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寫秋景,大多氣象衰颯,滲透悲秋情緒,這是因為作者所處環(huán)境、處境的悲愁令其感時傷事,然贊秋、頌秋之經(jīng)典之作也不少,反而更能彰顯一種別樣情懷:“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風定小軒無落葉,青蟲相對吐秋絲”“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所謂“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好景不只一季,春華秋實,心境不同,感受自然不同。
立冬之前,秋風游蕩著,匆匆趕往每一棵樹,就像是一個摘棉花的農(nóng)婦,急著去摘掉最后的葉片,仿佛她要是不摘干凈,冬天就會埋怨她怠惰。
她是那種手腳利索但是性子有些急躁的農(nóng)婦,她一點兒也不衰老,相反,她的精力總是顯得非常充沛。她應該大約三十歲多一點,還應該是一個北方農(nóng)婦,她的手指掠過叢林,葉片紛紛飄落。
這時,大地上的一切成熟事物的芬芳正在天地間濃郁地彌漫著,聞起來像是秋天肉體散發(fā)出的氣息,像是那農(nóng)婦身上的氣味,非常健康,非常飽滿,夸示著無窮無盡的生育力,但是也含著這位厲害女人的一股涼意。
秋風這個女人啊,有多么好啊。
對每一棵樹,她都采取有棗沒棗打三竿的北方式做法,潑辣得近乎粗暴;但是對于有些獨懸空枝的葉子,她卻表現(xiàn)出細膩、頑皮的態(tài)度,她有足夠的耐心和豐富的情感,手指輕盈極了,似有無限留戀。她輕輕彈撥著那葉片,似乎舍不得讓它墜落,但她無意間嘆一口氣時,葉片落了。
繁華一季,終歸于凋謝。
那個美好農(nóng)婦的手指間并不含有一絲傷感,她自己不懂得什么悲涼。一切都是自然的、準確的,一切都恰到好處,包括凋謝和敗落,都是至美至善。一切的一切在于,真正是繁華過了。此刻,千“金”散盡,夫何如哉!
何其美妙的時刻,
何其準確的手!
那是秋風游蕩的時刻,
那是秋風的手……
[選自《周濤散文(第二卷)》]
心動感言
秋風這位農(nóng)婦,“非常健康,非常飽滿”“手腳利索”,她“性子有些急躁”“潑辣得近乎粗暴”,作者在擬人化的描寫中,形象地表現(xiàn)了秋風的特點。文章有點幽默的語言,形象地表現(xiàn)了秋風橫掃一切的特點。
秋天是肅殺的,秋風是無情的,往往給人一種悲秋傷感的情緒。但作者筆下的秋風卻“一切都是自然的、準確的,一切都恰到好處,包括凋謝和敗落,都是至美至善”。別樣的情懷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