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元話語:中英人物評論中“多聲”互動的構(gòu)建

      2016-01-04 02:28:14徐艷
      哈爾濱學(xué)院學(xué)報 2015年10期

      元話語:中英人物評論中“多聲”互動的構(gòu)建

      徐艷

      (巢湖學(xué)院 外語系,安徽 合肥238000)

      [摘要]文章以Martin評價理論之介入子系統(tǒng)為理論視角,選取《南方人物周刊》(電子版)和Times Online中各50篇人物評論為語料,采用Hyland& Tse(2004)元話語的分類方式——交互式和互動式兩大類,對比分析元話語在中英文語料中的使用類別和頻率。

      [關(guān)鍵詞]元話語;多聲互動;人物評論

      [中圖分類號]H052

      [收稿日期]2014-11-11

      [作者簡介]湯萍(1989-),女,湖南衡陽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語用學(xué)和認知語言學(xué)研究。

      [文章編號]1004—5856(2015)10—0130—05

      元話語是用來協(xié)商語篇中的互動意義,幫助說話者或作者表達觀點,并使聽者或讀者參與其中的語言形式。[1]元話語在解讀語篇過程中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國內(nèi)外學(xué)者主要將元話語研究應(yīng)用于不同語類的語篇分析和教學(xué)研究中,但大多是在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xué)、語用學(xué)或修辭學(xué)視角下,也就是基于詞匯——語法和社會語境層面,定量分析其在議論性或說明性文體中的分布,探討其篇章和人際意義,或在語篇中的語用或修辭效果。而基于語篇語義層面,在人物評論中針對元話語人際意義的研究鮮有涉及。

      鑒于此,本文以Martin評價理論之介入子系統(tǒng)為理論基礎(chǔ),采用Hyland&Tse元話語的分類方式——交互式和互動式兩大類,旨在研究元話語在中英人物評論中多聲互動的構(gòu)建。

      一、研究背景和步驟

      1.理論背景

      20世紀90年代,Martin等學(xué)者在Halliday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xué)理論基礎(chǔ)上建立了評價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將語篇分析從詞匯語法層面上升到篇章語義層面,是對Halliday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xué)有關(guān)人際功能理論的延伸和發(fā)展。介入是評價系統(tǒng)三大子系統(tǒng)之一,是評價者參與話語的方式,是調(diào)節(jié)責(zé)任的語言資源。

      巴赫金把對話性視為一切話語或語篇的基本特征,語篇或話語中包括“多聲”資源,介入子系統(tǒng)正是基于這一觀點而建立的。White將話語的來源區(qū)分為內(nèi)言和外言兩大類。[2]

      Martin&White認為,收縮是指通過使用語言資源擠壓對話空間,排擠其他聲音,使對話主體承擔(dān)更多責(zé)任或義務(wù);擴展是指使用語言資源可以擴展對話空間,使語篇的多聲潛勢得到加強,語篇的對話性更加開放。[3]

      本文首先根據(jù)評價理論之介入子系統(tǒng)內(nèi)言或外言這一參數(shù),研究引導(dǎo)內(nèi)部聲音和外部聲音介入的元話語類別;其次,基于介入子系統(tǒng)的另一參數(shù)——收縮或擴展對話空間,分析人物評論中多聲互動的構(gòu)建。

      2.元話語的分類

      關(guān)于元話語的分類,大部分學(xué)者(Vande Kopple 1985;Crismore 1989;Hyland 1998)根據(jù)Halliday的元功能理論,從篇章和人際功能對元話語進行分類。Ifantidou基于詞語的語義和語用層面,將元話語分為內(nèi)部篇章元話語和外部篇章元話語。[4]Adel基于元文本和作者與讀者間互動兩個層面,將元話語分為人稱元話語和非人稱元話語。[5]徐赳赳突破詞語層面,將書面語中的元話語分為:詞語元話語、標點元話語和視覺元話語。[6]

      “交互”和“互動”兩個概念是Thompson et Thetela用來區(qū)分語篇的組織性和評價性成分特征的,Hyland[1]采用這兩個術(shù)語,把元話語分為交互式和互動式兩大類:交互式元話語是反映篇章特征,涉及作者組織篇章的方式以及對讀者知識和理解力的評估;而互動式元話語體現(xiàn)了作者和讀者間的互動關(guān)系,提醒讀者領(lǐng)會作者對命題的觀點,不僅表達了作者的態(tài)度,而且使讀者參與其中。[1];[4]

