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小河丁丁有些年頭了。那時的小河丁丁還不叫現(xiàn)在這個名字,在眾多青年作者中他并不怎么起眼,頂多算個產(chǎn)量高、出手快的勤奮寫作者而已。不過,青年作者最值得期待的資本就在于年輕,在于無限的發(fā)展空間,在于各種各樣的可能性。眼下的小河丁丁就是一例。
近年來,隨著兒童文學大環(huán)境的日趨向好,一批青年兒童文學作家迅速崛起,讓人欣喜。在這批新崛起的青年作家中,小河丁丁的表現(xiàn)尤為突出和耀眼。從小河丁丁目前的創(chuàng)作實績看,我以為,他已躋身國內(nèi)一線重要青年兒童文學作家行列。
說來,小河丁丁本人倒是十分低調(diào),甚至還可以說是一位很“害羞”、很“怪”的人。公眾場合永遠身著運動服腳蹬運動鞋,永遠靜靜地坐在某個角落。講話緊張,聲音不大,語調(diào)也算不得流暢,而且常常說著說著就激動,一激動就抽泣。據(jù)說,他有一回作為獲獎者參加某個獎項的頒獎典禮,被主辦方特意安排代表眾獲獎者做大會發(fā)言,及至他上臺發(fā)言,未言幾句已泣不成聲。大家靜候其下文時,他竟突然徑直跳下主席臺,掀簾奪門狂奔而去,眾人皆看傻,愕然不已。難不成他身著運動服腳蹬運動鞋就是為著時時奔跑而準備的?當然,這只是聽說,我沒有去核實,也不準備去核實。我倒覺得這與他的性格還是蠻吻合的。我本人就見識過在公眾場合,他說著說著就泣不成聲的情景。他的確是一位內(nèi)向和害羞的人。但同時,他又是一位內(nèi)心涌動著充沛創(chuàng)作激情,時時準備奔跑的人。
小河丁丁,本名丁勤政,從事寫作以來一直用本名發(fā)表作品。近兩年來開始啟用“小河丁丁”這個筆名,以至不少人誤以為是全新冒出來的作者。小河丁丁20世紀70年代生于湖南寧遠,大學讀的是物理系,2001年來浙江發(fā)展,現(xiàn)在臺州某中學任教。
2004年,小河丁丁于西苑出版社出版了第一部作品《我未成名君未嫁》,此為一部描述初戀情感的長篇小說。此后的五六年間,他一口氣出版了十余部兒童文學作品,有探案故事、校園小說、童話故事、科幻小說等。像“大偵探沈小傘” 系列(包括《小偵探和校園幽靈》《小偵探和蝴蝶殺手》《小偵探和菜鳥警察》《小偵探和國寶大盜》4冊),“少年懸疑探案小說”系列(包括《真真假假老偵探》《吹著口哨去探案》2冊),“倒霉鬼” 系列(包括《倒霉鬼和他的老師們》《倒霉鬼的闖禍史》2冊),“校園傳奇?zhèn)b”系列(包括《帶瘋丫頭一起瘋》《跟野小子一起野》2冊),以及《UFO少年》《誰不曾輕輕暗戀》《當蒙面騎士遇上六指公主》等作品。這個創(chuàng)作數(shù)量,應該算得上是比較高產(chǎn)的。從題材、內(nèi)容及書名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他寫作初期,走的是通俗文學路線。通俗文學本身無可厚非,我不認為通俗就矮人一等,讀者喜歡難道不重要嗎?當然重要。通俗與高雅,各有各的讀者群,不存在孰高孰低的問題,關鍵在于適不適合。具體點說,就是作家更適合哪類作品的寫作。小河丁丁這個時期的創(chuàng)作,雖然熱鬧、不乏故事性和情節(jié)性,但總感覺他沒能把自己的情感真正融入作品,總顯得有些游離,作品缺乏內(nèi)在的激情和真正的傾訴欲望。但很快,小河丁丁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情感表達方式。他不斷調(diào)整自己審視生活的鏡頭焦距,把聚焦點從眼前開始往后拉,拉至自己的童年,拉至自己流傳著奇奇怪怪故事的故鄉(xiāng)。這就是近年來小河丁丁潛心創(chuàng)作的與人迥異、具有鮮明丁氏特點的“現(xiàn)實傳奇故事”。
