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黎明
對于秦怡大家并不陌生,幾十年來,她不僅在銀幕上塑造了一大批純潔質樸的女性形象,深受廣大觀眾喜愛,銀幕外的她,身上也充滿中國女性的柔美、善良和母愛,一直照顧重病纏身的兒子,贏得了大家的敬重,尤其晚年唯一的兒子去世后,她將全部愛奉獻給了社會,以博大的母愛,竭盡所能關心下一代,正因為如此,不久前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顧秀蓮代表“中國關工委”,將一塊“偉大母親”的榮譽牌匾頒發(fā)給了她。很多人說:“秦怡獲此殊榮,當之無愧!這既是對她為兒子付出的肯定,更是對她無私關心祖國下一代的肯定!”
人美藝美心亦美,一位偉大的母親
秦怡1922年1月出生在上海一個封建大家庭。她天生麗質,聰慧可愛,從小喜歡唱歌跳舞,家中親朋好友都說她有藝術細胞。上學后秦怡漸漸喜歡上了表演,在上海中華職業(yè)學校讀書時便參加了話劇《放下你的鞭子》的演出。
讀書期間由于受進步思想影響,秦怡對封建家庭日漸不滿,于是下決心沖破束縛。1938年的一天,一次偶然的機會,秦怡遇見了中國左翼聯(lián)盟的著名導演史東山與應云衛(wèi)。倆人見秦怡靚麗清純,覺得她的形象很好,是塊做演員的料,便與她攀談起來。交談中,史東山、應云衛(wèi)得知秦怡曾演過話劇,有一定表演基礎,當即邀請她去演戲,就這樣,秦怡開始了自己的藝術生涯。先參加了電影《好丈夫》拍攝,后在重慶、成都等地演出了《中國萬歲》、《大地回春》、《茶花女》等20余部話劇,很快以靚麗的形象、精彩的表演贏得廣大觀眾喜愛,與白楊、舒繡文、張瑞芳一起被稱為重慶影劇舞臺上的“四大名旦”,聲名鵲起。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秦怡回到上海,先后在《遙遠的愛》、、《母親》等電影中扮演重要角色。1949年新中國成立,秦怡加入上海電影制片廠,在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精神激勵下,潛心創(chuàng)作,塑造了一大批生動的銀幕人物形象:《女籃五號》中的林潔,《青春之歌》中的林紅,《鐵道游擊隊》中的芳林嫂……每一個都鮮活、生動,充滿魅力,精湛的演技征服了無數(shù)觀眾,成為最受歡迎的女演員之一,并當選為“新中國22大影星”、全國政協(xié)委員,榮獲了“中國電影世紀獎最佳女演員獎”等一系列殊榮,被周恩來總理稱為中國最美麗女性。
銀幕上秦怡飾演了許多柔美的中國女性,生活中的她也如她塑造的角色一樣,美麗而善良。
秦怡有過一段不幸婚姻,結束后,于1947年與有“電影皇帝”之稱的著名演員金焰重組家庭。第二年隨著一聲明亮的啼哭,他們的兒子金捷呱呱墜地。
金捷小時候很聰明,也很懂事,秦怡和丈夫工作忙,從讀書開始,他就一個人乖乖上學,放學后一個人靜靜地做作業(yè)、讀書。由于長時間無法與父母溝通,金捷漸漸變得越來越內向,常常一個人悶悶不樂的想心事,到1965年讀初三時,竟發(fā)展到不愿和同學接觸,不聽老師的話,回到家中時常在書上亂涂亂畫,秦怡發(fā)現(xiàn)兒子行為有些異常,趕緊領他去醫(yī)院,醫(yī)生經過一番檢查,神情嚴肅地告訴秦怡:“孩子患的是精神分裂癥,潛伏期已經很長,完全治愈的可能性不大,今后只能通過藥物控制啦!”醫(yī)生的話如晴天霹靂,驚得秦怡瞪大眼睛一時無語,片刻,兩行熱淚滾滾而下。從此秦怡開始了照料、護理金捷的漫漫之路。
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金捷患了糖尿病,秦怡的負擔更重了,每天要給兒子注射胰島素,調節(jié)飲食,帶兒子鍛煉,但她從無怨言。秦怡曾不止一次地說:“他是我兒子,作為母親我必須給他加倍的愛!”
