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薛武昭
新會計制度下高校固定資產銜接對策
◎ 文/薛武昭
2014年在全國范圍內推行的《高等學校會計制度》(以下簡稱:新會計制度)對原會計制度進行了全面的修訂、補充和完善,在固定資產方面,新增了固定資產折舊、資產出租、出借、處置等管理規(guī)定,這些新的變化,無疑是高校會計新舊制度轉換中一項重要而且具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本文以新會計制度為背景,分析目前高校固定資產的管理現(xiàn)狀,提出高校新舊制度轉換中固定資產的銜接對策,以更好地落實新制度。
新會計制度; 固定資產; 銜接
新會計制度的頒布和實施,標志著我國固定資產正朝著規(guī)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管理模式發(fā)展。新會計制度在固定資產管理方面,一方面對固定資產在認定標準、分類進行統(tǒng)一的界定和劃分,明確、清晰的固定資產分類,便于各高校采用統(tǒng)一分類標準和折舊口徑,增強數據的可比性。另一方面,新會計制度創(chuàng)新性地引入權責發(fā)生制,要求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這樣有利于真實反映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同時也促進資產管理部門更加詳盡地了解固定資產的實際狀況,強化和提高固定資產的管理效率。新會計制度固定資產的這兩大變化,對會計工作者在思想、專業(yè)技能水平、管理方式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對各高校順利開展和實施新會計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一)大多高校固定資產種類繁多、數量龐大,管理難度大,賬目、賬實不符
高校固定資產大多具有種類多、數額大、價值高、分散和使用壽命各不相同的特點,加上實際工作中固定資產的使用部門、管理部門、財務部門等相關職能部門不統(tǒng)一,資產的實物管理和賬務管理嚴重脫節(jié),容易產生固定資產的賬賬不符、賬實不符。例如:資產管理部門毀損、報廢固定資產,或由于設備驗收、支付款延遲情況,資產部門與財務部門管理系統(tǒng)入賬時間存在不同步性,固定資產存在“有賬無物”或“有物無賬”的情況。
(二)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系統(tǒng)軟件與財務軟件不統(tǒng)一
目前我國高校固定資產系統(tǒng)軟件主要使用的是北京化工大學普諾迪信息管理系統(tǒng)單機版或網絡版,而財務系統(tǒng)軟件主要使用中財信財務軟件,兩者資產分類和工作模塊不匹配,或是兩個系統(tǒng)較為分裂,缺少對接接口,使得固定資產分類有差別,操作模式存在差異,清查與統(tǒng)計上報、對賬工作及其困難,加大了對固定資產的管理難度,同時也給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減值準備操作帶來后續(xù)問題。
(三)固定資產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難以實現(xiàn)共享
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經歷了手工賬目管理到計算機軟件信息化管理的發(fā)展過程,運用信息化系統(tǒng)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增加了固定資產管理的透明性;但大多數高校只是單純利用單機版系統(tǒng)實現(xiàn)資產的建賬入庫、調撥、上報統(tǒng)計及報廢銷賬等程序,并沒有開展資產信息校內開放,容易導致固定資產盲目購置或重復購置,降低了固定資產管理的使用效率,造成浪費。
新會計制度對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跨度由固定資產入賬時點延伸到了固定資產的后續(xù)處理(折舊、減值、處置)期間,針對我國各校目前固定資產的管理現(xiàn)狀,必須加大力度做好固定資產的銜接工作,更好地落實新制度。
(一)積極征求意見,加大宣傳力度,做好數據初始工作
高校固定資產涉及到高校各個部門,在啟用新制度前,高校還應積極征求相關的意見,加大宣傳力度,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及科技發(fā)展、環(huán)境變化和性能用途等因素,合理界定固定資產的核算范圍、使用范圍、折舊范圍和管理范圍。尤其是資產部門和財務部門賬務初始數據的工作量巨大,一定要做好各項基礎數據收集工作。
(二)對現(xiàn)有固定資產進行全面、徹底清查,確保賬實相符
高校應成立資產清查小組,全面清產核資,摸清家底,做好固定資產的全面清查工作,確保賬實相符,為補提折舊作好準備,這也是當前諸多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癥結所在??墒褂霉潭ㄙY產清查明細表(詳見表1),完成固定資產清查工作。
表1:固定資產清查明細表 (金額單位:元)
表2:高校固定資產余額調節(jié)表編制單位: 編制日期:
財產清查后,如果實存數與賬存數一致,賬實相符,則不需進行賬務處理;如果實存數與賬存數不一致,則會出現(xiàn)盤盈和盤虧或者報廢、毀損的固定資產,應及時查明原因,報經批準后按新會計制度有關規(guī)定進行賬務處理。
此外可根據實際工作量財務與國資定期對賬,確保賬實、賬賬相符。實際工作中,由于資產與財務之間入賬、核銷時間的差異而出現(xiàn)未達賬項,可借鑒銀行余額調節(jié)表,編制固定資產余額調節(jié)表(見表2),經調整后二者余額應該相等,從而實現(xiàn)賬賬相符。
(三)建立一體化的信息管理系統(tǒng),形成固定資產管理資源共享平臺
隨著信息化建設和辦公一體化的推進,各高校應盡可能實現(xiàn)國資系統(tǒng)與財務系統(tǒng)對接,逐步建立、完善固定資產的信息共享平臺。此信息共享平臺,應由專人負責管理,定期發(fā)布和更新固定資產明細信息,包括固定資產購置、入賬價值、后期管理情況等,方便固定資產使用部門領導快速、準確采集、調取和查閱固定資產信息,實現(xiàn)數據的共享,減少設備資產的重復采購,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
(四)加強培訓學習
新會計制度對固定資產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資產管理人員及會計人員應加強學習,積極參加相關培訓,進一步提高自身素質,為熟練掌握、應用新會計制度奠定理論基礎。
總之,高校各部門應當以新舊會計制度過渡為契機,正視目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建立和完善資產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確保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順利銜接。
[1]張偉.新會計制度下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銜接對策[J].當代經濟,2014(20).
[2]王雪飛.高校固定資產財務核算管理的探索——基于〈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視角[J].青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年12月第27卷第6期.
[3]萬雪.淺析新事業(yè)單位會計制度下固定資產的核算[J].財會研究,2013(8).
(作者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