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 管水法
(1.杭州市拱墅區(qū)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學校 浙江杭州 310011;2.浙江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 浙江杭州 310025)
建國以來頒發(fā)和轉發(fā)的有關學校體育工作文件中,有160余條涉及體育教師的政策,但涉及到教師工作量的卻寥寥無幾,能夠根據(jù)體育教師的工作量提出合理的編制就微乎其微了。60余年過去了,體育教師不再是課堂上教教書、喊喊口令那么簡單了。近年來,隨著體育課時的增加、7號文件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的組織與實施,體育教師在顯性和隱性工作量上都明顯增加。研究表明體育教師已是嚴重的超負荷工作,體育教師的工作現(xiàn)狀令人堪憂。主要是各種隱性工作量沒有考慮,導致編制數(shù)目太少。
體育教師工作的內容包括:課堂教學、陽光體育活動、課余體育訓練、運動隊訓練、體育競賽、制定并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體育科研等等。
198 5年5月3日教育部轉發(fā)山西省教育廳《關于加強學校體育衛(wèi)生工作的意見》的通知(85教體字013號),將體育教師的工作量規(guī)定為:小學每周14~16學時,中學每周12~14學時。
表1 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
199 0年《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第五章“體育教師”第十九條:體育教師組織課間操(早操)、課外體育活動和課余訓練、體育競賽應當計算工作量。
200 5年8月19日《教育部關于落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體育活動時間的意見》(教體藝〔2005〕10號)指出:凡直接參加組織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的體育教師、班主任及文化課教師,均應計算工作量。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發(fā)[2007]7號)強調:確保學生每天鍛煉1h。其中小學:1~2年級每周4課時,3~6年級和初中每周3課時,高中每周2課時。
《學校體育工作條例》規(guī)定:學校應按照教學計劃中體育課授課時數(shù)所占的比例和開展課余體育活動的需要配備體育教師。
教育部辦公廳文件教督廳[2000]13號《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學校體育衛(wèi)生藝術教育工作專項督導檢查的通知》規(guī)定:鄉(xiāng)(鎮(zhèn))中心校以上的中小學按規(guī)模、班級數(shù)等要求配備專職體育與健康、藝術教師和專職或兼職衛(wèi)生人員。
200 1年10月8日,中央編辦、教育部和財政部出臺了《關于制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的意見》(國辦發(fā)〔2001〕74號),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根據(jù)高中、初中、小學等不同教育層次和城市、縣鎮(zhèn)、農(nóng)村等不同地域,按照學生數(shù)的一定比例核定見表1所示。
教人〔2002〕8號教育部頒發(fā)關于貫徹《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中央編辦、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制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意見的通知》的實施意見中,根據(jù)(國發(fā)〔2001〕21號)文件精神,國辦發(fā)[2001]74號文件的編制標準折算,普通高中每班可配備教師3.0人;普通初中每班可配備教師2.7人;城市小學和縣鎮(zhèn)小學每班可配備教師1.8人;農(nóng)村小學每班可配備教職工數(shù)由各?。▍^(qū)、市)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
