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64例報告)
孟繁會 陳麗榮 李鵬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 遼寧沈陽 110003)
?
生物反饋療法治療盆底失弛緩型便秘的護理體會
(附64例報告)
孟繁會陳麗榮李鵬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遼寧沈陽110003)
[摘要]目的探討生物反饋療法治療盆底失弛緩型便秘的臨床護理體會。方法對64例盆底失弛緩型便秘的患者進行生物反饋治療,總結治療過程中的護理體會。結果42例患者恢復正常排便,12例患者排便次數、排便不盡感、肛門墜脹感較治療前有所改善,6例無效,4例失訪。結論生物反饋治療是一種行為和心理治療,良好的臨床護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醫(yī)護人員良好的態(tài)度、有的放矢的心理疏導是提高其療效的關鍵。
[關鍵詞]生物反饋;便秘;護理
盆底失弛緩型便秘即指功能性排便障礙,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及精神、心理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功能性排便障礙已經成為消化系統的常見疾病之一,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近年來我院采用生物反饋療法對64例盆底失弛緩型便秘患者進行生物反饋治療及護理,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我科自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對64例盆底失弛緩型便秘患者進行治療,其中男22例,女42例,年齡19~67歲,平均年齡41歲,便秘病史2~40年不等,3~7 d排便1次,均依靠瀉藥或灌腸排便。經過鋇灌腸或腸鏡檢查排除結直腸和肛門器質性疾?。唤浗Y腸傳輸實驗、排糞造影和肛門直腸測壓等檢查證實為盆底功能失弛緩型便秘;詳細詢問病史及生化檢查,排除全身性疾病對胃腸道功能的影響。
1.2儀器
1.2.1肛門直腸測壓我院應用ZGJ—D3型八通道肛腸壓力檢測儀,進行肛門功能的評估、肛管直腸疾病的輔助診斷。
1.2.2生物反饋治療儀器治療儀由加拿大Thought公司生產的新一代Myotrac生物反饋治療儀,利用生物反饋治療應用軟件評估肛門直腸功能,使用傳感器搜集直腸肛管數據,以清晰易懂的方式顯示評估的結果。
1.3治療方法與周期生物反饋訓練治療方案包括:Urge、Stress、Mix三種;訓練模式:神經肌肉電刺激、肌電觸發(fā)刺激、Kegel模板訓練、多媒體生物反饋。
根據肛門直腸測壓和盆底表面肌電為依據,為患者選擇Urge的治療方案,訓練模式為:(1)多媒體生物反饋放松訓練10~15 min+Kegel模板訓練15 min。(2)10/療程,每周3~5次,每次約25 min,至少2個療程。(3)如果患者的依從性較差,強烈需要電刺激治療,則可使用肌電觸發(fā)刺激5 min,電流強度為有刺激感即可。治療期間要求患者停用一切輔助排便的藥物,遵醫(yī)囑定期到醫(yī)院復查,了解治療的效果。
治療時患者先取右側臥位,將電極片貼在大腿的髂前上棘處,清潔肛區(qū),將電極表面涂潤滑油后緩慢插入肛門10 cm左右。讓患者有5 min時間保持放松并適應導管插入的狀態(tài),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來調節(jié)刺激的強度,訓練時精力保持集中,盡量避免咳嗽和說話等外來刺激,以免影響記錄質量的動作。采用肌電觸發(fā)模式和經典Kegel訓練時,讓患者觀察屏幕,耐心幫助患者正確訓練,相關肌群交替放松,模擬排便等動作,使自身肌電活動處于屏幕顯示的正常肌電活動軌跡范圍,依據視圖進行肛門括約肌松弛和收縮的訓練[1]。
1.4護理
1.4.1心理指導認知行為治療,即讓患者認識和找出不良想法、感覺和行為充分了解應激、情緒、癥狀三者之間的關系,逐漸改善自身異常的心理和行為,使之向更合適、理性的方向發(fā)展。支持治療,即一般心理治療,是以指導、勸解、安慰、鼓勵、支持、保證為主要內容,支持患者應對感情困難和心理問題。取得患者的信任幫助患者恢復信心[2]。
根據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治療之前詳細向患者解釋生物反饋治療的原理和整個過程,讓患者了解便秘的發(fā)病病因,認識便秘發(fā)生的普遍性和治療現狀,為患者提供優(yōu)雅的環(huán)境,在治療過程中欣賞旋律優(yōu)美的音樂,詳細詢問病史,了解患者的生活工作狀態(tài)和排便習慣,與患者交朋友,解除生活工作中的精神壓力和負擔,共同尋找自身便秘的可能病因并商量治療對策,贏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對于老年患者應使用尊稱,因老年患者行動緩慢,適應能力、聽力差。治療前熱情細致解答他們提出的問題,解除患者對疾病的恐懼和思想負擔,建立其治愈疾病的信心。展示既往患者治療效果,提供便秘患者互相交流信息和治療心得的平臺,便于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不斷鼓勵,使患者堅持完成治療療程[3]。
1.4.2腸道準備檢查與治療前需要排空小便和直腸內殘余大便。如果患者長期便秘為確保肛管不被阻塞,檢查前1 h清潔洗腸1次,確保直腸壺腹部不留有糞便。
1.4.3生活方式指導飲食指導:指導患者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加膳食纖維的含量及液體攝入量,早餐前空腹飲用開水、檸檬水、蜂蜜等熱飲料,養(yǎng)成喝酸奶的習慣,增加腸道正常的菌群數量。每日飲水量不小于2000 mL,補充水分,潤滑腸道,刺激腸蠕動;對肥胖者建議減肥和控制體重,倡導規(guī)律的生活,建立定時而有序的排便習慣。
運動指導:適當增加運動量,比如練習瑜珈、太極、游泳等運動或飯后30 min以上的行走,避免長期久坐或臥床。每日按結直腸走向順時針按摩并增加下腹部按摩次數,以刺激腸蠕動使糞便下移.
