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紅
問:若不能為人,你愿成為何種動物?
馬,成為一匹馬,此,即為我的回答。在我們漢語言中,有多少關于馬的成語?。禾祚R行空,那是說一個人具有無比豐富的想象力;馬到成功,那是寄寓著人們美好情愫的祝愿語;龍馬精神,那更是象征著永遠向上的民族精神……而且,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與“馬”有關的成語,大都是一些褒義詞,一些具有天然親和力的好詞。
中華民族歷來是一個富有想象力的民族,人們總是希望跨上“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神駿,御風而行,游遍神州。而我,自從爸爸在我幼小的心田上播下這顆“種子”后,它也竟然蔥蔥蘢蘢地滋長起來。在我的念想中,跨上這樣的一匹駿馬,縱橫馳騁,飲馬黃河邊,這可比傳說中的穿越時空旅行更緊張刺激、更瀟灑豪邁!
當然,你也許會說,要感受一把“極速”的魅力,成為一匹展翅騰飛的天馬,不是更好嗎?可我要說,好是好,問題是天馬只存在于人們的想象世界,乃虛幻之物。這,實在是太縹緲了。
若不能成為“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神駿,成為一匹能夠漫游于大自然的野馬,那也不錯。因為沒有經(jīng)過人工馴養(yǎng),它們能盡情展露自己的天性:瀟灑不羈,自由自在。它們像風一樣自由,時而悠然漫步,時而奮蹄如飛。它們態(tài)度溫和,與世無爭,因為世界之大,它們不用擔心找不到有水澤、有豐草的地方。
我曾細細觀摩過徐悲鴻筆下的馬,不管是立馬、奔馬還是駐足理鬃的馬,都是那么英俊爽朗、雄姿英發(fā),我想那些馬無一例外都是處于自然狀態(tài)中的野馬吧。
如果我不能成為大自然之子——野馬,做一匹為人類效勞服役的馬,也行。馬本來就是一種最忠實的動物,人們不就因為馬有任勞任怨、忠實于主人的德性而有“做牛做馬”一說嗎?日本作家德永直就曾寫過一篇《馬》,他在文中這樣寫道:“我喜歡馬。它有一對大得出奇的眼睛,睫毛特別長,深藍色的瞳仁里能照出人影來。在疲憊不堪的時候,睫毛眨巴兩三下,大顆的淚珠就把瞳仁潤濕了?!笨矗@馬,是多么通人性、多么有感情?。?/p>
然而,我不愿做一匹裝飾性的馬,表面看來錦衣玉食、華貴無比,一副很好的狀態(tài),但它的內心卻一片荒蕪。這種馬活著的唯一價值,純粹就是為了供主人炫耀顯擺,裝潢門面,沒有一點自由。法國人布封說,它們的使命僅在于“擺闊綽、壯觀瞻”而已。
為什么在如此眾多的動物中,我獨獨鐘情于馬呢?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本人的生肖即為馬。
佳作點評
小作者對馬情有被鐘,想象著自己為馬的樣子;神駿奔馳、野馬自由、忠實勤勞……每一種馬都有自己的特性和用途。文章筆筆都在寫馬,實則句句都在寫自己:要活出人生的態(tài)度和價值。本文視角獨特,文筆清新,旁征博引,字里行間流露出小作者對馬的喜愛之情,也反映出小作者善于積累和思考的寫作習慣,值得鼓勵! (李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