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olo 三更枕 圖+三更枕 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城中五大素齋重慶名剎里的素食主義
T op5 V egetarianism in T emples of Chongqing
文+lolo 三更枕 圖+三更枕 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當(dāng)吃素成為一種流行,讓我們回歸素食最原始也是最本質(zhì)的形態(tài)。論究重慶各大寺廟中的素齋,無論是華巖寺香積廚中精致的仿葷菜,還是慈云寺中天然簡單的青菜白飯,它們所代表的都是最純粹的素食主義——一種對健康飲食的追求,以及佛家不殺生的大慈悲。
英文導(dǎo)讀: There are five temples in which we can eat unusual vegetarian. They always provide healthy and delicious food. People also can relax themselves.
周星馳《食神》里面有間傳說中的“中華廚藝學(xué)校”,說得神神秘秘其實就是少林寺的后廚——香積廚。不過筆者要說的這家香積廚卻不在嵩山上,而在重慶名剎華巖寺內(nèi)。
1994年,華巖寺接引殿旁,在凈心園前立起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宮殿式樓臺建筑,雕梁畫棟,別具一格,這就是香積廚了。而后幾年,華巖寺素齋開始遠近聞名,不少上了年紀的信眾依然對當(dāng)年寺中待客的“麻油鍋巴”津津樂道。
第一眼看到香積廚的菜單時,筆者有些驚訝,糖醋魚、鹽菜回鍋肉、土豆烤魚……讓人不得不好奇,素齋為什么也有這些大魚大肉?原來這些都是仿葷菜,主要采用大豆、花生、小麥等高精面粉制成的面筋制作,據(jù)說100斤高精面粉最多只能做出10斤面筋,這樣才能達到仿葷菜的口感。端上桌一看,這些仿葷菜的樣子和平日的真葷菜幾乎是一模一樣,只是味道不如真的肉類來得有韌性。但就沖著這等賣相,讓人不得不對香積廚的大廚佩服得五體投地。
如果對仿葷菜不太感冒,想吃到最樸實的華巖素齋,可以前往寺內(nèi)五觀堂與僧人一同進餐。餐費只需要4元,但在五觀堂就餐需要嚴格遵守寺規(guī),寺內(nèi)的德殊法師簡單地概括為“止語、排隊、不浪費、自行涮洗餐具?!辈⑶摇斑^午不食”,每天只有11點半到12點之間才開放。菜色比起香積廚清淡許多,多是些青菜蘿卜,不過看著周圍虔誠誦著供養(yǎng)咒的僧人和信眾,你會突然覺得,所謂吃齋,也是一種修行吧。
吃齋須知
1:華巖寺門票,10元/人。香積廚人均
消費30~50元不等。五觀堂齋飯4元/人。
2:目前華巖寺香積廚正在重新裝修,預(yù)計2015年春節(jié)后會重新開放,到時候游人信眾又能嘗到華巖寺精致的仿葷菜了。
3:每年“臘八節(jié)”華巖寺都會舉行大型佛事活動,此刻來此的信眾或游客都能喝到寺中提供的美味臘八粥。
臺灣星云大師當(dāng)年談到吃素的問題,曾說自己一度反感把素菜做成葷菜的樣子,總覺得吃素是為了長養(yǎng)慈悲心,以吃葷的心理來吃素,并不好,所以拒絕一切的仿葷菜。后來看到信徒愛吃的樣子,突然想到,初入佛門的人一時間無法革出宿習(xí),所以有這種需求,但是只要心里面沒有雞鴨魚肉就好了,何必要厭惡呢?
