前一種情況中,“不是”的核心意義與該種語義關系契合度較高,在后一種情況中,“不是”的核心意義與該種語義關系契合度較低。受話語單位間的語義關系影響,在不同話語中,“不是”的標異性程度也有所差別。

      (一)各類話語中“不是”的標異性

      根據(jù)前人的定義,應答時,“標異性”指“不是”標引言者所接收的信息和自身認知狀態(tài)①“認知狀態(tài)”指的是言者在會話時所具備的知識、信念、欲念以及建立于其上的推理,“認知狀態(tài)”是較為抽象、不易把握的,為了更加直觀明晰地呈現(xiàn)各種認知狀態(tài)和所接收信息的符合情況,我們將首先劃分“不是”標引話語的類別,接下來再進一步觀察。存在偏差的性質(zhì),相應的,我們將未標引言者所接收的信息和自身認知狀態(tài)存在偏差的性質(zhì)稱為“非標異性”?!安皇恰睒艘脑捳Z種類繁多,其基本類別主要有以下幾種:

      1.標引“反對”時的標異性

      “不是”后緊跟的有一類話語是對聽者提出的建議或其所持的觀點進行反對,此類“不是”的“標異性”最為明顯。反對和下面的勸阻類似,都是一方認為另一方在言行舉止或觀點想法上存在不妥而表現(xiàn)自身的相反立場,不同的是,反對所體現(xiàn)的相反立場更加鮮明,雙方矛盾更加突出。下例中的“不是”標引反對,對方所提供信息和言者認知狀態(tài)差異較大:

      (4)【楊桃、果然商量請客吃什么】

      楊桃:就吃火鍋啊。

      果然:不是,不能吃火鍋。(《咱們結婚吧》)

      2.標引“勸阻”時的標異性

      勸阻是當一方進行某種行為或采取某種態(tài)度時,另一方對其進行勸說阻攔,試圖讓對方停止行動或改變態(tài)度。勸阻說明聽者的行為態(tài)度和言者理想認知狀態(tài)不一致,言者希望聽者行為態(tài)度達到和其理想統(tǒng)一的狀態(tài)才會采取勸阻行為,因此標引“勸阻”的“不是”也體現(xiàn)了較為明顯的“標異性”。

      (5)李三妹:哎喲,我都快急死了,他來不來啊,能不能來啊?

      齊大勝:不是不是,你別著急,啊,你看他從城里到這兒怎么著也得兩小時車程吧。(《小爸爸》)

      上例中,齊大勝安慰李三妹,讓她不要著急,“不是”接連使用更突顯勸阻的迫切性。

      3.標引“不滿”時的標異性

      聽者或第三者的言語或非言語行為不合言者心意甚至和言者預期相差甚遠會引起言者發(fā)泄不滿情緒,標引“不滿”的“不是”體現(xiàn)了“標異性”:

      (6)顧客:服務員,快點!

      服務員:不好意思,稍等一下!

      顧客:等什么等什么,不是,等半天了,你是耳朵不好使還是聽不懂中國話啊?(《小爸爸》)

      例句是顧客宣泄對服務員的不滿,而且這種不滿情緒程度較高,說明他人的舉止行為、態(tài)度、言語等和言者認知傾向不符,這里的“標異性”也比較明顯。

      4.標引“解釋”時的標異性

      觀察語料發(fā)現(xiàn),很多“不是”都標引表示解釋的話語。當“不是”標引用于解釋的話語時,一般是由于這兩個原因:第1,他人提出的問題需標記使用者解答;第2,在他人并未提問的情況下,標記使用者提供新信息,填補他人的認知空白,或標記使用者對某種行為舉動進行說明,增加對方認知。①本文的“解釋”排除了這類情況,如,李三妹:別給他打電話,太不靠譜了,你們都。齊大勝:不是,我跟你說啊,這小子鬼主意多,找他一定能有辦法。(《小爸爸》)這里的解釋也用“不是”標引,但是本文的解釋排除了這類情況,因為這里的解釋和對方提供的信息相反,“不是”帶有對對方信息否定的意味。本文的解釋排除了因觀點不同而進行解釋更正的情況。這兩種情況分別如以下兩例所示:

