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軒
一天,媽媽做了我最愛吃的紅燒魚。當魚吃到一半的時候,我不小心被一根魚刺卡住了喉嚨,我想用力將魚刺咳出來,可咳了半天,魚刺并沒有要“離開”的意思。我開始著急起來,然后將手伸進喉嚨眼想把魚刺掏出來,魚刺卻“越陷越深”。
“怎么辦?怎么辦?”我驚慌失措地跑到廚房問媽媽。
媽媽安慰我:“別慌,別慌!來,在嘴里含點醋,魚刺就可以吞下去了!”在媽媽的指導下,我含了一大口白醋在嘴巴里,這酸爽簡直出人意料。不過媽媽的方法果然見效,沒過多久我的喉嚨就不再有被魚刺卡著的感覺了,但是魚刺并未出來。
危機解除,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當我平靜下來后,一個個疑問從我腦袋里冒出來:“魚刺去哪兒了?是被我吞進了肚子里,還是被白醋溶解了?”帶著這些疑問,我去請教了科學老師??茖W老師鼓勵我自己設計實驗方案來尋找答案,于是我開始了“當魚刺遇到白醋會怎樣”的探究實驗。
我事先準備了6根又干又硬的魚刺。實驗前,我對魚刺進行了觀察記錄,還把這6根魚刺分成兩組分別放入一個空的玻璃杯和一個倒了白醋的玻璃杯中。接著,用餐巾紙把倒了白醋的玻璃杯封住。每隔5分鐘我便觀察一次魚刺的變化,這樣連續(xù)觀察了15分鐘;1天后,我又進行了觀察。
我發(fā)現(xiàn)10分鐘后,放置在空氣中的魚刺“更干、更硬、難以彎折、更易斷、更脆”,放置在白醋中的魚刺變得“濕、較軟、較韌、可彎折成拱形”;1天后,放置在空氣中的魚刺越來越干,越來越硬,韌性差,難以彎折,而放置在白醋中的魚刺慢慢變軟,韌性越來越好,能輕而易舉地繞在手指上。
結論
魚刺不能溶解在白醋中,但魚刺在白醋中能變軟,變得有韌性。
這個實驗證明白醋確實能讓魚刺變軟,變得有韌性,但這個過程大約需要10~15分鐘,甚至更長時間。而我上網(wǎng)查資料得知,一次性喝太多醋對我們的胃有傷害,還會損害咽喉的黏膜!看來被魚刺卡了喉嚨,喝醋并不是好的選擇。如果你不小心吞下了一根大的魚刺又無法判斷其扎入的深淺時,千萬不要采取吞飯或大量喝醋的行為,最正確的做法是去醫(yī)院讓醫(yī)生幫忙用鑷子取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