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南,廖志強
(湖南師范大學 商學院,湖南 長沙410081)
近年來,我國高校大學生考試作弊情況屢見不鮮。從學校的期末考試、大學英語四、六級等級考試到計算機“國二”考試等,都無一例外地充斥著作弊的不良現象。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明確提出倡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上,誠信被列為其中重要一條。而考試誠信作為大學生個人誠信的重要內容,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在現代,大學生考試作弊問題已經成為全球眾多國家都不得不面對的一個教育問題。通過文獻調研,筆者發(fā)現國內學者專門研究國外大學生考試作弊的文章很少,僅見許桂清研究了中美俄大學生考試作弊問題[1]。其他學者如郭潔、郭寧研究了美國名校是怎樣捍衛(wèi)學術誠信的[2];馬玉超、柯寶紅研究了美國大學生學術欺騙問題[3];鄧磊、崔延強研究了美國大學生誠信教育制度[4]等,他們都只在研究國外學術誠信問題上談到了一些關于大學生考試作弊的問題,而很少涉及研究國外大學生考試作弊的預防與懲戒機制以及對我國的借鑒,這為本文開展研究留下一定的探索空間。筆者通過文獻的調查、整理和分析,得到我國大學生考試作弊問題的基本情況,具體見表1。
表1 我國大學生考試作弊基本情況表
通過閱讀大量相關文獻,我們發(fā)現有許多發(fā)達國家的誠信教育做得比較成功。在亞洲,最具代表性的國家首推日本和新加坡。這兩個國家的大學生考試作弊現象相對比較少。同處亞洲,為什么他們的大學生考試作弊現象就相對較少呢?是什么制度和機制保障了這兩國考試誠信的良好效果呢?為此,本文對日本和新加坡兩國進行重點分析和研究,總結和歸納他們的成功經驗,以期對我國大學生開展誠信考試教育有所幫助。
日本是一個與我國有著歷史淵源和密切聯系的國家,其大學生誠信教育建設非常成功,大學生考試作弊的現象很少。同處東亞國家,僅隔一海,為什么中日大學生考試誠信問題差別如此之大呢?筆者通過文獻調研和思考,歸結出日本誠信考試的內在機制和成功經驗(見圖1),總結為“三位一體的誠信教育模式”。
圖1 日本“三位一體的誠信教育模式”
家庭在誠信教育中扮演著啟蒙的角色,發(fā)揮著基礎性作用,這是誠信教育的第一道防線。日本的父母言傳身教,從小就教育孩子“不許撒謊”,給孩子灌輸誠信的思想。因為孩子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受父母行為的影響,所以父母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讓孩子按照父母的行為行事。這樣,在父母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的影響下,孩子的誠信觀便從小開始養(yǎng)成。
學校在誠信教育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是誠信教育的第二道防線。一般通過中小學教育和大學教育進行誠信教育的滲透。中學的誠信教育主要體現在校訓上,如泰星中學、橫濱翠陵中學、東京文京女子中學都把誠信作為校訓。大學主要通過“課程教育”和“實踐教育”來強化大學生的誠信觀?!罢n程教育”通過把“道德實踐課程”作為大學生的必修科目來加強誠信教育,這在日本文部省出臺的《學習指導道德篇》已經明文規(guī)定。“實踐教育”主要強調大學生必須參加必要的課外實踐活動,其主旨是崇尚“從做中學”,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更加深入理解和固化誠信觀念。
社會在誠信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發(fā)揮著補充完善的作用,這是誠信教育的第三道防線。社會教育主要是把企業(yè)、公司作為主體,對人們的行為進行管理、約束和規(guī)范,從而達到人人講誠信的目的。這一點主要體現在企業(yè)的經營理念和企業(yè)文化上,很多企業(yè)把誠信作為企業(yè)文化和經營理念。
在亞洲國家里,除了日本以外,新加坡的誠信教育也做得好。大學生考試作弊的情況較少,這主要得益于它的誠信教育普及得好。通過研究,筆者探索和總結出新加坡誠信考試的內在機制和成功經驗(見圖2),即“課程教育+品格教育”機制。
圖2 新加坡“課程教育+品格教育”內在機制圖
中國儒家文化滲透的課程教育,主要通過在大學里設置專門的課程講述中國儒家道德規(guī)范來實現誠信教育的滲透。它的特色在于以“東方誠信觀”課程教育為主,以“西方誠信觀”課程教育為輔。
覆蓋全社會的品格教育,主要通過構建完整的誠信教育體系來實現。在大學范圍內,主要通過三步完成:第一步,向學生展示誠信行為,發(fā)揮榜樣的示范作用;第二步,以平等的姿態(tài)和學生交流,傳播誠信觀念;第三步,對非誠信行為進行懲戒[6]。這里的懲罰很輕,重點在于合理勸說和說服,從而使學生在思想認識上強化誠信觀。簡言之,就是“輕懲罰、重勸說”。在社會領域,主要通過“兩種途徑”進行誠信教育:一是立體的誠信教育網絡結構,通過學校、家庭、社會三體合一的網點監(jiān)測保障學生誠信意識不受侵蝕;二是積極利用網絡等傳媒大力宣傳誠信觀念,在思想意識上強化學生的誠信觀。
在日本和新加坡,它們都注重利用大學課程教育來塑造大學生的誠信考試觀,而且都取得了顯著的效果?;诖耍覈梢越梃b和仿照這兩國的共同經驗,利用我國的特色資源開展大學生誠信考試教育工作??梢詮娜缦聨追矫孢M行努力:
第一,利用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構造獨具特色的中國式誠信教育課程。新加坡利用我國的儒家思想文化開設儒家道德規(guī)范課程,并以此來進行誠信觀教育,以減少大學生考試作弊的行為。對我國而言,這是一個很好的示范。因此,我國應該利用博大精深、豐富多彩且獨有的傳統文化(如儒家文化)開展大學生誠信考試教育,可開設“儒家文化與誠信觀”的課程,并且把這門課定為全校必修課。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弘揚國學和傳統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儒家思想塑造和強化大學生的誠信考試觀。
