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戰(zhàn)勇
我家鄉(xiāng)最流行的戲是河北梆子。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聽到電臺播放或票友唱河北梆子選段,心里便覺得很親切,似一股爽風吹遍全身,喚起我對家鄉(xiāng)的深情回憶。
在我記憶中,縣里有一個專業(yè)河北梆子劇團,男演員中有個名角“小吉皂(或小急躁)”,我不知道是真名還是藝名。這人卸妝后平淡無奇,一上臺便魅力四射。那時,大多數(shù)村都有業(yè)余劇團(或稱俱樂部),唱的多是河北梆子。至于演出時間,有明顯的季節(jié)特點,一般在冬季和初春農閑季節(jié)。秋末,父老鄉(xiāng)親收完玉米存進囤里。刨完紅薯,有的擦成片曬干,有的則儲存在挖好的地窖里。隨著耬鈴一陣“叮咚”,大家忙乎一陣,小麥就種完了。接下來的時間,就是平整土地、往地里拉糞等活。那時,在生產隊,莊稼人沒多少娛樂活動。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更沒有互聯(lián)網(wǎng)。各家各戶有大隊給安的“小喇叭”(有線廣播),除新聞外還會播放一些歌曲或戲劇。有時,有線廣播線路故障,吱吱呀呀地聽不清,鄉(xiāng)親便氣哼哼地將它關閉。種完小麥,扒好地里的麥畦,不等灌完凍水,戲迷們的心里就開始癢癢了。有業(yè)余劇團或俱樂部的村,就開始籌劃排練新戲、遴選演員或籌措經費,畢竟干什么都要花錢。沒有劇團或俱樂部的村,便謀劃請縣劇團或外地劇團來演戲。
村里一旦貼出演戲海報,各家各戶就忙開了。一般來說,請一次劇團演戲,總要連續(xù)唱五六天?!袄箐?,扯大鋸,姥娘門上唱大戲”。童謠中唱的,就是鄉(xiāng)戲演出前后的風景。先是派人通知最親近、關系最密切的親戚來看戲,然后將糧食磨成面,提前準備好吃食。莊稼人注重臉面,總不能把人家請來,卻沒好吃的,讓人家笑話。那時,盡管生活困難,生產隊分的糧食有限,但誰家都是傾其所有,把看戲期間親戚們的吃喝準備好。許多人家糧食緊張,一聽說村里唱戲,背后把村干部罵一頓,還得悄悄地準備吃食。一場戲唱下來,把家里的好米好面吃了不少,有的還要割塊肉,這大大影響了自家過年或翌年春天的生活質量。難怪村干部決定請劇團演出前也很糾結,既想讓大伙高興一陣子,又怕親戚來“掃蕩”一通,給春節(jié)或來年生活帶來麻煩。當然,親戚也體諒主人家的難處,除非至近或盛情,關系遠的一般不來。
入夜,人們剛吃過飯,“哐才哐才哐才……”,開戲前的鑼鼓響起來了。鄉(xiāng)戲時間不是太準,為了催促觀眾看戲,一般敲三次鑼鼓,叫做“頭一動”、“第二動”,第三次鑼鼓敲過,戲就拉開大幕了。響過“頭一動”之后,父母就會催促兒女、媳婦們動身。有的人家早早地支派孩子到戲臺下占好座位。如果沒派人占座,那就得搬上馬扎、矮凳或長凳之類坐在后面看了。那時,唱的基本都是老戲,我記得唱的主要劇目是《潘楊訟》、《寶蓮燈》、《秦香蓮》、《蝴蝶杯》之類。讓我奇怪的是,有個劇團居然還唱過反映西藏奴隸制的戲《不準出生的人》,那算是新戲了。河北梆子唱腔以高亢、激越、慷慨、悲忍為其明顯特點,聽來能讓人產生熱耳酸心、痛快淋漓之感。大慢板善表現(xiàn)人物的抑郁、愁煩、緬懷、深思等情緒。