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瓊 龍陳艷 譚立新 陳榮
(株洲市中心醫(yī)院 湖南株洲 412007)
?
RPH串聯套扎法治療中重度混合痔與同期PPH治療中重度混合痔的比較
李香瓊龍陳艷譚立新陳榮
(株洲市中心醫(yī)院湖南株洲412007)
[摘要]目的探討RPH串聯套扎法與PPH治療中重度混合痔的療效對比。方法選擇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期間我院肛腸外科收治的74例中重度混合痔患者作為本研究病例,將其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37例患者采取RPH串聯套扎法治療,對照組37例患者采取PPH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情況、住院情況、治愈率及術后并發(fā)癥的情況。結果觀察組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與對照組比較顯著減少(P<0.05),但兩組間平均住院時間和治愈率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降低(P<0.05)。結論RPH串聯套扎法與PPH治療比較療效相當,但患者出血少、手術操作簡單,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值得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RPH串聯套扎;PPH;中重度混合痔
混合痔是肛腸外科的常見、多發(fā)良性疾病,而中重度混合痔患者因病情需進行外科手術治療,但手術方法較多,療效不一,其中吻合器痔上黏膜環(huán)切術(PPH)是臨床常用的手術方式,利用吻合器于痔上緣對直腸下端的黏膜以及黏膜下的組織進行環(huán)形切除,并同時對近、遠端的部分腸壁斷端進行吻合,將已經脫垂的內痔進行懸吊、上拉,以恢復肛墊的正常解剖結構,但患者術后易出現大出血、肛內墜脹不適等多種并發(fā)癥,已影響其在臨床的推廣及應用,因此,需要尋求一種創(chuàng)傷小、效果好、術后并發(fā)癥少的術式,成為臨床急需解決的問題[1~4]。本研究回顧性分析RPH串聯套扎法與PPH治療同期中重度混合痔的療效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現做詳細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將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期間我院肛腸外科收治的74例中重度混合痔患者納入研究,經臨床癥狀和肛門??茩z查確診,診斷依據《痔臨床診治指南(2006年版)》[5],其中男47例、女27例,年齡最大70歲,最小22歲,中位年齡(48.54±4.30)歲,病史最長30年,最短3年,平均病史(16.44±3.48)年,混合痔分期Ⅱ期40例、Ⅲ期34例。以上均排除合并肛瘺、肛裂或肛周膿腫者;曾進行混合痔手術者;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者;凝血功能障礙者;手術不能耐受者等。將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7例,而兩組的性別構成、平均年齡、病程長短及病情程度等臨床資料方面具有均衡性(P>0.05)。
1.2治療方法兩組患者術前均禁飲禁食,觀察組必要時行誘導排便,對照組采用磷酸鈉鹽口服液或甘露醇口服清潔灌腸。
觀察組患者均采取RPH串聯套扎法治療,于常規(guī)消毒后肛周局部浸潤麻醉,適度擴肛,利用負壓(0.08~0.09 kPa)吸引將內痔痔核組織用膠圈自動套扎,打開負壓釋放按鈕以釋放套扎組織,在此痔核根部上方約2 cm的位置痔上黏膜進行串聯套扎術。同法操作進行下一部位痔核及黏膜套扎。對照組患者均采取PPH治療,行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腰麻)或硬膜外阻滯麻醉,于常規(guī)消毒后擴肛,放入PPH肛門擴張器,分別在齒狀線上方4 cm、3 cm處用2-0普利林線行黏膜下層兩個荷包縫合,將吻合器置入,將兩個荷包線收緊結扎在吻合器桿上,收緊PPH吻合器,打開保險開關,擊發(fā)吻合器,保持閉緊狀態(tài)60 s,反轉一周后緩慢退出吻合器。干紗布填塞吻合口并檢查其出血情況及切除黏膜環(huán)的完整性。術后根據患者情況酌情使用抗生素治療以預防感染。
1.3評價指標記錄患者的手術情況,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時間等;手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包括肛門疼痛、便后出血、肛門狹窄、尿潴留、切口水腫、肛內墜脹不適等;比較兩組治愈率。
1.5結果
1.5.1患者手術及住院情況對比觀察組的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分別為(15.78±2.05)min和(5.06±0.67)mL,較對照組均有顯著性減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平均住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患者手術及住院情況對比(±s)
表1 患者手術及住院情況對比(±s)
組別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平均住院時間(d)對照組(n=37)24.66±3.2912.54±1.136.45±2.14觀察組(n=37)15.78±2.05*5.06±0.67*6.23±2.43
