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標++胡曉宇
摘要:本量利分析法(C-V-P)在企業(yè)中應用十分廣泛,特別是與現代信息技術和管理科學的結合,提升了其應用前景和價值。文章對本量利分析法在企業(yè)中的應用中存在問題進行了研究,提出優(yōu)化的措施和方法。運用優(yōu)化后本量利分析法,增加了市場和生產的相關數據和評測方法,使本量利分析方法更加符合客觀和實用。
關鍵詞:本量利分析;盈虧平衡點;學習曲線;擴展模型;敏感分析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1-000-02
本量利分析最大優(yōu)點是計算和操作簡單易懂,但其缺陷也是明顯的。因模型是建立在成本性態(tài)分析基礎上,未考慮到本量利因素之間的相互影響。因而,常常被稱之為本量利靜態(tài)分析。本量利動態(tài)分析就是考慮了經濟變量之間的影響,特別是產量和單位變動成本之間的相互影響以及多產品作業(yè)成本分析和不確定因素影響
分析。
一、引入“學習曲線”理論,對不同產品進行本量利動態(tài)分析
學習曲線,是一種動態(tài)的生產函數?;驹硎牵涸诋a品生產過程中,隨生產次數增加,產品單位成本會按一定比例下降,但當累積產量達到一定數量后,產品單位成本區(qū)域穩(wěn)定。借鑒學習曲線理論模型,可比較準確地反映本量利各因素之間的關聯性,利于企業(yè)抓住市場機會,解決產量和單位變動成本相互影響的問題。
根據本量利基本模型TP=(p-v)Q-F,將變動成本進一步劃分,得到動態(tài)本量利模型為
TP=(p-v1- v2- v3)Q-F公式(1)
其中:v1、v2、v3,分別表示直接材料費、單位直接人工費和單位變動性制造費用
根據學習曲線基本模型:v=aQm,上述公式可進一步演化為具有應用價值的公式
TP=(p-a1Qm1- a2Qm2- a3Qm3)Q-F公式(2)
其中:a1表示為生產第一個產品的直接材料費,m1為表示為使用直接材料的學習率;a2為生產第一個產品的直接人工費,m2為表示為使用直接人工的學習率;a3為生產第一個產品的變動性制造費用,m2為表示為使用變動性制造費用的學習率。
仍以上面數據,該企業(yè)首件新產品,單價為100元,計劃投產12000件,v1=200元/件,v2=40小時,工時單價為2元/件,v3=80元/件。根據以往經驗數據認定材料學習率為90%,工資學習率為80%,變動制造費用學習率為85%。根據公式(1)和公式(2),分別計算三項費用指數和分項成本。然后,根據公式(3),進而得到該產品的目標利潤。(見表1)
從以上計算可得知,采取細分的變動成本和不同學習曲線的費用指數對不同產品的計算是具有針對性的,較之靜態(tài)的本量利分析更具操作性,有著比較現實的應用價值。
二、采用作業(yè)成本法,以擴展模型解決企業(yè)經營中不同產品的影響
在實際工作中,導致成本變動不是單一因素的驅動。因而衍生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作業(yè)成本法。在這種分析法下,除了產銷量作為變量以外,還包括作業(yè)量作為變量。因此,本量利的基本模型演變?yōu)椋?/p>
P=公式(3)
其中P表示利潤,p表示單價,Qi表示產銷量,bj表示第j項作業(yè)量,wu第i個產品的第j項作業(yè)的單位作業(yè)成本,Vi表示單位變動成本,F表示固定成本。
某公司主營汽車制造,有A品牌和B品牌,2個品牌旗下各有兩類產品。單臺售價分別為5.2萬,6.4萬、8.2萬和7.2萬,汽車的產銷量基本平衡。其生產方面數據和本量利分析見下表2和表3
表3 各產品本量利分析
從表3中可以得出,各產品的本量利模型分別為:
A1=52Q-45Q-13054, A2=65Q-55Q-9968, B1=83Q-73Q-249, B2=72Q-53Q-9330
4個產品邊際毛利分別為13%、15%、12%、26%,其中B2產品提供邊際毛利最大,在市場和公司資源允許的前提下,應得到優(yōu)先支持和發(fā)展。A1和A2產品雖然毛利不高,但在公司設備利用率不高情況下,為盈虧平衡點和目標利潤實現,也理應得到足夠的重視。