大愛無垠甘做奉獻,傾情關心下一代
2007年3月7日,59歲的金捷因糖尿病并發(fā)肺炎,經搶救無效辭世,他的離去令秦怡悲痛萬分,整天茶飯不思,一想起朝夕相處了幾十年的兒子就流淚。
為了排解憂思,秦怡只好靠看電視分散注意力。一天她在電視上看到山東濰坊孤兒院一個22歲男孩,因患骨髓癌生命垂危,彌留之際,決定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獻給需要的人,把社會上好心人捐贈給他治病的錢,留給孤兒院其他孩子過年時買新衣服。看完這段故事,秦怡陷入了沉思:“兒子生病后一直和我生活在一起,由我保護他,照顧他,雖然最終他因病離開了我,但至少我給了他全部的愛,而社會上還有許多像金捷這樣的孩子生活非常艱難,需要幫助,我何不以母愛去愛這些孩子,乃至愛天下所有的孩子!”想到此,偉大的母愛自秦怡心中騰起,她決定盡快走出喪子之痛,力所能及的為社會上需要幫助的孩子們做些事情,為祖國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做些事情。
很快,秦怡振作起來,將想法付諸行動,當時世界特奧會執(zhí)委會和上海市殘聯(lián)等單位正在舉行關愛殘障兒童的“特奧·母愛”公益宣傳活動,秦怡立即投身其中,以親身經歷講述母愛在殘障兒童康復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呼吁全社會關注、關心這一特殊群體。她的講述細膩、動情,極富感染力,每每令傾聽者感到心靈上的震撼。國內其它一些城市相關部門聽說后,慕名找到秦怡,邀請她參加當?shù)氐摹疤貖W·母愛”宣傳活動,秦怡二話不說當即答應下來。一些親友知道后勸她:“您已經85歲了,在上海參加一些活動也就算了,就別到其它地方去了,這么大年齡,四處奔波身體會受不了的!”秦怡心里清楚,大家都是為自己好,微微一笑回答:“殘障孩子也是祖國下一代中的一部分,為他們做點事情,再苦再累我也心甘情愿!”就這樣她又先后到西安、青島、南京等城市參加了“特奧·母愛”宣傳活動。每到一地,她的人格魅力都會感動當?shù)貝坌娜耸?,為殘障孩子贏得更多捐助。
2008年5月汶川發(fā)生特大地震,全國掀起捐助熱潮,上海舉辦賑災文藝晚會時,秦怡第一時間趕到現(xiàn)場,捐出20萬元為災區(qū)孩子重建學校。這20萬元對于秦怡來說絕非小數(shù)目,幾乎是她的全部積蓄,面對秦怡的無私奉獻,很多人敬佩不已,著名影評人程青松感慨地說:“對一個老藝術家來說,20萬是個非常大的數(shù)字,因為她們年輕時,電影演員的報酬并不高?!鼻剽牭胶髤s淡然一笑表示:“我不能去災區(qū)救援,只能捐款表達一點心意!”
一年后,秦怡牽掛地震災區(qū)的孩子們,剛做完腰椎手術不久,便專程來到上海對口援建的都江堰市參觀新建學校。在“向峨小學”和“友愛學?!保剽吹綅湫碌男@特別高興,親切地叮囑孩子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安心學習!”她還走進孩子們的宿舍,摸摸床鋪軟不軟,看看書桌高矮合不合適,問問孩子們有沒有熱水喝,對孩子們的生活十分關心。事后陪同秦怡參觀的老師動情地說:“她的言行中充滿了對孩子們的摯愛!”
