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汨羅
?
睿智者細語
文/汨羅
這話說起來真是有些日子了。大約是在上個新年前,一位編輯朋友要我寫一篇關于《煙斗隨筆》的文章,我那套書本來就是他送的,怎么好意思拒絕?所謂拿人家的手短嘛。
《煙斗隨筆》的作者是日本音樂家團伊玖磨,多年以前,他在《朝日畫報》上開了個同名專欄,談歷史,談文化,談民族,談音樂,談人情,談世態(tài),也談人生瑣事。他的專欄每周寫一篇,一共開了36年,這在文化人開專欄的歷史上恐怕為數(shù)不多,也足見讀者對他的喜愛。我手上的這本收入了100篇文章,是從所有1800余篇文章中精選出來的。
團伊玖磨是位真正的音樂家,不是什么“好聲音”的那種,他自己寫曲子,創(chuàng)作大型歌劇,還為偏遠的島民定期舉辦音樂會。很早的時候,他的作品就被收入小學音樂教材,在孩子們口中傳唱。
印象中畫家和音樂家都長壽,因為音樂、繪畫本身即是對心靈的陶冶,更主要的,大師們對事物的獨特觀察視角以及獨到認識也早已超越了一般人對于生命的理解?!稛煻冯S筆》中此類妙文比比皆是,像《坤包》《假牙》《手表》《襪子》,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在作者筆下一一變得生動有趣,回味悠長。其出人意料的思維更是令人驚嘆,比如《假牙》中說,作者在英國期間因為害牙痛一氣拔掉了十八顆牙齒,“一個月后,一副精致的假牙做好了。我戴上假牙,心滿意足。安上假牙后,又去上久違了的英語會話課。老師奇怪地盯著我的臉,詫異地說:‘密斯特團,太不可思議了,你的英語發(fā)音怎么突然好起來了呢?’‘理所當然。鑲上英國造的假牙,英語的發(fā)音自然就好啦!’我答道”。隨后作者又發(fā)奇想,“我琢磨著,下次如果去歐洲,要在德國、法國、意大利都做上假牙。然后換著戴,走到哪里換到哪里,非把英、德、法、意各國語言,用漂亮的發(fā)音說個夠”。
團伊玖磨/著新星出版社出版
不要以為這些隨筆寫的都是瑣碎的事,大事上團伊玖磨同樣見解不凡。書中直言“我想長壽,所以特別喜歡長壽的人。同理,討厭短壽的人。在大批青年為國扛槍捐軀的時代,我覺得那是一種極其可怕的生命浪費。并非是溫和,而是出于冷靜的思考”。作者的祖父、父親也都是反戰(zhàn)的,他的父親在日本還到處充斥著“把圣戰(zhàn)進行到底”的狂妄叫囂時就不止一次說:“戰(zhàn)爭不會持續(xù)多久?!边@種睿智和當下一些日本政客的短視真是天差地遠。
與智慧一樣,好作品也是不分國界的。不過,我一向以為寫書評是個“蠢事”,因為評論者永遠都沒有作者高明。
書中有一篇《墜落》,寫一個美麗的舞女與身為作曲家的作者單純的友誼。姑娘孤身一人,形單影只,酷愛舞蹈,也以跳舞為生。作曲家欣賞姑娘的美,但也就止于欣賞,姑娘對于作曲家則是一種亦父亦友的情感,每次遠行歸來,都要來看望他——她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第二個親人。然而,一次在美國阿拉斯加的演出時,因為意外事故,姑娘從20多米的高空跌落,摔傷了她最珍愛、引以為傲,也是賴以謀生的雙腿,她再也不能跳舞了。自尊的姑娘自此從作曲家面前主動消失了。等到老人再次意外地看到她時,姑娘已淪為妓女。作者以短短的篇幅,寫了一個感人的凄美故事,如果是電影大師,完全可以這為底本拍出一部傳世佳作。
書中有太多類似的故事,都美到無以言表,所以您最好還是自己去讀吧。
□本欄編輯/厲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