      本文采用Hyland對元話語的分類模式,結(jié)合人物評論的文體特征,將人物評論中的元話語分為交互式和互動式兩大類。

      3.語料來源與研究方法

      人物評論,也稱為人物通訊,是較詳盡反映新聞人物活動與思想的通訊體裁,是一種敘述、分析和評論相結(jié)合的文體形式,基于所評論對象客觀存在的種種特征,作者進行深刻分析,中肯評價。[7]本文以《南方人物周刊》(電子版)和Times Online中2007年到2010年發(fā)表的人物評論為語料,中英文各50篇。其中,中文總字數(shù)105 375個,英文總詞數(shù)66 285個。中文人物評論平均1 326字(最長2 571,最短1 415),英文人物評論平均2 108詞(最長1 904,最短1 069)。

      鑒于中文中詞與字的區(qū)別,本研究首先使用中文分詞軟件Ictclas10處理中文文本,Ictclas10分詞精確度達98.45%;其次,為了辨認準確,對其中出現(xiàn)的不同類別的元話語進行人工標注,前后認真校對三次;在此基礎(chǔ)上,使用wordsmith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考查中英文語料中元話語的類別和分布。

      二、研究結(jié)果

      1.中英人物評論中元話語的類別與分布

      通過統(tǒng)計中英人物評論中元話語出現(xiàn)的頻率,筆者發(fā)現(xiàn):

      表1 中英人物評論中二級分類元話語的使用情況

      (1)在中英語料中交互式元話語的使用頻率都高于互動式元話語:其中,在英文人物評論中,交互式元話語和互動式元話語分別為2 058個和908個,即每萬詞中分別為310.5個和137個,所占百分比為69.4%和30.6%;在中文人物評論中,交互式元話語和互動式元話語分別為1 997個和895個,即每萬字中分別為189.5個和84.9個,所占百分比為69.1%和30.9%。因此,從一級分類來看,英文人物評論中元話語的使用頻率高于其在中文人物評論中的使用頻率。

      (2)在交互式元話語中,過渡語在中英人物評論中使用頻率最高,所占的比例相當(dāng),分別為31.2%和31.5%;語碼注釋語所占比例分別為11.6%和27.6%,言語標記所占比例分別為21.3%和8.6%,這兩類元話語的使用頻率在中英語料中差別較大。

      (3)在互動式元話語中,模糊語在中英人物評論中所占比例分別為12.9%和13.2%,強調(diào)語所占比例分別為12.7%和10.4%,這兩類元話語使用頻率最高;而其他三類元話語在中英文中使用頻率都較低,自我提及在英文語料中沒有涉及。

      (4)表1顯示,在中文人物評論中使用最頻繁的五類元話語依次為過渡語、語碼注釋語、模糊語、強調(diào)語和言語標記;而英文人物評論中依次為過渡語、言語標記、模糊語、強調(diào)語和語碼注釋語。

      2.中英人物評論中高頻元話語的使用特征

      基于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在英文人物評論中,使用頻率僅次于過渡語的為語碼注釋語;在中文人物評論中,使用頻率僅次于過渡語的為言語標記。語碼注釋語和言語標記這兩類元話語在中英人物評論中的分布具有明顯差異。

      姜暉認為,語碼注釋語是對前述話語進行補充、說明和舉例的話語,它們可以為讀者提供更豐富的信息,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語篇,減少處理信息的壓力。[8]同時,作者通過重述、解釋和詳述前述話語來為讀者提供額外信息,確保讀者能夠獲取作者的意圖。[1](P52)Hyland指出,語碼注釋語通常是由詞、短語和句子構(gòu)成,也包括一些非語言形式如括號、破折號和分號等標點符號,它們所引導(dǎo)的插入語解釋或說明前述話語。[9]社會生活中的每一個人,由于其社會經(jīng)歷、生活軌跡各不相同,所以生活、行為等方式也不盡相同,各有特點。人物評論是作者基于新聞人物的典型事跡,進行客觀報道。語碼注釋語表明了作者對于讀者現(xiàn)有知識的預(yù)測,進一步解釋說明人物的相關(guān)信息,幫助讀者更深入地了解新聞人物。在英文人物評論中,語碼注釋語主要起三個方面的作用:

      第一,語碼注釋語解釋說明新聞人物的特征,如其身份、別名或綽號和個人經(jīng)歷等。如:

      例1Douglas Gageby,a Northern Protestant who was quite a virulent nationalist,was recruited as Editor at the same time.(English 2 Times online)

