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雨凡
上次回爸爸的老家過年,已經(jīng)是五年前的事兒了,那時,我還是一個不懂事的小女孩。五年間,我長大了許多,而比起我的變化,老家的改變卻微乎其微。
春節(jié),我們開車又回到東北老家,眼里見到的還是那一條條不加修整、狹窄、臟亂的泥土路;還是那一個個堆在門前、碼放整齊、高大的柴垛;還是那一間間簡陋、老舊的平房,還有那不變的場景:當我們到家門口時,看到從冒著熱氣的房門里奔出來的那些溢滿笑容的親人們的臉,頓時,我心中涌起一股親情的暖流。
一家人見面,喜氣洋洋,千言萬語都化作笑容與擁抱。為了迎接我和爸爸媽媽,我的幾個姑姑、姑父都拿出了看家本領(lǐng),在我們來的那天晚上做了十幾道菜,全都是我和爸爸媽媽愛吃的:燉豆腐、燉酸菜、醬燉魚……
我望著身旁的姑姑、姑父,他們的皮膚黑黑的,牙齒參差不齊且泛著黃色,皺紋像一條條溝壑縱橫在臉上,一笑起來,憨厚中帶著土氣??晌乙稽c兒不嫌棄,相反,覺得他們的笑容如此溫暖。是啊,沒有家人在身邊,不管怎樣熱鬧,春節(jié)都沒有年味。
姑姑、姑父們幾乎沒有什么文化,也不善表達,不過在老家的這幾天,他們總能讓我感受到親切與關(guān)懷:三姑夫是個不愛說話的人,可他每天早上總是很早就起床,然后默默陪在我們身邊;四姑父不常說話,卻樂意花大把的時間在我們休息時給大家燉湯,然后默默端上自己的拿手菜,陪爸媽喝酒;每天晚上我們躺在炕上,炕燒得很暖和,身心熨帖得很。老家在東北的一個小村莊,沒有什么特產(chǎn),但我們回北京時車里卻塞得滿滿的。
家人的熱情和體貼像春雨一樣,潤物細無聲,讓我在北方寒冬感受到了溫暖,這溫暖來自家鄉(xiāng),回家真好!無論農(nóng)村怎樣落后,老家怎樣貧窮,我都愛我的家鄉(xiāng)和家人們。爸爸說過,每個離家在外的人都像風箏,不管飛出多遠,那根風箏線始終握在家鄉(xiāng)和親人的手里,家鄉(xiāng)就是根,永遠連著心;還有人說過,回家不需要理由,不回家才需要理由。
《?;丶铱纯础返母杪暬仨懺诙?,回老家過年呀——血濃于水,心系我的根脈!
教師點評
本文寫回老家過年,在環(huán)境的喟嘆中,小作者以一雙純情的眼觀景看人,用一顆真誠的心體味感受鄉(xiāng)情,贊美了農(nóng)民親戚的質(zhì)樸、親切和熱情,還原了農(nóng)村風俗的原汁原味。文章采用白描手法,抒情議論自然明朗,篇末點題,把回家與血脈尋根聯(lián)系起來,使主題直達傳統(tǒng)文化理念的高度。
(古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