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陳井村景觀風貌整治策略及公共空間修復研究

      2016-01-20 10:34:39洪惠山李奕成劉世強蘭思仁
      湖北工程學院學報 2015年6期
      關鍵詞:公共空間整治

      洪惠山,李奕成,劉世強,蘭思仁

      (1.福建農林大學 園林學院,福建 福州350002;2.重慶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 廈門分院,福建 廈門361000)

      陳井村景觀風貌整治策略及公共空間修復研究

      洪惠山1,李奕成1,劉世強2,蘭思仁1

      (1.福建農林大學 園林學院,福建 福州350002;2.重慶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 廈門分院,福建 廈門361000)

      摘要:從陳井村景觀風貌視角出發(fā),通過調查分析陳井村公共空間,自然環(huán)境,歷史人文環(huán)境以及雨污系統等村域景觀環(huán)境,針對所存在問題,提出陳井村生態(tài)環(huán)境恢復與提升,人文景觀挖掘與保存,雨污系統梳理與完善的景觀風貌整治策略,以營造展現陳井村地域文化特色的公共空間序列。

      關鍵詞:景觀風貌;公共空間;整治;陳井村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志碼:碼:A

      文章編號:號:2095-4824(2015)06-0093-06

      收稿日期:2015-08-06

      基金項目:福建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青年博士論文項目(FJ2015C227)

      作者簡介:洪惠山(1989-),男,福建漳浦人,福建農林大學園林學院碩士研究生。

      景觀風貌的概念一直比較模糊,學者各有看法,未有定論。魏偉和黃海燕等人提出城市風貌指城市所展現出來的外在景觀形象和內在的文化內涵,與此形成的區(qū)別于其他城市的景觀特征主要由自然環(huán)境、人工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組成[1-2],對農村的景觀風貌整治具有參考借鑒意義。張茜和劉文平等通過對鎮(zhèn)域各鄉(xiāng)村景觀資源分區(qū)分類并做景觀特征評價,對鄉(xiāng)村景觀風貌保護與管理具有指導作用[3]。樓燁提出從環(huán)境風貌、建筑風貌、人文歷史景觀修復和公共產品提升四個方面來提升杭州西湖風景區(qū)景中村的景觀風貌[4],但對村落歷史文化的挖掘和村域特色公共空間的塑造不足。筆者參考《福建省城市景觀風貌專項規(guī)劃導則(試行)》,認為景觀風貌是指地域自然環(huán)境和歷史文化的綜合特征,是具有地域性的景觀特征和風格。在以往快速城鎮(zhèn)化的進程中,無數鄉(xiāng)鎮(zhèn)出現千城一面、景觀特色缺失的局面。中央城鎮(zhèn)化工作會議提出的“留住鄉(xiāng)愁”與保持地域景觀風貌密不可分,引領城鎮(zhèn)建設沿著保存歷史印記,體現地方文脈,保護山水田園,展現鄉(xiāng)村特色的方向上來。灌口鎮(zhèn)陳井村立足于村域特有的人文歷史和山水田園風貌,將建設成為具有閩南風貌特色的新農村。

      1陳井村現狀概況調查分析

      陳井村地處灌口鎮(zhèn)南面,東與杏林鎮(zhèn)西濱距2 km,西南與東孚鎮(zhèn)貞岱村相鄰,東南面臨廈門馬鑾灣,與新垵相望。該村隨灌口鎮(zhèn)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位于灌口鎮(zhèn)南面低丘臺為主的區(qū)域,村域范圍內無山地丘陵。陳氏祖輩靠海為生,早期以出海走船捕魚維持生計,后逐漸轉變?yōu)橐责B(yǎng)殖海蠣為主要營生手段,養(yǎng)殖業(yè)發(fā)展興盛。村民生活軌跡由海邊逐漸往內陸遷移,開始了種植莊稼的農耕生活。如今的陳井村,水產養(yǎng)殖和農業(yè)種植成為村莊居民生活的主要經濟來源。全村分為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 642人,耕地面積2 322畝,水田1 650畝,魚塘2 500畝,主要發(fā)展水產業(yè)、養(yǎng)殖業(yè),而農業(yè)以水稻、花生、蔬菜、水果和畜牧業(yè)等為主。

