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梅 李凱 徐文文
[摘要] 目的 探討超聲波結合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 方法 選取2014年9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4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shù)字表分為兩組;對照組20例采用單純針灸治療,研究組20例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超聲波治療,對兩組的臨床療效進行比較分析。 結果 研究組患者經(jīng)治療后,10例顯效,8例有效,2例無效;對照組經(jīng)治療后,6例顯效,6例有效,8例無效,研究組有效率達90%,對照組為60%,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癥狀評分與體征評分較治療前明顯提高,且研究組相比于對照組而言,提高更加顯著,治療后的JOA、WHOQOL-BREF評分狀況較治療前和對照組均明顯提高,但研究組提高更明顯,治療后的SAS評分較治療前均明顯降低,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研究組SAS評分減少更明顯,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超聲波聯(lián)合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顯著,更加具有針對性、安全性、可控性,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疼痛,安全性好,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
[關鍵詞] 針灸;超聲波;腰椎間盤突出癥;評分
[中圖分類號] R681.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33-0090-04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1],主要是因腰椎間盤各部位,特別是髓核,發(fā)生了一定退行性變化后,受外界條件影響椎間盤纖維環(huán)破裂,導致髓核突出椎管內,刺激壓迫臨近脊神經(jīng)根,最終腰部感到疼痛。病情纏綿不愈,疼痛時緩時重,復發(fā)率高,治療難度較大。近幾年來,許多醫(yī)學專家選擇針灸治療該病,針灸治療具有疏風、祛濕、散寒、溫補腎陽、通經(jīng)活絡等功效[2]。本文2014年9月~2015年4月對40例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用中醫(yī)針灸聯(lián)合超聲波治療,取得滿意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9月~2015年4月在我院有過治療經(jīng)歷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shù)字表分為兩組。研究組患者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齡36~67歲,平均(42.7±5.6)歲,病程6個月~11年,脊柱側凸10例,下肢感覺減退13例,跟腱反射減退或消失9例,拇趾肌力減退者10例,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者12例;對照組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齡36~65歲,平均(42.5±5.5)歲。病程5個月~10年,脊柱側凸9例,下肢感覺減退13例,跟腱反射減退或消失8例,拇趾肌力減退者11例,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者13例。所有患者腎功能均良好,排除類風濕疾病。X線檢查:所有患者均行X線腰椎正側位及動力性攝片,顯示椎間隙小關節(jié)增生及狹窄。經(jīng)統(tǒng)計學檢驗,兩組病例的性別構成及年齡結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中醫(yī)針灸,針刺選穴:腎俞、夾脊穴肩中俞、環(huán)跳、阿是穴、大腸俞、腰眼、患側秩邊、陽陵泉,患者取俯臥位,充分暴露出患肢與腰部,用1.5~3寸毫針垂直針刺,以得氣為度。留針半小時,每天行針1次,1個療程為10次。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再實施超聲波療法,選擇HS-501超聲波治療儀,將超聲耦合劑均勻涂抹在超聲探頭處,從腰部疼痛位置及突出腰椎間盤處開始,逐漸沿著膀胱經(jīng)向下肢移動治療。每次15 min,每天1次,1個療程為10次。所有患者輔以牽引療法,選擇微電腦腰椎自動牽引床(型號:JYZ-111B),實施骨盆間歇牽引。在牽引床上取仰臥位,囑咐患者放松,將胸圍、腰圍系好,利用微機控制,將重量、時間設置好,牽引重量按照患者的體重與耐受情況選擇牽引力,從輕至重,到可以忍受為度,每日1次,每次30 min,10次為1個療程。
1.3 評價指標
臨床療效的評估標準。顯效[3]:治療后腰腿疼痛消失,活動正常,出院1年內未復發(fā),直腿抬高能達80°以上;有效:治療后腰腿疼痛明顯緩解,可進行大部分活動,勞累后會輕微發(fā)作,直腿抬高60°以上;無效:治療后腰腿疼痛未緩解,活動受到限制癥狀無改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患者總例數(shù)×100%。疼痛綜合評分[4]:包括癥狀評分(步行能力、日常生活動作、疼痛程度)及體征評分(坐骨神經(jīng)壓痛試驗、感覺障礙試驗、直腿抬高試驗),各項目單項分數(shù)0~3分。觀察記錄所有患者治療前后JOA評分(評估神經(jīng)功能)[5]。利用WHOQOL-BREF量表評價生活質量[6],包括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物質功能、社會功能及總分5個層面,分值越高則說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利用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定患者的焦慮程度[7]:SAS分為20個評定項目,根據(jù)患者各自的感覺評定每一個項目,分為1、2、3、4等級,各項目的對應等級再乘1.25即為評定分值,分值超過50分便為焦慮,在該分值基礎上隨分值的升高,焦慮程度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均通過SPSS19.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患者經(jīng)治療后,10例顯效,8例有效,2例無效,而對照組經(jīng)治療后,6例顯效,6例有效,8例無效,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癥狀評分與體征比較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癥狀評分與體征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提高,且研究組較對照組提高更加顯著,兩組治療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3。
2.3 兩組患者JOA評分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JOA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提高,且研究組相比于對照組提高更加顯著,兩組治療后比較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4。
2.4 兩組患者WHOQOL-BREF評分比較
研究組WHOQOL-BREF評分較治療前與對照組均明顯提高,兩組比較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5。