      例2They formed a duo, and after some exploratory sessions Travers decided that they needed a third voice,and suggested a stand-up comic and singer she had seen at the Gaslight Café,billed as “Noel Stookey,The Toilet Man”.(English 1 Times online)

      例1中,第一個逗號之后的插入語表明了新聞人物的身份;例2中,語碼注釋語“billed as”引導(dǎo)的綽號有助于讀者把握人物所具有的鮮明特征。

      第二,語碼注釋語進一步闡明了新聞人物家庭成員的相關(guān)信息,為讀者提供背景資料。

      例3He (Andy Serkis)says that his childhood in Ruislip,in Surrey,growing up with his mother and four siblings,was happy but nonetheless marked by the absence of his father,a doctor who had chosen to live and work permanently in Baghdad while remaining married.(English 24 Times online)

      例3中,最后一個逗號之后的短語清楚表明了新聞人物父親的職業(yè)和居住地點,使讀者對新聞人物的成長環(huán)境有所了解。

      第三,語碼注釋語為讀者提供與新聞人物相關(guān)的人和事的信息資料。

      例4He acted with another visiting star,Margaret Rutherford,in The Happiest Days of Your Life,staged by the Elizabethan Theatre Trust.(English 17 Times online)

      例5As Labour Member of Parliament for the eastern Welsh valleys constituency of Pontypool(later renamed Torfaen)for almost 30 years from 1958,Leo Abse wa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great reforming backbenchers of his age.(English 20 Times online)

      例4中,第一個逗號之后和例5括號中的插入語補充說明了前述話語,提供了更為具體的信息,便于讀者理解。

      語碼注釋語在英文人物評論中使用頻率顯著;相比較而言,中文人物評論更傾向于使用言語標記。言語標記指明了觀點和命題內(nèi)容的來源,[10]引導(dǎo)讀者理解信息并確立作者的權(quán)威地位,為作者的論點提供有力證據(jù)。[11]在中文人物評論中,言語標記所表明的觀點的來源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新聞人物自身、熟悉新聞人物的朋友和家人、權(quán)威人士如評論界和著名作家和不明話語來源。

      例6余男說自己的優(yōu)勢就是“有個性,自信”。(《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3期)

      例7“李敖先生在媒體中、在筆下,對政客、對偽君子、對幫閑文人,大加撻伐,不假辭色,其實都是在罪證確鑿之下所為。而個人在接觸他的過程中,望之儼然,即之也溫那種近乎羞澀的客氣,那種對晚輩的諒解,有時實在不能體會這是同一個人?!边@是臺灣朋友對他的觀察。(《南方人物周刊》2009年30期)

      例8《洛杉磯時報》評論她的表演:“天底下只有石頭才不會被凱特的表演打動。”(《南方人物周刊》09年9期)

      例9有人說,他有思想,但還不是思想家;他是建筑師,卻不是職業(yè)的;他是藝術(shù)家,似乎不夠純粹;他是活動家,可惜手中無權(quán)。(《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26期)

      例6中,觀點來源于新聞人物本身,評述了其自身性格特點;例7中,作者綜合了新聞人物的朋友對其的評論;例8中,評論觀點來自于新聞界,表明了媒體對于新聞人物的肯定;例9中,觀點來源不明確。Hyland認為,言語標記可以為作者的論證提供合理性,有助于構(gòu)建語篇的認同感。[1]

      三、討論

      1.內(nèi)言和外言

      Martin等學(xué)者建立的評價體系下的介入子系統(tǒng),借助Bakhtin的多聲性觀點,認為所有的語篇都是對話性的、多聲的。介入子系統(tǒng)的建立,就是要描寫和解釋在不同語篇中反復(fù)出現(xiàn)的各種各樣話語策略。[12]White將話語的來源分為內(nèi)言和外言,這一劃分強調(diào)聲音的來源,即自我還是他人。[2]基于元話語在中英文人物評論中的使用情況,我們發(fā)現(xiàn),引導(dǎo)外言的元話語主要類別為言語標記和表明綽號或美譽的語碼注釋語,其分布情況,言語標記中英文各占21.3%、8.6%;語碼注釋語(表明綽號或美譽)中英文各占1.9%、0.6%,見表2。

      Hyland認為言語標記表明外來信息的來源,標示與其他語篇的關(guān)系。[1]言語標記引用作者之外其他人的觀點,屬于外言范疇。言據(jù)標記能夠突顯作者論證的合理性,構(gòu)建語篇的認同感。[11]