      1.1自然環(huán)境

      閩南傳統聚落的選址通常順應村域的自然環(huán)境,與“枕山、環(huán)水、面屏”的傳統村落選址風水理論相契合[5]。不論閩南村落位于怎樣的山水田園環(huán)境,閩南村落的選址總能與自然相融合,源于南方紅壤土的閩南紅磚、紅瓦所體現出來的鄉(xiāng)土紅[6],特色鮮明,更承載著幾代陳井人的鄉(xiāng)愁。

      蘭思仁(1963-),男,福建上杭人,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

      陳井村屬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溫和多雨,四季如春。年平均氣溫21 ℃,絕對最高溫38.4 ℃,絕對最低溫度3 ℃。年平均雨量大于1 700 mm。全年晴天在250天左右,無霜日達340天以上。陳井村的自然氣候條件非常適宜莊稼作物的生長。灌口鎮(zhèn)歷史上以農業(yè)生產為主,素有“同安縣糧倉”之稱。陳井村整體地勢相對平坦,村域四周被農田包圍,幾口水塘零星分布于村莊農田區(qū)域,肌理有序;村域南面農田區(qū)域中的U字型水渠,曲水繞田,形成“玉帶環(huán)腰”的風水格局。村域東南向臨馬鑾灣,借臨海優(yōu)勢發(fā)展水產養(yǎng)殖,形成“十里水塘,連綿相望”的水產養(yǎng)殖業(yè)特色風貌。

      1.2人文環(huán)境

      閩南農村的紅磚古厝風貌獨特,且多有土地廟、祠堂以及其他神廟等祠壇廟宇,一年之中有大大小小的祭祀祖先、祭拜神明的節(jié)慶,常常伴有游神等民俗活動。節(jié)慶期間,村與村之間村民走親訪友,互相吃請,聯絡感情,互訴近況,增進感情。陳井村人文景觀豐富,其人文環(huán)境既具有閩南鄉(xiāng)村的共性又有其個性,陳井村井文化與建筑文化特色鮮明。

      (1)井文化。集美陳井開村之初,先祖挖井以供民眾使用,當時三分之二的村民生活用水都來自那一口井,并告誡村民,不管遷至何處,家里的住址一定要以井為單位。無論陳井村人遷至何處,陳井村人開村挖井的傳統一直保持。早在南宋時期,陳井先祖從泉州遷往廈門的集美,道光年間,部分陳井村人從集美南遷到臺灣的嘉義縣,陳氏在此建設寮舍,開墾水井供民眾使用,寮名乃用陳井二字。因此,兩岸多處的陳井村很有可能均從集美灌口陳井村外遷而來。海南的陳井村、漳浦的丹井村、廈門的陳井村、鑾井村,都是集美陳氏后裔。據估計,在臺灣也有十萬集美陳氏后人[7]。有集美陳氏的地方,就有陳家井。陳家人以井為生,陳家井成為聯系兩岸各地陳井村陳家人認祖歸宗的紐帶。

      (2)建筑文化。陳井村為典型的閩南鄉(xiāng)村,其古建筑同樣體現了閩南歷史古建筑的風貌,以閩南古民居紅磚厝為代表。紅磚厝大小規(guī)模通常是根據主人的經濟實力和人口的多寡建造,從平面布局看,盡管閩南民居大厝有“三間張”、“五間張”、“皇宮起”等類型,但“三間張雙落厝”,二落一院,平面為口字型的四合院,可視為其基本型。以此為原型,閩南大厝向縱向或橫向延伸擴展而形成其他更大規(guī)模的形制[8]。

      閩南古建的建筑材料多來源于閩南本地的一些鄉(xiāng)土建筑材料。陳井村現存廟宇宗祠有陳氏家廟、定光堂和土地廟,陳氏家廟和定光堂均為涉臺文物古跡。陳井村古民居的立面結構基本為白石的墻基、紅磚墻和屋頂組成的三段式結構,高低錯落的兩面坡紅瓦屋頂以及輕巧別致的燕尾脊,成為閩南紅磚厝古民居的最顯著特征。值得一提的是,陳井村的古民居墻面在紅磚墻身的基礎上有抹灰,白色的抹面墻在歲月的洗禮下變得泛黃,更顯素雅和質樸;而其兩面坡的屋頂大多為硬山頂馬鞍脊,僅少量的古民居和其他廟宇祠堂的坡屋頂為燕尾脊,整個村域的古建筑風貌憨實內斂。