為避免個別產品過度影響利潤情況,和進一步精細核算要求,公司按照各產品的作業(yè)流程,將原固定性制造費用中的生產準備和采購成本,以及將管理費用中的產品試制成本列入變動成本,分配到各產品。同時,根據擴展后的本量利模型,并計算出各產品的目標利潤。見表4、表5、表6
擴展模型與傳統(tǒng)模型相比區(qū)別:第一,采用了更為豐富的成本性態(tài),更加適應與現行市場和銷售環(huán)境;第二,模型提供了更為詳細的產品成本信息,對于現代工藝復雜的生產環(huán)境中更利于提供正確決策依據;第三,模型提供了多種產品結構下的分析方法,可為公司資源配置和生產作業(yè)規(guī)劃提供有力幫助。避免簡單的本量利分析片面性,及可能出現的單個產品侵蝕企業(yè)利潤狀況。
三、考慮通脹條件,重新確定目標利潤,提高企業(yè)決策水平
通貨膨脹是經濟生活中的一個常見現象,對社會經濟的各個方面產生了較大的沖擊。動搖了傳統(tǒng)會計幣值穩(wěn)定的基本假設及歷史成本的計量模式,歪曲了企業(yè)經營狀況和財務成果。通貨膨脹對企業(yè)利潤的影響,一是通過成本影響利潤;二是通過價格變動對利潤產生影響。通過正確方法學測定其影響,可減少企業(yè)對利潤虛增的預期。比如:企業(yè)根據市場變化,測定單位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分別上漲為8%和2%,實際單價相應提高5%,目標利潤由18萬元調整為17.64萬元,見表7:
表7 連續(xù)通貨膨脹的本量利分析
從上表可看出,在銷量不變情況下,盡管單價被動提升5%,然而仍被單位變動成本提高8%和固定成本提高2%所侵蝕,利潤降低2.2%。因產品單價提升受外圍影響因素較多,提升空間不大,而降低成本是企業(yè)可以力求克服的因素,幫助企業(yè)開展有效的管理。
四、根據本量利模型,利用規(guī)劃求解做產品的敏感性分析
表8 規(guī)劃求解計算目標利潤表
在實際工作中,提高利潤方式非單項因素可達成,須發(fā)揮綜合影響和部門積極作用。如業(yè)務部門銷量和單價掌控,生產和技術部門對單位變動成本的把握,及管理部門對固定成本控制作用。財務部門把各個變量因素設定約束條件,根據規(guī)劃求解功能,對影響目標利潤的4個因素,進行分析計算。按該產品現有的成本結構,其對利潤影響最大分別是單價、單位變動成本、銷量和固定成本,在適當提高4%銷量,同時降低了其他3個因素后,得到了利潤提高10%的目標。在市場化條件下,相比本量利單項提高而言,規(guī)劃求解的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五、結語
盡管本量利分析法作為一種有效的管理工具,為企業(yè)預測和決策提供有價值的依據。但在現實工作中,企業(yè)管理所處環(huán)境變化無常,充滿不確定性。企業(yè)管理者須應對各種因素變化,進行不確定分析及動態(tài)修正,使本量利分析法真正發(fā)揮作用。在實際工作中,需認清其局限性,不可盲目照搬本量利分析的狹隘理論,須采用動態(tài)分析、風險分析和敏感分析等技術,從動態(tài)角度去研究分析企業(yè)經營條件與市場價格、生產要素及技術條件等諸多影響收入和成本的實際變動情況,適實修正分析結論,使用本量利分析法得到更為廣泛和有效的應用。
參考文獻:
[1]吳萬隆.試論本量利分析法的局限性[J].北京:財會經濟,2007(05).
[2]胡宗標,胡登峰。企業(yè)經營模式決策分析研究[J],安徽:宿州學院學報,2012(12).
[3]李嵐.本量利分析模型擴展應用[J].北京:財會通訊,2013(11).
[4]肖興祥.傳統(tǒng)本量利分析法的改良與應用[J].北京:財會月刊,2010(12).
[5]丁亮.基于動態(tài)視角的量本利分析[J].北京:才智,2010(01).
[6]雷振博.本量利相關分析在企業(yè)中的應用[J].北京:現代經濟信息,2012(12).
[7]蘇興.學習曲線中系數的回歸分析確定及成本預測[J],北京:經濟科學,2009(01).
[8]趙越,趙新順.基于連續(xù)復利因子的通貨膨脹下的非線性C-V-P模型[J].河南:河南大學學報,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