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雪 范 例,2
(1.安徽理工大學,安徽 淮南232001;2.東北大學,遼寧 沈陽110004)
高校大學生一般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校內學習及活動,班委是每一個班集體中的核心領導組織者,同時也是教師、輔導員與學生之間聯系的紐帶。在班級建設中,班級的風氣、活動積極性和學習態(tài)度等都會受到班委的直接影響,班級建設應當在輔導員和班主任發(fā)揮導向作用的前提下,以班委為主體,充分發(fā)揮班委的特殊作用,調動班委積極性,從而帶動班級整體氛圍。因此,在研究班委在班級中的作用的基礎上,發(fā)現存在的問題,并建立一個完善的評價體系解決問題,能夠有效的發(fā)揮班委的作用,更好的成為班級的領導者,老師的好幫手。
班委是由老師指定或者全班同學公開選舉出來協(xié)助老師對班級進行服務和管理的學生,他們具有如下一些作用:
1)傳遞作用
高校大學生數量比較多,且分散,因此就需要班委能夠具有積極主動性,及時的將各政策活動需求傳達到班級同學,并及時將信息反饋,提早做好各項準備。
2)帶頭作用
班委成員一般都是班級成員中的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也是老師和同學關注的重點。一般說來,班委的言行都是班級同學的參考對象,因此班委可以作為班級同學學習和行為的一個標準,以此來帶動班級的整體氣氛。
3)監(jiān)管作用
高校學生的管理通常有一個或幾個輔導員負責一個年級的學生,因此每個輔導員或者老師需要同時負責超過一百以上的學生,因此在日常監(jiān)管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疏漏。因此,班委還要起到輔佐輔導員或老師對班級成員進行監(jiān)管的作用,包括同學日常學習生活中的思想重大波動,生活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班級成員中的一些矛盾沖突等等,方便老師能夠及時對問題進行把握,以免事態(tài)擴大[1]。
4)組織作用
高校中十分重視班級整體活動,因此班委需要能夠在合理的時間組織班級同學進行一些有意義的活動,以此來增加班級整體凝聚力和活躍性。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需要班委能夠做好整體統(tǒng)籌規(guī)劃,并且做好安全措施。
目前大學生班委管理中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選任機制不夠合理
高校班級中的班委任命方式一般有兩種,老師指定或者同學投票,一般都是在大一剛剛入校時便確定下來。第一種方式是根據學生的班委經驗或者老師的第一印象進行確定的,這樣容易在學生中產生抵觸心理,會影響到后期學生工作的開展;第二種方式選舉出來的同學通常都是在學生中有人氣的,但是不一定適合其職位,這樣在后期學生管理和學生工作的開展中同樣會使工作難以開展[2]。
2)工作任務量不均衡
一般說來高校班委是由七到八名成員組成,包括班長、團支書、學習委員、生活委員等,在實際工作的開展中很容易出現工作任務量分配不均衡的問題,通常老師為了方便起見會將學校學院任務直接分配給班長,結果造成了班長的任務量過大,而其他班委有“形同虛設”的情況。
3)工作缺乏熱情
大學生在大一入學之后的一年之內對于做班委抱有極大的熱情和積極的態(tài)度,然后熱情就逐漸消退。這個主要原因是大多同學在競選班委時的目的是為了當班委所帶來的便捷和好處,當他們發(fā)現這個好處不如自己所想的時候就失去了熱情和工作動力,缺乏激勵。
4)缺乏危機感
部分高校的班委不存在替換制度,班委幾乎是從大一建立之后便持續(xù)到大四結束,導致許多班委缺乏危機感,沒有工作積極性。
除了以上這四點之外,大學生班委中間還存在許多其他問題,例如工作效率不高,工作與學習相沖突,缺乏公平性等,這些問題導致部分同學對班委產生意見,班級凝聚力不強等問題。