      例10“I always mourn the fact that I never got to know my father, or spent more time with him,”says Serkis, who freely admits that he is “obsessed” by this one defining relationship in his life. (English 24 Times online)

      表2 引導(dǎo)內(nèi)言的元話語類別和分布

      例11余卓成承認,冠軍與亞軍有很大的不同,甚至連人生之路也變得很不一樣。(《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17期)

      例10和例11中作者分別使用言語標記“says Serkis”和“余卓成承認”引導(dǎo)外部聲音的介入,使語篇本身更具有客觀性。

      例12Hailed as punk pioneers and godfathers of grunge,the Stooges went on to influence hundreds of alternative rock bands from Sonic Youth to Nirvana…(English 33 Times online)

      例13在北京奧運會上擠眉弄眼的神奇“閃電小子”博爾特,和美國“飛魚帥哥”菲爾普斯兩個“外星人”,顛覆了人類對所謂“人類”的認識。(《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25期)

      Hyland提出語碼注釋語是作者實現(xiàn)與讀者交流并勸說讀者接受他們觀點的一種手段,是作者為了與讀者就語篇意義協(xié)商而采用的交際策略。[1]綽號或美譽是公眾和媒體對于新聞人物所具備的某種典型特征的概括,表明綽號或美譽的語碼注釋語是讓讀者了解公眾和媒體對于新聞人物的評價,從而引導(dǎo)公眾和媒體等外部聲音介入語篇之中。

      根據(jù)表2可以發(fā)現(xiàn),中文人物評論中外部聲音的分布明顯多于其在英文人物評論中的分布。在中文人物評論中,作者更愿意把話語權(quán)交予其它聲音,使自己的聲音從語篇中脫離出來,在其它聲音的附和和支持下,提升讀者對人物評論的認同感。

      White認為內(nèi)言是指話語是來自作者或說話者本身。[2]Hyland指出交互式元話語是作者明確引導(dǎo)讀者,使其按照作者預(yù)想的思路解讀作者觀點;互動式元話語提醒讀者領(lǐng)會作者對命題的觀點和態(tài)度,并使讀者參與其中,是評價性和介入性的。[1]因此,在中英文人物評論中,交互式元話語和互動式元話語均引導(dǎo)內(nèi)言的介入。從二級分類來看,過渡語、語碼注釋語、模糊語和強調(diào)語是引導(dǎo)內(nèi)言介入的主要類別,其分布情況見表2。

      Hyland表明過渡語指語篇內(nèi)部邏輯銜接關(guān)系,是作者幫助引導(dǎo)讀者理解語篇。[1]

      例14Dinah Williams ran one of the longest-established organic farms in Britain,as well as the first certified organic dairy farm,at Brynllys in Ceredigion,West Wales.(English 3 Times Online)

      例15這是對圖雅的贊美,也是對女主角余男的贊美。(《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3期)

      例14中“as well as”和例15中“也”是表示附加關(guān)系的連詞,表明觀點的疊加,是作者自我聲音的介入,引導(dǎo)讀者按其意圖理解語篇。

      語碼注釋語是作者通過改寫、解釋、舉例或使用標點符號注解等方式對所表達觀點進一步闡釋,是對讀者已有知識的預(yù)測。[11]從人際意義出發(fā),語碼注釋語是作者實現(xiàn)與讀者互動,為了與讀者就語篇意義協(xié)商而采用的交際策略。[1]

      例16On graduating, he (Professor Sir David Williams) spent two years at Berkeley and Harvard universities,demonstrating among other things the value of UK-US fellowship programmes,such as the one he held,the Harkness.(English 22 Times online)

      例17陳中媽媽沒想到,女兒在北京除了跑步,還在練習(xí)“挨打”,專業(yè)點兒說,就是練習(xí)“抗擊打能力”。(《南方人物周刊》2007年26期)

      例16中“such as”和例17中“專業(yè)點兒說”,是作者通過舉例和重述,加強讀者對語篇的理解。作者運用語碼注釋語使自我聲音介入,實現(xiàn)與讀者的交流。

      模糊語表明作者對其表達有所保留,減弱命題內(nèi)容的確信度;而強調(diào)語則表明作者對于命題內(nèi)容的確定,加強作者確信的力度。[1]

      例18Barrett’s compositional method has been called na?ve,but it is perhaps better described as childlike,often effortlessly inhabiting the worlds of dream,mystery and the subconscious.(English 39 Times Online)

