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續(xù)夷堅志》對《夷堅志》在內(nèi)容上的繼承

      2016-01-05 13:24:57劉倩倩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5年10期
      關鍵詞:士人

      摘 ?要:目前對于《夷堅志》和《續(xù)夷堅志》的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對兩者的對比研究仍然有所匱乏,并且對于兩者關聯(lián)的研究多著眼于兩者之間的區(qū)別,而忽略了其明顯的繼承性。文章以士人形象為例,對于兩者在內(nèi)容上的聯(lián)系予以論述。

      關鍵詞:《續(xù)夷堅志》 ?《夷堅志》 ?士人

      元好問在金亡前后所創(chuàng)作的《續(xù)夷堅志》在中國小說史上有著重要地位。李正民先生就其《續(xù)夷堅志》說到:“此《夷堅志》雖續(xù)洪氏,而適當百二之會,災變頻仍,五行乖舛,有開必動,動關運會。非吊詭之卮言,實譏祥之外承。不賢識小,又何譏焉?”在肯定《續(xù)夷堅志》的文史價值的同時,也將其與《夷堅志》從本質上區(qū)別開來。但元好問之所以采用《續(xù)夷堅志》這樣一個具有明顯繼承性的名字,可見其想法并不是要與《夷堅志》分庭抗禮,而主旨在于續(xù)寫承繼。因此,本文將以士人為切入點,對兩者之間在內(nèi)容上的聯(lián)系做簡單的介紹。

      在展開分析之前,我們需要先對此處的“士人”做出界定。余英時在其《士與中國文化》中將“士”定義為“知識分子”,我們可以沿用其定義,同時,為與兩書中的官員形象相區(qū)分,我們在此做出更進一步的界定,將“士人”定義為以科舉為重要途徑,以仕宦為主要人生目的,但尚未步入仕途的知識分子。

      一、重視前程

      既然士人將仕途視作人生的最終目的,那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重心必然是自身的前程。如《續(xù)夷堅志》中的《京娘墓》,元老在上京趕考途中“霖雨泥淖,車不能進”“車獨行數(shù)里而軸折”,在這樣艱難無措的情境下,卻得到昔日與之相戀的女鬼京娘的幫助,“知君有難,故來相慰耳”。京娘的如此相助,得到的不是戀人重逢的喜悅,也不是雪中送炭的感激,而是僅僅一句“我前途所至,可得知否”?!兑膱灾尽烽_篇第一個故事就講到了士人對于自身前程的關注:孫九鼎遇到已死的姐夫,當知道見到此人對自己身體無損之后,“即詢前程”。此人尚知將身家性命置于官位前途之前,更有甚者將仕途看得比自身性命更為重要:在《楊證知命》中,楊證已對自己的命運做出預測——“吾必登第,正恐死不久;脫或下第,庶可少延”,但是在此情況下,他仍然不想放棄自己的大好前程,“為功名之心所驅,卒入試”,最終“及到官,數(shù)月而卒”。由此我們不難看到當時士人對于科舉結果、自身仕途的極度重視,將其看作人生的頭等大事。

      二、迷信鬼神

      在宋金,科舉雖然越發(fā)正規(guī)化,使得每個人都有公平的競爭機會,但同時也使得參考人數(shù)激增,導致錄取比例下降。每個人都有做官的機會,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官,更多的人付出一生的心血卻只能是一事無成。在這種巨大的競爭壓力之下,士人除了寒窗苦讀之外,只能將命運交付上天,求仙問卜成為士人間“時尚”而又無奈的舉措?!独m(xù)夷堅志》的《北面大王》中參政梁公肅舉子時“祈仙問前途”,《盜謝王君和》中王獻可在待榜中“祝骰錢以卜前程”。除此之外,更有《黃真人》用一整篇的篇幅敘述士人在前途未卜之時對鬼神的依賴,在此篇中,士人之父先是詢問黃真人考試題目,等到考完試之后,又詢問其是否登第。在考前想通過鬼神得到提示,以求能超過他人獨占鰲頭,等到結束后,又迫切想知道結果,將當時士人對科舉的重視、內(nèi)心的忐忑刻畫得入木三分?!兑膱灾尽分懈怯么罅抗P墨描寫了士人通過占卜、祈仙求夢、相面、祝盃筊、卦影甚至靠博具等各種迷信手段詢問自己的前途。如甲志卷四《孫巨源官職》中巨源“嘗登州謁東海廟,密禱于神,欲知他日科第及爵位所至”,卷七《羅鞏陰遣》中“學有祠,甚靈顯,鞏每以前程事,朝夕默禱”。

      對科舉的重視與對前程的惶恐,不僅使得士人主動去求仙問卜,更將生活中的一些奇異事件與科舉前途相聯(lián)系,認為這是上天給予的征兆,暗示著自身的前途,如甲志卷四中的《驛舍怪》中,四人同止道旁驛舍,其中三人都被一個怪物嗅“士人之面至足”,只有侯元功沒有受到怪物的聞嗅,果然科舉“元功擢第,而三人者遭黜”。甚至一些尋常認為不好的事情也可看作吉兆,如《續(xù)夷堅志》中《賀端中見鬼》,按照常理見鬼并非好事,但賀卻“此舉登科”,把鬼作為可以帶來科舉好運的“吉祥物”。有些士人不僅把夢境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起來,甚至把夢中的情境落實到現(xiàn)實中,以求讓現(xiàn)實復制夢境,最突出的一類就是為應夢而改名。甲志卷六《李似之》文中,正路因夢中有人“出片紙,闊二寸許,上有‘彌遜二字以示之”而企圖改名,即便在當時“須申禮部乃得易”的復雜情況下,依舊得償所愿。