耄耋之年再登銀幕,為青少年甘做蠟炬獻晚年
多年來,秦怡對青少年的關愛,除了物質上的奉獻,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啟迪和幫助,凡是對孩子們有教育意義的事情,她都積極去做。2007年夏,上海電影制片廠要投拍電影《我堅強的小船》,影片講述的是一個隨農民工父母在城市生活的小男孩,想參加市里的青少年船模比賽,父母沒錢給他買船模,他便自己動手,克服種種困難,用撿來的垃圾自制環(huán)保船模,最終不但如愿參加了全市青少年船模比賽,還獲了獎的故事。全片貫穿著激勵青少年堅守理想、不畏艱難,揚起生命風帆的主題,非常有勵志意義。片中小主人的奶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需要一位老演員飾演,導演彭小蓮考慮人選時,思來想去認為秦怡最合適??僧斔严敕ㄕf出來后,劇組有人擔心:“秦怡老師1993年后因身體原因沒再接拍過任何電影,很多導演請她出山,她都婉言謝絕了,現(xiàn)在她已85歲高齡,能答應嗎?”這個問題彭小蓮也曾想過,但她覺得這是我國第一部反映農民工子弟生活的影片,必須拍好,既然認為秦怡是最佳人選,不妨找她試試看。于是彭小蓮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秦怡家,沒想到當她說明來意,介紹完影片故事梗概后,秦怡爽快地同意出演。她對彭小蓮說:“我喜歡孩子,他們是國家的未來,我愿意為他們拍電影!”
影片在上海拍攝,開機時正值酷暑季節(jié),耄耋之年的秦怡,經常要在攝氏40度左右沒有空調的老居民樓中拍戲,但她從不計較,總是一絲不茍的演好自己的每一場戲。最出乎劇組人員意料的是,當時她已患直腸癌,為了不影響拍攝,拍戲時嚴格控制進食和飲水,常??罩亲雍驁?,等自己的戲拍完了再吃飯喝水。她的敬業(yè)態(tài)度和忘我精神,令大家十分敬佩。導演彭小蓮說:“毫不夸張地講,秦怡老師是在用生命為孩子們拍戲!”秦怡的精神激勵著劇組每一位演職員,最終大家齊心協(xié)力拍出了一部精品,一舉奪得了第4屆好萊塢AOF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外語片獎。
2012年春節(jié)后,著名導演江平要拍一部反映棄嬰命運,呼吁全社會關注棄嬰的公益電影《三個未婚媽媽》,當江平找到秦怡,希望她能出演一個角色時,秦怡一聽是與兒童有關的片子,立即對江平說:“棄嬰是一個被很多人忽視了的社會問題,難得有你這樣的電影工作者關注他們,為他們做些事情。我也是母親,曾有個長期患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兒子,我一直養(yǎng)活他到59歲,并把他送走了,因此我最能理解孩子沒了父母該多痛苦,這部戲我接了!”就這樣,秦怡90歲再登銀幕,以真情為棄嬰們奉獻上了一份愛。
像這樣關心下一代的事情,秦怡還做過很多、很多,全國少兒故事王展演活動中有她的身影,她與孩子們親密接觸,為他們鼓勁加油;大型革命史詩電視劇《掩不住的陽光》公映時,她親臨現(xiàn)場寄語少年兒童:記住革命前輩的豐功偉績,努力學習,爭做一名國家需要的有用人才……
秦怡在下一代身上的這些付出,沒人安排,沒人要求,完全是發(fā)自內心的自愿,是一種強烈社會責任感使然,只有給予,不求回報!他的無私奉獻,受到人們的敬佩,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先后獲得了“中國十大女杰”、“中國非凡女人”等多項榮譽稱號。如今已93歲的秦怡依然如紅燭般燃燒著自己,為關心下一代做著貢獻,播撒著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