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戰(zhàn)役中,英軍第29旅遭我志愿軍嚴重打擊,損失慘重,該旅“皇家格羅斯特團”被我志愿軍殲滅(據(jù)俘虜供稱,該團原編制為步兵營,入朝鮮后加強1個步兵連、1個山炮連、1個重迫擊炮連,1個重坦克連,改編為團的編制,全團共1000余人)。這個團究竟是怎樣被殲滅的,多年來一些戰(zhàn)史著作包括最權威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史》*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抗美援朝戰(zhàn)爭史》,第2卷,318頁,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有不同說法,尤其是對該團團長的命運沒有可信的交代,有說是被擊斃了,有的因為找不到依據(jù)而回避不提。敵人一個團被全部殲滅,團長的下落不作明確交代似乎有點說不過去。如果這個被殲滅的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部隊也就罷了,而它恰恰是一個當時引起英美兩軍和兩國政府都十分關切的部隊,直至60年后英國首相卡梅倫訪問韓國時還在關注此事,就更加說明這次戰(zhàn)斗的特殊意義了。
格羅斯特團前身是英軍的一支王牌部隊,曾經(jīng)是蒙哥馬利元帥麾下的一支精銳部隊,戰(zhàn)斗力頗強,參加過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歷經(jīng)數(shù)百次戰(zhàn)役戰(zhàn)斗,立下赫赫戰(zhàn)功。早在1810年遠征埃及的殖民戰(zhàn)爭中,就曾因突出重圍,轉敗為勝,被授予刻有“皇家陸軍”的特制帽徽,因此該營官兵均佩戴兩枚帽徽,被稱贊為“皇家陸軍雙徽營”。
1951年4月22日,中國人民志愿軍發(fā)起第五次戰(zhàn)役,西線第19兵團第63軍突破敵人臨津江防線后,該軍第187師第559團和第561團分別從英軍第29旅格羅斯特團防守的雪馬里兩側穿插迂回,于23日拂曉插至紺岳山下,切斷了格羅斯特團的退路,同時割裂了該團與東面的美軍第3師的防線,將該團包圍在雪馬里地區(qū)。
志愿軍第187師調(diào)整部署后,以第559團和第561團兩個營在全師炮兵火力支援下,向格羅斯特團發(fā)起進攻,守敵頑強抵抗。我軍連續(xù)攻擊3次,占領部分陣地,因傷亡較大,第187師師長徐信帶精干指揮小組,前出到第561團指揮戰(zhàn)斗,并決定改變戰(zhàn)術,變正面攻擊為前后夾擊。此時,第63軍軍長傅崇碧、政治委員龍道權、參謀長杜瑜華,率軍指揮所來到雪馬里北側抵近指揮。第187師指戰(zhàn)員得知軍首長就在身后指揮戰(zhàn)斗,士氣大振,勇猛沖殺。經(jīng)一晝夜激烈戰(zhàn)斗,敵人被壓縮在314高地、235高地狹小地域內(nèi)。
“聯(lián)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接到格羅斯特團被包圍的戰(zhàn)報后十分憂慮,急忙飛赴朝鮮前線指揮救援。身為統(tǒng)帥16個國家?guī)资f軍隊、正在指揮200多公里戰(zhàn)線激烈作戰(zhàn)的美國上將,在全線告急的情況下,為何對一個團被包圍如此關切?這是因為,自從英軍第29旅進入朝鮮歸美軍指揮之后,已經(jīng)多次遭受重大損失,尤其是在志愿軍發(fā)起的第三次戰(zhàn)役中,該旅所屬“皇家奧斯特來復槍團”第1營曾因掩護美軍撤退而全軍覆沒,引起英國政府不滿。此次英軍第29旅所屬部隊再次被包圍,它如果被殲滅,不可避免地要在英美政府和軍隊之間產(chǎn)生新的矛盾。
李奇微到達前線后,在美軍第3師指揮所召見第8集團軍司令范佛里特、第1軍軍長米爾本,緊急商討解救格羅斯特團方案。決定以美軍第3師兩個步兵營、1個坦克營、1個野戰(zhàn)炮兵營,南朝鮮軍第1師,菲律賓軍隊1個營,組成救援部隊,在空軍和強大炮火支援下由南向北、由西向東進攻,打開缺口,救出格羅斯特團。同時派空軍向格羅斯特團緊急空投食品和各種彈藥。
由美軍第3師為主組成的增援部隊,在飛機和炮火支援下,以坦克為先導,對包圍格羅斯特團的志愿軍陣地輪番攻擊。志愿軍阻援部隊固守陣地,頑強阻擊,使敵援軍雖然距格羅斯特團只有2.5公里,卻始終無法與其會合。
戰(zhàn)至4月24日夜,志愿軍第187師對被包圍的格羅斯特團發(fā)起總攻,25日8時攻占235高地主峰,共擊斃敵129人,擊傷敵59人,俘虜敵459名;繳獲各種火炮26門、坦克18輛、汽車48輛。格羅斯特團半數(shù)多被殲滅。(《抗美援朝戰(zhàn)爭史》和《陸軍第63集團軍軍史》都說是“全部殲滅”,既然是全部殲滅,那該團團長哪里去了卻沒有交代)。
