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 要】早操是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不僅能夠促進幼兒身體健康,而且早操中還蘊藏了很多的教育價值。本文就《指南》背景下我園早操問題及原因進行分析,并就如何對幼兒實施快樂早操進行了策略研究。
【關鍵詞】《指南》 ? ?早操 ? ?問題 ? ? 策略
早操是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不僅能夠促進幼兒身體健康,而且早操中還蘊藏了很多的教育價值。在學習新《指南》后我們發(fā)現(xiàn),我園的早操還是比較原始傳統(tǒng)的,在目前幼兒早操中的一些固有方式方法,違背了指南的要求,讓我們的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變得過于整齊,而失去了應有的自由和快樂。基于此,我園就早操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索,讓我們的早操變得更加適合孩子的發(fā)展。
一、我園早操活動開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幼兒做操時精氣神不夠,一成不變的聲勢語言已激發(fā)不了幼兒的積極性。
(二)站位多以豎排、圓圈為早操隊形,或者是單班間的交往,幼兒自主交往少。
(三)早操活動中教師口令不會運用,也不重視,早操中游戲化、激勵性語言少。
(四)做操時愉悅性較差,就像完成每天的任務一樣。
二、原因及分析
(一)幼兒自主性、積極性缺乏
幼兒在早操過程中多處于被動地位,教師控制和要求得較多。我們往往可以看到早操活動時教師一會兒拉拉這小朋友的肩“隊伍排歪了”,一會兒喊喊那個小朋友“動作沒做好”,幼兒成了被呼來喝去的“木頭人”,自主性較缺乏。
(二)教師缺乏對早操教育價值的理解
《指南》指出:要關注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整體性。教師普遍能認識到早操是幼兒鍛煉身體的一種重要途徑與形式,但是對早操活動的功能定位卻十分單一,通常將早操活動的作用只局限于發(fā)展兒童的動作,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對早操活動同其他各領域教育活動的相互滲透缺乏應有的關注,從而限制了幼兒園早操活動潛在的整體教育功能的發(fā)揮。
(三)傳統(tǒng)早操模式化,早操場地受限制
早操活動中由于部分教師怕孩子在早操中“亂”,用圓點、直排等形式來限制孩子的空間及運動量,固定了孩子的位置。像變換隊形時,誰在前誰在后;自由組合時,誰跟誰做朋友;取放道具時,誰先誰后的順序等等都固定好了。幼兒沒有自由選擇的機會,束縛了他們的發(fā)展。
對照《指南》,我園就早操問題與現(xiàn)狀及原因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我們的很多行為都讓孩子們變得沒有了自由。傳統(tǒng)早操的呆板單一、整齊劃一讓幼兒的動作發(fā)展變得有約束,讓早操鍛煉失去了原有的意義?;谶@樣的認識,我們大膽地改變,為了孩子而改變。
三、《指南》引領下我園早操的策略思考
(一)改變觀念,整合目標
《指南》指出:兒童的發(fā)展是一個整體,要注重領域之間、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而不應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fā)展。要讓幼兒的早操變得更快樂、更自主,首先就要讓教師摒棄傳統(tǒng)的早操概念,不再“灌輸式”帶著幼兒做早操,讓幼兒的早操氛圍更加輕松。在《指南》引領下,我們進行了思考:早操除了鍛煉孩子的身體,愉悅孩子的身心,還要達成什么樣的目標呢?于是我們針對早操活動中目標的整合梳理出了早操活動中可以整合的發(fā)展目標及被忽視的目標。
(二)創(chuàng)造空間,自主表現(xiàn)
《指南》指出:要尊重幼兒自發(fā)的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并給予適當?shù)闹笇А8鶕?jù)有關社會心理發(fā)展理論,幼兒期是主動與內疚相沖突的時期,如果幼兒表現(xiàn)出的主動行為受到鼓勵,他就會形成主動性,這種主動性為幼兒將來成為一種有責任感、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具有重要作用,是一種基礎。作為老師,在早操活動中,必須跟幼兒保持良好、平等的關系,留給幼兒足夠的空間,盡量給他們提供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幼兒的自主性。
1.自取器械,自主服務
《指南》指出:要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對幼兒的嘗試與努力給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辦代替。在《指南》精神引領下,無論是小班還是中大班,我們都將取放器械這一任務交給了孩子,這對孩子來講不僅是自我服務的表現(xiàn),也是自主性的體現(xiàn),同時也融入了遵守基本的行為規(guī)范等目標,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將這一任務看作是對早操做得好的孩子的一種獎勵,從而激發(fā)了孩子們的做操積極性。