排便指導:讓患者養(yǎng)成規(guī)律的排便習慣,每天早上起床后無論有無便意均應到衛(wèi)生間如廁,排便時要精力集中,摒棄看報紙、雜志、吸煙等不良習慣,十分鐘內未排出即停止蹲廁,但心理無需緊張,可增加其它促進腸蠕動的方法,促進排便。
2結果
2.1排便次數、糞便性狀情況治療后排便次數、糞便性狀均較治療前有顯著改善,治療后患者每周自主排便次數由治療前的0.7次/周增加到4.3次/周,其中42例患者每天均可自行排便。
2.2肛門直腸測壓變化64例便秘患者生物反饋治療前和治療后3個月對患者行肛門直腸測壓測定,見表1。
表1治療前后肛門直腸測壓結果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2.3便秘癥狀變化療效評估64例患者生物反饋治療前后便秘癥狀變化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便秘癥狀的比較
3體會
盆底失弛緩型便秘患者具有正常的結腸傳輸功能,由于直腸肛門感覺異?;蛲饫s肌、恥骨直腸肌在排便過程中的反常收縮導致的直腸排空障礙,臨床表現為排便困難、便后不盡感及手助排便等,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功能性排便障礙[4]。接受治療的患者中多是平時飲水量少,飲食中纖維素含量少,平時未養(yǎng)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或是長期服用刺激性瀉劑及長期使用開塞露等輔助排便措施,因此我們在治療過程中針對患者的情況,給予有針對性的護理,進行詳細的健康教育。強調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清晨排便的習慣,增加飲水量,合理膳食,適量運動,使一部分患者通過生活習慣的調整即減輕了排便困難的癥狀。
生物反饋治療是盆底失弛緩型便秘治療的特異性治療方法。治療的主要目的是在排便過程中利用視覺、語言、聽覺反饋,松弛盆底肌肉及肛管括約肌,改善肛管直腸協調性,改善直腸的感知覺功能[5]。治療過程中采集患者自身生理活動信息,進行放大處理 ;用熟悉的視覺或者聽覺信號顯示,讓患者根據觀察到的自身活動信息調整,從而減輕或消除異常生理變化[6],改善肛管直腸協調性,改善直腸的感知覺功能,經過反復訓練和逐步提高訓練的強度,達到控制某種病理過程,促進其功能恢復正常的目的。
心理輔助治療在生物反饋治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生物反饋治療本質上是一種行為和心理治療,信心是治療的關鍵,良好的心理護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過心理護理建立護患之間的信任感,讓患者認識和找出不良想法、感覺和行為,逐漸改善自身異常的心理和行為,使之向更合適、理性的方向發(fā)展。針對不正確的生活習慣,進行科學的生活方式指導,鼓勵患者保持樂觀心態(tài),積極應對壓力和挫折,幫助患者早日擺脫便秘的困擾。
參考文獻
[1]林征,林琳,趙志泉.對慢性便秘患者進行生物反饋訓練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2,4:264-265.
[2]林征、林琳,張紅杰,等.功能性便秘患者社會、心理、行為狀況調查及生物反饋治療效果隨訪[M].中國臨床康復,2005,9(28):67-69.
[3]陶華清,張銀開,王繼平.辯證與心理治療老年習慣性便秘56例觀察[J].內蒙古中醫(yī)藥,1999,18(2):8.
[4]劉寶華.便秘的診斷及治療[M].北京:軍事醫(yī)學科學出版社,2002:16-17.
[5]張東銘.Trp與盆底失弛緩[J].中國肛腸病雜志,2009,29(8):51.
[6]莫平.生物反饋訓練治療便秘的現狀與展望[J].國外醫(yī)學·物理醫(yī)學與康復學分冊,2000,20(2):51-54.
Nursing experience of biological feedback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elvic floor achalasia constipation
Meng Fanhui,Chen Lirong,Li Peng.(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iaoning Shenyang 110003)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nursing experience of biological feedback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elvic floor achalasia constipation. Methods 64 cases of pelvic floor achalasia constipation were treated with biofeedback therapy, and then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treatment was summarized. Results 42 patients returned to normal defecation. The defecation frequency, endless defecate feeling and anus drop bilge feeling were improved in 12 patients, while 6 cases invalid, and 4 were lost to follow-up. Conclusion The biofeedback therapy is a kind of behavior and psychological therapy. Clinical nurs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Good attitude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of medical staff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Key words]Biological feedback;Constipation;Nursing
[收稿日期:2015-03-15]
[中圖分類號]R574.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8771(2015)03-02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