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福堂
【摘要】 地方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也是歷史校本課程開發(fā)的重要資源。適時適地選用地方史作為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補充,不僅能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而且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也能更好發(fā)揮史學獨特的育人功能作用。本文以壽寧縣地方史資料為例,闡述地方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關鍵詞】 地方史 高中歷史教學 運用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5)09-056-020
一、地方史的概念及其地位
地方史的研究是當前史學界方興未艾的一個領域。所謂地方史指的是某一個特定區(qū)域的歷史記錄。包括發(fā)生在這個地域的事件以及這個地方的歷史人物。這種歷史具有比較濃烈的鄉(xiāng)情自豪感。即使是一個小地方也可以有一個久遠的地方史,各個地方史的存在組成了當代的中國史。也可以說地方史是整個中國史的縮寫。
但由于中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環(huán)境迥異,風土人情各具特色,發(fā)展程度極不平衡,故各地歷史大不相同。因此,進行地方史教育,不僅可以使學生增加對當?shù)厣鐣牧私?,而且是對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人文主義教育的重要渠道。同時《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施建議中提出:中學歷史教學“要充分開發(fā)利用鄉(xiāng)土教材和社區(qū)課程資源,鄉(xiāng)土教材和社區(qū)課程資源對學生的歷史學習和歷史感悟大有裨益……”這段話充分說明了地方史在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性,因此,作為歷史教師都有責任和義務在平時的歷史教學中利用好本地的地方史資源。結合近幾年的農(nóng)村教學實踐,談談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運用發(fā)揮地方史的作用?
二、地方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積極意義
1.地方史資源是中學歷史教材的有益補充
國編歷史教材的編者關注的是整個中華的大歷史,不可能兼顧到地方史。為了彌補國編歷史教材這方面的缺陷,并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歷史教師有責任在讓學生了解大歷史的同時,也讓學生獲得地方史的相關知識。地方史資源源于當?shù)?,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親切感,心理上比較容易接受和認同,因此,有助于教學雙邊配合。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學生往往容易對時空較近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感興趣,他們特別關注本地方所發(fā)生的一切。如,講到近代物質(zhì)生活變遷的交通工具時,可向?qū)W生補充介紹壽寧交通工具的演變歷程,學生特別有親切感。
2.地方史的科學運用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愛鄉(xiāng)、愛國之情
龔自珍說:“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绷私庾鎳臍v史,加強國情教育,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途徑。而運用地方史料于高中歷史教學中能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先輩在歷史上對家鄉(xiāng)、對祖國的貢獻。了解到家鄉(xiāng)人民在歷史上辛勤勞動和英勇斗爭的業(yè)績,進一步體會到家鄉(xiāng)的可愛和祖國的偉大。例如,在講授抗日戰(zhàn)爭時,教師便可以補充閩東抗日先烈壽寧人范式人、范浚、葉秀蕃的游擊戰(zhàn)爭和抗日事跡。這些學生身邊的事實,會使學生受到感情上和思想上的震動,使他們激發(fā)出對家鄉(xiāng)的強烈自豪感和責任感。
3.高中課堂適當融入地方史,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由于種種原因,大多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都不高,因為他們普遍感到歷史與自己無關,歷史人物離他們太遠。特別是對于壽寧這樣缺少文化底蘊的山城的學生來說,對于發(fā)生在其它城市的事件往往很少感興趣。對于他們來說,關注更多的無疑是自己生活的這片土地。因此,在平常教學過程中,本人在這方面開始了幾年的嘗試。例如在講到必修一專題一第3課的中國古代選官制度中的科舉制度時,我問學生:壽寧有沒有出現(xiàn)過“狀元”?。大多學生回答:壽寧怎么會有呢!聽罷,我再問學生:“有沒有誰家是壽寧西浦的呢?”那里有個叫“狀元祠”,西浦也有“狀元故里,廊橋之鄉(xiāng)”的美譽。此時就有當?shù)氐膶W生興奮的回答:知道,知道。隨即,我告訴他們:那個狀元叫繆蟾,是壽寧歷史上第一位狀元,官至太子太傅、禮部尚書。盡管其它地方學生還不太了解,但他們得知自己家鄉(xiāng)壽寧也有狀元時,不僅感到驚訝、自豪,而且對科舉制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并發(fā)現(xiàn)歷史原來就在他們的身邊。
4.地方史的科學合理運用有助于發(fā)展高中生的各種能力
