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初
法國人鐘情于讀書,在咖啡館里、在地鐵車廂里、在公園的椅子上……隨處可見法國人在讀書的情景。
熱詞:法國作家 法國文學獎
經歷了5年主權債務危機的法國,經濟依然沒有擺脫低迷的狀態(tài),高債務、高失業(yè)、低增長、低通膨成為新常態(tài),民眾的購買力明顯下降。然而,惟有圖書出版業(yè)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法國人鐘情于讀書,在咖啡館里、在地鐵車廂里、在公園的椅子上……隨處可見法國人在讀書的情景。法國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亞諾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不僅給法國社會帶來了一絲暖意,而且也給2014年度法國文學獎增添了一份熱度。
法國設有大大小小文學獎2000多種,其中絕大部分是非官方的。在林林總總的文學獎中,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龔古爾文學獎、勒諾多文學獎、費米娜文學獎、美第西文學獎和聯盟文學獎是法國最重要和最引人注目的文學獎,每年10月底到11月中旬進行評選,法國人稱之為文學獎季。2014年10月30日,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的頒布拉開了法國2014年度文學獎的序幕。
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
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是法國六大主要文學獎中惟一官方的文學獎,而且也是惟一設有7500歐元獎金的文學獎。年僅28歲的法國作家安德里安·博斯克 (Andrien Bosc)以他的處女作《星座》(Constellation)捧得桂冠。在獲得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之前,《星座》已經獲得法國馬塞爾·布勒斯坦-布郎謝文學獎,并列入龔古爾、勒諾多、美第西和花神等多個文學獎的候選名單。該書由法國斯托克出版社出版。
安德里安·博斯克1986年出生于法國南部城市阿維尼翁市。《星座》是安德里安·博斯克的第一部小說。除寫作外,他還創(chuàng)建了一家名為“地下室”(Sous-sol)的出版社,創(chuàng)辦了《專欄》(Feuilleton)和《德斯波爾》(Desports)等兩種雜志。
《星座》是一部關于命運與偶然這一永恒話題提出思考的小說,故事發(fā)生在上世紀40年代。1949年10月27日晚,法國航空公司一架名為“星座”的新飛機,從巴黎奧利機場準時起飛,飛往目的地紐約,機上共載有37名旅客。10月28日,飛機從控制塔臺雷達顯示屏上消失,在亞速爾群島圣塔·瑪麗婭島的雷東多山失事,機上無一生還。
這是一場傳奇的空難。作者對每位有名的或無名的遇難者進行大膽調查分析,結果發(fā)現無論哪位遇難者,都是命運與偶然交織在一起。不過,如同坦克尼克號郵輪一樣,還有許多懸念無法找到答案。
安德里安·博斯克獲獎后對法新社記者說,“我是奔著中學生龔古爾文學獎去的,能獲得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實在感到意外。不過,這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天?!?/p>
費米娜文學獎