      (7)【小艾之前懷疑李三弟對齊大勝有意思,匆匆趕回醫(yī)院,發(fā)現(xiàn)李三弟來看齊大勝,更是心生疑慮】

      小艾:誰?。?/p>

      齊大勝:不是三妹兒她弟弟嘛,你見過。

      小艾:我知道呀,他來干什么?

      齊大勝:沒事,他給我打個電話,說來看看我,就過來了。

      小艾:打什么電話?他為什么給你打電話?

      齊大勝:不是,他給我打個電話,說有點事求我,……(《小爸爸》)

      (8)【小艾問于果齊大勝是否和他在一起】

      于果:在啊,我跟他一塊,他跟別人談……談工作的事兒呢。

      小艾:哎,不是,我給他打電話他也不接,然后也不知道給我回一個。(《小爸爸》)

      從表面較難看出以上兩例中“不是”的“標異性”,例句顯示的似乎是“非標異性”,如例(7),在“打什么電話”和“為什么打電話”的問題上,小艾存在認知空白,“不是”標引話語填補其認知空白;例(8),小艾告訴于果自己給齊大勝打電話的情況,和于果的話語并不存在差異性。但事實上,標引“解釋”的“不是”同樣體現(xiàn)出“標異性”,如例(7),小艾之所以提問,是因為對李三弟的到來持懷疑態(tài)度,齊大勝的“不是”標示的是與懷疑態(tài)度之間的偏差;例(8),小艾的“不是”并非針對前一個話輪,而是針對齊大勝的行為。

      標引“解釋”的“不是”的標異范圍往往不局限于“不是”前后的話輪或對話時言者、聽者雙方的行為、言語,此類“不是”的標異功能應結合更大的話語背景分析,或需更多地考慮情態(tài)因素。

      5.標引“疑問”時的標異性

      問句的形式在“不是”后很常見,有的問句是用反問形式表示不滿或反對等,有的問句則主要是為了向聽者提出疑問,期待聽者給出直接答案,在此我們考察的是后一種情況。

      (9)【果然向果媽要戶口本,果媽堅持要果然的房產(chǎn)證】

      果媽:我可告訴你啊,今天你不給我那房產(chǎn)證,我就不會給你戶口本,絕對不會給你,不會給你,你放心!

      果然:不是,媽,是不是這樣,我把房產(chǎn)證拿給您,您就把戶口本給我?(《咱們結婚吧》)

      (10)【齊大勝詢問小艾爸媽對他的印象】

      小艾:還行吧。

      齊大勝:不是,什么叫還行吧?不,咱爸咱媽怎么說的?哎哎哎,我怎么感覺你有點蔫兒了???

      小艾:哎呀,沒說什么,都是一些小建議。(《小爸爸》)

      和標引“解釋”一樣,“不是”標引問句時的標異性也不那么明顯:例(9),“不是”標引果然向果媽的提問求證;例(10),第一個“不是”引導的是齊大勝對小艾回答的不滿,第二個“不(是)”引導的是齊大勝的疑問,迫切希望得到回答。兩例中“不是”的“標異性”表現(xiàn)如下:例(9),果然的“不是”并非針對果媽的話語,而是對果媽態(tài)度的質(zhì)疑和不滿;例(10),齊大勝的第二個“不是”并非針對小艾的回答,而是針對小艾敷衍的態(tài)度。