后來星云大師造訪重慶,便在一家以精致仿葷菜聞名于世的素食餐廳用了一餐素食,這間餐廳就是位于羅漢寺的一蓮素食餐廳。這應(yīng)該算是重慶最早的素食餐廳,因為位于鬧市之中的佛門清凈地,交通十分便利,加上味道相當(dāng)不錯,在素食界一直享有好名聲。
筆者去年曾在一蓮素食餐廳吃過齋飯,至今都對餐廳的菜品記憶猶新,菜做得相當(dāng)精致,名字也起得有些意思——“回鍋肉”叫做“紅旗飄飄”,新鮮的紅椒青椒配著素肉,看著就有食欲;“觀音坐蓮”是一道素丸子,蓮花般的器皿邊緣圍上一圈丸子,中間則是鮮嫩可口的野生菌。而入口即化的羅漢餅,更是羅漢寺素齋的招牌。
不過遺憾的是,當(dāng)筆者再次踏入羅漢寺的時候,卻被告知一蓮素餐廳已經(jīng)搬離了。寺內(nèi)的信眾和僧人提到都有些遺憾。不過沒了一蓮素食餐廳也不意味著吃不到齋飯,寺內(nèi)的食堂依舊提供素食,沒了裝飾大氣的餐廳大堂和各種精致的仿葷菜,一碗白米飯加上饅頭青菜,卻也是津津有味。吃著吃著,筆者突然想到,無論是往日的華堂還是如今的陋室,無論是仿葷菜還是白米飯,它們想傳遞的,都是一種素食主義的態(tài)度吧。
來重慶旅游,必然要上南山,上南山,必然要去老君洞。除了游客,試問哪個重慶人不在春天躍躍欲試去老君洞燒一柱香,抽一次簽?那座坐落山間的千古道觀,其間的素雅與安靜,比起人來人往的大寺廟可說有著另一番滋味。筆者倒是覺得,如果有機會在老君洞住上一宿,晨鐘暮鼓,聽鳥語嗅花香,吃幾頓簡便而不簡單的齋飯,是不是可以暫時洗去一身渾濁之氣呢?
老君洞最負盛名的齋飯,必然是一碗豆花了。由于老君洞建在山間,多年來在此修行的真人們都是餐風(fēng)飲露,生活飲水都是來自山澗或山腰的井水。用這等水做出的豆花比山下的自然要甘甜細膩得多。于是道士嘗過了,居士們也來嘗,居士們嘗過之后,又讓香客俗士嘗,口耳相傳,老君洞的豆花齋飯在重慶便是有口皆碑了。
更加令人稱道的是,老君洞素餐廳中的飯菜,沒有太多花俏,卻在這一菜一蔬一湯中下足了功夫,兼得了素、樸、色、香、味。更值得贊嘆的是,老君洞素餐廳能將有限的食材,做出了無限的可能。比如一道全家福,各種菜蔬瓜果混合烹成的三鮮味道,加之融合了重慶口味,又以熱油沖花椒辣椒,一下又變成了水煮味兒。又如辣子素雞,得辣子雞之意而出于辣子雞之形,麻辣鮮香,但叫食客拍案大贊“葷亦何歡,素亦何苦耶!”果然是名山古觀,就是這飯菜功夫,也是近乎于道了的。
吃齋須知
1:346路公交車在4中下,步行300米及達老君洞。
2:老君洞除了是著名的道觀,也是絕好的風(fēng)景區(qū),吃齋之余,此處風(fēng)光獨好不可錯過。
3:離重慶著名的觀景點“一棵樹”不遠,可以步行前往觀賞重慶市全貌。
吃齋須知
1:羅漢寺門票,10元/人。寺內(nèi)食堂5元/人。
2:一蓮素食餐廳目前已經(jīng)搬離羅漢寺,新店尚未落成,慕名前來的游人還需等待時日。
3:目前寺內(nèi)食堂依舊提供齋飯,不過菜式都是簡單的素菜,沒有仿葷菜,每天中午11點半之前可以在此就餐。
慈云寺位于重慶市兩江匯合處的南岸玄壇廟獅子山,始建于唐代,初名觀音廟。1927年,慈云和尚托缽來此,募資重修擴建,成為佛教的十方叢林,遂更名為慈云寺。
慈云寺是佛教寺院中最特別的一座,為什么最特別,有兩個緣由:其一是它的建筑式樣中西合璧,實屬罕見。西式建筑外墻、中式門山,大雄寶殿正中供奉著由緬甸迎來的釋迦牟尼玉佛,院內(nèi)還有一棵自印度移植的菩提樹,樹下池內(nèi)有雕塑蓮花一朵,上立釋迦太子像,四周塑有九條龍,口噴清泉,曰“九龍浴太子像”;其二是此處僧尼同居,更屬罕見了。在這樣一座特別的寺院中吃一頓齋飯將會是種什么感覺呢?