正調二六板如行云流水,從容舒展。而反調則哀怨纏綿,凄楚悱惻。河北梆子分生、旦、凈、丑四個行當。戲的各種角色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文胡子生和青衣(又稱正旦)。文胡子生表演上講究身端、額準、目正、步方,穩(wěn)中傳神。此行當不尚做功,卻極重唱功,唱腔高亢嘹亮,且曲折多變。青衣講究端莊穩(wěn)重,亦不太講究做功,而重視唱功。由于青衣所扮演角色多系性格善良賢惠、命運乖戾悲慘的女性,故多擅演悲劇。而花旦、小旦的活潑風趣,文丑的詼諧幽默,武丑的騰挪跳躍,也各有其角色特點。除了文戲之外,武戲也是不可缺少的。每場戲大都有武打,武生、武旦此時大顯身手,一展矯健身姿。有的功夫好,轉著圈打跟頭,身段似面條般綿軟,頗讓年輕小伙們看得眼饞,產生羨慕嫉妒恨之感。正所謂,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有的小伙子散戲后學樣,在打麥場上練跟頭。私下想,練好了也許能到劇團混碗飯吃。豈不知術業(yè)有專攻?有人練功不得法,扭傷了腰,養(yǎng)好后再也不提翻跟頭這回事了。演員唱戲時,如嗓音嘶啞,可找人悄悄在戲幕邊上幫唱。武戲則不能讓人代替,那要實打實的真功夫。傳統(tǒng)戲劇中,大都有反面、正面人物之分,唱到忠臣為國捐軀或被奸臣陷害時,觀眾扼腕嘆息,女人們還會掬一把同情之淚。而扮演奸臣的演員在臺上神氣活現(xiàn)地表演時,則無一例外地受到人們咬牙切齒的痛罵。那時鄉(xiāng)親們心地純凈如水、嫉惡如仇,臺上臺下同步愛恨,頗令人感動。
河北梆子演員中有一批全國知名的杰出人士,較早的有田際云、魏連升、侯俊山、趙佩云(筱香水)、王瑩仙(金鋼鉆)等,較近的有裴艷玲、田春鳥、張惠云、齊花坦等,都以高亢優(yōu)美、富于變化而為廣大觀眾所喜愛。
看戲時,偶爾也能遇到幾個賴皮。他們本來到得晚,還想找個座位,口中邊喊“油著了,油著了”(意思說他們衣服上有污垢)邊往前擠,大閨女小媳婦臉皮薄好說話,就給讓出了地方。誰知這小子卻“嘿嘿”一笑,找個好位置坐下了,而他身上根本沒有污垢。女人們便小聲罵他,那人卻毫不在乎地坐在那兒看得津津有味。有時,劇團里的女演員讓村里小伙為其跑腿買糖。這些小伙誤以為女演員看上了自己,很樂意為其效勞。小伙長得既不帥,家里又窮,卻夢想同女演員交往結秦晉之好。于是,天天早早地跑去看戲。劇團到了鄰村,又跑到鄰村買票為其捧場,成了鐵桿“票友”。人家女演員讓他買糖,除跑腿外別無他意,他卻給個眼神當愛情,剃頭挑子一頭熱,對人家想入非非。正當小伙心中描繪著未來甜蜜生活之時,女演員卻是一夜人間蒸發(fā)。因為劇團是流動的,不可能在一個地方呆太長時間。小伙遍尋女演員不見,犯了相思病,有的甚至為此毀了一生。所以,年輕人應懂得把演戲同生活區(qū)分開來,既不能把對方當作林黛玉,更不能自認為是賈寶玉?!澳闶悄莾A國傾城的貌,我是那多愁善感的身”,一旦陷在感情漩渦里不能自拔,倒霉的只能是自己。況且,戲子無情,婊子寡義。同這些人交往,不能輕談感情。