      例19如果克魯格曼沒有成為經(jīng)濟學(xué)家,世界也許將多了一位文學(xué)家。(《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30期)

      例20Indeed,for a time Mary Travers and her colleagues Noel (Paul) Stookey and Peter Yarrow were the foremost folk singers in North America. (English 1 Times Online)

      例21事實上,無論在北京奧運會舉辦的前后,作為國家體育場的設(shè)計者之一,他都無興趣再提及關(guān)于鳥巢的話題。(《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26期)

      例18中“perhaps”和例19中“也許”是表示可能性的副詞,作者的目的在于表明陳述的觀點是其主觀推斷,不是確定的知識;例18中“often”是頻率副詞,作者的目的同樣在于降低話語陳述的確信度,提供可協(xié)商空間。

      相反,例20中“Indeed”和例21中“事實上”強調(diào)作者對所陳述觀點的深信不疑,拒絕協(xié)商的可能。

      綜上所述,在中英文人物評論中內(nèi)言的分布均多于外言的分布,但相比較而言,內(nèi)言在英文中的使用頻率高于其在中文中的頻率,而外言正好相反。在英文人物評論中,作者更多地使用交互式元話語引導(dǎo)內(nèi)言的介入。

      2.?dāng)U展或收縮對話空間

      介入子系統(tǒng)的另一參數(shù)是收縮或擴展對話空間。Martin & White指出,擴大對話空間是承認不同立場和聲音的存在,或鼓勵、邀請、引導(dǎo)不同立場和聲音的介入;收縮對話空間是限制對話立場和不同聲音。[3]在中英文人物評論中,引導(dǎo)外言介入的言語標記(表明中立或來源不明)、以及引導(dǎo)內(nèi)言介入的模糊語和介入標記擴展了對話空間(見表3)。

      言語標記(表明中立或來源不明)是作者客觀地引用他人說法,作者既不認同也不否定,允許不同觀點存在,從而拓展了語篇的對話性。White認為表明中立或來源不明的歸屬是可爭議的,表示出對分歧立場的承認,開啟對話空間。[2]

      表3 擴展對話空間的元話語類別

      模糊語是強調(diào)立場的主觀性,表明命題內(nèi)容是個人觀點而不是事實,從而增強語篇協(xié)商性。[11]因此,模糊語的使用表明作者承認不同聲音和觀點的存在,邀請其參與到對話之中,擴展了對話空間。

      介入標記是作者明確提醒讀者注意或與讀者互動的語言,最典型的是第二人稱代詞。[1]在中英文人物評論中,介入標記配合模糊語使用,承認與分歧立場對話的可能性,對話協(xié)商提供一個更寬松的環(huán)境。

      表3顯示,在中英人物評論中,引導(dǎo)內(nèi)言的模糊語和介入標記擴展了對話空間,其程度相近;但在中文人物評論中,作者更多地使用言語標記(表明中立或來源不明)來拓展語篇的對話性,更多地鼓勵、邀請不同的聲音參與對話。

      相反,在中英人物評論中,引導(dǎo)外言介入的言語標記(表明權(quán)威)和語碼注釋語(表明綽號或美譽),以及引導(dǎo)內(nèi)言介入的強調(diào)語、過渡語(表示讓步關(guān)系)和態(tài)度標記收縮對話空間(見表4)。

      表4 收縮對話空間的元話語類別

      在中英人物評論中,作者使用表明權(quán)威的言語標記,指出信息來自新聞人物本人、熟悉新聞人物的朋友和家人、或權(quán)威人士如評論家和著名作家等,同時也表明了作者自身的立場,支持或反對引用的觀點,并力爭說服讀者與自己觀點保持一致,限制與分歧立場的對話空間。

      表示綽號或美譽的語碼注釋語闡明大眾、媒體或權(quán)威人士對新聞人物的評價,作者運用這一語碼注釋語旨在加深讀者對新聞人物的了解,表明作者觀點趨同,從而收縮對話空間。

      強調(diào)語表達作者對命題內(nèi)容的確定態(tài)度,是拒絕商談的表現(xiàn)。作者明白存在不同的觀點,但仍使用單一,確信的聲音來形成對抗,壓制其他的觀點。[11]

      表示讓步關(guān)系的過渡語含有強烈的假定性,不僅指出語篇內(nèi)部邏輯關(guān)系,還表明作者的態(tài)度立場,替代或取消分歧立場,從而間接縮小對話空間。

