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我國突發(fā)公共事件中的行政問責制研究

      2015-12-19 12:53:01梅穎
      卷宗 2015年11期
      關鍵詞:突發(fā)公共事件公共安全問責

      梅穎

      摘 要:對于突發(fā)公共事件,官員問責的啟動是對公眾的交代,也是官員對失職所負擔的必要責任。我國在落實行政問責制的實踐中,雖然取得了進步,但仍存在著諸多問題。本文透過上海外灘踩踏事件的官員問責,總結和分析我國突發(fā)公共事件中行政問責的突出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完善對策。

      關鍵詞:踩踏事件;公共安全;突發(fā)公共事件;問責

      近年來,我國各種突發(fā)公共事件不斷發(fā)生,從2008年的甕安事件,到2011年的溫州動車事故,再到發(fā)生在2014年末震驚中外的慘劇——上海外灘踩踏事件。雖然具體類型不同,但這些突發(fā)公共事件都在給人們帶去痛苦的同時,也一次次掀起了對失職官員的“問責風暴”。

      1 上海外灘踩踏事件的行政問責

      上海外灘踩踏事件是一起大量人群聚集引發(fā)公眾傷亡的突發(fā)公共事件。2014年12月31日23時35分,上海市黃浦區(qū)外灘陳毅廣場東南角通往黃浦江觀景平臺的人行通道階梯處發(fā)生擁擠踩踏,造成36 人死亡,49人受傷。

      事發(fā)后,相關部門迅速開展應急處置與救援工作,并成立市政府聯(lián)合調查組,歷時21天,最終公布了“12·31”外灘擁擠踩踏事件的調查報告,將之定性為一起“對群眾性活動預防準備不足、現(xiàn)場管理不力、應對處置不當而引發(fā)的擁擠踩踏并造成重大傷亡和嚴重后果的公共安全責任事件”。依據調查報告,黃浦區(qū)政府對事件負有主要的管理責任,黃浦區(qū)公安局對事件負有直接管理責任,黃浦區(qū)市政委、旅游局、外灘風景區(qū)管理辦公室對此負有管理責任,上海市公安局負有指導監(jiān)督管理責任。相關領導人和直接負責人也被界定了各自應承擔的責任。

      2 上海外灘踩踏事件中行政問責的突出問題

      (一)行政問責的主體單一化,“異體問責”缺位

      單一的“同體問責”實難將行政問責制落到實處,學界也普遍認同,應將“同體問責”與“異體問責”相結合。但長期以來,我國的行政問責多為行政系統(tǒng)內上級領導對下級官員的問責,“異體問責”在實踐中遠遠落后于預期的程度。在2007至2011年間我國主流媒體所報道的45個突發(fā)公共事件的行政問責中,“同體問責”就高達80%。

      外灘踩踏事件發(fā)生之后,上海成立了由公安、安監(jiān)、衛(wèi)計委、監(jiān)察局等部門組成的市政府聯(lián)合調查組,市委常委、常委副市長屠光紹任組長,副市長周波任副組長。雖然社會公眾和媒體輿論也高聲呼吁“問責”,但外灘踩踏事件的問責也是一種行政系統(tǒng)內部的“同體問責”。公眾對于問責結果持有疑慮,質疑“問責以上海黃浦區(qū)領導為主,更高級別的領導為何沒有出現(xiàn)在問責名單上?問責是否到位?問責依據何在?”。可見,缺乏人大、司法機關、社會公眾和團體等主體的問責,對公眾來說缺乏足夠的公信力。行政機關充當行政問責主體,權力機關話語缺失,社會公眾和輿論沒有發(fā)動問責的權力,是否對官員實施問責依舊掌握在少數機關或上級領導手中,這依舊是當下行政問責的主要現(xiàn)狀。

      (二)政府在自身責任認知上存在疏漏,缺失一部全國性的行政問責法

      目前,我國關于行政問責的法律法規(guī)還比較薄弱和零散,多為中央政策或行政法規(guī)。2003年后,中央陸續(xù)出臺各種行政問責的政策法規(guī),但它們在內容上過于籠統(tǒng),對問責對象、事由和形式等規(guī)定地不夠全面具體,實用性不強,使政府對自身責任缺乏正確的認知,責任意識松懈,而埋下事故隱患。而且,當下也缺少一部全國性的行政問責法,以對問責各要素做相對統(tǒng)一的規(guī)定。各級地方政府在問責方面的規(guī)定有所差異,容易造成標準不一、執(zhí)行混亂的局面,甚至引起社會的多方爭議,引發(fā)公眾的不滿情緒。