      陳井村目前保存有一定量的古建筑民居,約占整個村莊建筑的五分之二,但整個村域范圍內,新建的民房建筑參差其中,影響傳統建筑景觀風貌。

      圖2 陳井村的井與古建筑

      1.3存在的問題

      (1)公共空間紊亂遺失。村域內一些公共空間包括戲臺前廣場、廟宇廣場等。廟會節(jié)日時,作為民俗活動的空間,同時也作為村民觀賞民俗活動的空間,很好地展示了陳井的民俗景觀風貌。由于這些公共空間缺乏管理,經常成為一些流動商販隨意擺攤的地方,加之缺少綠化,缺乏休憩設施,部分公共空間不能發(fā)揮其功能及作用。村域公共空間缺乏合理的利用和管理。

      村子的村道巷尾和房前屋后等一些公共空間或無人歸屬的地帶堆滿了磚頭、土堆、條石等建筑垃圾,甚至直接成為村民垃圾堆放的地點。

      (2)村域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

      1)村域水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位于村子內部的一些池塘,由于沒有活水注入,自凈能力較弱,加之村民容易將池塘作為垃圾池和生活污水排放點,導致池塘水生態(tài)污染極度嚴重。更有甚者,直接在接近干涸的池塘排水開挖建房子,導致村域內部本來就少的綠地變得越來越少。位于村域東南部的馬鑾灣沿岸,由于村民過度圍海造田,圍海養(yǎng)殖,導致原有馬鑾灣濕地面積大大縮減,馬鑾灣水域污染嚴重。濱海水生態(tài)環(huán)境岌岌可危。

      2)村域農田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由于過度開墾農田,陳井村聚落外圍農田區(qū)域自然植被較少,農田防護林帶缺失,農田生態(tài)系統脆弱。加之農田過量農藥殘留下滲,對土壤和溪流池塘有一定的污染。

      (3)人文風貌保存不善。歷史古民居保存不善,年久失修,數量不斷減少。究其緣由,一是村民徹底放棄破敗不堪的古民居,或另擇基址,或在原地建設新式住樓;二是不斷增加的人口與古民居居住生活空間不足之間的矛盾,加之村民對于新式樓房設備齊全、空間充足的青睞,使單層古民居逐漸被新式樓房替代。然而,村民自發(fā)建造的樓房樣式紛雜,建筑材料五花八門,建筑風格明顯雜亂。對于新式民房建筑,政府缺乏必要的規(guī)劃引導,村民自發(fā)性、隨意性較強,導致對整體古村落建筑風貌破壞極大。

      風俗民情風貌缺乏重視,陳井村同眾多閩南鄉(xiāng)村一樣,逢年過節(jié)有“游神”的習俗,而游神所形成的特定路線則成為村域特有的民俗展示路徑,很多閩南鄉(xiāng)村不夠重視民俗路徑的風貌維護,沒有適當的規(guī)劃和引導,導致路徑沿線風貌雜亂,民俗風貌不斷弱化。

      (4)雨污基礎設施不全。村域基礎設施的建設常常無法同步,村域內道路修完,但排水系統等基礎設施卻跟不上。在陳井村,修好的水泥路面往往高出村民住宅墻基三四十公分,導致村民住宅的墻基成為排水邊溝的一部分,這極易導致雨季時節(jié)村民住宅發(fā)生滲水。村域缺乏完善的雨污系統,往往雨污混流排入池塘溪流,這也對村莊水系水體造成一定的污染。作為道路景觀的重要影響因素,雨污渠道的處理方式對鄉(xiāng)村的整體景觀風貌也有一定的影響。

      2陳井村景觀風貌整治策略

      根據所存在問題,通過村域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恢復與提升、歷史人文景觀的保存與挖掘以及村域雨污系統的完善與梳理三個方面進行整治,營造鄉(xiāng)村機理完整、空間層次明晰、景觀風貌獨特的陳井村村域環(huán)境。

      2.1村域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恢復與提升

      (1)村域植物景觀提升策略。經過筆者實地考察,結合參考《廈門植物志》整理發(fā)現,陳井村域內部生長良好的植物物種見表1。

      表1 陳井村主要鄉(xiāng)土植物

      在房前屋后、村道兩旁、水系田園等地點,植物景觀營造與構建策略充分利用當地的鄉(xiāng)土植物,并結合增補當地歸化植物,完善植物景觀空間結構[7],運用適應當地氣候環(huán)境的植物群落配置方式,使植物景觀趨于穩(wěn)定、美觀。

      對于房前屋后,景觀整治首先清理建筑垃圾隨意堆放和雜草瘋長的現象,并根據閩南鄉(xiāng)村的鄉(xiāng)土植物群落,選取適合陳井村本地的鄉(xiāng)土植物進行植物種植設計,使植物景觀在低養(yǎng)護、不修剪的前提下體現陳井村特有的植物景觀風貌。