      盡管對科舉給予充分重視,既刻苦攻讀又祈仙拜神,但是并非每個人都能如愿,錄取比例過低導致科場失利的人數(shù)總比如愿的人要少。這些落榜士人在主觀上并不承認是自己學術上的欠缺導致落榜,而是盡其所能地為自己的失利尋找借口,認為科名和前程都是命定的,無論自己如何努力也改變不了天定的結果。在《續(xù)夷堅志》的《玉兒》一篇中,鬼夫人玉兒“以手遍撫睡者云:此人及第,此人不及第”,而結果竟是“皆如其言”。在未科考之前便可預先知道科舉結果,由此可見科名早已命定,與臨考發(fā)揮、平素學識等并沒有很大的關系。《夷堅志》丙志卷十一《錦香囊》中,一婦人稱仍是布衣的龔滂為“中丞”,并解釋道“君明年登名鄉(xiāng)書,即擢第,前程定矣”。

      既然科舉結果是前定的,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得人們獲得了不同的科舉結果呢?時人更多地將其歸結為陰德的作用,積德便可以得到好的前程,這種積德可以是自己做了善事,如《夷堅志》甲志卷五《許叔微》中,許因行醫(yī)“所活不可勝記”,所以夢中有人以詩的形式告知他會做官,結果也確實如夢中所言。還可以是父輩或其他親屬做過善事,功德也可惠及子孫,如《續(xù)夷堅志》中所記的《王叟陰德》中,王叟憑良心行醫(yī),不僅身體康健,舉家“夫婦皆結發(fā),推戶為縣中第一”,其子孫更是官場有名:“第四子榮,以軍功官宣武軍魯山尉;長孫中武舉,某州巡檢”,這正是一人為善,全家受益的典例。相反,如果自己做過缺德之事,就會遭到報應,哪怕本應有的科名也會落入他人囊中?!兑膱灾尽范≈揪砦濉度繂栂唷分?,相者對前來問前途的黃崇言道:“姑以君今日論之,法當?shù)蒙僖陨希魏巫鞑涣x事,謀財殺人,陰遣已重,速歸。非久當死,不必赴省試也?!逼錇橹\家產(chǎn)殺死新生弟弟,因而失去本應有的官,性命不久。可見德行在科舉中的重要作用。

      三、“另類”士人

      在官本位的宋金社會,以仕途為最要緊之事是社會的主要潮流,但是總有人能夠從功名利祿中脫身而出,讀書僅僅是為了實現(xiàn)人生理想,而非升官發(fā)財。《夷堅志》支庚卷四《碧石骰盆》中的姜潛便是這樣一個讀書不為功名之人:“姜好學,有隱操,崇寧間,郡以其名聞于朝。降召命再三,竟不肯起,乃賜先生之稱?!薄独m(xù)夷堅志》中《衛(wèi)文仲》一文,也為我們記述了衛(wèi)文仲這樣一位不圖名利的士人,“性好淡泊,讀書學道,故仕宦不進”。這在當時的社會可謂異類,可正是這樣的異類,給當時爭名逐利的社會注入了一股清新的讀書風氣,也因此得到了作者的贊賞。

      以小見大,由我們以上從《續(xù)夷堅志》與《夷堅志》在士人形象這一方面的比較中可以看到,《續(xù)夷堅志》很大程度上繼承了《夷堅志》的傳統(tǒng),將研究眼光放在兩者的比較上固然有其研究價值及合理性,但更重要的還是要關注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何卓點校,洪邁撰.夷堅志[M].北京:中華書局,1981.

      [2]李正民.續(xù)夷堅志評注[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劉倩倩 ?山西太原 ?山西大學文學院 ?030006)

      猜你喜歡
      士人
      石峽書院與元代江南士人身份認同
      原道(2022年2期)2022-02-17 00:55:28
      魏晉士人的“身名俱泰”論
      原道(2020年2期)2020-12-21 05:47:10
      論陶淵明對諸葛亮的接受——兼及士人仕隱之間的矛盾與彷徨
      竹林七賢:中國士人精神理想的象征
      學生天地(2017年19期)2017-11-06 01:45:11
      明清士人園林戲場與戲曲的生態(tài)變遷
      中華戲曲(2017年2期)2017-02-16 06:54:14
      元代福建多族士人圈研究三題
      秦漢園林景觀與士人思想研究
      明朝的區(qū)域來源、政權性格與“江浙士人”
      古代文明(2016年1期)2016-10-21 19:35:20
      游移于情禮困境:魏晉士人階層的人生哲學
      湖湘士人的崇文尚武精神
      思茅市| 芦山县| 武鸣县| 淮安市| 阿城市| 普安县| 庐江县| 双城市| 灵寿县| 榆林市| 克山县| 永福县| 阳春市| 恩平市| 济源市| 利津县| 潼南县| 辽阳市| 荆门市| 内黄县| 桐城市| 崇阳县| 桐庐县| 通许县| 泗洪县| 永丰县| 神农架林区| 马山县| 张家川| 高青县| 哈密市| 安多县| 江津市| 昌江| 佛坪县| 黎城县| 玛纳斯县| 金沙县| 亳州市| 安新县| 白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