培養(yǎng)學生能力,是中學歷史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相關的地方史資料進行輔助性講解,可以增強高中學生的歷史感,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同時由于地方史具有很強的鄉(xiāng)情感、自豪感,將其融入課堂教學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而地方史教學形式的靈活多樣,也有助于學生思維力和記憶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特別是通過組織學生自主考察身邊的歷史,調(diào)動學生動手、動腦和考證歷史的能力和素養(yǎng),并從中明白歷史是一門“求真”的學科。正如陳旭麓先生說:“率實是最有權威的發(fā)言人,歷史的權威就在此?!蓖ㄟ^組織學生對本地區(qū)的歷史事件、人物的調(diào)查、訪問、座談討論及出版墻報等活動,更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鍛煉了其分析問題和理解問題的能力,也可以促進學生的文字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三、地方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的幾點體會
1.高中歷史教師要與時俱進,提高駕馭地方史的能力
(1)熟悉教材的基本知識是運用地方史的前提條件?,F(xiàn)行的普通高中歷史教材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大組成部分,且必修與選修之間及必修教材內(nèi)部都存在著知識點重合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對這些知識點加以有效整合,從而構筑一個清晰的歷史知識網(wǎng)絡體系。
在掌握教材基本知識點之后,還需要明確教材每章節(jié)的重難點,根據(jù)每節(jié)課教學重難點知識點的需要,搜集與之相關的典型的地方史資料,以豐富教材主干知識,促使學生突破重難點。總之,對教材的熟悉與理解是靈活運用地方史的一個重要前提。只有我們充分了解了大的歷史,并能準確把握人類歷史演進態(tài)勢,方可將地方史恰當?shù)丶右赃\用。
(2)了解地方史是教師運用地方史的重要條件。只有了解地方史,才能運用。那么如何才能較好的積累豐富的地方史知識呢?本人嘗試過以下幾種途徑:第一、做個教學的有心人,注意平時積累。第二、閱讀地方志,地方志是地方的百科全書,通過地方志,我們可以很快了解到地方的方方面面的情況。第三、利用網(wǎng)絡資源,如:壽寧在線、壽寧縣黨史網(wǎng)等。第四、有必要做些實地考察,多了解地方,這樣才可能講得有聲有色身臨其境一般。
2.運用地方史,要堅持科學性和實效性原則,運用自然,切忌生搬硬套
教師在收集的地方史資料在教學中運用前應注意甄別,謹防傳說、野史、道聽途說的軼聞趣事進入課堂,否則,不但達不到預期教學效果,還可能誤導學生,轉(zhuǎn)移學習注意力,不明確學習目的,違背教學初衷。
3.運用地方史,要注意找準地主史與專題學習的結合點
根據(jù)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需要,在平時講課中順勢穿插地方史相關內(nèi)容,印證或加深對主干知識的學習,豐富課堂,使地方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扮演著服務和增彩的作用。那么平常教學中,歷史教師應該如何準確找到地方史與專題學習的結合點呢?我想應該首先考慮根據(jù)主干知識教學設計的重點、難點、亮點的需要,同時兼顧所需地方史資料查找的難易程度,在教學整體設計中把“結合點”留足、留好、使地方史起到輔助作用,形成教學合力,建設高效的歷史課堂。
4.把地方史的學習納入研究性學習范疇,充分發(fā)揮學生參與地方史研究的主體作用
研究性學習是充分學習地方史的有效手段之一,歷史教師要指導學生利用身邊的地方史內(nèi)容作為研究性學習的研究課題,動員他們利用各種社會力量挖掘地方史的史料。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對史料進行分析,寫出研究性學習報告。研究性學習在學生這一主體層面把地方史的學習引入一個新的境界,讓高中學生成為研究的主力軍,切身體驗、主動參與、團隊合作等。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地使用地方史資料,可以起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教材主干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他們對家鄉(xiāng)熱愛的情感,鍛煉他們的各種能力的作用。但同時也要注意使用地方史資料的度的問題。畢竟課堂只有四十五分鐘,要充分利用這寶貴的時間。地方史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好比是佐料或潤滑劑,其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核心知識點。為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切忌出現(xiàn)主次顛倒的現(xiàn)象,切忌出現(xiàn)一節(jié)課只談地方史,而不談大歷史的情況。真正科學、合理的做法是將地方史與大歷史有效整合,以便更好地引導學生主動地投入到課堂的教學中來,同時充分利用地方史中的優(yōu)良文化傳統(tǒng)來感染、教育學生、啟發(fā)學生。
[ 參 考 文 獻 ]
[1]陳全——對歷史教學中地方史教學的幾點建議,1995(Z1).
[2]陳方南,新課改形勢下的鄉(xiāng)土歷史教學。歷史教學問題,2007(1).
[3]王梅,地方史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使用實踐,2010(89).
[4]孔偉,地方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2011.
[5]曹時榮,讓地方史在歷史教學中大放異彩,.2014.
[6]姜信周,簡論地方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