《國家學校體育衛(wèi)生條件試行基本標準》(教體藝【2008】5號):小學1~2年級每5~6個班配備1名體育教師、3~6年級每6~7個班配備1名體育教師、初中每6~7個班配備1名體育教師、高中每8~9個班配備1名體育教師。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國辦發(fā)〔2012〕53號: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發(fā)〔2007〕7號)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要加快教師結構調整,制訂并落實配齊專職體育教師計劃,多渠道配備好中小學和職業(yè)學校體育教師。
教育部關于印發(fā)《學生體質健康監(jiān)測評價辦法》等3個文件的通知(教體藝[2014]3號):附表2:中小學校體育工作評估自評結果報表里的評估指標里要求:體育教師數(shù)量達到規(guī)定標準。附表1中小學校體育工作評估指標體系里的教師隊伍中要求:體育教師數(shù)量達到國家規(guī)定要求、體育教師工資待遇與其他任課教師同等對待。
浙政辦發(fā)[2004]22號文件: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fā)、省編委辦等單位關于浙江省貫徹國家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實施意見的通知: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與國辦發(fā)〔2001〕74號給出的師生比標準相同。
浙教人〔2010〕55號文件:浙江省教育廳關于加強農(nóng)村中小學體育藝術教師和校醫(yī)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第三條:在新增編制額中統(tǒng)籌考慮農(nóng)村中小學體育、藝術教師和校醫(yī)的配備,力爭3~5年內配齊配足農(nóng)村中小學體育、藝術教師和校醫(yī)隊伍。體育教師配備要求:學校應當在核定的教職工總編制數(shù)內,根據(jù)體育課教育教學工作的特點,按照教學計劃中體育課授課時數(shù)和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需要,配備體育教師。小學1~2年級每5~6個班配備1名體育教師,3~6年級每6~7個班配備1名體育教師;初中每6~7個班配備1名體育教師;高中(含中等職業(yè)學校)每8~9個班配備1名體育教師。農(nóng)村200名學生以上的中小學校至少配備1名專職體育教師。
依據(jù)國家的政策法規(guī),教師編制計算按照師生比和每班配置的方法來核算,缺乏系統(tǒng)的依據(jù)任課教師實際工作量的標準核算編制。從上述各文件中可以看出,無論是農(nóng)村還是城市,均提到了以專職體育教師任教。雖說現(xiàn)今國家重視素質教育,但受應試教育和教育行政機構對學??己酥贫鹊挠绊?基層學校普遍是語數(shù)英科教師能夠配足、配齊、甚至超編。而體、音、美等學科教師工作量大、兼職教師眾多,且兼職教師多為語、數(shù)教師,問題出現(xiàn)在哪里?就是缺乏對各個學科教師工作量的科學規(guī)劃,致使學校的各學科教師配備出現(xiàn)了不合理的傾斜。
教師的編制不僅僅與在校學生的人數(shù)和班級數(shù)有關,而且與所開設課程科目數(shù)量和課時量有關。
以杭州市拱墅區(qū)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學校(小學)為例,該?,F(xiàn)有班級24個,其中一年級5個班,四年級3個班,其余年級均為4個班級,現(xiàn)有教職工53人,在校學生831人,開設的課程有:語文、數(shù)學、英語、科學、品德、地方課程、體育、美術、音樂、信息技術、勞技、少先隊(班隊)、校本課程等13門學科,其中1、2年級每班周課時29,3~6年級每班周課時30,全校共計周課時711,人均周課時為13.4。
以國辦發(fā)〔2001〕74號文件給出的小學師生比1∶19來計算,該校在編教師應為43.7人,人均周課時16.3。體育教師以周16課時來計算,根據(jù)7號文件精神,組織每天25~30min的大課間活動,每次0.5課時,共計2.5課時;每天下午組織1h陽光體育活動仍以0.5課時算,共計2.5課時;課余運動訓練每次90min算1課時,每周共計5課時;那么該體育教師周工作量應為26課時,若再算上組織實施體育競賽、制定并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體育科研等,一個體育教師的周工作量將有30課時之多。以教人〔2002〕8號文件來計算,該校教師的編制為43.2。該校教師人均周課時為16.5。
