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碭城第一小學老校區(qū)
巧借故事教科學
◆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碭城第一小學老校區(qū)張文亮
故事是小學生愛不釋聽的形式。教師如果把小故事巧妙地借給科學課堂,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豐富教學內容,還能將復雜的科學原理簡單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輕松地掌握知識點。
因此,教師應該在科學教學中多講故事,讓故事點靚科學課堂。
引人入勝的課堂導入,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故事導入法不失為一個好方法。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時,就可以用小故事吸引學生,打破科學課堂的沉寂局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整節(jié)科學課的教學定準音、選準調。
例如在教《打開科學之門》一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
我說:“同學們,你們想聽張老師講故事嗎?”
學生們:“想!”
我說:“從前,蘇格蘭有一個名叫吉利的獵人,他每天都會擊斃很多飛禽走獸。大家猜,他用了什么好辦法?”
學生們想了想,說:“先躲起來,然后偷偷地射擊?!?/p>
我點點頭說:“嗯,這是個好辦法。他不僅躲了,而且躲得很巧妙。他在衣服上裝飾了許多繩索和布條,讓其看上去和樹枝差不多,這樣躲在叢林中,即使警覺敏銳的鳥兒也很難發(fā)現(xiàn)他。這種衣服就是最初的吉利服。
后來,吉利服在戰(zhàn)爭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它不斷被改進,逐漸發(fā)展成為迷彩服,功能更強大,不僅能迷惑敵人的目力偵察,還能對付紅外偵察,使敵人的現(xiàn)代化偵視儀器也難以捕捉。下面,我們要接觸的幾種小動物比人聰明多啦!它們的裝備更強大哦。”
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問:“真的嗎?它們比我們聰明在哪里?”
我說:“你們想知道嗎?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技高一籌的它們吧?!?/p>
教師將自己改編的小故事巧妙地穿插在某個特定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可以輕松自如地引發(fā)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
在教學《捕捉空氣》一課時,我就用一個小故事將學生帶入了有趣的探究活動中。
當學習完空氣的基本知識點后,我對學生們說:“同學們,我們學會了《空氣在哪里》這首歌,也會‘捕捉’空氣了,現(xiàn)在呼吸著周圍清新的空氣,你們想不想聽個小故事?”
學生們點頭。
我說:“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我國一位小英雄偷到了日本鬼子的情報,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情報,他把內容抄寫在一張紙上,剛要回來時,卻被敵人發(fā)現(xiàn)了。他急中生智,把寫有情報的紙藏了起來。敵人搜他的身,結果沒搜到。最后,這位小英雄脫離了危險,冒著生命危險得來的情報也完好無損。你知道這位聰明的小英雄將紙藏在哪里了嗎?原來他把紙塞到了裝有水的杯子中??墒羌堃慌龅剿蜁瘢窃趺醋龅阶尲埐粷竦哪??”
這時,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接下來,我就帶著他們一起做“紙團不濕”探究實驗。
課堂總結非常重要。用故事巧妙地給課文做總結,不僅可以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還能將品德行為教育寓于故事中,真可謂一石二鳥。
在教學《斷了的食物鏈》一課時,我是這樣用故事進行總結的。
我說:“50多年前,有人將小小的麻雀列為‘四害’(蒼蠅、蚊子、老鼠、麻雀)之一,于是全民總動員,一場徹底消滅麻雀的運動轟轟烈烈地展開了。除了毒、抓和殺外,還采取轟趕的方式。一看到麻雀,人們就猛敲鑼鼓,齊聲吶喊,嚇得麻雀不停地躲呀飛呀,最后累得從半空中跌落,摔成肉餅。
因為沒有了麻雀這個天敵,莊稼地里的害蟲瘋狂繁殖,蟲災泛濫,結果造成糧食歉收,饑餓緊隨而來,人類飽嘗了破壞食物鏈的苦果。聽了這個故事,你們有什么感想?”
學生們答:“我們不僅不能隨意破壞食物鏈,還要有計劃地適當保護動植物,從而使它們健康地繁衍生息。”
巧借故事教科學,是引領學生以高漲的熱情學習科學的較好方法之一。相信有故事這只“蜜蜂”引路,學生們可悠然自得地在素質教育的高空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