      (二)“不是”標異性的等級差異

      “不是”前后的話語單位的語義關系主要有兩種:相異和順承。在“不是”標引“反對”、“勸阻”和“不滿”時,前一個話語單位和后一個話語單位間最突出的語義關系為相異,這使得“不是”的標異性更為突顯,這被認定為標異等級較高的情況;而“不是”標引“解釋”和“疑問”時,前一個話語單位和后一個話語單位間最突出的語義關系為順承,“不是”標示的多是非言語行為帶來的信息和認知狀態(tài)間的差異,這使得“不是”的標異性在話語中不那么明顯,我們將此認定為標異等級低的情況。

      若將否定判斷詞“不是”的標異等級認定為“1”,各類話語中“不是”的標異性傾向于呈現(xiàn)如下圖連續(xù)的排列[7-8]:

      圖1 “不是”的各項標異等級

      對368條語料進行歸納整理,得到下表數(shù)據(jù):

      表1 “不是”的各項標異等級統(tǒng)計

      在“不是”標引的話語中,“反對”屬于標異等級強項,“勸阻”和“不滿”屬于標異等級中項,而“解釋”和“疑問”屬于標異等級弱項,三類語料分別占總數(shù)的23.6%、31.5%和44.9%。以上統(tǒng)計結果說明,雖然話語標記“不是”的核心功能為“標異”,但在不同話語中,其標異程度有所不同。這將引起我們進一步思考:前人的觀點是“標異性”直接限制了標記的使用,導致其適用場合單一。然而,分析發(fā)現(xiàn),“標異性”具有等級差異,那么這一特性是否會帶來其會話場景的多樣性?

      三、“不是”所在的會話場景

      既然話語標記“不是”的“標異性”在不同話語中的標異等級不一,其所適用的會話場景是否會相應地打破單一局面?由于會話場景種類繁多,在此以“情感類型”為依據(jù)來觀察話語標記“不是”所適用的會話場景,若“不是”所在會話能夠涵蓋各種情感類型,則可證明其適用場合并不那么受限。

      (一)情感類型

      張旺熹將情感分為四類,包括負面情感、假負面情感、中性情感和正面情感。其中,憤怒、不滿、嘲諷、不平和委屈等屬于負面情感;打趣、嗔怪、逗樂和假裝生氣等屬于假負面情感;中性情感指不涉及言者主觀性的情感,如勸解;正面情感包括請求、關切、羨慕和自夸或自謙等情感態(tài)度[9]。這四種情感類型涵蓋了各種各樣的會話場景,在此,我們沿用這樣的分類方法,便于我們以此為依據(jù)來觀察“不是”的適用場景。

      1.正面情感

      (11)【齊大勝第一次到小艾家,吃艾母做的面條】

      小艾:三碗了,你還能吃下嗎?

      齊大勝:好吃啊,不是,阿姨做這面特好吃。(《小爸爸》)(稱贊場景)

      (12)【楊桃向母親請求延遲懷孕時間】

      楊桃媽:桃子,你說這話我不贊成,我覺得事業(yè)反而可以晚一兩年,孩子這事不能晚。

      楊桃:不是,媽媽,媽,您再考慮考慮,您看看。(《咱們結婚吧》)(請求場景)

      例(11),小艾提出對齊大勝能否吃三碗面的質(zhì)疑,齊大勝做出解釋,稱贊艾母做的面條好吃,這屬于正面情感的表達。例(12),楊桃反對母親的觀點,提出請求,這也屬于正面情感。

      2.中性情感

      當言者話語不涉及主觀價值判斷,不摻雜主觀感情時,這樣的情感為中性情感。①在張旺熹(2012)的分類中,主要將言者對聽者進行冷靜客觀勸解的情況視為中性情感的表達,本文將所有不涉及言者主觀價值判斷、不摻雜言者主觀情感的態(tài)度都視為中性情感的表達,在我們所劃分的幾種后續(xù)話語類型中,除了“表達不滿”,“解釋”、“勸阻”、“疑問”和“反對”都可能負載中性情感。中性情感可能出現(xiàn)的場合較多,“解釋”、“勸阻”、“疑問”和“反對”都可以是客觀、冷靜、不附加正面或負面情感的。

      (13)【于果問齊大勝是否記得夏小白】

      齊大勝:不記得,你那么多妞,我上哪兒記得去!