由此可見,無論以師生比還是每班教師數(shù)的編制核算辦法,體育教師的工作量都很大。
學校各學科均為專職教師,才能真正體現(xiàn)素質教育理念,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一個學校各個學科所需的教師數(shù)目合理的計算可為:學校該學科的周課時總數(shù)÷該學科教師的工作量。但關鍵問題是國家至今沒有明確規(guī)定每門學科教師的工作量標準,導致了學校在教師編制上的混亂,缺乏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
對比杭州市拱墅區(qū)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學校語文和體育教師的編制和工作量:語文教師總數(shù)為23人,1、2年級每周9課時,3、4年級每周7課時,5、6年級每周6課時,總計周課時為178,該學科教師的平均周課時數(shù)為7.7。該校體育教師4人,依據(jù)7號文件課時規(guī)劃,共計81課時,體育教師周課時總數(shù)為20.1,這還沒有計算體育教師各種隱性工作量。
事實上,為了平衡各學科教師工作量,學校提高了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學科的課時工作系數(shù),出現(xiàn)了同工不同酬現(xiàn)象。即便如此,語文教師的工作量還是不如體育教師,就出現(xiàn)了語文教師兼任體育課堂教學。
以2008年《國家學校體育衛(wèi)生條例試行基本標準》設置的體育教師配備辦法、以7號文件的課時規(guī)劃為依據(jù)、以專職體育教師任教來計算,1~2年級體育教師的周課時為20~24;3~6年級為18~21;初中為18~21;高中為16~18。這只是一個體育教師實際的課堂教學,如果再根據(jù)國家文件精神把早操、陽光體育鍛煉、課余運動訓練等加上,一個體育教師的工作量真是難以想象。
從85教體字013號文件到7號文件的實施,國家的政策法規(guī)隨著時間的推移,體育教師的課時和隱性工作量從文字上看增加了一倍之多,但關于體育教師的科學工作量標準卻沒有及時跟上。
研究表明,一名體育教師合理的周課堂教學課時應為10~12,如此,學校以:校班級數(shù)×周體育教學課時/(10~12)就是一個學校體育教師的編制數(shù)目。因此,國家應盡快出臺合理科學的教師工作量標準,進而算出編制數(shù)。
5.1.1 體育教師的超負荷工作與學校體育教師的編制數(shù)目有關
體育教師“課上無字,課下無事”的思想觀點在學校領導甚至是大多數(shù)教師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國家到地方對學校的考核辦法、校領導的“重智輕體”思想、體育課誰都可以教的認識等等,導致專職體育教師編制少,兼職體育教師多。
5.1.2 體育教師的不合理待遇與學校搞工作量平衡有關
體育教師的編制少、課時多,而學校的考核又與工作量有關。在領導的思想意識里還有:體育講起來重要、忙起來不要、智育高于一切。因此,才會有上述學校語文教師雖然平均只有7.7節(jié)課時,但課時量算下來卻還要比體育教師高,導致體育教師工作積極性下降。
5.1.3 體育教師的編制數(shù)與工作量的不合理制定有關
國家至今還沒有給出合理科學工作量標準,致使各學校根據(jù)地方給學校的考核內容,平衡各科目的教師編制數(shù)目,認為體育學科相比之下的“不重要”。有的學校給出了體育教師的實際周課堂教學課時量為18~22,以此來計算體育教師的滿課時量,算出的體育教師的編制數(shù)目肯定大打折扣。
5.1.4 國家制定的各項政策之間的矛盾重重
從85教體字013號文件中體育教師的工作量認定、2008年《國家學校體育衛(wèi)生條例試行基本標準》體育教師的配備方案以及7號文件的課時規(guī)劃要求等可以看出,學校體育工作量的變化是:課時數(shù)目的增加、陽光體育活動的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組織與實施等,在顯性和隱性中都增加了體育教師的工作量。學校領導在增加體育教師的編制時,只看到了課時數(shù)的增加,而沒有意識到學校隱性的體育工作量。
5.1.5 國家有關體育工作量政策的執(zhí)行力度大打折扣
