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佺?姜春玲
【摘要】 目的 探討N-末端腦鈉素原與心鈉素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 并評估其對患者預后的判斷價值。方法 60例冠心病患者根據(jù)是否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0例。觀察組為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對照組為單純冠心病患者。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和放免法分別對兩組患者的N-末端腦鈉素原、心鈉素進行測定, 并做好定期隨訪工作。結果 觀察組N-末端腦鈉素原、心鈉素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心功能Ⅳ級患者N-末端腦鈉素原水平明顯高于Ⅱ、Ⅲ級患者,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功能Ⅱ、Ⅲ、Ⅳ級患者心鈉素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N-末端腦鈉素原、心鈉素的敏感性分別為94.6%、75.3%, 特異性分別為96.3%、82.4%。結論 N-末端腦鈉素原和心鈉素均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診斷價值, 但前者診斷價值高于后者, 且兩者與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短期心源性死亡無關聯(lián)。
【關鍵詞】 N-末端腦鈉素原;心鈉素;冠心??;慢性心力衰竭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3.014
N-末端腦鈉素原、心鈉素是人體心臟所分泌的兩種神經內分泌因子, 兩者具有相同的特征和結構, 即均擁有17個氨基酸環(huán)狀結構。其中, 心鈉素由心房肌細胞負責分泌, 而N-末端腦鈉素原則是由心室肌細胞負責分泌, 因此兩者能夠反映出心室、心房的壓力和容量之間的變化情況。權威文獻報道, N-末端腦鈉素原及心鈉素能夠作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診斷、判斷預后的標志物[1, 2]。本研究探討N-末端腦鈉素原與心鈉素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價值,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 其中男36例, 女24例, 年齡43~76歲, 平均年齡(62.9±4.7)歲。根據(jù)是否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0例。其中觀察組為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對照組為單純冠心病患者。觀察組男19例, 女11例, 平均年齡(63.4±4.6)歲;心功能分級: Ⅱ級10例, Ⅲ級12例, Ⅳ級8例。對照組男17例, 女13例, 平均年齡(61.8±4.5)歲;心功能分級: Ⅱ級9例, Ⅲ級11例, Ⅳ級1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心功能分級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檢查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3~5 d后, 根據(jù)實際情況, 采5 ml患者靜脈血, 注入到試管中, 試管中含有抑肽酶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鈉。收集血液30 min內對血液標本進行離心處理, 后取血漿, 將其放置在-80℃的環(huán)境中凍存。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和放免法分別對兩組患者的N-末端腦鈉素原、心鈉素進行測定。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N-末端腦鈉素原、心鈉素水平, 觀察觀察組不同心功能等級患者N-末端腦鈉素原水平及心鈉素水平, 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同時, 計算N-末端腦鈉素原、心鈉素對觀察組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做好定期隨訪工作, 記錄患者心臟不良事件發(fā)生率。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指標情況比較 觀察組N-末端腦鈉素原、心鈉素水平分別為(267.23±142.63)pmol/L、(0.27±0.15)μg/L;對照組N-末端腦鈉素原、心鈉素水平分別為(80.83±14.57)pmol/L、(0.12±0.03)μg/L。觀察組兩項指標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觀察組心功能分級 觀察組心功能Ⅳ級患者N-末端腦鈉素原水平為(367.26±165.24)pmol/L, Ⅱ、Ⅲ級患者N-末端腦鈉素原水平分別為(198.93±112.71)pmol/L、(232.62± 132.63)pmol/L, Ⅳ級患者明顯高于Ⅱ、Ⅲ級患者,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心功能Ⅱ、Ⅲ、Ⅳ級患者心鈉素水平分別為(0.23±0.14)μg/L、(0.22±0.14)μg/L、(0.29±0.17)μg/L, 不同分級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3 診斷價值 N-末端腦鈉素原對觀察組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94.6%、96.3%。心鈉素對觀察組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75.3%、82.4%。N-末端腦鈉素原對觀察組患者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明顯高于心鈉素,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4 隨訪情況 所有患者均獲得隨訪, 隨訪時間6~12個月, 期間僅對照組死亡1例, 為短期心源性死亡。
3 討論
高血壓是誘發(fā)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 其發(fā)生、發(fā)展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程度密切相關。高血壓患者若在發(fā)病早期出現(xiàn)心臟損傷, 并發(fā)生心室重構現(xiàn)象, 臨床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左心室肥厚。肌細胞一旦產生纖維化和變厚, 患者心室壁將變得更加僵硬。當左心室處在舒張期時, 自身壓力會不斷上升, 引發(fā)心臟舒張功能不全。若血壓一直維持在非正常水平內, 且不斷升高, 則會使給患者血液循環(huán)功能帶來損害, 進而造成心力衰竭。臨床治療原則為及時糾正異常的血流動力學, 并輔助進行強心、利尿、擴張血管等治療。在臨床開展治療之前, 要為患者做出有效診斷。但是慢性心力衰竭病情發(fā)展緩慢, 且臨床癥狀表現(xiàn)不夠顯著, 因此易與其他疾病混淆, 一定程度上給臨床診療工作帶來制約。根據(jù)患者臨床癥狀、體征表現(xiàn)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做出診斷, 其準確率較低, 因此需要一種簡便方法對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提供準確的診斷, 并為其預后情況做出判斷
綜上所述, 對患者進行診斷時, 準確評價患者心室舒張(或收縮)功能, 對診斷、預防和治療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疾病起到重要作用。N-末端腦鈉素原與心鈉素作為診斷指標, 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和預后判斷價值, 且前者優(yōu)于后者, 可為評估預后提供良好依據(jù), 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王記. 阿托伐他汀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療中對QTd及NT-proBNP影響的臨床觀察.蘭州大學, 2013.
[2] 王坤.血清N末端腦鈉素原定量檢測對呼吸困難鑒別診斷的臨床價值.吉林醫(yī)學, 2014, 36(18):2657-2659.
[收稿日期:2015-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