      于果:不是,就是咱們大學畢業(yè)前,咱們?nèi)ッ绹ā缎“职帧罚ㄕf明場景)

      (14)【在果然是否應將事實告知楊桃的問題上,飄飄和七星產(chǎn)生分歧】

      飄飄:就算面試成功,哥去上班了,桃子姐一生氣,哥不是還得辭職嗎?

      七星:不是,辭什么職啊,你想想啊,就這簡歷是桃子姐給哥遞過去的,是吧?(《咱們結婚吧》)(異議場景)

      例(13)中,“不是”標引解釋,屬于客觀說明,引導對方回憶,不涉及言者主觀態(tài)度。例(14),七星反對飄飄的說法,認為果然不用辭職,雖然是反對,但是并未帶有負面情感,屬于冷靜客觀的判斷。

      3.負面情感

      標記使用者的言語中表現(xiàn)出的憤怒、不滿、嘲諷、不平和委屈等都屬于負面情感,盡管這些態(tài)度在情感程度上存在區(qū)別,但它們在本質(zhì)上是一致的?!安皇恰痹陲@示“標異性”時,可能提示“沖突性”①殷樹林(2011)認為,“不是”的“標異性”分為兩種:兩種情況都標示對方行為或言語和言者認知狀態(tài)存在偏離,但其中一種情況是言者認為對方行為或言語錯誤,會威脅到對方面子,這種情形會提示“沖突性”,另一種情況是言者并不認為對方行為或言語錯誤,對對方面子威脅不大。,從情感角度來看,即這樣的“不是”較易給會話帶來負面情感。前人認為“不是”的適用范圍存在較大局限性,正是由于這個原因。

      (15)秀兒:你們倆不準備辦婚禮???

      楊桃媽:不是,秀姐,腦子亂了,你咋想的???(《咱們結婚吧》)(生氣場景)

      (16)【李三妹應該給于果527元錢,但只給了500元】

      于果:不是,你怎么這么自覺就把那27給抹了啊?。ā缎“职帧罚ǔ爸S場景)

      4.假負面情感

      若會話雙方實際關系親密,但表面上因觀點不同發(fā)生假沖突,那么這樣的沖突往往通過打趣、假裝生氣或嗔怪的方式體現(xiàn),此時的情感類型可歸入假負面情感一類。

      (17)【楊桃向其母展示鉆戒】

      楊桃媽:我跟你講,這個比玻璃的那個好看多了。

      楊桃:不是,媽,您有拿玻璃跟鉆石比的嗎?(《咱們結婚吧》)(嗔怪場景)

      (18)【齊大勝和李三妹爭著付飯錢】

      齊大勝:不是不是,我來,我跟你說,說好了咱倆AA的。

      李三妹:干嘛說好了,有什么可說的?

      齊大勝:不是,我跟你說你不帶這樣的,壞了規(guī)矩,咱倆以后還長著呢?。ā缎“职帧罚傺b生氣場景)

      例(17)中會話雙方的關系是母女關系,例(18)中會話雙方是朋友的關系。事實上,以上兩例中的會話雙方都未發(fā)生實際沖突,話語標記使用者表面看是表達不滿,實際是嗔怪、假裝生氣,屬于假負面情感。

      (二)會話場景

      上文將“不是”標引的話語分成了“反對”、“勸阻”、“不滿”、“解釋”和“疑問”這五類,除了表達“不滿”的話語外,這其中每一類話語都不止對應一類情感。觀察“不是”所在話語的情感類型時,參考標準有以下幾條:會話語境和上下文、言者語氣、言者會話目的、聽者反饋。將368條“不是”語料按照情感類型進行分類整理,得出了如下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是”適用的各種情感類型和會話場景統(tǒng)計

