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平(中國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廠,河北 滄州 061023)
大港南部油田投入開發(fā)已有40多年的歷史,隨著開發(fā)時間的延續(xù),油水井套管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出現破漏的現象越來越多,對油田開發(fā)的影響越來越大。近幾年,采油廠技術人員大膽嘗試應用新工藝技術,通過不斷實踐與總結,逐步形成了南部油田配套的套漏井治理技術,在實際生產應用中取得了一定效果。
截止到2014年11月,南部油田在冊油水井2464口,開井1773口,有套損井695口,占總井數28.2%,其中有套漏井203口,套漏井占套損井的29.2%。
表1 南部油田套損井分類表
針對套漏井段、長度以及注水承壓的不同,試驗應用了多種套漏治理技術,通過不斷摸索和改進,逐步形成了南部油田系列配套的套漏井治理技術:
2.1 取換套技術
2.1.1 工作量實施情況
從2009年至今,采油廠共實施大修取換套48口,成功47口,成功率97.9%;小修取換套22口,成功22口,成功率100%,47口大修取換套累計取套長度18674m,技套內單井取換套最深1200m,裸眼內單井取換套最深445m,截止目前最長有效期達到1767天。
表2 取換套技術施工效果表
2.1.2 工藝適應性
優(yōu)點:多年實踐已經證實取換套技術施工簡單,成功率高,治理后能完全恢復井筒原始通徑,因此,在滿足條件的情況下,應是套漏井治理的首選技術。
選井條件:有技套的井在技套下深內實施取換套深度可不受限制,無技套的井取換套深度一般在500m以內。小修取換套主要針對井口第一根套管漏或者井口套管破損的井。
2.2 可膨脹管套管補貼技術
該技術從2008年3月開始在采油廠進行嘗試應用,目前已是套漏井治理的主要技術。
2.2.1 工作量實施情況
從2008年至今,采油廠共應用47井次/43口井,作業(yè)成功率100%。其中油井16井次,初期恢復能力54.4噸/日;水井31井次,恢復水量2060方/日。
47井次累計補貼長度614.68m,單次最長補貼36m,最深3074.7m,補貼后最高承受35MPa,有效期最長已超6年(仍有效)。
表3 可膨脹管套管補貼技術施工效果表
2.2.2 工藝適應性
2.2.2.1 優(yōu)點:套管補貼技術施工簡單、成功率高、承壓強度高、有效期長;
2.2.2.2 缺點:由于補貼后內通徑變小,對后期施工會造成一定影響;
2.2.2.3 選井條件:主要適合于套管服役年數較短、無明顯腐蝕、套漏井段在20m以內的油水井。
2.3 襯管貼堵技術
為治理長井段套漏腐蝕問題,2012年9月,采油廠在棗90-12井上首次試驗了襯管貼堵技術,并取得成功。后期根據生產需求,又逐步加大了該項技術應用井次。2012年以來,共實施10口井,作業(yè)成功率100%。10口井累計貼堵長度3008.8m,單井最長903.5m,最大深度2444m,堵貼后最高注水壓力23.6MPa,有效期最長已達850天。
2.3.1 工藝適應性
優(yōu)點:施工簡單方便,貼堵后承壓高,對長井段套漏治理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缺點:貼堵后內通徑變小,對后期大直徑工具下入有影響;選井條件:主要針對套管服役年數長、長井段套漏、通過測四十臂井徑顯示套管腐蝕擴徑較嚴重的油水井。
2.4 璃鋼小套管
2.4.1 技術原理:在全井有腐蝕現象、出現大段套漏的注水井中下入玻璃鋼小套管,用水泥漿將玻璃鋼小套管與原套管環(huán)形空間進行固井,實現對套漏的封堵,能很好地保護原井的鋼質套管,防止繼續(xù)被腐蝕垢。
2.4.2 應用效果
今年以來共實施4口井,成功率100%,目前兩口井投注,恢復注水量100方/天。
2.4.3 工藝適應性分析
玻璃鋼小套管主要優(yōu)點是耐腐蝕和防結垢性能強。受承壓和溫度限制,目前只能在井深小于2000m、注水壓力小于25MPa的注水井上使用。因此,該工藝主要適合于整井筒套管腐蝕嚴重、長井段套漏,利用其它工藝難以修復的注水井上使用。
3.1 大港南部油田套漏井逐年上升,漏失井段不斷擴延。要遏制這種現象首先應從預防著手,加強對套漏機理的研究,找出套漏的根源,從源頭上進行預防和治理。
3.2 套漏井修復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制定方案前既要考慮到工藝的可行性,同時更要考慮到油藏的潛力大小。因此,只有工程和地質有機結合,才能確保投入決策的準確性。
3.3 取換套是徹底治理套漏的成熟技術,對符合治理條件的井應是首選技術。
3.4 可膨脹管、襯管貼堵、玻璃鋼小套管治理技術工藝優(yōu)缺點分明。因此,在選井時應進行充分論證,以實現油田開發(fā)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