      對于“房前”,采用木棉、荔枝、龍眼、桑葚等為上木,扶桑、月季、蔥蘭、銀膠菊等為下木,構建簡單的二層植物群落。對于“屋后”,采用榕樹、苦楝、毛竹等為上木,接骨草、腫柄菊為中木,銀膠菊、狗尾巴草等為下木,構建三層植物群落。

      對于村域道路兩旁,植物景觀整治采取“上木+下木”的二層植物景觀群落模式,村域行道樹采用香樟、龍眼、芒果、苦楝等樹種,下木選取扶桑、龍船花等花灌木,并結合白花鬼針草、狗尾巴草、銀膠菊等鄉(xiāng)土草本,整治后力求在村域范圍內形成連貫完善、具有陳井鄉(xiāng)土氣息和植物景觀風貌特色的綠道系統。

      對于田園環(huán)境,植物景觀整治著力于構建農田防護系統,提高農田生態(tài)系統的穩(wěn)定性和多樣性,提高農田系統的生產力。選取當地生長良好的巨尾桉、構樹、木麻黃、毛竹等為主干林帶,林下以美人蕉、腫柄菊、狗尾巴草、白花鬼針草等為下木。在為陳井農民創(chuàng)造舒適便利的耕作環(huán)境的同時,為游客提供田間小路、平臺等可游可達的景觀設施,不僅可以滿足外來游客親近田園、融入田園的好奇心,同時也能充分展現陳井村的田園景觀風貌。

      (2)村域水域環(huán)境恢復策略。嚴禁生活污水的直排,建立污水處理設施,引導農民合理的使用化肥農藥,避免農田殘余農藥及養(yǎng)殖池過剩餌料對水體的污染。在村里設置固定的垃圾處理點,避免村民將池塘作為生活垃圾的堆放點。在清理現有垃圾及清淤的基礎上,對溪流水塘進行水生植物群落的建植,通過植物的過濾凈化功能提高水體的自凈能力。植物的選擇上以鄉(xiāng)土植物為主,體現陳井村植物景觀風貌特色。

      馬鑾灣在周邊村莊以往長期的過度圍海造田圍海養(yǎng)殖的影響下,水域水質已嚴重富營養(yǎng)化[8]。陳井村應協同馬鑾灣沿岸的其他村莊,在上位規(guī)劃的指導下,合理減輕圍海造田、圍海養(yǎng)殖的力度,并協同整個馬鑾灣生態(tài)恢復工程措施,采取保護上游淡水溪流,控制污染,對馬鑾灣進行開閘換水、底質暴曬等措施,減輕對馬鑾灣的水域污染,并進行濱海濕地植物群落系統的構建,恢復原有濱海水生態(tài)濕地景觀,展現馬鑾灣濱海濕地風貌。

      2.2歷史人文景觀的保存與挖掘

      (1)建筑風貌。在對村域范圍內古民居建筑分級分類的基礎上,考慮村民對古建的處理改造意見,對于具有保護價值,質量良好的古民居古建筑予以嚴格的保護。深入研究其建筑工藝、建筑風格特征,并運用于新式建筑的設計施工中。如漳州市通過研究漳州傳統建筑,梳理出以坡屋頂、胭脂磚、騎樓等為代表的21項主要的閩南建筑特征,對于傳統建筑元素的發(fā)展運用,采用模仿、簡化、拼貼、重構、抽象五種手法,進行新漳州建筑的設計,延續(xù)地域建筑文脈[9]。在陳井村新民房建筑的設計建造中,亦可借鑒漳州市的方法或直接運用其總結的閩南建筑特征進行新式民房的設計建造,從而體現出陳井村典型閩南聚落的建筑風貌。

      (2)民俗風貌。傳統民風民俗是歷史人文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風民俗既包括陳井村古老的生產工藝、勞作方式,又包括民俗廟會、節(jié)慶活動。對一年中各民俗節(jié)慶活動進行梳理,摒棄一些過于危險、粗俗的民俗陋習,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民俗節(jié)慶,以健康積極的形式慶祝民俗節(jié)慶。在保證民俗活動參與人員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展現陳井民風民俗風貌。

