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煜
“我在外面的時候才不會說呢?!?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01/18/haiz201601haiz20160106-1-l.JPG" style="">
游游放學回家,從書包里掏出一張紙來說:媽媽,我給你的賀卡。她常常會在學校中午休息的時間畫幅小畫,寫個字條什么的,回家送給我。
我打開一看,上面寫著兩行字:
“你好mum:今天 gou shi jie,zhu 你 kuai le?!保愫脣寢?,今天狗屎節(jié),祝你快樂。)
我想起來了,昨天晚上講故事,故事里的媽媽讓孩子選擇一天作為她的專屬節(jié)日。游游說:"我也想要我的專屬節(jié)日?!蔽艺f:“好啊。你想過什么節(jié)?”
她答:“狗屎節(jié)?!?/p>
“哇!狗屎節(jié)!聽起來很酷哦,祝你過得愉快?!蔽艺f。
于是,就有了今天這張賀卡。
“狗屎”和“屁”,是游游很喜歡說的詞。比如外婆問:“今天你們上了什么課啊?”她會笑咪咪地回答:“語文,數(shù)學,體育,狗屎?!睘檫@個,她沒少挨家里人數(shù)落。
我記得讀過不少關(guān)于“孩子說臟話怎么辦”的文章,基本的分析是:孩子愛說某些不好聽的詞,多數(shù)是為了看大人聽到這些話時“大驚小怪”的表情。所以文章建議“聽見孩子說這些話的時候,要淡然處之。孩子試幾次看你沒反應,就不說了。”
但是游游已經(jīng)上小學了,大人通常認為她“該懂點事了”,再這么說就被認為是“搗蛋”,會教育她“要懂禮貌”。
我也認真和游游談過話,告訴她這樣的詞別人聽到會覺得不舒服和惡心,不要再說了。她很認真地點頭,卻一點都沒有改善。又一次談話之后,她看著我說:“媽媽,我知道了,但是有時候忍不住?!?/p>
我模糊地感受到她說的這種“忍不住”。
有天晚上洗漱的時候,她一邊洗腳,一邊把她最喜歡的一首兒歌全部改成“狗屎啊狗屎”,高歌了一曲。
我聽她唱得痛快淋漓的樣子,似乎就是在表達“我已經(jīng)做了一天的乖小孩,我累了,我得松口氣,搗個亂?!痹谶@種想法的基礎(chǔ)上,我換過別的方式來應對她,舉幾個小例子:
放學回家,一邊上樓,我一邊問她:“我又忘了整體認讀音節(jié)都有哪些了,你教教我?”她背:“zhi chi shi ri zi ci si 狗屎……”我跟著她,原樣照背了一遍。
“錯了,媽媽?!彼O履_步,瞪我一眼,“是這樣才對?!彼直沉艘槐?,這回沒加“狗屎”。我也跟著又背一遍。她滿意地點頭:“嗯,這還差不多?!?/p>
過了一天,她又在高聲唱“狗屎歌”,被爸爸聽見,批評一頓。她拉著臉來找我:“媽媽,爸爸不讓我說狗屎?!?/p>
我蹲下來看著她:“嗯,一般人都不喜歡聽到這樣的話。咱們不是談過嗎?這些話,會讓人覺得惡心和不舒服。最好不說?!?/p>
她撅著嘴:“可是我忍不住?!?/p>
“那么,咱們約定個‘狗屎時間吧,每天一次,只有咱倆在的時候才說,別的時候就不說了,行嗎?”
她皺起小眉頭,對我的語重心長表示不屑:“我在外面的時候才不會這么說呢!”
我雖然這么做了,但并不確定是否妥當。跟工作室的同事聊起這個話題,聽到了另外的故事。
UU媽的故事:和UU一起玩游戲的時候,她偶爾會說些不好的詞,我想起書里解決孩子罵人說臟話的案例,于是對UU說說:“媽媽可不怕你說×××,但是我最討厭別人叫我臭鴨蛋?!?/p>
UU果然很高興,高聲叫著“媽媽臭鴨蛋!”我假裝很生氣地要抓住她打屁屁,她興奮地跑著躲來躲去,嘴里還大喊“我就叫你臭鴨蛋!”這樣玩了好半天。
靚靚媽的故事:我?guī)еn靚和鄰居一家去郊游。大家坐下來野餐的時候,鄰居的孩子開始唱歌:“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呀,在狗屎里?!贝蠹叶笺读耍⒆拥靡獾乩^續(xù)唱。
當他再唱到“狗屎”的時候,我大叫一聲“啊呀!好臭!我要被臭暈啦!”然后就“暈倒”在野餐墊上。大家都笑起來,孩子們都起勁地加入到唱“狗屎”的行列里,大人們都紛紛被“臭暈”。這變成了當天最受歡迎的游戲。
通常情況下,說臟話是孩子發(fā)起的一個用語言來玩的游戲。既然如此,批評指責自然就沒有必要,文章開頭提到的“大人要淡然處之”的建議也顯得“太不好玩了”,我們當然應該以游戲的方式來回應。
對于這種方式,最大的疑問是:這樣會不會太縱容孩子了?會不會導致孩子以后沒規(guī)矩,到處亂說?
“我在外面的時候才不會說呢?!迸畠河斡蔚脑?,似乎可以打消這種顧慮。
為什么會這樣呢?
原因是:孩子已經(jīng)從游戲中得到了足夠的檢驗力量和突破界限的機會,所以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反而更能夠控制沖動,把握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