旨在獎勵最富想象力作品的費米娜文學獎2014年11月3日揭曉,來自加勒比海島國海地的法語女作家亞尼克·拉昂(Yanick Lahens)憑借其新品《沐浴月光》(Bain de lune)在第二輪投票中以6票對4票折桂,成為獲得該獎的第二位外籍法語作家。費米娜文學獎創(chuàng)立于1904年,評委會成員清一色為知名女作家,初創(chuàng)時旨在獎勵女性文學創(chuàng)作,后來改為獎勵最富想象力的作品。此次獲獎圖書由法國薩比娜·韋斯皮埃塞出版社出版。
亞尼克·拉昂1953年12月22日出生于海地首都太子港。在海地上完小學和中學后,亞尼克·拉昂獨自來到巴黎求學,在巴黎第四大學完成學業(yè)后,回到海地,在高等師范學校任教,教授文學課,并兼任記者,一直到1995年。1996年至1997年在海地文化部任職。拉昂熱衷于社會活動,在社會和文化發(fā)展方面非?;钴S。她是海地作家協會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并通過文化創(chuàng)新基金會在海地建立了四個圖書館。2011年,亞尼克·拉昂的所有作品榮獲海地研究協會優(yōu)秀獎,并出任國際法語學習理事會理事。2014年,她又獲得法國文學藝術“軍官”榮譽勛位。
《沐浴月光》圍繞海地農民的主題展開。故事從一個漁夫遇到了一個被海水打到海灘上的年輕女孩開始,遇難者呼喚著伏都教的神和她的列祖列宗。離海灘不遠,有一個名叫安斯·布勒的村莊,居住著梅西道爾家族和拉弗勒家族,梅西道爾家族是村里的領主。很久以來,兩個家族交惡。一天,當梅西道爾家族的泰爾蒂利厄·梅西道爾遇到拉弗勒家族的奧爾梅內時,兩人大吵大鬧,如同晴天霹靂??植篮退劳龌\罩著整個安斯·布勒村。于是,把一段沉重且塵封已久的家族史逐漸呈現在讀者眼前。兩個家族的恩恩怨怨不僅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而且還受海地政治風暴的影響。最終,兩個家族放下多年的積怨,冰釋前嫌。除了講述主人公的遭遇外,這部充滿神秘的小說還呈現了海地各個領域的生活,涉及到民族、文化、歷史、暴力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
費米娜文學獎評委發(fā)言人克里斯蒂納·若爾迪贊揚小說《月光浴》充滿神秘、無形之美,將讀者帶入非同尋常的視界。拉昂獲獎后說,“我非常高興。這部作品獲獎證明海地文化強大,我們海地人總是能夠從災難中重新站起來?!彼€說,“大家都說小說作家獲獎是因為作家自身的努力,但我總覺得我身后有一個永遠與我脫離不開的背影,那就是生我養(yǎng)我的海地。”
美第西文學獎
2014年11月4日,安托萬·沃洛迪納(Antoine Volodine)以他的新作《輝煌終點站》(Terminus radieux)捧得2014年度美第西文學獎桂冠。美第西文學獎旨在創(chuàng)造一種與眾不同的閱讀口味,鼓勵作家大膽創(chuàng)新。該書由法國塞伊出版社出版。
安托萬·沃洛迪納1950年出生于法國索恩河畔沙隆,在里昂攻讀文學,大學畢業(yè)后擔任了15年俄語教師。安托萬·沃洛迪納是位多產作家,至今已用實名和三個筆名共發(fā)表41部文學作品,翻譯8部俄語文學作品,其中1999年出版的《小天使》(Des anges mineurs)2000年獲得安泰爾圖書獎,2014年出版的《輝煌終點站》榮獲美第西文學獎,《小天使》等5部小說還被改編成劇本。安托萬·沃洛迪納創(chuàng)建了“后異國情調”的另類寫作流派,是一個由夢境、政治和災難性幽默支配的小說世界。