第二,開展形式多樣的誠信教育課外實踐活動?!叭寮椅幕c誠信觀”課程是理論學習和課堂教育,這是大學生誠信課程教育的起點和基礎。而開展形式多樣的誠信教育課外實踐活動是大學生誠信課程教育的擴展與延伸。例如可以通過誠信教育知識競賽、誠信考試系列講座深化對誠信考試的認知;通過成立誠信考試社團宣傳誠信考試的重要性和作弊后果的嚴重性;通過對誠信考試的先進榜樣和作弊考試的反面典型的公示,強化學生對誠信考試的理解。通過多種多樣的誠信教育課外實踐活動提升大學生的誠信考試觀念,以此來減少大學生考試作弊的可能性。
大學生誠信課程教育的主要目的和任務是在思想層面幫大學生樹立誠信考試觀,其宗旨是讓大學生在意識上不想作弊。但這樣還遠遠不夠,對于那些有作弊的苗頭和傾向以及有作弊行為的大學生而言還必須實施動態(tài)的監(jiān)測。動態(tài)監(jiān)測的目的是讓這些大學生不敢作弊,因為時時刻刻都面臨著監(jiān)測。新加坡正是由于有這樣完善的動態(tài)監(jiān)測系統才保證了大學生的誠信考試意識不被侵蝕,所以大學生作弊的現象比較少。對我國而言,建立大學、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動態(tài)監(jiān)測網絡需要三方共同的努力。大學是主體,家庭是補充,社會是輔助。大學要和家庭做好及時的溝通和交流,社會要發(fā)揮媒體對于誠信考試的正面宣傳作用,對作弊比較嚴重的行為也要真實地曝光,以發(fā)揮警示的作用。
建立健全嚴格的大學生考試誠信懲獎機制,對那些遵守考試誠信規(guī)范且表現良好的大學生要進行公開表揚,可以進行適當的獎勵;對于那些考試作弊的大學生要進行一定的懲罰。在新加坡,對于大學生考試作弊的非誠信行為的懲戒最主要的方式是“輕懲罰、重勸說”。由于我國和新加坡的文化差異和具體實情的不同,這種方式對我國的適用性有限,但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對那些初次考試作弊的大學生來說,應當“輕懲罰、重勸說”,體現一定的人文關懷;而對那些多次考試作弊且屢教不改或者作弊情節(jié)嚴重的大學生而言,這種勸說的作用就十分有限,必須要采用一定的懲戒手段進行約束,對這種學生應該“重懲罰、輕勸說”,依據作弊情節(jié)的輕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懲戒手段,比如全校通報批評、取消考試成績、取消評獎評優(yōu)的資格、撤銷其在校擔任的職務、取消助學貸款資格、記過、留校察看、開除學籍(情節(jié)十分嚴重者)等。
在日本,大學生考試作弊情況之所以很少,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父母的家庭誠信教育。父母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身體力行給孩子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對孩子性格和品質的塑造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這說明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和影響是最原始的也是最長久的,而良好的家庭誠信教育是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開端和起點。現在很多大學生思想不夠成熟、社會閱歷較少、責任意識相對淡薄,需要在進入社會前養(yǎng)成良好的誠信觀和正確的價值觀,這些都離不開父母的家庭教育。大學生誠信考試教育同樣也離不開家庭的誠信教育,所以要充分發(fā)揮家庭誠信教育的作用。
首先,父母要有正確的誠信道德意識,并以此來引導和教育孩子。其實,有一些大學生考試作弊與父母缺乏正確的誠信道德意識引導有關,因為家庭和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其次,父母要轉變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不要過分看中所謂的“分數”,要更多地關注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教會孩子如何真正“做人”,把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注轉移到既關注成績更關注孩子做事、做人上來。最后,父母一定要講誠信,言行一致,給孩子樹立誠信的榜樣。
大學生考試作弊現象已經成為高校和教育界不得不面對而又難以根治的頑疾。多年來,學界、教育界、政府都做了很多工作和努力來處理這個難題,但實際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大學生考試作弊現象仍然普遍存在,且有愈演愈烈之勢。本文以近鄰日本和新加坡為例,探討其大學生誠信考試的成功經驗,得到一些啟示,并借鑒這些經驗提出了幾點建議,以期對我國的大學生誠信考試建設提供一點參考。
[1]許桂清.中美俄大學生作弊問題比較研究[J].遼寧教育研究,2002(11):65-66.
[2]郭潔,郭寧.美國傳統名校是怎樣捍衛(wèi)學術誠信的:普林斯頓大學本科生學術規(guī)范管理制度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8(7):76-79.
[3]馬玉超,柯寶紅.美國大學生學術欺騙行為及其對策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11(3):5-10.
[4]鄧磊,崔延強.美國大學誠信教育制度體系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11(3):11-16.
[5]韓述娟.大學生考試作弊問題研究[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4(9):4-5.
[6]劉蕾.美國、日本、新加坡大學誠信教育及對我國大學誠信教育的啟示[J].武夷學院學報,2013(6):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