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潔瑩++李琴++韓麗英++劉吉祥++馬寶紅++楊梅霞++王素蘭++常超++信栓力
[摘要]目的探討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r反應蛋白(hsCRP)聯(lián)合檢測診斷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臨床意義。方法220例疑似CHD患者按照冠狀動脈造影結(jié)果分為CHD組患者143例和非CHD組患者77例,測量并分析兩組患者Hcy和hsCRP水平。結(jié)果CHD患者的Hcy和hsCRP明顯高于非CHD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Hcy、hsCRP均為CHD的危險因素,兩指標聯(lián)合檢測顯示與CHD呈強相關(OR=14.32,P<0.01),對CHD的診斷準硎生為94.09%,Kappa值為0.87(P=1.0)。結(jié)論Hcy聯(lián)合hsCRP診斷CHD可能有較大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應蛋白;冠脈粥樣硬化
中圖分類號:R54; 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16X(2015)03-0188-03
目前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確診最終需冠狀動脈造影,但因其為有創(chuàng)檢查,存在一定的風險,部分患者不愿接受,臨床推廣受到一定限制。近年來,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受到臨床重視,本文對我院疑似的冠心病(CHD)患者進行Hcy、hsCRP水平分析,探討應用兩種指標聯(lián)合檢測對CHD的診斷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就診的可疑CHD患者234例,入選標準:①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確診;②臨床排除肝、腎、血液系統(tǒng)等主要臟器病變和急慢性炎癥性疾病;③入組前3個月未服用維生素、葉酸、甲氨蝶呤等影響血清Hcy的藥物;④了解研究內(nèi)容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患者檢查前24h禁高脂飲食、禁煙酒,空腹12h,晨起采集肘靜脈血6ml(EDTA抗凝),3000轉(zhuǎn)/min離心lOmin,測定Hcy和hsCRP。本研究采用以下標準判斷正常值上限(ULN):<60歲高于15μmol/L,≥60歲時高于20μmol/L被認為是高Hcy血癥;hlscRP借用吳壽嶺等的研究標準,以男性≤50歲為0~4.05mg/L、>50歲為0~7.30mg/L,女性≤50歲為0~4.64mg/L、>50歲為0~6.4mg/L作為正常值范圍。所有患者入組后均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由熟練的心臟介入治療醫(yī)師進行操作,采用Judkins法,經(jīng)股動脈或橈動脈途徑進行,采用直徑法測定病變的狹窄程度。兩名經(jīng)驗豐富的介入治療醫(yī)生分析造影檢查結(jié)果,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狀動脈4支血管中至少1支直徑狹窄程度≥50%者診斷為CHD)。
1.3 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19.0版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時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非正態(tài)數(shù)據(jù)以中位數(shù)描述,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危險因素的篩選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歸分析;計算hsCRP和Hcy聯(lián)合檢測的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兩種檢測方法一致性判斷采用McNemar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入選患者基線資料:冠狀動脈造影確診CHD的患者152例,非CHD患者82例,其中兩組分別有7例和5例患者拒絕參加本試驗,CHD組有2例正在接受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均不予入組。符合入選標準的患者共有220例,其中CHD組為143例,非CHD組為77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體質(zhì)指數(shù)(BMI)等人口學資料和血壓、血糖、血脂等基礎病情指標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Hcy、hsCRP測量值比較:CHD組患者hsCRP和Hcy均高于非CHD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CHD危險因素的Logiststic相關分析:排除年齡、性別、生化指標、病史等因素,以CHD為因變量,以hsCRP和Hcy為自變量進行Logist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hsCRP和Hcy無論以絕對數(shù)值還是大于ULN進行分析,均為CHD的危險因素(OR=1.34~1.96,P<0.05),而將hsCRP和Hcy同時大于ULN作為獨立因素進行分析,與CHD強相關(OR=14.32,P<0.05),見表3。
2.4 聯(lián)合診斷價值:以hsCRP和Hcy均大于ULN作為判斷標準,聯(lián)合檢測的敏感度為95.10%,特異度為92.21%,陽性預測值為95.77%,陰性預測值為91.03%,準確性為94.09%,Kappa值=0.87,McNemar檢驗P=1.0。
3 討論
同型半胱氨酸(Hcy)又稱為高半胱氨酸,在人體內(nèi)由必需氨基酸蛋氨酸(甲硫氨酸)代謝產(chǎn)生,是一種代謝中產(chǎn)物。很多研究表明,高Hcy血癥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子。對于高Hcy血癥引起血管疾病的機制,目前學界多認為與能量代謝紊亂,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導致內(nèi)皮下膠原暴露,從而啟動內(nèi)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統(tǒng)及血栓形成有關。另外,高Hcy還抑制蛋白C活性及激活血小板功能,促進血小板釋放相關物質(zhì)而發(fā)生凝聚、變形,從而加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過程。本文結(jié)果提示,CHD患者Hcy水平明顯高于正常組,再次證實此觀點,與國內(nèi)外其他報道相同。
C反應蛋白(CRP)是一種急性期時相蛋白,主要由肝臟合成。正常人體中含量非常少,平均水平<3mg/L,在感染或組織損傷的可迅速增高,達到幾百倍甚至上千倍,是一項敏感的炎性指標。常規(guī)的CRP敏感性較低,在水平<35mg/L時幾乎無法檢測,對亞健康人群中微量CRP水平變化的陽性率較低,現(xiàn)在多采用超敏感方法檢測CRP,被稱為超敏r反應蛋白(hsCRP)。大量研究表明,hsCRP與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發(fā)展有關,是體內(nèi)促進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炎癥遞質(zhì),與心血管危險性呈正相關。同時,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因斑塊破裂而釋放的炎癥細胞及炎癥介質(zhì)會刺激肝臟產(chǎn)生hsCRP,對預測斑塊破裂的可能性方面有重要價值。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美國心臟協(xié)會(CD/AHA)建議根據(jù)血清hsCRP水平對心血管病危險分類為:
本研究主要對采用Hcy、hsCRP水平聯(lián)合檢測診斷CHD的臨床意義進行分析。首先將患者按冠狀動脈造影結(jié)果分為CHD和非CHD組,對比兩組Hcy、hsCRP水平差異,結(jié)果顯示CHD組明顯高于正常人群。在排除年齡、高血壓、糖尿病等變量后將Hcy、hsCRP納入Logistic回歸方程進行分析,結(jié)果顯示Hcy和hsCRP水平與CHD有較高的關聯(lián)性,Hcy和hsCRP水平同時大于正值得聯(lián)合檢測有極高的診斷效能(準確率=94.09%,OR=14.32),提示Hcy、hsCRP水平與動脈粥樣硬化密切相關,應用檢測Hcy、hsCRP診斷CHD有一定的可行性。
綜上所述,Hcy、hsCRP疋CHD患者的重要變化指標,同時檢測可對CHD的診斷進行初步評估,但本文樣本量較少,尚需進一步的研究以明確Hcy及hsCRP聯(lián)合檢測對診斷CHD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