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
領導人的作家朋友
王一
上世紀50年代,毛澤東與作家張恨水見面
2015年3月5日全國“兩會”現(xiàn)場,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上海代表團的審議過程中,聊到了電視劇《平凡的世界》,透露曾與作者路遙很熟,還同住一個窯洞。其實,很多領導人都喜歡和作家交朋友,留下了許多有趣的故事。
1944年5月,重慶《新民報》記者趙超構隨中外記者團訪問延安。因為張恨水那時也在《新民報》,與趙超構比較熟悉。一天晚上,趙超構與毛澤東談起張恨水寫的《水滸新傳》,毛澤東一聽便說:“這本《水滸新傳》寫得很好,等于在鼓舞大家抗日?!钡诙昵铮珴蓶|到重慶談判,張恨水接到周恩來秘書打來的電話,說第二天下午有個活動請他參加。一見面,周恩來就告訴他:“張先生,毛主席要單獨見你,我都不能陪呀!”正在寫東西的毛澤東一見張恨水進來,忙站起來和他握手。毛澤東笑著說:“你的名氣并不比我小呢,我不僅看過你的書,也常在報紙上看你的連載小說?!倍嗄暌院螅瑥埡匏畠涸鴨柶疬@次談話的內容,張恨水說:“主席說的是關于怎么寫愛情的問題?!?/p>
1955年春節(jié),毛澤東見到了張恨水,問他:“現(xiàn)在有很多有關工農(nóng)兵的作品,為什么不見你的新作?”張恨水說:“一來生病多年,二來對工農(nóng)兵生活不熟悉,恐怕難以勝任?!辈痪?,工作人員便向張恨水轉達了毛澤東的意見:為工農(nóng)兵服務,不能從字面上理解,老作家還是要寫自己熟悉的題材。1956年1月,張恨水出席了全國政協(xié)二屆二次全會,又有了與毛澤東見面的機會。著名作家茅盾向毛澤東介紹:“這是張恨水。”毛澤東連連說:“當然記得,我們是老朋友?!?/p>
周恩來與老舍結識于抗戰(zhàn)之初。1938年,中共在武漢醞釀成立抗戰(zhàn)文藝團體“抗敵文協(xié)”。選誰當這個組織的領導人?周恩來考慮再三,決定請老舍出山,擔任“抗敵文協(xié)”總務部主任。老舍久慕周恩來的英名,欣然從命。
“抗敵文協(xié)”成立后,周恩來向毛澤東報告,說他將邀請老舍訪問延安,希望毛澤東能夠在百忙中抽出時間會見老舍。接著,周恩來又親自巧妙安排,送老舍西行。毛澤東在窯洞里會見了老舍,親切地說:“你是周恩來的朋友,也是我們的朋友。為了抗戰(zhàn),我
們走到一起來了?!?/p>
1946年,老舍作為訪問學者,應邀去美國講學,一去就是三年。1949年春,面對解放區(qū)和國統(tǒng)區(qū)兩股文藝大軍會聚北平的大好形勢,周恩來滿懷深情地說:“現(xiàn)在就缺老舍先生一個人了,請他快回來吧!”根據(jù)周恩來的提議,郭沫若、茅盾、周揚等30多位文藝界名人聯(lián)名寫了一封邀請信,于1949年10月送到定居美國紐約的老舍手中,老舍萬分激動?;貒?,得到周恩來無微不至的關懷,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1950年和1958年,老舍先后創(chuàng)作了話劇劇本《龍須溝》《茶館》。這兩部大手筆的杰作,最初遭到抵制,險些被“槍斃”,幸虧周恩來站出來講話,才得以搬上舞臺。1950年7月14日,周恩來在中南海宴請老舍。席間,周恩來語重心長地說:“你是寫作高手,希望多為人民寫作,寫自己熟悉的北京,寫出北京的新變化,相信你能寫出好作品。”后來,經(jīng)周恩來向毛澤東推薦,《龍須溝》成了毛澤東進城后觀看的第一部大型話劇。
1981年7月18日,鄧小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接見了金庸先生。這是鄧小平重新走上領導崗位后會見的第一位香港同胞。當金庸剛到北京人民大會堂時,鄧小平已經(jīng)等在福建廳門口,兩人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鄧小平說:“歡迎查先生回來走走,你的小說我讀過,我們已經(jīng)是老朋友了?!蹦翘欤囆∑酱┲绦湟r衣,而金庸則按照香港的禮節(jié)穿著西裝。鄧小平對金庸說:“今天北京天氣很熱,請查先生除了外衣,咱們不用拘禮。”現(xiàn)場氣氛一下子就融洽了許多。
兩人的話題很廣泛。他們談到了中美關系,對“文化大革命”的評價,談到了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也談到了人才的培養(yǎng)。會談中,鄧小平給金庸遞了一根“熊貓”牌香煙。分手時,又將抽剩的煙都給了金庸。會談結束,鄧小平親自把他送到福建廳門外。鄧小平握著金庸的手說:“查先生,以后要常回來,最好每年來一次,到處去看看?!苯鹩瓜壬氐较愀酆?,給鄧小平同志專寄了一套《金庸小說全集》。也就是在鄧小平會見金庸后不久,金庸小說在內地“開禁”。
1923年10月,22歲的陳毅從故鄉(xiāng)四川來到北京,進入中法大學陸謨克學院讀書。1924年初秋的一天,經(jīng)同學金滿城介紹,陳毅認識了當時任《晨報·文學旬刊》編輯的作家王統(tǒng)照。此后,你來我往,兩人成了知心好友。1925年初秋,黨組織需要陳毅從事實際的革命斗爭。于是,陳毅、王統(tǒng)照兩位文壇摯友長期天各一方。
1954年夏天,兩位老友在泉城重逢。30年的離情別緒,使兩人分外激動。時年53歲的陳毅已是赫赫有名坐鎮(zhèn)華東的統(tǒng)帥,而文壇宿將王統(tǒng)照時任山東省文化局長、省文聯(lián)主席。王統(tǒng)照含淚緊握著陳毅的雙手,一時說不出話來。陳毅說:“今天咱們重逢泉城,我請你一同觀賞這個古城的風光吧?”接著,他還鼓勵年近花甲的王統(tǒng)照,再拿出新的著作回報人民。這次泉城重逢令王統(tǒng)照感慨萬千,回來以后,他寫下了《贈陳毅同志》詩四首。
1957年王統(tǒng)照先生逝世之后,他的家人將先生遺物三件贈給詩人臧克家作為永久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