      民俗信仰空間是體現農村獨特的民俗風貌的重要場所,宜加強引導和管理。針對陳井村陳井戲臺前廣場的商販亂象問題,在景觀風貌整治時,一方面將商販的商業(yè)活動安排至村里的街道集市,另一方面,可在現有空曠硬質的廣場上增加石凳石桌等便民設施,增設樹池座椅、補植庭院樹,使廣場成為真正便民服務的廣場空間。在“游神”等民俗活動所經過的路線和廟宇空間節(jié)點,對沿線的景觀風貌進行規(guī)劃和引導,以期在進行民俗活動時,使整個民俗活動過程具有相對古樸的背景環(huán)境,更好地體現閩南古村落民俗風情的韻味。

      2.3村域雨污系統的完善與梳理

      雨污系統設施的完善與否不僅關系到村域道路景觀風貌,而且涉及到村域水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安全。對于陳井村的雨污管理,應將污水管道與雨洪排放系統分開處理。從長遠角度看,在村域內部規(guī)劃系統完善的排污管道,規(guī)劃建設污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在規(guī)劃污水處理廠附近,結合營造水生植物濕地系統對農村生活污水進行降解和凈化。對于陳井村的雨洪管理,應充分利用陳井村良好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采取低影響開發(fā)策略,充分利用自然濕地、池塘、淺草坑以及自然溪流等自然雨水管理景觀設施“捕捉”雨水,吸收、滲透、過濾、存貯雨水以減緩地面徑流生成的時間和速度,減小地面徑流總量,讓雨洪最大化下滲,發(fā)揮鄉(xiāng)村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水土保育的功效,從而減少對人工排水設施的依賴,減少工程量,降低陳井村基礎設施建設成本[9]。低影響開發(fā)策略在解決農村雨洪問題的同時,可以充分的展現了農村的自然景觀風貌。

      3陳井村公共空間修復策略

      3.1空間序列構建

      陳井村景觀環(huán)境整治重點區(qū)域在于:沿著村莊干道由北往南,緊鄰著四口池塘和廣袤田園的整條帶狀景觀空間。從空間形態(tài)上來說,景觀序列由水域到田園,這恰好與陳井村由靠海為生到靠陸為生的發(fā)展歷程相吻合。從村莊自身的人文歷史中提取景觀元素而派生構成的景觀,是保存美麗鄉(xiāng)村景觀地域特色風貌與景觀空間有機構建的有效方式。濱水景觀區(qū)域主要從出海走船、捕魚以及海蠣這些物象中提取景觀元素,在于展現陳氏祖輩靠海為生的人文歷史;田園景觀區(qū)域主要從農耕生活和水產養(yǎng)殖中提取景觀元素,在于展示陳氏子民以陸為生的人文歷史。由北到南的帶狀景觀空間序列,傳承陳井村的歷史文脈,展現了村落發(fā)展歷程。

      3.2 公共空間梳理

      (1)廣場景觀空間。廣場景觀空間主要有陳氏家廟廣場、陳井村委會廣場(陳井劇臺前廣場)、閱海亭廣場、健身廣場、定光堂前廣場、樹池廣場以及牧歌臺小廣場。一序列的廣場空間構成了陳井村民進行文化民俗活動,休閑健身,睦鄰交友的生活平臺。廣場景觀空間和濃厚歷史文化韻味展現陳井村人生產生活場景,延續(xù)陳井文脈,承載陳井鄉(xiāng)愁。

      (2)濱水景觀空間。濱水景觀空間主要沿四口水塘設計布置,由“閱海亭”、 “花舟泛?!?、 “新月臺”、土地廟節(jié)點、“堂前月臺”等節(jié)點空間以及一序列的濱水步道組成。若干濱水節(jié)點空間為村民提供親水娛樂場所,濱水步道與水塘若即若離,相映成趣。

      3.3重要節(jié)點設計

      (1)閱海亭與花舟泛海。閱海亭與花舟泛海所形成的廣場空間作為整個濱水景觀帶序列的開端,旨在表達陳氏祖輩們靠海為生的歷史,重點在于展現其最初以出海走船捕魚維持生計的生活情景。

      廣場依水而建,設計時首先整理水塘岸線,使其自然流暢,并沿水塘(村民私人魚塘)岸線設置鏤空式護欄。護欄以村域內遺存的零碎毛石、條石砌成基座,上部以紅磚壘砌而成,具有良好的景觀性,同時極富閩南風韻。閱海亭凌水臥波,與新月臺互為對景。亭中靜坐,輕倚欄桿,水波浩淼,盡收眼底,亦使人心潮蕩漾,若有所思。此情此景,寓意陳井人遠眺大海,期盼出海走船捕魚的人能順風順水、滿載而歸的殷切之情?;ㄖ鄯汉?,利用村里隨意堆放的條石廢料圍砌而成的種植池,既可種植銀膠菊、狗尾巴草、美人蕉等鄉(xiāng)土花草,亦可種植甘藍、紅莧菜等觀賞蔬菜。“花舟”鄰水而建,寓意出海捕魚的漁民曳舟而返,滿載而歸。