小時看戲,在本村看得少,在外村看得多。聽說哪個村演戲,悶了一冬的青年男女,像吃了興奮劑似的,紛紛拉幫結伙,約好了去看。嚴冬的夜晚,一出村,老北風一陣一陣地刮在身上,像針扎一樣疼。衣食不周的年代,雖然大家穿得不厚,但年輕人心里燃著一團火,誰也不怕冷。一路上,青年男女有說有笑地很開心。到了演戲的村,往露天戲園一看,臺下早坐滿了人,只好在后邊擠個角落看起來。那時還沒用上電,戲臺兩邊各掛一個汽燈,照得臺上臺下如同白晝。一般來說,戲臺右邊幕后,有人邊看戲邊準備維持秩序。戲園正中擺著木檁條或房梁木,權當座位。好位置如不提前占難以弄到。兩邊是坐馬扎或矮板凳的。有的年輕小伙或坐幾塊磚頭,或什么也不坐,蹲在地上看。這是一股不穩(wěn)定的力量。管理人員一旦放松,他們便一涌一涌地往前擠。動作小了,管理人員不理他們。動作大了,管理人員便抄起一把特長的竹竿劈頭蓋腦地打下去。被打痛了的小伙自嘲地哄笑一下,隨即安靜下來,老老實實地看戲。這一招雖說有點損、有點粗暴,但對維持秩序還是很有效的。
戲散了場,已經十點多了,把門、收票的管理人員還不能回家,他們須清點戲票、核算盈虧。那會兒票價很低,大概是一角五到兩角。因票價便宜,觀眾異常踴躍,往往是即將開戲的十來分鐘,站在門外的觀眾一擁而進,把門人根本顧不上檢查戲票真?zhèn)?,只要給張紙就讓進。遇上一幫身強力壯的小伙,你推我擠,收不到票也是常事。再加上戲園門口掛著的是一盞罩子燈,燈光昏暗,更是看不清票面,一清點戲票大家便啞然失笑:有真票,有糖紙,有軟煙盒裁成的紙,有日記本上撕下的紙……總之,那是五花八門,令組織者哭笑不得。
回村路上,天氣愈加寒冷。大家甩開大步往回撩。路上,前邊的人突然大喊一聲“誰丟了帽子”或是“誰丟了手套”后邊人摸摸頭或手,下意識地往下一摸,“哎呀”,摸到了一手粘乎乎的牛糞。原來,一輛拉貨的牛車剛打這兒經過。前邊那小子看到以后,靈機一動,玩了這場惡作劇。受了捉弄的小伙不甘吃虧。二人邊走邊鬧,一直鬧到村口。雖說那小子使壞玩了惡作劇,但相當于為人們的寂寞歸途上演了趣味小品。
寒來暑往,云卷云舒,野草多少次枯榮,幾十年過去了。人們生活由貧窮變溫飽,由溫飽變?yōu)樾】岛透挥?。然而,人們對戲劇的感情卻越來越淡。電影、電視、收音機(還有MP3之類)、互聯(lián)網(wǎng),多少聲光電傳播媒體爭芳斗艷,古老的戲劇觀眾卻越來越少,連我們的國粹京劇的觀眾群都日見萎縮,更別說河北梆子這類家鄉(xiāng)戲了。在“80”、“90”往后的年輕人中搞調查,恐怕大多數(shù)人不知還有河北梆子這個劇種,即使知道也會認為同自己距離太遠,更枉說觀看或傾聽了。他們寧可去看電影、電視劇或音樂會。當代人生活節(jié)奏快,不習慣于看那些慢悠悠、從容不迫的東西。對年輕人的選擇,我們不應苛責。一個時代自會選擇其適當?shù)膴蕵贩绞胶蛢热?,不適當者自然被淘汰。2006年,河北梆子這個古老劇種,申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并獲批準,列入國務院批準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我相信,瀕臨衰微的河北梆子,一定能得到精心的利用和保護,并得到發(fā)揚光大。
不管時代如何變遷,我對家鄉(xiāng)戲河北梆子這個劇種仍相當熱情。因為它承載了我少年時代的夢想,為我貧苦而枯燥的童年增添了生機,給我匱乏的精神生活帶來了樂趣,豐富了我的知識和閱歷。每當聽到河北梆子選段,我都會感到十分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