      由此可見,“不是”所在語料的情感類型豐富,四種情感都有所涉及,而且覆蓋了四種情感下的各種會話場景。在所有語料中,帶有中性情感的話語更加突出,占整體語料的67.4%,為一半以上。值得注意的是,“不是”句的情感類型也可以為正面,這是由于在提出疑問、進行解釋和勸阻時能夠表示請求、關切、羨慕等情感。

      “不是”能夠負載各種情感,從一定程度上可說明標記有條件出現(xiàn)于各種不同的話語場景,并非僅能運用于單一會話場景。標異等級存在強弱之分,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會威脅對方面子,這使得話語標記的使用范圍不那么受限。

      四、標異性差異的內(nèi)在語義機制及其與三大功能的關系

      (一)概念意義和程序意義

      Blakemore[10]和Wilson及Sperber[11]劃分了言語交際中會出現(xiàn)的兩類語義:一類是概念意義,概念意義是話語所表示的語義,可顯示一句話所表示的內(nèi)容,為話語理解過程提供輸入內(nèi)容;另一類是程序意義,它可以引導聽者對話語的理解,幫助聽者尋找話語關聯(lián)性。屬于語義方面的概念意義與詞匯的基本意義相聯(lián)系,屬于語用方面的程序意義用于指導概念意義。

      大多數(shù)實詞如動詞、名詞、形容詞和一些副詞,其詞匯意義都是概念意義,可以表征完整概念,如前面例(1)中的“不是”即為否定判斷動詞,具備的是概念意義。而例(2)和例(3)中的“不是”區(qū)別于例(1)中“不是”表示對某個特定事物或狀態(tài)否定判斷的用法,為話語標記。作為話語標記的詞語,其主觀性會漸漸突顯,其概念意義逐步虛化甚至消失,程序意義顯現(xiàn),其顯著性不斷增強,呈現(xiàn)出壓制甚至替代概念意義的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程序意義與概念意義不應被視作無法共存于某一話語標記中的兩類意義[12]。話語標記“不是”在具體使用中還未完全擺脫概念意義的制約,在一些會話中,“不是”中表示否定的概念意義仍然較為突出,如否定意味最強烈的“表示反對”和否定意味較強的“進行勸阻”、“表達不滿”。以上文的例(4)(“不是”標引反對)、例(5)(“不是”標引勸阻)和例(6)(“不是”標引不滿)為例,其中“不是”表示“否定”的意義尚未完全虛化,有條件參與話語的概念表征構建,分別是對會話中“吃火鍋”、“急死了”和“稍等”的否定。

      但在有的會話中,程序意義幾乎完全占據(jù)話語標記“不是”的核心位置,否定的概念意義幾乎不再顯現(xiàn),以上文的例(7)、例(8)(“不是”標引解釋)和例(9)、例(10)(“不是”標引疑問)為例,其中“不是”不再承載“否定”的意義,參與話語的概念表征構建的條件幾乎消失。結合上文分析,各個等級的標異性與“程序意義”和“概念意義”的關系可用圖2表示:

      圖2 各項標異等級與“程序意義”和“概念意義”的關系

      當“不是”的概念意義顯著,程序意義相對較弱時,“不是”的標異等級較高,如“表示反對”;當“不是”的概念意義和程序意義分庭抗禮標記時,標異等級處于中項,如標引“勸阻”、“不滿”;當“不是”的概念意義幾乎完全虛化時,標記的標異等級較低,如標引“解釋”和“疑問”。