2.分組熱身,自主創(chuàng)新
早操前的熱身活動可以提高人體溫度,克服人體惰性,幫助幼兒各運動器官進入較好的運動狀態(tài),使幼兒的情緒高漲,激發(fā)做操積極性。早操熱身活動由幼兒帶領,每班可以分組請多個孩子做小老師,伴隨著節(jié)奏明快的音樂做各種簡單的動作。幼兒不固定,動作也不固定,孩子可以自己想一些有創(chuàng)意的動作,這大大激發(fā)孩子們的做操積極性,給予了孩子自主創(chuàng)造的空間。
3.動作留白,自主造型
《指南》指出:幼兒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們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別于成人。幼兒獨特的筆觸、動作和語言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應對幼兒的藝術表現(xiàn)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審美標準去評判幼兒,更不能為追求結果的“完美”而對幼兒進行千篇一律的訓練,以免扼殺其想象與創(chuàng)作的萌芽。因此在早操操節(jié)中,部分動作的留白,給了孩子自主創(chuàng)造、想象、合作的空間,讓孩子體驗到了創(chuàng)作的快樂。如中大班的圓圈舞,在“變——變,扭扭扭”的地方,沒有固定的動作,小朋友可以自己想出各種不同的動作。再如小班的“開火車”操節(jié)中,打破了在圓圈上爬的束縛,孩子們可以自由穿梭在操場的任何角落,鉆圈、大型玩具等一切可以鉆爬的材料都成了他們的“山洞”,從而讓早操每天都充滿著新鮮感,體現(xiàn)著自主性。
(三)身心愉悅,快樂交往
《指南》指出:教師要營造溫暖、輕松的心理環(huán)境,讓幼兒形成安全感和信賴感。因此,在早操活動中,教師要以飽滿愉悅的情緒影響幼兒,以欣賞的態(tài)度對待幼兒,注意發(fā)現(xiàn)幼兒的優(yōu)點,從而體現(xiàn)愉悅性。
1.做操口令朗朗上口
首先,領操教師在領操時口令需直觀形象、朗朗上口,便于幼兒理解記憶。這些口令可以請孩子參與編。有了孩子們自己參與編的直觀形象的口令,會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孩子的做操積極性。如中大班器械操時加入了孩子們自己編的“打開、彎腰、打開、放”,小班雞蛋操中加入了“小腳——蹬一蹬,這邊蹬一蹬,那邊蹬一蹬”等直觀形象的口令,幼兒做動作時更帶勁了。
其次,對于幼兒較易忘記或做錯的動作要口令提前,隱性提示,幫助孩子更好地完成早操動作。如在小班自由結伴的動物操中,教師就會在變換動物前說“小蝌蚪來嘍”“小狗怎么叫的呀”等語言來提醒幼兒下面的動作是什么。
孩子喜歡被關注、被表揚,早操時激勵性的口令顯得尤為重要,領操教師可以根據(jù)孩子的做操情況,適時加入激勵性的語言激發(fā)孩子做操的積極性。
2.早操示范形式多樣
精神飽滿、動作到位的示范能給孩子帶來好的榜樣作用。為了提高孩子的做操積極性,體現(xiàn)精氣神,中大班可以在操場中間設立早操示范臺,由做操較好的老師和小朋友輪流在上面示范早操。特別是“做得好的孩子能在上面帶操”這一舉措較為符合中大班幼兒,特別是大班幼兒愛挑戰(zhàn)的特點,因此大大激發(fā)了孩子的做操積極性。而不同年齡段由于站位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形式示范。
3.站位組合變化多樣
無論是中大班還是小班,采用變換隊列、站位和伙伴,為幼兒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與不同伙伴交往的機會,因而也激起了幼兒新一輪做操的熱情,較好地發(fā)展了孩子的空間認識和調控能力。
在早操的隊列變化上,像兩組交換走,整體向前或退后,是我們平時用得較多的位移。除了這些傳統(tǒng)的位移外,我們還采用了“隊列——分散——隊列”相結合的形式,讓孩子在“松緊松”的變化中感受早操活動的快樂。如小班早操從一開始圍圓的雞蛋寶寶出殼,再到班級自由結伴的小動物模仿操,再到圍圓的蔬菜進行曲,然后到自由穿行的開火車,接下去是打破班級,年段自由結伴的找朋友操,最后是在小手拍拍的音樂中自主排隊結束。
《指南》引領下的早操改革后,孩子們做操時是快樂、愉悅的,是自主自信的,從孩子們夸張的動作、快樂的表情中我們感受到了他們在做操時的快樂、滿足。
【參考文獻】
[1]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試行)[S].2012.
[2]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S].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
[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S].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