      與以往發(fā)生的踩踏事件相比,上海外灘踩踏事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外灘踩踏事件并非是由政府組織的群眾性活動導致的意外踩踏,而是群眾自發(fā)聚集引起的群體踩踏事件。從中可以看出:其一,政府對自身的責任范圍認知不夠清楚。政府不組織活動,所在地政府和上級政府以及主管部門責任意識會下意識地放松,但法律并沒有免責。對于這種沒有組織者的群眾活動,政府仍然要承擔責任,從預測、監(jiān)測到應對處置,是全方位的“負責”。其二,我國在群眾自發(fā)組織引起的突發(fā)公共事件問責方面尚存在法律制度的疏漏。若政府部門不主動作為,就會出現(xiàn)公共安全薄弱點。對于群眾自發(fā)組織活動導致安全悲劇的處理,還沒有什么先例。有組織的活動的責任條款非常清晰,可在公共地點若發(fā)生安全事件將由誰來具體負責,相關法律條款是不明確的。

      (三)重視事后問責,忽視過程問責

      我國行政問責目前主要集中于突發(fā)重大安全事故,且多為事后問責,過程問責缺失?!皢栘煛背司哂胸熑巫肪康膽土P性功能外,還應有對職責履行情況進行質詢、過問的監(jiān)督功能,針對突發(fā)事件的行政問責更應該是一種過程性問責。過程導向的行政問責,可使行政問責客體克服行為的短期性,實施的關鍵在于公民、權力機關、社會團體等問責主體的多元參與。在中國突發(fā)事件行政問責的實踐中,由于行政問責主體的單維性,以黨政上級為主導的問責模式無法對行為的過程做出有效評判,因此過程性行政問責難以得到實施。

      外灘踩踏事件的調查報告中分析了意外發(fā)生的原因,暴露了政府工作中存在的疏漏與失職:黃浦區(qū)政府對新年倒計時活動場所變更后的風險預判不足;對相關部門落實黃浦區(qū)政府常務會議要求的情況未進行檢查督促;未建立健全預警機制;未“嚴格執(zhí)行24小時專人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事件發(fā)生后,未按規(guī)定及時向市政府報告。試想,如果在日常就加強對政府和相關部門工作的質詢、測評和考核,政府時刻保持責任意識不松懈,也許這類安全慘劇就完全可以避免。

      3 完善我國突發(fā)公共事件中行政問責制的對策

      (一)“同體問責”與“異體問責”相結合:強化監(jiān)督體系,堅持信息公開

      為強化“異體問責”,應努力提高人大、司法機關、社會大眾和新聞媒體的問責能力。第一,提高人大對政府的制約力,可從立法和資金上加以約束,制定符合本區(qū)域的法律法規(guī),嚴格監(jiān)督政府的執(zhí)行過程,嚴格審批應急管理的預算經費,并監(jiān)督經費的使用情況;第二,應在紀檢部和司法機關之間建立協(xié)調機制,擴大司法機關的受案范圍,做到行政問責與法律追究相輔相成,以保障受害人的權利;第三,國家應從制度和程序上保證公民參與官員問責的權力,拓寬公民參與渠道,使問責更加民主和公正;第四,黨和政府在新聞監(jiān)管方面應注意張弛有度,保證新聞媒體的獨立性,鼓勵媒體與其它問責主體合作,并大力完善網絡監(jiān)督機制。

      強化“異體問責”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行政信息公開,政務透明,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和參與權。一是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guī)來推動行政信息公開,改善信息不對稱局面;二是建立完善行政信息公開的長效機制,強化政府公信力;三是關注和引導新聞媒體的報道,發(fā)揮輿論導向作用向公眾傳遞信息,壓制謠言。外灘踩踏事件發(fā)生后,政府組建聯(lián)合調查組并盡快發(fā)布調查報告,多家新聞媒體追蹤事態(tài)發(fā)展并報道,使公眾可以及時了解事態(tài),也避免了因謠言擴大而激化矛盾。