為了減少以上存在的問題,使班委能夠發(fā)揮班委功能,引入企業(yè)所普遍應用的績效管理理論,將大學生班級模擬為企業(yè),班委模擬為企業(yè)中的工作人員,根據班委的工作內容不同,劃分不同的工作級別,并且在結合學校規(guī)章制度,制定班委績效管理制度,采用每一學期評分一次的方法,并且結合“末位淘汰”制度,對于績效考核排名最后的班委進行輪換[3]。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班委管理體系,班委管理體系主要包括有明確班委具體職能,制定考核標準體系與細則,確定績效考核小組,落實考核方法。
在進行班委考核的前提是要對各班委的職能進行確定,明確每個崗位工作內容、權利和責任,以便同學在競選時候根據自己的能力情況和興趣來選擇相應的崗位,避免盲目選擇崗位。同時能在班委考核時提供參考依據。
目前高校大學生班委主要分為班長,團支書,學習委員,生活委員,體育委員,宣傳委員,心理委員和組織委員等,個別學校會根據自身特色設立其他班委成員。由于各個學校對班級工作要求不同,需要針對自身的特點和需求建立一個完善的班委工作職能表,讓每位班委在競選的時候明確各個班委的工作內容,工作責任和義務,不能盲目競選,要結合自身能力和條件進行競選。
班委的考核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思想品德、考試成績、個人工作能力和融洽度。每一個部分都可以具體細化為每一個單獨事項。例如班委思想品德可以擴展為遵守規(guī)章制度情況、思想政治覺悟水平、道德品質、集體觀念等;個人工作能力包括按時完成任務、能夠成功的組織活動、具有工作積極性等;融洽度包括能與同學相處融洽、能夠成為同學的楷模等[4]。考核標準體系中的每一個部分都能具體細化出來很多評價項,分辨包括了班委的“德”、“智”、“才”等方面,因此在評價中能夠綜合評價班委,只有“德”、“智”、“才”能力兼具的班委,才能夠建立一個讓老師信得過,讓同學信服的班委體系。
在制定了考核標準體系的基礎上,設立考核小組,考核小組應包含有輔導員或班主任,班級同學和除被考核之外的其他班委成員,分別從不同方向多角度的對班委工作進行考核。在對考核體系中的每一項進行打分時,每一位考核人員都應按照統(tǒng)一的評分標準對每一項進行評分,評分標準見表1。
表1 考核標準體系評分標準
和企業(yè)考核不同,班委考核不宜過于頻繁,班委上任后對于崗位的工作內容需要一定時間的適應期,同時需要一定時間協(xié)調好學習與工作、個人關系與工作關系之間的主次比例關系,因此對于班委的考核可以定位每個學期中期做一次短期考核,旨在讓每一個班委進行查漏補缺,在下一個學期初結合上一學期的考試成績,按照考核內容做一次學期考核,針對得分過低或者嚴重失責的班委進行淘汰,同時再一次進行班委選拔,補充位置的同時也調整班委,使每一位班委都能在適合的位置上工作。
現今對于大學生教育的問題成為高校教師主要關注問題,高校大學生數量較大,因此為了能夠更加有效地管理大學生,可以通過加強對班委的管理,使班委再由班委管理班級同學的方式。由此提出將績效考核機制引入班委管理中,將考核內容形成一個完整的標準體制,并且從學生、老師等方面分別建立考核小組,全面、細致的考核班委工作,激勵班委更好的發(fā)揮自身特長,更努力的為班級服務,同時使其有被淘汰出班委崗位的危機意識,因此來更好的激發(fā)出班委的潛質,同時也能為其更好的適應未來工作時的緊張氣氛打好基礎。
[1]李守遠.淺談新時期如何充分發(fā)揮高校班干部的作用[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1:147,148,178
[2]廖曉玲.高校班級學生干部管理常見問題與對策[J].高教高職研究,2011,83:208
[3]賀迎九,王詠梅,王征.把績效管理理論運用于高職院校班級管理[J].學習月刊,2006(8):89,90.
[4]陳建海.高校學生干部考核評價機制淺論[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2011,06,32(2)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