2.5 兩組患者SA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SAS評分無明顯差異,治療后的SAS評分較治療前均明顯降低,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研究組SAS評分減少更明顯,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6。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致病機制是腰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另外也包括外力損傷、遺傳、腰骶先天異常及受寒、妊娠等誘發(fā)因素[6-8]。主要臨床癥狀有腰痛、下肢放射痛及馬尾神經(jīng)癥狀等,腰椎間盤突出癥以腰4~5、腰5~骶1發(fā)病率最高,約占95%。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治療,疼痛難忍,病情反復,嚴重影響患者及家屬的生活。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中醫(yī)學“痿證”、“痹證”、“腰痛”等范圍[9-11],通常由風寒濕邪勞損而導致脈筋不利,氣血凝滯,且和腰膝不利腎氣不足相關。中醫(yī)針灸是臨床上腰椎間盤突出癥非手術治療的首選方案,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2-15],通過刺激機體氣海俞穴等穴位,調節(jié)神經(jīng)活動,促進神經(jīng)沖動傳遞,改善腿部與腰臀部受到的壓力,加速組織新陳代謝,有利于神經(jīng)組織微循環(huán),緩解進一步刺激神經(jīng)根,減輕疼痛,改善病情。不過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雖然有一定療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針灸通常只可以疏經(jīng)通絡[16],很難發(fā)揮改善肌肉緊張,加速局部血液循環(huán)的效果,而超聲波卻可以達到此療效。超聲波治療機制如下:能夠防止小血管發(fā)生痙攣,使毛細血管網(wǎng)張開量增多,有利于側支循環(huán),促使進一步吸收瘀血;超聲波儀產(chǎn)生的聚焦超聲波能夠深入機體10 cm左右[17],促進淋巴、血液循環(huán),使細胞缺氧缺血癥狀得以改善,增強再生能力,改變細胞內部結構與功能,最終松軟堅硬的結締組織;也可以增強生物酶活性,使神經(jīng)細胞被激活,誘發(fā)細胞內物質運動,加速摩擦、旋轉、震蕩、胞漿的流動,有助于發(fā)揮按摩細胞效果,即“內按摩”功效。超聲波治療可以促進患者患處局部血液循環(huán)[18],改善肌肉緊張態(tài),改善炎癥,減輕神經(jīng)根癥狀。
從本次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聯(lián)合應用超聲波與針灸治療的研究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癥狀評分與體征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提高,且研究組相比于對照組而言,提高更加顯著,治療后的JOA、WHOQOL-BREF評分狀況較治療前和對照組均明顯提高,研究組提高更明顯,治療后的SAS評分較治療前均明顯降低,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研究組SAS評分減少更明顯,各項指標均顯著優(yōu)于單用針灸治療,說明超聲波治療同中醫(yī)針灸聯(lián)合應用,協(xié)同性好,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最終提高治療有效率[19]。
綜上所述,超聲波聯(lián)合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效果在實際應用中更為有效,臨床療效更滿意,可明顯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進一步在骨傷科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洪偉,李長青,周躍. 腰椎間盤突出癥疼痛發(fā)生機制的研究進展[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1,19(7):568-571.
[2] 李劍,祝天經(jīng).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評定標準與康復標準[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5(7):15-16.
[3] 張燕,楊會生,姜國華. 腰椎間盤突出癥非手術治療方法研究進展[J]. 中醫(yī)藥信息,2012,29(3):132-135.
[4] 張健,周臨東. 中醫(yī)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現(xiàn)狀及機理探討[J]. 中醫(yī)正骨,2011,23(10):26-27.
[5] 張福明,王春江,任怡,等.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進展[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10,42(2):198-201.
[6] 萬利軍.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20例療效分析[J]. 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4,10(7):95-96.
[7] 趙鵬飛,張亞君. 絡穴“迎隨補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30例[J]. 內蒙古中醫(yī)藥,2014,33(35):101-102.
[8] 方云添,李兆文,詹文吉,等. 溫針灸對腎虛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疼痛的臨床研究[J]. 光明中醫(yī),2014,29(1):109-111.
[9] 黃連偉,吳清云. 以推拿為主配合中頻離子導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護理體會[J]. 內蒙古中醫(yī)藥,2014,33(11):31.
[10] 李占波. 骶管阻滯療法配合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J]. 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2013,11(3):26-27.
[11] 顧利軍. 針灸配合中藥熏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68例臨床觀察[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3,23(2):927.
[12] 許時良,鄧行行,陳慧珍,等. 十步正骨手法配合中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00例療效觀察[J]. 海南醫(yī)學,2014, 25(2):250-251.
[13] 蘇軍,王艷飛. 推拿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合并骶髂關節(jié)紊亂綜合征30例體會[J]. 西南軍醫(yī),2014,16(2):157-158.
[14] 吳龍興,許金櫻,李建春,等. 通督柔筋結合脊柱定點旋轉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60例[J]. 浙江中醫(yī)雜志,2013,48(10):737.
[15] 楊志金,舒彬. 超聲波促進受損骨骼肌愈合的研究進展[J]. 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10,32(6):464-466.
[16] 張新偉. 舒筋通絡針刺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J]. 中國民間療法,2014,22(5):17-18.
[17] 葉壯益. 手法加針灸治療巨大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研究[J]. 醫(yī)學綜述,2014,20(5):942-943.
[18] 加米西·馬木爾江. 均衡牽引配合溫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60例[J].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1,13(22):196.
[19] 朱媛. 中醫(yī)針灸綜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88例臨床效果觀察[J]. 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4,10(16):58-59.
(收稿日期:201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