小河丁丁的這類作品,強調(diào)的是兩個向度:一是“鄉(xiāng)土——傳統(tǒng)——當下”,一是“日?!獋髌妗降薄G罢咭庠谖幕瘜用?,后者意在敘述層面。
我們來看“鄉(xiāng)土——傳統(tǒng)——當下”。
首先,作品的取材幾乎清一色來自他的故鄉(xiāng)——湖南的鄉(xiāng)間,《白公山的剌莓》《愛喝糊糧酒的倔老頭》《魯班經(jīng)》《黑臉七》《云臺漁鼓》《神偷》《名堂》《蔥王》《神叉》《我本來可以大俠》等莫不如是。這些清一色是傳統(tǒng)的,比如木匠、釀酒師、雜耍人、漁鼓說唱者、裁縫、酒徒、神偷、拳師、賣武人等。這些傳統(tǒng)是民間的傳統(tǒng),是藏匿于底層民眾中間的那些特殊的技藝傳統(tǒng)。這就有了奇特性、新穎性和稀缺性。讀者在熟悉和陌生中接近著傳統(tǒng)、觸碰著傳統(tǒng)、感悟著傳統(tǒng),傳統(tǒng)強大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作者的講述,并非僅僅為了過去,而是意有所指,這個所指就是當下。正如作者《蔥王》所言:“如果你打開谷歌衛(wèi)星地圖,輸入‘湖南寧遠’,敲擊回車,屏幕上會出現(xiàn)一個狀如百寶袋的山谷,袋頸上寫著三個字,中和鎮(zhèn)。蔥王是中和鎮(zhèn)人。我也是中和鎮(zhèn)人,小時候跟蔥王是砣不離秤的忘年交?!薄拔沂?0世紀70年代在中和鎮(zhèn)出生的,2012年2月,當我在東海之濱回憶童年,三十幾載光陰似乎在彈指間就消逝了!在這三十多年里,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我稍稍產(chǎn)生一點怯懦的念頭,蔥王那斷了鼻梁、胡須粗如蔥須、臉皮褐黃恰似蔥頭表皮的面龐,就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且翻著唇,半張著缺了兩顆上門牙的大嘴沖我冷笑,仿佛在說‘虧你還是大勇派的弟子呢!’一想到蔥王,不管什么場面,我總要硬著頭皮擠進人群,嚷一句‘我來說個公道話!’”“說個公道話”是一句普普通通的口頭禪,是一種“大勇”,是一種傳統(tǒng)美德,是鄉(xiāng)野民間綿延至今不變的信念。其實,想起的豈止是蔥王。父親(《白公山的剌莓》)、木蠹公公(《魯班經(jīng)》)、倔老頭(《愛喝糊糧酒的倔老頭》)、賣武男孩(《黑臉七》)、老道(《云臺漁鼓》)、翰墨齋老頭(《神偷》)、解穴老頭(《名堂》)、跛裁縫廖老三(《神叉》)、九個頭爺爺(《我本來可以大俠》)……身上的傳統(tǒng)美德莫不如是。
再來看“日?!獋髌妗降?。