在打掃戰(zhàn)場清查敵人死傷和俘虜情況時,沒有發(fā)現(xiàn)敵人團長的下落,因為敵人的反擊和救援行動仍未停止,激烈的戰(zhàn)斗還在繼續(xù),而且整個戰(zhàn)役進攻剛剛開始,部隊稍加收攏后立即投入新的戰(zhàn)斗,所以無暇詳查其團長的下落。
4月23日夜,第19兵團第2梯隊第65軍在第63軍和第64軍之間加入戰(zhàn)斗,該軍第194師奉命向敵人防御縱深穿插,于25日拂曉進至武建里地區(qū)。此時該師第581團第1營發(fā)現(xiàn)成群的敵人亂紛紛地向武建里西南方向運動。因山霧濃重,能見度很差,這些敵人有多少,是哪里來的,是哪國軍隊都不清楚,只隱隱約約聽見嘰里呱啦亂叫,判斷可能是美軍或英軍。
管他是什么敵人!志愿軍第1營第3連連長邢海珍立即指揮第1排占領山頭截擊,第2、第3排兩翼迂回。敵遭我三面火力殺傷,隊形更加混亂。我第l營營長郭長春及時趕到,他指揮全營將敵人團團包圍,繼之以密集火力向敵猛烈射擊。敵人遭我軍突然打擊,都趴伏在山林草叢中盲目射擊。十幾分鐘后槍聲漸漸稀疏下來,郭長春營長判斷敵人怯戰(zhàn)動搖,于是授意身邊的副教導員向敵人喊話(各部隊入朝前都學習了幾句英語,如“繳槍不殺”,“放下武器,優(yōu)待俘虜”等等)。連喊了幾句,可能是敵人聽不懂像說漢語一樣的所謂“英語”,敵人又向我猛烈射擊。郭長春營長見喊話無效,即果斷指揮全營多路沖擊,一舉將被圍之敵殲滅。生俘敵中校以下官兵214名、南朝鮮軍翻譯官4名,繳獲其全部武器。
但是由于霧霾和茂密的草叢林木,仍有少數(shù)敵人潛逃。當日上午11時,逃竄之敵被我第580團截擊,激戰(zhàn)30分鐘,擊斃敵12名,擊傷敵3名,俘虜敵45名,繳獲步槍50支、沖鋒槍10支、卡賓槍2支。
當日中午12時,敵人一名中校和兩名上尉軍官被押送到志愿軍第194師司令部作戰(zhàn)科,那個中校身高兩米多,長方大臉(筆者時任作戰(zhàn)科參謀,在現(xiàn)場參加審問俘虜工作),師政治部敵工科英語翻譯審問他們的姓名、職務、國籍、所屬部隊番號等有關情況。中校軍官說他名叫卡恩斯,英國人,部隊番號是英軍第29旅皇家格羅斯特團,職務是團長。
這時,我?guī)熣悂喎?、政治部主任劉紹先也來到作戰(zhàn)科。這兩位首長入伍前都是大學生,入朝前又復習了英語。他倆直接用英語向他們講解俘虜政策,并且再次詢問卡恩斯的姓名、職務和部隊番號,并且耐心地向他說明保障他和他的部下所有人員的生命及個人財物的安全,絕不會傷害他們。卡恩斯連連點頭,緊張害怕的神情漸漸消失,露出了笑容,并伸手要香煙吸,要炒面吃。并且表示,沒想到共產(chǎn)黨的高級軍官能夠用英語和他們對話,令他們驚訝不已。
至此,英軍“皇家格羅斯特團”被殲滅的真實情況算是弄清楚了:我第65軍第194師共殲滅格羅斯特團團長以下264人,連同第63軍187師殲滅的647人,總計殲滅格羅斯特團911人(因當時戰(zhàn)斗十分激烈緊張,很可能有少數(shù)被擊斃和重傷的敵人死在草叢中沒有被發(fā)現(xiàn))。按敵1000人計算,這時可以說是“格羅斯特團”被志愿軍全部殲滅了,這與“聯(lián)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在其回憶錄中所承認的“僅有少數(shù)士兵跑回聯(lián)合國軍一邊”是相吻合的。
朝鮮戰(zhàn)爭結束13年后,當年那位“聯(lián)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上將,在他寫的回憶錄《朝鮮戰(zhàn)爭》一書中,對英軍第29旅的慘敗十分傷心和惋惜,同時他又一次把責任推卸到南朝鮮軍隊身上。李奇微說:“中國軍隊以一次突然的打擊,把韓國軍第一師趕到了后方,從而暴露了英軍第29旅的左翼。盡管美軍一再設法援救格羅斯特團第一營,但仍被敵軍切斷后路而打垮,卡恩斯中校(他在該團服役已達20年之久)和他的部隊在自己的陣地上英勇頑強地堅守了好幾天,直至彈盡糧絕,后來僅有少數(shù)士兵跑回聯(lián)合國軍一邊?!?/p>
值得一提的是,事隔59年后,2010年11月11日,英國首相卡梅倫訪問韓國時,專程到首爾以北臨津江畔的所謂“格羅斯特山谷”,敬獻花圈并默哀。英國媒體報道說,在朝鮮戰(zhàn)爭中,發(fā)生于1951年4月的一次殘酷戰(zhàn)役中,英國軍隊被中國軍隊打敗。為紀念陣亡的英國軍人,英、韓兩國政府決定把這次戰(zhàn)斗的遺址命名為“格羅斯特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