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存海
魯沙爾鎮(zhèn)是湟中縣城所在地。鎮(zhèn)內(nèi)多山,是一個典型的淺腦山城??h城之腹地有兩山,一日東山,其二是與之相連,當(dāng)?shù)厝嗣榔涿铡坝^景臺”。
“臺”大多以方見長,而“觀景臺”卻難見方正之形。其實為一地勢呈東西走向、東面較緩、其余三面略陡的山巒而已。從縣城之北、西、南山麓而望,此山形體略圓,高不過二、三百米。其頂之上,地貌梯狀而布,約有五、六級,每級之間垂高不過八尺,且地勢平曠,給人以似臺非臺之感??梢?,稱此山為“臺”,只是避其形而取其神罷了。
俗語有“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之說。觀景臺上既無亭,也無閣,更無仙,但從“觀景臺”上可瞰覽位于其西南面的藏傳佛教圣地塔爾寺。又因有近在咫尺的塔爾寺黃教文化的渲染,“觀景臺”頂?shù)臉滂局g拉掛了許多由紅、黃、藍(lán)、綠、白五色印染而成的一條條經(jīng)幡,它給“觀景臺”涂上了一層神密的色彩。在這里,宗教和審美相互交融,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氛圍。故凡來塔爾寺旅游者,大多先登“臺”遠(yuǎn)望,而后人寺近游。有人就曾寫有“古剎名勝傳內(nèi)外,游客涌上觀景臺”的詩句。
登“觀景臺”,其路四通八達(dá)?;蛏铰夫暄眩蛄謴角逵?,或石階錯落。但游客大多還是先沿著“觀景臺”東面寬而平的馬路前行至位于“觀景臺”東側(cè)的停車場,而后登之。這里時而青石臺階逶迤而上,時而礫石小路斑駁向前,左拐右彎,斗折行蛇,不大功夫就可至“觀景臺”頂?!坝^景臺”頂,其景因時而異,冬可品雪之幽潔,春可品山之清秀,夏可品花之芬芳,秋可品葉之絢爛,但四時之景尤以夏為最。因人工造林工程的實施,每至夏日,“觀景臺”頂及其北、西、南之山坡,或楊柳依依,鳥雀啾鳴;或青松郁郁,雞兔巡梭;或游人醉戲,山歌繚繞……佇立其上,人可于天地之間盡享攬景釋懷之趣;東面,山巒氤氳,螞蟻溝一庫碧水在山巒間似隱似顯,給人以“高峽出平湖”之壯美;南面,塔爾寺莊嚴(yán)靜穆,在青松翠柏的掩隱之中給人以“深山藏古寺”之詩意;西北面,柳色鮮翠,村廓疊錯,高樓林立,在“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園情趣中給人以城鄉(xiāng)相融的和諧之美。如此景致,使“觀景臺”不僅豐富了塔爾寺旅游精品文化建設(shè)的內(nèi)涵,也成了縣城的人們修身養(yǎng)性的一隅佳境。無論節(jié)假日,還是平日清晨日暮,縣城的人們總喜歡到“觀景臺”轉(zhuǎn)轉(zhuǎn)。他們或友朋相伴,或夫婦相隨,三人一伙,五人一群。至其上,有人舞劍,有人踢毽,有人跳鍋莊,有人促膝傾談,其樂融融,其情依依……
偷生于斯,閑暇之余,我也常到“觀景臺”走走。每每置身于其景之中,讓人情不白禁發(fā)一種幽幽古思:歷史的昨天,縣城“馬的”散亂,坯房破舊,街市泥塵;歷史的今天,縣城“摩的”如織,高樓吐新,油路通天,民樂人和……而這不就是真正讓人心醉的景嗎?而這一切,使我們不得不感念黨的陽光和雨露!于是,佇立于“觀景臺”,我不禁這樣想:
濃墨重彩寫不完人間春秋,
千歌萬曲唱不盡黨的恩情。
愿“觀景臺”之景明天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