      (2)海蠣主題親水平臺。親水平臺是宅間景觀在平面上的延續(xù),同時也是其與濱水景觀在空間上的過渡。特色景墻以條石為基礎骨架,結合紅磚壘筑構成墻體,將海蠣殼、貝殼等作為點綴裝飾壘砌其中,以模仿海蠣養(yǎng)殖的情景。平臺的地面鋪裝裝飾采用海蠣殼的紋理,同時將海蠣養(yǎng)殖的流程以地刻的形式展現出來,墻面與地面互為映射,妙趣橫生。海蠣主題的親水平臺除了具有基本的停留休息、駐足觀景等功能外,更是陳井村人長期海蠣養(yǎng)殖的生活勞動場景的呈現,景觀空間兼具人文性與地域性,傳承文化,特色鮮明。

      4結語

      許多閩南鄉(xiāng)村在中國快速城鎮(zhèn)化浪潮中遭受破壞。傳統村落不斷被均質化,幾代人濃厚的鄉(xiāng)愁無可覓處,其景觀風貌特色的保存與挖掘刻不容緩。美麗鄉(xiāng)村的建設應保障景觀風貌規(guī)劃各項策略的實施,營造展現地域文化特色的公共景觀空間,因地制宜,述說鄉(xiāng)愁,展現鄉(xiāng)容。

      [參考文獻]

      [1]黃海燕,戴益源,孫亞麗,等.昌寧縣城市景觀風貌特點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3,41(5):2098-2100.

      [2]魏偉.城市景觀風貌提升規(guī)劃內涵與框架研究[J].山西建筑,2013,39(21):12-13.

      [3]樓燁.杭州西湖風景區(qū)景中村景觀風貌提升實踐[D].杭州:浙江大學,2014.

      [4]張茜,劉文平,宇振榮.鄉(xiāng)村景觀特征評價方法——以長沙市喬口鎮(zhèn)為例[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15,26(5):1537-1547.

      [5]王娟,王軍.中國古代農耕社會村落選址及其風水景觀模式[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24(3):17-21.

      [6]陳林.閩南紅磚厝傳統建筑材料藝術表現力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5.

      [7]李奕成,彭東輝,董建文,等.撈刀河長沙縣段植物景觀的構建[J].林業(yè)科技開發(fā), 2014,28(4):126-131.

      [8]陳建全.廈門馬鑾灣北部濕地生態(tài)恢復與重構技術的研究[J].林業(yè)勘察設計, 2007(1):131-134.

      [9]張善峰,宋紹杭,王劍云.低影響開發(fā)——城市雨水問題解決的景觀學方法[J].華中建筑, 2012(5):83-88.

      (責任編輯:張凱兵)

      猜你喜歡
      公共空間整治
      常熟市開展消防安全整治
      重拳出擊 持續(xù)推進專項整治
      篤行不怠 奮力深化提升三年專項整治
      專項整治
      專項整治
      城市更生的公共空間:香港舊城華人歷史街區(qū)的保護發(fā)展經驗
      中國名城(2016年12期)2016-12-07 18:18:02
      關于漢畫像石圖形符號在公共空間中的作用摭談
      藝術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6:14:25
      廣西南寧市金湖廣場使用狀況評價
      價值工程(2016年29期)2016-11-14 02:49:29
      現代城市公共空間中的像素藝術探究
      “物”化的空間
      新营市| 长武县| 合川市| 临湘市| 拜泉县| 喀喇沁旗| 开阳县| 庄浪县| 海南省| 田东县| 廊坊市| 晋城| 方山县| 会同县| 彭阳县| 台山市| 广灵县| 轮台县| 维西| 渝北区| 诏安县| 桓台县| 临西县| 扶沟县| 乐山市| 溧水县| 吕梁市| 营口市| 霍邱县| 西乌珠穆沁旗| 曲阳县| 本溪| 临洮县| 麻江县| 奈曼旗| 邵东县| 香港 | 石家庄市| 临泉县| 贡觉县| 基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