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彥
咔嚓!不對?
2015年8月,本刊組織了一次“夜游麗娃河”活動,生態(tài)學博士“核心”老師帶領(lǐng)著20個家庭,在華東師范大學的麗娃河畔,探尋深藏在夜色中的小動物。活動過后,我們收到了很多不錯的照片(優(yōu)秀者刊登于本期封底),也有小朋友委屈地說,晚上太暗,拍的照片不好看。那么,用手機在夜里應(yīng)該怎么拍照呢?
原 來 如 此
對手機拍照來說,光照條件好的話不難拍出一張好照片。但在光線差的地方就會拍得一塌糊涂了。所以,在夜晚用手機拍照,需注意以下幾點:
1.選擇一個好的天氣。通透度比較好的時候,可以讓拍攝效果大大提升。
2. 解決噪點問題。噪點產(chǎn)生的原因是光線條件不夠好,手機自動提升ISO。如果我們把ISO降到最低,讓曝光時間變長,這個問題就解決了。圖2的視角與構(gòu)圖都很好,畫面有意境,但可惜的是曝光不足,色彩發(fā)灰,噪點太多。可以選擇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時拍,或者用慢門拍攝以減少噪點。
3. 避免畫面過曝。圖3的人物神態(tài)與動作都抓拍得很好,唯一不足的是,樹干因手電筒的照射而曝光過度,畫面有損失。如果手電筒的光線減弱點,或者手電筒離樹干遠點,把樹干過曝的細節(jié)略微體現(xiàn)出來一點,拍攝效果會更好。
4. 最后要“穩(wěn)”。在拍攝時,雙臂緊靠前胸,雙手握緊手機,輕按快門,盡量不要讓手機晃動。最好找一個支撐點支撐手機,讓手機保持平穩(wěn)。如圖1,在拍攝時對昆蟲進行了補光,畫面細節(jié)完美,也沒有因手機抖動而畫面不清晰。
跟 我 做
用手機夜拍,首先要尋找合適的光線,或自己創(chuàng)造光線。如圖4,把補光燈放在葉子的背后,逆光拍攝,葉子變得通透、紋理清晰;然后調(diào)整燈光與樹葉間的距離,拿捏好照片的亮度,使葉子的輪廓顯現(xiàn)出來,避免太亮的光線造成過度曝光;接著尋找一個合適的角度,近距離對焦主體,虛化燈光拍攝,可以使畫面更有空間感;隨后用手指點一下取景框中焦點的位置,而不是讓手機自動對焦;最后為了防止摁下快門時手機抖動,選用手機無線遙控器拍攝,保證攝影畫面清晰。
技巧范例
現(xiàn)在的智能手機,普遍硬件素質(zhì)不差,如何最大程度發(fā)揮它的潛能,可以參考下面幾個技巧范例:
1. 傍晚時拍攝街景,可以開啟手機的HDR功能,高清模式,刻畫細節(jié),增加色彩的飽和度(如圖5)。 HDR意為“高動態(tài)光照渲染”。一般我們拍照時顧及高光區(qū)域的曝光,暗部細節(jié)就會丟失,而照顧了暗部細節(jié),高光部分就會曝光過度。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使用HDR,簡單地說,就是一張照片中,既包含了高光部分,又保留了暗部細節(jié)。
2. 如圖6,泛黃的街燈呈現(xiàn)的暖色調(diào)與灑水車開過后留下的積水形成倒影,這是傍晚用手機街拍的好時機。
3. 巧用小配件,在手機攝像頭外安裝具有放射效果的手機鏡頭,可匹敵單反機(如圖7);或安裝星光效果的手機鏡頭,可以讓夜景更夢幻(如圖8)。
4. 手機夜晚拍攝時,因光線昏暗,快門速度變慢,可以利用慢門追隨拍攝,增加畫面的動感(如圖9)。
5. 手機大多沒有變焦鏡頭,因此一定不要離拍攝對象太遠,大膽接近拍攝對象利于捕捉細節(jié),可以蹲下來,甚至趴在地上,降低取景位置,創(chuàng)造新穎視角(如圖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