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仲南
很少見到寵辱不驚的人,所以凡見到此類人,都十分敬仰。但在敬仰之余常常想,寵辱都不露聲色,表情如常,這類人心如古井,又有何意思呢?
受寵,過度反應(yīng)固然不好;受辱,大失分寸亦同樣不好。為此,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這個辦法就是“心中有數(shù)”,適可而止。
什么是心中有數(shù)呢?心中有數(shù)很重要一條是給自己“打分”要較為準(zhǔn)確,即使不必明察秋毫,但起碼要有自知之明。例如自己的優(yōu)點,存在的不足自己是知道的,別人夸你的優(yōu)點說到天上有地下無,過分了,譏諷、攻擊、咒罵你的不是,陰暗偏激,你也不必緊張,因為你早已有了一道防線。
第二道防線是“交友”,給自己立下個規(guī)矩,凡是“損友”,損人利己或損人不利己的人,一律不視為友人、熟人,只視作“認識的人”而已。不可深交,果斷離開此類人。
二是凡虛偽的,喜歡用棒殺或捧殺手段的人,沒有人情味的,既無原則又無靈活性的人,堅決一拍兩散,決不可粘在一起,更不可成為共處共事的人。不然,日子久了,你就會被污染,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適可而止是什么意思呢?在一個人們相互贊揚,講一些好話的環(huán)境,別人一聽到表揚肯定都很興奮,很高興,很感恩,表揚你時,你就沒有必要板起面孔,更沒有必要做出一種不領(lǐng)情的樣子。但興奮時不可失態(tài),不可張揚,不可獨領(lǐng)風(fēng)騷,要有度有分寸,懂得何時起、何時止的時間,這就是適可而止了。
同樣,在一個相互找差距、找弱項、找缺陷的氛圍,也不要天真地以為毫無顧忌,一針見血是一種好品性,但在那里指手畫腳地評論張三李四、三姑六婆,那就有點兒天真。批評指責(zé)人尤其要注意分寸與度,切忌上綱上線,捕風(fēng)捉影,添油加醋。有時提醒暗示別人時可用電話一對一,表揚人時用喇叭,讓大家都知道。形成一種正能量大傳播,負能量受約束控制的局面。當(dāng)然,對大是大非的關(guān)鍵問題要果斷處置,不可遮掩。但那種“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舊風(fēng)氣要得到扭轉(zhuǎn)。
每次看完網(wǎng)球大賽,球員最終拿到冠軍,捧起獎杯,觀眾歡騰,我們都喜歡看到球員充滿喜悅、歡樂的面孔,聽著他們熱情洋溢的講話表態(tài):每次看到好人面對辱罵、攻擊、無賴的撒野,我們總盼望有制約這些邪惡的力量,有戰(zhàn)勝這些無賴的正人君子出現(xiàn),而不是面對一群漠然的,一副事不關(guān)己表情的看客。
有時,我們要寵辱不驚,有時,我們可有所發(fā)揮,或即興表達或有備而來。關(guān)鍵是謀定后動,留有余地,得意不忘形,失意莫失態(tài)。做到“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那一種從容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