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艷春
脂肪肝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脂肪在肝臟組織中蓄積過多的一種疾病。近年來,該病的發(fā)病率呈明顯上升的趨勢[1]。大多數(shù)脂肪肝患者都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高脂血癥。近幾年,我院對部分脂肪肝合并高脂血癥患者使用熊去氧膽酸聯(lián)合辛伐他汀進行了治療,獲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將此情況報告如下。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間收治的106例脂肪肝合并高脂血癥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將這些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3例患者。觀察組中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5例;其年齡為32~69歲,平均年齡為(48.37±9.68)歲;其病程為1~6年,平均病程為(3.15±1.03)年。對照組中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4例;其年齡為35~68歲,平均年齡為(47.56±9.21)歲;其病程為1~5年,平均病程為(3.09±1.02)年。所有患者的病情均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中脂肪肝的診斷標準[2]及《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中高脂血癥的診斷標準[3]。這些患者在進行本次研究前3個月內均未使用過降血脂藥物,未患有其他類型的肝病,其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均未發(fā)生嚴重的損害。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所有患者均進行調整飲食、戒煙、戒酒、口服多元維生素等常規(guī)治療。在此基礎上,對所有患者使用熊去氧膽酸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讓患者每天口服3次熊去氧膽酸(武漢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國藥準字號H42021791),每次服200 mg。為觀察組患者加用辛伐他汀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讓患者每天睡前服用1次辛伐他汀(山東魯抗醫(yī)藥集團賽特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號H20083840),每次服20 mg。兩組患者均治療2個月。
1)肝功能指標:谷丙轉氨酶(ALT)和谷草轉氨酶(AST)的指標。2)血脂的水平:甘油三酯(TG)和總膽固醇(TC)的水平。3)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
本次研究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3.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 s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過治療,兩組患者的ALT、AST、TG及TC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觀察組患者降低的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肝功能指標及血脂水平(x±s)
治療期間,對照組中有2例患者發(fā)生了消化系統(tǒng)不良反應,其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為3.77%;觀察組中有3例患者發(fā)生了消化系統(tǒng)不良反應,其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為5.66%。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相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酗酒、肥胖、患有糖尿病及脂質代謝紊亂可導致人體肝臟對脂肪酸的利用率降低或增加其脂肪酸的合成量,使肝臟發(fā)生分泌和排泄障礙,導致大量的脂肪酸酯化為膽固醇,并堆積在其肝細胞中。若這種情況長時間得不到改善,即可導致患者發(fā)生脂肪肝,同時,其血脂水平也會明顯升上[4]。脂肪肝合并高脂血癥患者在患病的早期并無明顯的癥狀和體征,隨著其病情的進一步發(fā)展,可出現(xiàn)肝功能及血脂水平異常。該病患者若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發(fā)生脂肪性肝炎或肝纖維化。
熊去氧膽酸是親水性膽汁酸,是治療膽固醇性結石的常用藥物,可有效地抑制患者肝細胞的凋亡,保護線粒體,維持肝細胞膜,促使肝細胞中的膽固醇快速地轉化和排泄。此藥還能有效地調節(jié)患者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其體內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5]。辛伐他汀是臨床上常用的調節(jié)血脂的藥物,可抑制羥甲戊二酰輔酶A的活性,減少其體內膽固醇的合成。同時,辛伐他汀可抑制患者肝臟內星狀細胞的增殖,使其肝臟內各種膠原成份處于平衡的狀態(tài),延緩其肝纖維化的速度,改善其預后[6]。
總之,使用熊去氧膽酸聯(lián)合辛伐他汀對脂肪肝合并高脂血癥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顯著,安全性較高。
[1] 侯桂英,張巍,王瑞敏,等.脂肪肝健康指導干預及效果評價[J].河北醫(yī)藥,2015,37(14):2206-2208.
[2] 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新華醫(yī)院消化內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2010年修訂版)[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1,27(5):641-644.
[3] 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制訂聯(lián)合委員會.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5):390-419.
[4] 曹男,林連捷,鄭長青,等.脂肪肝相關危險因素的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3,16(4A):1115-1119.
[5] 朱戊沖,陳秋通,郭健濱,等.生活方式干預及熊去氧膽酸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療中的作用[J].廣東醫(yī)學,2015,36(15):2415-2417.
[6] 李達斌.辛伐他汀聯(lián)合甘草酸二銨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55例[J].中國藥業(yè),2014,23(15):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