《輝煌終點站》是一個關于遙遠的“以后”的故事,資本主義在俄羅斯沒有成功,主張平等的共產黨再次獲勝,成立了第二個蘇維埃加盟共和國。然而,在野蠻資本主義的打壓下,第二個蘇聯被顛覆。資本主義雖然勝利了,但無法鞏固政權,一連串核電站發(fā)生爆炸,毀滅了整個西伯利亞,致使許多地區(qū)不再適合人類居住,世界儼如一座巨大的廢墟。
在這片被毀壞的土地上,三個開小差的軍人——瓦西莉薩·馬拉什維里、克羅諾爾和尼烏申科,為了尋找一個安全的地方,毅然越過安全地帶,跑到致命的污染區(qū)。污染區(qū)荒蕪凄美,停留時間越長,輻射污染就越大。女兵瓦西莉薩·馬拉什維里已經極度疲勞。于是,克羅諾爾決定獨自去尋求協助,目的地是輝煌終點站。
輝煌終點站是一座蘇聯式的集體農莊,也是一個象征世界末日的地方,整個集體農莊受到核輻射,因為集體農莊里有一座核電站??肆_諾爾在集體農莊里遇到了許多半男半女、半死半活的怪人。蘇洛維埃是集體農莊的領導人,是個專制、瘋狂、擁有超能力的巫師。他不僅推崇預言和英雄史詩,而且還借助亂倫和魔法來獲取力量??肆_諾爾最終離開他的兩個同伴,同一群士兵一起乘火車去了一個夢想能得到自由的地方……
龔古爾文學獎
龔古爾文學獎的獎金雖然只有象征性的10歐元,但這個獎項在法國文學界威望之高,影響之大,超過其他任何文學獎。2014年11月5日,66歲的法國女作家莉迪·薩爾維爾(Lydie Salvayre)以她的新作《不要哭泣》(Pas pleurer)最終在第五輪投票中以5票對4票奪得2014年度龔古爾文學獎。該書由法國塞伊出版社出版。
莉迪·薩爾維爾1948年出生在法國南部小鎮(zhèn)奧丹維爾。從上世紀70年代末起,莉迪·薩爾維爾開始寫作,80年代初經常在法國艾克斯-普羅旺斯和馬賽的文學雜志上發(fā)表文章。1990年發(fā)表第一部小說《聲明》(Déclaration),至今已共出版21部小說,并為兩部小說作序。
《不要哭泣》以1936年至1939年西班牙內戰(zhàn)為背景,以法國作家喬治·貝納諾斯和莉迪·薩爾維爾母親用夾雜著西班牙語的法語對話形式寫作。喬治·貝納諾斯是位法國知名作家,莉迪·薩爾維爾的母親15歲時逃離西班牙弗朗哥的血腥屠殺來到法國定居,在富人家當女傭。兩種不同的聲音交織出一段使人為之觸動的歷史故事。作家喬治·貝納諾斯親歷了西班牙內戰(zhàn),揭露了由民族主義分子和基督教會操弄的恐怖事件,作者莉迪·薩爾維爾的75歲母親對女兒講述了她的悲慘童年,以及當年活躍在西班牙農村的新思想,并揭露了西班牙內戰(zhàn)給整個西班牙以及她的故鄉(xiāng)帶來的破壞和精神創(chuàng)作。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母親最后變得十分堅強。
莉迪·薩爾維爾獲悉得獎消息后眼含熱淚說:“我非常開心,非常激動。這對我而言是無上榮耀,我很幸運能夠在這樣的年紀收獲這樣的獎項?!?/p>
原籍同為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的法國總理曼努埃爾·瓦爾斯獲悉莉迪·薩爾維爾獲得龔古爾文學獎后,即在推特網上祝賀莉迪·薩爾維爾,并說“莉迪·薩爾維爾用這種充滿活力的寫作風格敘述歷史,她的歷史以及許許多多其他人的歷史,真棒!”
勒諾多文學獎
與龔古爾文學獎同日頒發(fā)的勒諾多文學獎,由40歲的法國阿爾及利亞裔作家大衛(wèi)·馮基諾斯(David Foenkinos)以他的新作《夏洛特》(Charlotte)摘得。此獎競爭激烈,直到第6輪評選時,馮基諾斯以5票對4票勝出。勒諾多文學獎創(chuàng)立于1925年,以法國“報業(yè)之父”勒諾多的名字命名,頒給作品具有全新風格的作家。該書由法國加利瑪爾出版社出版。