筆者便去慈云寺體驗了一回??梢哉f,慈云寺的齋飯是最日常的,沒有為香客準備的仿葷菜,青菜豆腐、當(dāng)季鮮蔬,毫無招攬之意。十一點開飯,過時不候,不浪費,不貪食。自來齋堂,清凈無語,與僧尼同食,這慈云寺的日常齋飯,倒是頗具格調(diào)。
古來修行者,都是破了五色五味的。所以慈云寺即便是僧尼同堂、中西文化萬象交錯,從慈云寺的一頓齋飯上就可以明悟了,色相與味相皆由心生而已,至于吃飯,日常的就是最好的。
吃齋須知
1:慈云寺沒有門票,免費參觀。2:寺里沒有為香客準備的齋堂,敬佛之后,隨緣與僧尼一起進餐。
在重慶,如果要論最具隱士風(fēng)范的寺廟,不在哪座名山的云端深處,也不在荒郊野外的無名小村,而是位于解放碑中心的能仁寺。這座寺廟坐落于解放碑最繁華的路段,毗鄰著名的“八一路好吃街”。不經(jīng)意路過的游客,斷然不會注意到這間隱藏在高樓縫隙間的寺廟。
而對于生于斯長于斯的解放碑老街坊來說,能仁寺不僅僅是一處佛門清凈地,還是逢年過節(jié)“吃齋”的好去處。自1991年以來,能仁寺中開辦了“菜根香”素食餐廳和能仁寺小吃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素食餐廳的生意相當(dāng)紅火。和不少寺廟里的素餐廳類似,“菜根香”也以仿葷菜為主,但做法卻有自己特色,比如用冬瓜炸炒而成的“回鍋肉”,豆筋、青椒熗炒成的“青椒肉絲”等,色香味一應(yīng)俱全。
后來,能仁寺周邊的高樓越修越高,這間寺廟不得已蜷縮在了街道一角,越發(fā)顯示出“大隱隱于市”的隱士之氣。而慕名前來吃齋的人也從周邊街坊鄰居變成了在解放碑上班的白領(lǐng),這就不得不提寺中的“豆花飯”了。在以前,解放碑附近上班的人一旦說起“中午去吃豆花飯嗎?”指的絕對都是能仁寺的豆花飯。和別處的豆花不太一樣的是,寺中的豆花細嫩爽滑,一點都不顯老,豆香味也相當(dāng)濃郁。所以在關(guān)于解放碑的各種美食指南中,能仁寺的豆花飯都榜上有名。
不過這次筆者去卻撲了個空。自從寺內(nèi)的素食餐廳在去年歇業(yè)后,豆花飯可不是天天都能吃到了,這竟成了“有緣人”才能一飽口福的美食。要么可以嘗試一下“短期出家”,在能仁寺體驗半個月平淡恬靜的居士生活;要么只能碰運氣,在寺內(nèi)僧尼開飯的時候恰好走了進去。筆者想起去年吃豆花飯的情景——從寺內(nèi)出來,轉(zhuǎn)眼又走進了繁華深處,只有殘存在嘴邊的豆花香,還提醒著有這么一個鬧市中的佛門清凈地。
吃齋須知
1:能仁寺沒有門票,可以免費參觀。
2:目前寺里的豆花飯依舊供應(yīng),不過請趕在中午12點之前。每逢農(nóng)歷的初一、十五,能仁寺對所有入寺的香客提供免費的素齋。
3:能仁寺周邊就是大名鼎鼎的“八一路好吃街”。
小貼士
重慶其他寺院素齋打探
與慈云寺一樣,在重慶還有很多寺廟沒有特別開設(shè)對外的素食餐廳,如大龍寺、寶輪寺等。當(dāng)中都只有針對僧人跟居士的類似于食堂的地方。一般都是一道很簡單的素菜和一道湯,價格不超過5元。在這些素食餐廳里,周遭圍坐的都是真正的僧人和居士,聽他們念念佛經(jīng),或許還能得到僧人的指點。倒不一定說需要修行,從健康的角度看,原汁原味的齋菜,大概可以令胃在魚肉酒糟之后,得到某種程度的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