試問一下“1990年實施《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第十九條:體育教師組織課間操(早操)、課外體育活動和課余訓練、體育競賽應當計算工作量”。這條法規(guī)有幾個教育局領導知道?有幾個學校領導知道?又有幾個學校自覺地實施過?24年過去了,一個體育教師連24年前應該計算的工作量都沒有得到,問題出現(xiàn)在哪里?而伴隨著7號文件和《國家學校體育衛(wèi)生條例試行基本標準》的頒布,有關領導只知道布置里面的工作和任務,而有關規(guī)定的教師工作量卻避而不談,因為在他們的思想里,那些本來就應該是體育教師應盡的義務。
5.2.1 應盡快建立法定的教師工作量標準
教師編制的核算到底應該以什么樣的方式計算, 國家給出了以師生比和每班配備比例的政策。該文認為不是很合理,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具有較大的地域差別,經(jīng)濟好的地區(qū)學校實行了小班化教學,而經(jīng)濟一般的區(qū)域可能班額較大。但無論是小班化還是大班額,上課均是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因此,教師的編制數(shù)應該以學校的班級數(shù)和所設置的學科數(shù)目和各學科的任教課時來計算。這里就需要國家出臺一份學科的標準周課時數(shù)以及該學科教師的標準周課時數(shù)。這樣以來,各地方有法可依,有理可循,各學科教師的配備才會更加合理科學。
5.2.2 統(tǒng)籌國家的各種政策法規(guī)使學校體育教師配備更加合理
國家的各種政策和法規(guī)應該統(tǒng)籌安排,及時跟進。隨著7號文件、教體藝【2008】5號、國辦發(fā)〔2012〕53號、教體藝[2014]3號等文件的頒布與實施,體育教師的顯性和隱性工作量都有了顯著的增加。而有關體育教師的編制和課時量的計算卻沒有及時出臺,導致了真正上課的教師工作量反而不高。
5.2.3 各文件精神的執(zhí)行應該自上而下傳遞,確保校領導知曉
現(xiàn)如今, 各種文件精神的傳達大都以各區(qū)縣教研員傳遞給各學校的體育教研組長,教研組長再將其轉達給學校的領導,而學校領導聽到的卻是體育教師應該做什么樣的工作(顯性和隱性),而沒有關注到有關法規(guī)對體育教師工作量的核算。從而出現(xiàn)了本應在24年前應該計算的工作量到現(xiàn)在還沒有實現(xiàn)的現(xiàn)象??磥韲业恼叻ㄒ?guī)應該首先讓教育行政人員知曉,才能真正合理計算體育教師的工作量, 算出合理的編制人員。
5.2.4 課堂教學工作量設定基本工作量
研究發(fā)現(xiàn),實際的課堂教學以12節(jié)以下為宜。再加上大課間、陽光體育活動、課余體育訓練等,體育教師的工作量應該在22~25課時。以學校班級數(shù)目、國家規(guī)定的體育課時和體育教師的工作量算出合理的教師編制。
總之,學校體育目標的實現(xiàn)要靠廣大一線教師的辛勤工作。隨著國家愈來愈關注學生的體質健康問題,體育教師無論是顯性還是隱性的工作量都有了明顯的提高。但國家計算體育教師編制的標準沒有及時跟進,導致了體育教師工作壓力大、效率不高,影響到了體育教師的健康和工作積極性,不利于教育部提出的素質教育方針。
[1]楊春茂.中小學教師數(shù)量控制透析[J].人民教育,2001(9):34-37.
[2]孟慶東,孟令臣,劉志飛,等.高校教師編制計算方法的探討[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78-81.
[3]李鎮(zhèn)久.體育教師工作量實施中的幾個問題[J].湖北體育科技,1992(4):70-72.
[4]潘建芬.對中小學體育教師工作量的思考[J].中國學校體育,2012(12):13-14.
[5]潘建芬,毛振明.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師數(shù)量結構發(fā)展概況分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3(7):122-127.
[6]宋盡賢,沈斌,潘建芬.公正合理的計算體育教師工作量[J].中國學校體育,2012(12):2-3.
[7]孔煜.體育教師工作量認定的新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12(33):83-85.
[8]黨林秀,蘇祝捷,伊耀,等.關于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師工作量及待遇的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2012(1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