注:與對照組進行比較,*P<0.05
1.5.2兩組治愈率比較手術后,觀察組治愈率100%(37/37),對照組治愈率97.30%(36/37),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提示RPH串聯套扎法與PPH治療中重度混合痔均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1.5.3并發(fā)癥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主要并發(fā)癥有便后出血、肛門疼痛、切口水腫、肛內墜脹感、肛門狹窄及尿潴留等,分析結果得出觀察組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較之對照組有顯著性降低,且組間比較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表2。
表2 術后并發(fā)癥情況比較
注:與對照組進行比較,*P<0.05
2討論
混合痔在全球范圍內均為常見病、多發(fā)病,且發(fā)生于任何年齡,而多種因素均可引發(fā)疾病,比如長期大量的飲酒、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久坐久立或常年患有便秘等,混合痔是直腸脫垂和直腸息肉等疾病的主要誘因,且內痔長期慢性出血或大量出血可致重度失血性貧血,反復內痔脫出嵌頓或外痔水腫致疼痛不適嚴重影響人們正常生活,因此對其進行正確的治療是非常重要的[6、7]?;旌现淌莾戎膛c相應部位外痔通過靜脈叢吻合支相互融合而成的,而中重度混合痔患者因其病情較為嚴重而多需進行手術治療,其手術方法的選擇已成為目前臨床研究的重點[8]。
傳統(tǒng)的外剝內扎術易出現術后復發(fā),且創(chuàng)傷大、恢復慢、并發(fā)癥多,限制了其在臨床上的推廣和應用[9]。PPH治療是目前臨床應用的經典術式,可很好的消除患者癥狀,緩解其痛苦,但還是存在手術時間長、操作不方便及易致患者術后大出血、肛內墜脹不適等并發(fā)癥,也限制了其在臨床上的推廣[10]。RPH既能切除痔核,又能將肛墊進行上移復位、并固定,且手術創(chuàng)傷小、術后并發(fā)癥少,且不易遺留瘢痕,而逐漸得到臨床的認可[11]。本研究通過對比RPH串聯套扎法與PPH治療的效果得出,兩種手術方法均能取得較高的治愈率,但RPH串聯套扎法手術時間和患者術中出血量與PPH治療比較顯著減少,且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降低。因此,與PPH治療比較,RPH串聯套扎法與之療效相當,但患者出血少、操作簡單,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值得臨床進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廖偉民,林楓,李林立,等.PPH聯合外痔切除治療重度混合痔的效果及并發(fā)癥的防治[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4,11(29):141.
[2]陳朝暉,陳紅霞,陳林,等.自動痔瘡套扎術聯合硬化劑注射治療Ⅱ~Ⅳ痔病臨床觀察[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1,3(20):52-55.
[3]陳虎,劉士會,邢寶平,等.PPH聯合外痔切除術治療重度混合痔的療效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3,19(9):93-94.
[4]張國飛,彭碧文.自動痔瘡套扎聯合外切術治療重度混合痔的療效比較[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13,30(3):25-27.
[5]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結直腸肛門外科學組,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肛腸病專業(yè)委員會,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結直腸肛門病專業(yè)委員會.痔臨床診治指南(2006版)[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6,9(5):461-463.
[6]張新生,王平和.自動痔瘡套扎術治療輕中度痔瘡臨床應用價值探究[J].中外醫(yī)療,2014,(20):80-81.
[7]曹陽,高鵬,王翠華.微創(chuàng)自動痔瘡套扎聯合改良硬化注射治療300例重度痔瘡[J].廣東醫(yī)學,2012,36(11):1616-1618.
[8]蘇振坤,張紹玲,黎秀珍.自動痔瘡套扎(RPH)術門診治療中重度混合痔的臨床體會[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2,18(4):245-246.
[9]黎超平.RPH聯合手術治療痔瘡的臨床療效與并發(fā)癥分析[J].中國臨床新醫(yī)學,2011,4(7):44-46.
[10]黃宏能,潘留勇,岑川.PPH術與外剝內扎術治療混合痔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0,7(23):42-43.
[11]耿桂飛,王紹臣,蘭飛,等.RPH與PPH治療中重度混合痔的比較研究[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4,12(6):879-881.
短篇報道
[收稿日期:201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