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婭鳳
(陜西理工學院 經(jīng)濟與法學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0)
在現(xiàn)代社會,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以建立和諧關系為目標,用以律己、敬人的約定俗成,共同遵守的以禮貌、禮節(jié)、風俗、習慣、慣例等方式固定下來的交往程序和行為規(guī)范。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禮是一種制度秩序,更是一種道德規(guī)范。禮儀不僅體現(xiàn)個人的道德情操和知識教養(yǎng),也能幫助人們修身養(yǎng)性,完善自我。禮儀包括如尊敬、自律、寬容、平等、遵守、真誠、適度等一系列原則。尊敬原則一方面強調(diào)要尊敬他人,不能傷害他人自尊心及人格,另一方面要敬自己,要自尊自愛,這是最基本的禮儀原則;自律原則就是要進行自我約束,規(guī)范自身言行舉止;寬容原則就是在人際交往中要有包容的心態(tài),凡事不可過于苛刻,但也應有一定的原則;平等原則要求我們對所有人要以禮相待,一視同仁,不能因為身份、地位等而差別對待。
黨的十八大強調(diào)全社會要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確立了不同主體相應的價值準則。在國家層面,要實現(xiàn)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在社會層面,要實現(xiàn)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個人層面,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是對每個公民的要求,它要求每一位公民都要熱愛國家,敬業(yè)奉獻,誠實守信,友善他人。公民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主體,而禮儀的一系列原則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別是在公民層面的“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內(nèi)在要求高度契合。
禮儀精神是以“德”為中心的禮儀信念和追求,它集中體現(xiàn)在“情”、“愛”、“尊敬”幾方面。清華大學著名禮學家彭林曾將禮儀精神概括為敬、靜、凈、雅四個字。從總體內(nèi)容看,禮儀文化蘊含著善良、和諧、秩序的價值觀念。首先,追求善良的價值觀念。從個人的角度看,禮儀是一種“向善”的價值追求,禮儀表現(xiàn)出善良的人性,寬容的心靈。其次,追求“和”的價值觀念。從社會的角度看,禮儀是一種“為和”的價值追求,以建立和諧關系為主要目標,禮讓不僅包含對自我的約束,而且包含對他人的理解與寬容。最后,追求秩序的價值觀念。從國家層面看,禮儀是一種“秩序”的價值追求,“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禮儀是治國的道德標準,是人們所應遵循的社會規(guī)范,通過禮儀的價值觀念約束人們的行為,國家才會安居樂業(yè)、秩序井然。由此可見,禮儀文化中蘊含的善良、和諧、秩序的價值追求的禮儀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取向是一致的。
禮儀所表現(xiàn)出的是一種善良的人性,高尚的人格,規(guī)范的人倫。它首先是作為社會公德在一定的社會范疇里發(fā)揮作用,并逐漸擴展到職業(yè)道德和家庭道德領域,以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方式,協(xié)調(diào)彼此的關系,維護社會的有序運轉(zhuǎn),最終實現(xiàn)社會的和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是執(zhí)政為民理念的進一步升華,其從三個層面提出的要求最終目標就是使我們的社會成為一個文明和諧的社會,因此,禮儀的目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目標不謀而合。
正是由于禮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諸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我們可以將禮儀教育作為當代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手段。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充分發(fā)揮禮儀教育的優(yōu)勢,以禮儀教育為切入口和重要抓手,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真正落到實處。禮儀教育既可以作為培育和踐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手段,又能夠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當代大學生應當充分認識到禮儀修養(yǎng)的提升是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和手段,自覺學禮、知禮、循禮、行禮。首先,大學生自身要認識到禮儀的重要性,糾正對禮儀的認識偏差,正確、深刻地認識禮儀,強化禮儀意識,自覺習禮、學禮;其次,要知行合一,努力在日常生活中付諸以實際行動,“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大學生通過積極參與禮儀實踐活動,在親身實踐中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價值認知,強化價值認同;最后,通過自身的實際行動感染、影響、引領周圍的人,從而有利于凈化社會風氣、優(yōu)化社會環(huán)境。
1.把禮儀教育引入課堂。
目前,我國大多數(shù)高校對學生禮儀教育的重視度不高,在課程的開設中,較少涉及禮儀教育課程的編排,更缺乏相應的禮儀教育實踐。所以,加強禮儀教育,必須把禮儀教育引入課堂。高校應合理規(guī)劃禮儀教育課程設置,提升禮儀課堂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比重地位,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規(guī)范的禮儀教育,改變他們以往對禮儀教育的態(tài)度,從自身開始重視,再由“看”轉(zhuǎn)變到“做”,做到“知行合一”。
2.轉(zhuǎn)變教育理念,加強師資建設。
加強禮儀教育不僅要將禮儀教育引入課堂教育,納入教學計劃,而且應轉(zhuǎn)換教師的教育理念,加強教師對禮儀方面的投入。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也是禮儀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在傳播知識的同時也應注重禮儀的傳播,他們的行為舉止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而教師就要注重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yǎng)和禮儀修養(yǎng),在教學活動和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著裝打扮等,在課堂教學的同時不斷進行禮儀教育的滲透,將禮儀教育理論與學生生活實踐相結(jié)合,真正做到言傳身教,學校也不能一味地只強調(diào)學習成績,應該把禮儀素養(yǎng)納入學生的綜合測評中,這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zhì)。
3.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
高校應大力開展形式多樣的禮儀活動,如校園禮儀風采大賽、成立禮儀隊、校園不文明現(xiàn)象展示、禮儀講座、培訓等禮儀文化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內(nèi)外的各種禮儀活動和公共活動。這既有利于學生理解與接受禮儀規(guī)范,又可以強化學生對禮儀的認同,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自覺踐行,從而形成良好校園禮儀風尚。此外,高校應充分利用宣傳欄、校報、廣播、網(wǎng)絡、微信等平臺大力倡導校園禮儀文明,引導學生知禮、學禮、遵禮、行禮,從而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到實處。
應該明確的是:以禮儀教育培育和踐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包括政府、家庭、社會、媒體等各方力量共同協(xié)作,營造良好的實施氛圍。特別是在此基礎上,可將這種理念和做法向全社會加以推廣,從而有助于在全社會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實現(xiàn)和諧社會目標。
[1]蔣璟萍.禮儀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光明日報,2015,(01).
[2]劉爽,寧雅今.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其培育途徑探究[J].法治與社會,2015,(01).
[3]辛立章.實踐視域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路徑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01).
[4]陳麗.當代大學生禮儀教育的必要性及實施策略[J].高教論壇,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