      態(tài)度標記表明作者對命題內(nèi)容的態(tài)度,或驚嘆、或惋惜、或贊同、或強調(diào)重要性等,引導(dǎo)讀者認同作者的評價取向,抵抗分歧立場。

      表4顯示,中英文人物評論中,收縮對話空間的元話語分布相似。但綜合來看,英文人物評論中更多地元話語收縮對話空間,擴展對話空間的元話語占22.1%,收縮對話空間的元話語占29.3%;而中文人物評論中更多地元話語擴展對話空間,擴展對話空間的元話語占35.1%,收縮對話空間的元話語占27.7%。

      五、結(jié)語

      元話語是作者在組織語篇、吸引讀者、表達對內(nèi)容和讀者的態(tài)度所使用的手段,突出了語篇的對話作用。本文基于Martin建構(gòu)的評價理論之介入子系統(tǒng),研究中英文人物評論如何使用元話語實現(xiàn)多聲互動。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言語標記和表明綽號或美譽的語碼注釋語引導(dǎo)外言的介入;其他類別的元話語引導(dǎo)內(nèi)言的介入,根據(jù)元話語的分布情況,過渡語、語碼注釋語、模糊語和強調(diào)語是引導(dǎo)內(nèi)言介入的主要類別。相比較而言,在中英文人物評論中內(nèi)言的分布均多于外言的分布,但內(nèi)言在英文中的使用頻率高于其在中文中的頻率,而外言正好相反。在英文人物評論中,作者更多地使用交互式元話語引導(dǎo)內(nèi)言的介入。

      此外,在中英文人物評論中,作者使用相同類別的元話語鼓勵、邀請、排擠或限制不同聲音介入,擴大或收縮對話空間。但英文人物評論中更多地元話語收縮對話空間,中文人物評論中則更多地元話語擴展對話空間,不同聲音的介入增強語篇的客觀性,建構(gòu)多聲之間的互動。

      [參考文獻]

      [1]Hyland,K. Metadiscourse:Exploring Interaction in Writing[M].London:Continuum,2005.

      [2]White,P.R.R.Engagement and Dialogic Positioning—An outline of Engagement[EB/OL].http://www.grammatics.com/Appraisal/AppraisalGuide/UnFramed/Stage5-Engagement.htm.

      [3]Martin, J. R & R. White.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5.

      [4]Ifantidou,E.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Metadiscourse[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5,(37).

      [5]Adel,A.Metadiscourse in L1 and L2 English[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6.

      [6]徐赳赳.關(guān)于元話語的范圍和分類[J].當(dāng)代語言學(xué),2006,(4).

      [7]劉海貴.新聞采訪寫作新編[M].上海: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2004.

      [8]楊信彰.元話語與語言功能[J].外語與外語教學(xué),2007,(12).

      [9]辛志英,黃國文.元話語的評價賦值功能[J].外語教學(xué),2010,(6).

      [10]李基安.情態(tài)與介入[J].外國語,2008,(4).

      [11]姜暉.漢英學(xué)術(shù)語篇中語碼注解標記使用情況對比分析[J].外語學(xué)刊,2009,(5).

      [12]Hyland,K.Applying a Gloss:Exemplifying and Reformulating in Academic Discourse[J].Applied Linguistics,2007,(2).

      責(zé)任編輯:思動

      Metadiscourse:Constructing Heteroglossia Interact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haracter Comments

      XU Yan

      (Chaohu College,Hefei 238000,China)

      Abstract:Under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Engagement Subsystem,in accordance with Hyland and Tse’s (2004) classification model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haracter Comment,this paper aims to compare the types and frequency of metadiscours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haracter comments with 50 English and Chinese articles respectively from the Comment Column of Times Online and the electronic version of Southern People Weekly. Then,according to two parameters of Engagement System,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onstruction of heteroglossia interaction.

      Key words:metadiscourse;heteroglossia interaction;charaxter comment

      宁明县| 杭锦旗| 蒲江县| 虎林市| 安溪县| 龙口市| 阜城县| 房山区| 叙永县| 屏东县| 玉溪市| 石城县| 福建省| 固始县| 邵阳市| 巴楚县| 阜宁县| 临朐县| 南靖县| 怀柔区| 云龙县| 临湘市| 老河口市| 镇巴县| 格尔木市| 刚察县| 黑龙江省| 奎屯市| 巴林左旗| 华亭县| 秀山| 阜平县| 大兴区| 新建县| 宁南县| 富平县| 房产| 宝应县| 广昌县| 资溪县| 广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