大衛(wèi)·馮基諾斯1974年10月28日出生于巴黎,中學畢業(yè)后,考入巴黎索邦大學文學系,同時研修爵士樂,大學畢業(yè)后擔任吉他老師。2001年發(fā)表處女作《蠢話轉換》(Inversion de l'idiote),獲得當年的弗朗索瓦-莫里亞克文學獎。大衛(wèi)·馮基諾斯是位多產的作家,至今已經出版16部小說和一部動漫。其中,2009年出版發(fā)行的《精巧細致》(La Délicatesse),不僅入圍當年的龔古爾、勒諾多、費米娜和聯盟等四個文學獎,而且還獲得了大大小小10個文學獎的殊榮。《精巧細致》的袖珍版則躍居法國亞馬遜書店百大暢銷書排行榜長達一年,該書已被翻譯成40多種文字。除此之外,大衛(wèi)·馮基諾斯還將這部代表作改編成劇本,與導演哥哥一起將其搬上銀幕。2011年出版的《回憶》(Souvenirs)已于2014年改編成電影。2014年出版的《夏洛特》獲得2014年度勒諾多文學獎和中學生龔古爾文學獎。
小說《夏洛特》的主人公夏洛特·薩洛蒙是德國猶太裔畫家,26歲去世時懷有身孕。在柏林渡過悲慘的童年后,夏洛特在德國無處藏身,被迫到法國到處流浪。流亡到法國南部城市尼斯附近后,夏洛特潛心創(chuàng)作,用兩年時間完成了一部以水彩畫和繪畫為主的自傳體小說,全書共有800頁。深知自己處于險境,夏洛特便將其作品交給她的醫(yī)生保管,并對他說“這是我的一生”。1943年秋天,懷有身孕的夏洛特被關進奧斯維辛集中營,后死在毒氣室。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夏洛特的父親找到了這部珍貴的小說。2008年,夏洛特的作品在柏林展出,大衛(wèi)·馮金諾斯前往參觀。
大衛(wèi)·馮金諾斯說,“看到這些畫時,我深受感動。這是我生命中最奇特的時刻之一,就像為了看到它們我已期待了半輩子。我為她著迷?!庇谑?,大衛(wèi)·馮金諾斯從寥寥的史料出發(fā),以夢幻般的筆觸抒寫了夏洛特驚人的藝術才華和悲劇的一生。
聯盟文學獎
2014年11月20日,法國六大文學獎的最后一個獎——聯盟文學獎揭曉。馬蒂亞斯·梅內戈(Mathias Menegoz)和他的小說《卡爾帕蒂亞》(Karpathia)掛冠。該獎競爭激烈,直到第五輪評選時,梅內戈以6票比4票勝出。該書由法國P.O.L出版社出版。
馬蒂亞斯·梅內戈1948年出生于法國,其父親是法國諾曼底人,法國電影導演;其母親原籍德國施瓦本,出生于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法國著名電影制片人。馬蒂亞斯·梅內戈大學畢業(yè)后,一直從事神經生物化學研究工作。《卡爾帕蒂亞》是他的第一部小說,旗開得勝,榮獲法國2014年度聯盟文學獎。
小說《卡爾帕蒂亞》將讀者帶到1830年代巴爾干半島的特蘭西瓦尼亞地區(qū)。小說的主人翁是亞歷山大·科爾瓦尼上尉。他是一位年青的匈牙利伯爵,是一個充滿希望的人。他把年青的妻子從維也納帶回特蘭西瓦尼亞老家。離開軍隊后,科爾瓦尼依靠一位名叫卡拉的騎士,這位騎士既優(yōu)秀又有號召力。1833年間,特蘭西瓦尼亞還是一個奧匈帝國的邊遠地區(qū),離跳華爾茲舞和喝咖啡的維也納還有上千里路。那時,封建制度雖然還維持著特蘭西瓦尼亞的平靜,但瓦爾幾亞人、馬扎爾人和撒克遜人在許多效忠當地領主的村莊里正在策劃陰謀。科爾瓦尼上尉夫婦回到故鄉(xiāng)的城堡,一天城堡突然垮塌,科爾瓦尼上尉夫婦也從城堡里摔下來。這是好機會,應該有所行動。然而,科爾瓦尼上尉還不是《睡美人》里的王子。于是,他就怒罵、發(fā)號施令。他的極端褻瀆行為卻把人們聚集到了一起,于是一場反封建運動就此開始……
聯盟文學獎評委、2013年度聯盟文學獎得主內莉·阿拉爾說,“《卡爾帕蒂亞》是一部很棒的小說,主題原汁原味,時代非常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