      (二)問責制度與責任意識“兩手抓”:完善行政問責法律體系,培育問責文化

      上海市政協(xié)委員、上海政法學院國際商務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夏善晨曾在上海市政協(xié)十屆四次會議上提交提案建議:在上海實施官員問責制,并將問責形態(tài)由行政性問責向程序性問責轉變。前者的依據是行政性的,而后者的依據具有法律性。當前,我國應建立一個趨向統(tǒng)一的行政問責法律規(guī)范,推進行政問責制的規(guī)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要切實推進已有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實行,讓各類法律規(guī)范在執(zhí)行中形成合力,既保障公眾的合法權利,又懲處責任官員。還應盡快推進行政監(jiān)督法的制定,為強化體制外的行政問責提供法律依據。

      要想法律制度被有效地貫徹執(zhí)行,還需要責任意識的落實與配合。文化意識具有很強的影響力,要在人們的潛意識中逐漸植入問責文化,既要讓問責主體明白自己擁有的問責權力,自覺參與問責,也要讓問責客體認識到自身的責任,自覺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國的行政問責文化建設既要從大局出發(fā),也要落眼于具體情況,既要重視提高全民的責任意識,又要在當前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上下功夫,尤其是扭轉傳統(tǒng)的為官思想。

      (三)結果問責與過程問責相結合:擴大行政問責范圍,完善政府績效評估機制

      結果導向的問責與過程導向的問責各有利弊,應使二者相輔相成。應進一步擴大行政問責的范圍,把政府機構及其公務員的日常行政行為也納入到問責的范圍里。不但有錯問責,無為也要問責;不但重大安全事故問責,日常行政失誤也要問責;不但事后問責,事前、事中都要問責。

      相對于傳統(tǒng)的權力問責,績效問責是以考察政府及其公務員績效水平為基礎,從而啟動問責程序的一種新型問責形式,是行政問責活動與政府績效評估活動的有機結合。為構建完善的績效評估機制,一要為績效評估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科學整合和把握評估價值取向的變化方向;二要建構一個科學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績效評估體系,既要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兼顧各地區(qū)的不同特點,還要學習西方發(fā)達國家關于績效評估和績效管理的成熟經驗;三要加快推進對政府績效評估方面的立法,完善績效評估法律法規(guī),使政府績效評估機制規(guī)范化、制度化。

      參考文獻

      [1]新華網.“12·31”外灘陳毅廣場擁擠踩踏事件調查報告[E]. http://fms.news.cn/swf/ctsj_qmtt/.1月21日.

      [2] 劉美玲.當下我國突發(fā)公共事件中的行政問責制研究[D].浙江:浙江師范大學,2012.

      [3] 周慧.突發(fā)事件問責研究——基于突發(fā)事件防范的視角[D].北京:中國政法大學,2011.

      [4]周凱.外灘踩踏事件發(fā)生后,上海人大強化安全監(jiān)管[E]. http://microreading.chinadaily.com.cn/hqcj/zxqxb/2015-03-03/content_13311287.html.3月3日.

      [5] 呂壯.上海具備官員問責制立法基礎 [N].中華工商時報.2006年1月18日.

      [6]李泓冰,曹玲娟. 人民日報:五問上海外灘踩踏事件誰之過[N].人民日報.2015年1月21日.

      猜你喜歡
      突發(fā)公共事件公共安全問責
      靖江市啟動水上公共安全共建區(qū)
      問責泛化,基層怎么“踏實”得起來?
      當代陜西(2021年22期)2022-01-19 05:32:54
      在公共安全面前別任性
      監(jiān)督執(zhí)紀問責如何“備豫不虞”
      當代陜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44
      “濫問責”的6幅畫像
      當代陜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8:56
      基于知識圖譜的知識推理與公共安全結合的理論研究
      電子測試(2018年18期)2018-11-14 02:31:20
      人臉識別技術在公共安全領域中的應用
      對“數字脫貧”要問責
      突發(fā)公共事件中的微博傳播過程分析
      科技傳播(2016年16期)2017-01-03 21:55:24
      傳統(tǒng)媒體與網絡新媒體對突發(fā)公共事件報道的框架分析
      南宫市| 镇江市| 连城县| 准格尔旗| 甘洛县| 米泉市| 青浦区| 金昌市| 鄂托克前旗| 华宁县| 义乌市| 灌云县| 兰考县| 资源县| 金塔县| 庐江县| 高安市| 沧州市| 电白县| 广水市| 海城市| 南溪县| 兴业县| 日喀则市| 阳信县| 鹤山市| 龙里县| 宕昌县| 盐边县| 宜城市| 大余县| 河津市| 吉隆县| 镇平县| 崇礼县| 凉城县| 洛阳市| 广平县| 剑川县| 盈江县| 钟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