      (二)“不是”的標異等級與概念、篇章和人際功能

      韓禮德概括了語言的三大純理功能:概念(Ideational)元功能、人際(Interpersonal)元功能和語篇(Textual)元功能。概念功能指的是語言表達人們在現(xiàn)實世界(包括內(nèi)心世界)中的各種經(jīng)歷和表達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義單位之間邏輯關系的功能;人際功能指語言表達言者身份、地位、態(tài)度、動機和對事物的推斷、判斷和評價的功能;語篇功能指語言將其本身和其使用者所處的情景環(huán)境相聯(lián)系的功能,它將語言成分組織成語篇,使語篇內(nèi)部形成語義整體[13]?!安皇恰钡臉水惖燃売善鋬?nèi)部程序意義和概念意義的消長決定,同時,標異等級差異也影響著三大元功能在“不是”中的體現(xiàn)。

      1.標異等級較高的“不是”(強項、中項)與三大功能

      在語篇范圍,當“不是”標異程度高時,標示與前面話語的差異,其后再引入標記使用者不同的觀點、態(tài)度或行為。在此類對話框架中,“不是”標記了前后話語的關系,顯示了其篇章功能,這反映了前人所認定的“不是”強烈的應答性?!安皇恰钡钠鹿δ苁墙⒃谄涓拍罟δ芑A上的,表示否定的概念功能使得標記通過這一方式將前后話語連接起來。同時,“不是”的較強標異性能夠表明言者的態(tài)度和情感,表達自己對事物的主觀判斷或評價,標示希望改變別人的行為看法等,因此這樣的“不是”也具備著人際功能。所以,當“不是”標異性較高時,它同時具有概念、篇章和人際功能。

      2.標異等級較低的“不是”(弱項)與三大功能

      從概念功能看,“不是”標異程度較低時,標記幾乎不再承載否定的語義,其概念功能幾乎消失。從篇章功能看,“不是”標異程度較高時,其篇章功能傾向于覆蓋到前后話語關系,更突顯話輪之間或話輪前后的聯(lián)系;而標異程度較低的“不是”更傾向于標記一個新的話語塊,提醒聽者注意言者提供的新信息?!安皇恰睒水惓潭容^低時,標引的就是表示“解釋”或“疑問”的話語,而這些“解釋”和“疑問”都是言者提供的新信息。標異程度低的“不是”也具有明顯的人際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這兩個方面:一方面,說明言者和聽者在交際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之間的關系,比如提問者和回答者、提供者和接受者等[14]。如例(19),交際者本來是于果和李三妹二人,齊大勝使用標記突然插入話語,表明了在這里他成為了回答者:

      (19)于果:去把那機器蓋子給我打開。

      李三妹:干嘛???

      齊大勝:不是,他幫你看看車況。(《小爸爸》)

      另一方面,緩和言者語氣。在言者話輪中,首先出現(xiàn)“不是”,使得主要表達負面情感的話語出現(xiàn)前有一個語音間隔,這樣就緩沖了負面情感,若去掉“不是”,負面情感較為強烈。如下例:

      (20)【民政局同事遲遲不給果然辦理登記結婚】

      民政局同事:出去等著吧。

      果然:不是,哥們兒,你是不是新來的???(《咱們結婚吧》)

      →改寫

      果然:哥們兒,你是不是新來的啊?

      結合上面的分析,關于“不是”的性質(zhì)此處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第1,“不是”的“標異性”強弱,與其程序意義和概念意義的消長密切相關。程序意義弱化、概念意義突顯時,“不是”的標異等級較高;程序意義突顯、概念意義弱化時,“不是”的標異等級較低。第2,在“不是”標異等級較高時,同時負載概念、篇章和人際三種功能,而其標異等級較低時,概念功能衰退,篇章和人際功能突顯。

      五、結論

      前人對“不是”的研究,發(fā)現(xiàn)了“不是”的核心功能——標示說話人所接受信息與自身認知存在偏差的狀況,并得出這一特征導致“不是”所適用的會話場合單一的結論。本文更進一步分析“不是”的標異性,對其進行等級區(qū)分,在觀察語料的基礎上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不是”所能出現(xiàn)的會話場景具有多樣性,并非前人認定的單一性,而“不是”適用范圍的多樣化與其標異性具有等級差異密切相關?!安皇恰睒水惞δ芟嚓P要素之間的關系大致如圖3所示:

      圖3 “不是”的標異功能相關要素之間的關系

      筆者認為,以下有關“不是”的分析對話語標記的探討具有普遍意義:(1)“不是”在使用中尚未完全擺脫概念意義的束縛,一些會話中,“不是”表示否定的概念意義仍然較為突出,但同時具備程序意義,正如Bordería所說,“程序意義與概念意義不應該被看作兩個不會產(chǎn)生交叉的集,實際上程序特征和概念特征可以共同存在于某一話語標記中。”[15](2)話語標記具有其核心功能,但該功能在不同會話中功能強度存在等級差異,其功能等級呈現(xiàn)連續(xù)統(tǒng)狀態(tài)排列,且受制于概念意義和程序意義的消長。功能等級不同,其所適用的會話場景隨之不同,話語標記概念、篇章和人際功能的表現(xiàn)也會不同?!安皇恰睒水愋缘燃壘哂袕姟⒅?、弱之分,其會話場景多樣性和等級不同時三大功能的不同表現(xiàn)就與之直接相關。

      [1]Blakemore.Are apposition markers discourse markers?[J]. Journal of Linguistics,1996,32(2):325-347.

      [2]劉麗艷.作為話語標記語的“不是”[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5(6):23-32.

      [3]殷樹林.說話語標記“不是”[J].漢語學習,2011(1):36-45.

      [4]Fraser,Bruce.Pragmatic Markers[J].Pragmatics,1996(6):167-190.

      [5]王正元.話語標記語意義的語用分析[J].外語學刊,2006(2):42.

      [6]Fraser B.What are discourse markers[J].Jourl ofPragmatics, 1999,31(7):931-952.

      [7]齊滬揚.語氣副詞的語用功能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3(1):4.

      [8]陸儉明.現(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M].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249.

      [9]張旺熹.漢語口語成分的話語分析[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2:134-139.

      [10]Blakemore.Semantic Constraints on Relevance[M].Oxford: Blackwell,1987.

      [11]Wilson,D.&Sperber,D..Linguistic form and relevance [J].Lingua,1993,90(1):1-25.

      [12]Bordería S P..“Do discourse markers exist?On the treatment of discourse markers in Relevance Theory[J]. Journal of Pragmatics,2008,40(8):1411-1434.

      [13]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李戰(zhàn)子.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概論[M].修訂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74.

      [14]黃國文.語篇·語言功能·語言教學[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2:77.

      [15]陳家晃,劉成萍.駁Blakemore的程序意義理論[J].中北大學學報,2012(1):73-81.

      (責任編輯:李金龍)

      H109.4

      A

      1001-4225(2015)04-0058-07

      2014-12-10

      鄧瑩潔(1987-),女,湖北恩施人,北京語言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大勝標引異性
      浦東美術館·大玻璃·獨異性
      異性組
      異性齒輪大賞
      檔案主題標引與分類標引的比較分析
      本刊對來稿中關鍵詞標引的要求
      掉進一個坑
      醫(yī)改需要積小勝為大勝
      本刊對來稿中關鍵詞標引的要求
      父 親
      詩潮(2013年11期)2013-11-16 14:59:05
      本刊對來稿中關鍵詞標引的要求
      鄂伦春自治旗| 盐源县| 南丰县| 林芝县| 宜昌市| 昆山市| 子洲县| 江口县| 宁陵县| 丹东市| 涞水县| 兴安县| 滨海县| 同仁县| 万全县| 建始县| 蚌埠市| 榕江县| 仪征市| 新乐市| 辽宁省| 十堰市| 琼结县| 响水县| 乐东| 长汀县| 蒲江县| 沙湾县| 武邑县| 宜兴市| 汝州市| 施甸县| 石河子市| 若尔盖县| 白沙| 林州市| 舞阳县| 九龙坡区| 拉萨市| 格尔木市| 积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