前面提及,這些故事多是作者童年時代于村頭鄉(xiāng)野的所見所聞,是我們家、我們鎮(zhèn)、我們家鄉(xiāng)方圓百里地面上時常見到、遇到、碰到、聽到的日常故事,是出自現(xiàn)實生活的日常故事。雖然是日常的,但又很奇特。故事中的主人公,或身懷絕技,或藝高膽大,或其貌不揚,或飛檐走壁,或愚鈍倔強,或隱身遁逸……都多多少少帶著江湖傳奇印記。然而,特別需要強調(diào)的是,這些出自現(xiàn)實生活的傳奇故事,最后又一一回歸平淡?!睹谩氛f的是寒夜里父親接待了一位不速之客——乞丐老頭。媽媽、哥哥、姐姐、我見其臟兮兮,又黑又臭,都不太情愿接近他。父親不僅請其烤火,還好灑好菜相待,留其住宿。沒想,來者是位解穴高人,他得知父親當年被人點穴落下腿疾,隨即為父親解了穴,治好了腿疾。原來,點穴者是老人的徒弟,徒弟闖了禍,老人要來解穴還愿。后來我長到爸爸肩膀高了,和爸爸一起去尋找解穴老頭,我們在一個山坡上找到了一個沒有墓碑的墳塋?!鞍职值穆曇裟敲雌届o,如同緩緩的流水‘這里就是老坳子,老人家的徒弟去年死掉了。他要是一個普通人,什么名堂也沒有,興許還活得好好的??墒撬麜c穴,又到處顯揚,一輩子想要平平安安,就難了。’停了停,嘆息著說‘那個老人家要是個普普通通的人,什么名堂也沒有,帶帶孫子,喂喂狗,住在這樣山清水秀的地方,跟神仙一樣啊,現(xiàn)在卻不知道流落何方。’”我在琢磨爸爸的話。爸爸卻不說什么了。一切都重歸寧靜,一切都重歸平淡。有的“名堂”,人們忘卻了;有的“名堂”,人們會記住一輩子。很自然?!稅酆群Z酒的倔老頭》中,母親釀制的糊糧酒深受街坊鄉(xiāng)鄰喜愛,有位五保戶倔老頭更是每逢集市必來品飲。倔老頭是酒徒,好酒劣酒清清楚楚。母親念其無依無靠懂酒好酒,即使原料漲價,依舊原價滿足倔老頭嗜好。倔老頭喝完酒,每每會從褲腰解下臟兮兮的葫蘆灌滿酒回去接著喝。這是一只“我”從沒見過的葫蘆,“第一次見到那只葫蘆,我眼睛都直了”。后來,倔老頭死了。死后,倔老頭托人把那只葫蘆送“我”做紀念。擦拭后“我”才發(fā)現(xiàn),那竟是一只通體幽亮的玉葫蘆!雖然“我”愛不釋手,父親卻認為,這是倔老頭的最愛,應隨之一同歸去。入葬那天,父親悄悄把玉葫蘆塞進了倔老頭壽衣的暗袋里?!斑^了好多年,我仍然時時想起那個愛喝糊糧酒的倔老頭,想起那只玉葫蘆。我不知道家里人是不是這樣,他們從來不提。我也只是心里想想,口上不說——有什么好說的呢,倔老頭不過是愛喝糊糧酒,玉葫蘆不過是玉做的,有什么好說的呢。”瞧,“不過”而已。再傳奇的人,再傳奇的事,也就是“不過”而已?!安贿^”,也就是平平常常,也就是平平淡淡?!安贿^”而已——這就是我們的日常生活,這就是我們的人生。真是神來之筆。
創(chuàng)作是十分個體的事。沒有最好,只有合適;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只有是否適合自己。從目前看,小河丁丁的這些小說,他擺弄起來得心應手,顯然更適合他,也更能激發(fā)他內(nèi)心的書寫欲望和創(chuàng)作沖動。但這不是說,他只能寫這類作品。這完全得由他自己的寫作心境、彼時感受、素材積累、綜合把控能力等決定。我只是想說,無論他寫哪類作品,合適就好?;蛟S他經(jīng)歷了新的嘗試,有了新的感悟和沖動,再回過頭來重寫校園生活,又能再上一個臺階也沒準。認識自己,合適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