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鴿
摘要:《會計電算化》實訓課程是各大職業(yè)院校會計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企業(yè)中會計電算化系統的普及對會計崗位分工和會計人員應具備的職業(yè)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會計電算化分崗實訓的內涵與設計理念,明確了分崗位實訓的具體組織和實施要點,并對其教學效果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分崗位實訓;組織實施;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1-000-01
各大職業(yè)院校在進行《會計電算化》實訓教學時,往往采用一個學生獨立完成企業(yè)一個會計期間的所有會計賬務處理的方式,以用友、金蝶等會計軟件為平臺,從軟件自有的流程出發(fā)進行學習,這種方式可能幫助學生認識企業(yè)內部整個會計核算的流程,但學生難以建立起軟件操作與實務崗位的聯系,同時也與企業(yè)的實際會計業(yè)務處理有較大的區(qū)別。因為企業(yè)會計核算無論是手工賬處理還是電算化處理都是分崗位進行的,這種學習方式有悖于企業(yè)工作實際的組織。學生在課程實訓后只會其中的操作,而很難將其與實際工作很好的銜接,會導致學習與實踐的脫節(jié)。
一、會計電算化分崗實訓的內涵與設計理念
1.會計電算化分崗實訓的涵義
根據《會計電算化工作規(guī)范》的規(guī)定,企業(yè)實施會計電算化系統后的工作崗位可分為基本會計崗位和電算化會計崗位?;緯媿徫挥蓵嬛鞴?、出納、會計、稽核、會計檔案管理等工作崗位組成?;緯媿徫慌c手工系統的會計崗位相對應,基本會計工作崗位,在符合內部牽制制度的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一人一崗、一人多崗或者一崗多人。會計電算化崗位是指直接管理、操作、維護計算機及會計軟件系統的工作崗位。
根據會計專業(yè)課程的應用型特點,要求會計專業(yè)教學既要全面系統的講授會計理論與方法,又要培養(yǎng)學生應用專業(yè)理論知識與方法解決實際會計問題的能力。在會計電算化實訓課程中開展分崗實訓,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分崗位意識和崗位工作認識程度,鍛煉會計崗位工作能力,以提高其履行崗位職責的實際能力。
2.會計電算化分崗實訓的設計理念
會計電算化分崗實訓應該在基礎知識積累的基礎上,著重進行能力的培養(yǎng),根據“厚基礎、重能力、求創(chuàng)新”的思路,進行課程開發(fā)與設計。教學采用崗位角色扮演的模式,采用分組、分崗、輪崗教學法,即每組的成員分別扮演不同的崗位角色,在掌握了本崗位工作技能后再輪崗,體驗真實的會計工作,目的是實現學生所學知識與企業(yè)實際崗位的“零接觸”。
二、會計電算化分崗實訓的組織與實施
1.實施準備:分組與分崗
分崗實訓中首先需要建立會計模擬實訓室,使用仿真實訓用具,使學生盡快熟悉會計工作環(huán)境,從而在與實際工作相仿的實訓環(huán)境中,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學習效果,增強他們對會計這個工作的直觀認識。其次要進行實訓分組,合理的分組會使得學生由個人狀態(tài)轉變?yōu)榕c小組成員緊密結合的協作狀態(tài),在正式實訓開展前還要保證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分配到了相應的角色。
根據《會計基礎工作規(guī)范》和《會計電算化工作規(guī)范》對企業(yè)會計崗位設置要求,遵循內部牽制制度,并結合對中小型企業(yè)主要會計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和職業(yè)能力的分析,以及一般實行一人多崗的特點,在會計電算分崗位實訓中設置四個崗位:會計主管人員、出納人員、記賬會計人員和制單會計人員。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設置五個崗位:總賬會計、出納、會計主管、工資管理系統會計、購銷存系統會計。
2.實訓內容
(1)掌握會計工作的崗位流程
在分組和分崗的準備工作完成后,應該由教師明確實訓小組所共有的目標及任務,然后在各個小組所確定的會計機構負責人的安排下,通過運用手工及計算機操作手段,模擬企業(yè)每個會計崗位的工作流程,仿真企業(yè)業(yè)務的處理程序。會計電算化業(yè)務處理流程具體包括:系統初始化和基礎設置、創(chuàng)建賬套、總賬系統憑證的填制及審核、記賬生成各類賬簿、工資系統、固定資產系統、購銷存系統的處理及生成憑證,以及會計報表的設置與編制等。
(2)培養(yǎng)電算化操作的各項技能
會計電算化分崗實訓就是通過運用計算機操作手段,模擬處理企業(yè)中的貨幣資金業(yè)務、購銷業(yè)務、存貨核算業(yè)務、工資業(yè)務、固定資產等業(yè)務的核算,要求學生掌握在電算化系統中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以及財務會計報告的編制等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在掌握會計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熟練分析并解決在實踐中出現各類問題,并讓學生親身體驗各會計崗位之間業(yè)務傳遞的程序及企業(yè)內部控制中的環(huán)節(jié),從而使學生對會計電算化工作全貌擁有清晰而全面的認識。
3.與輪崗實訓模式的結合
采用分崗模式,每位同學只能接觸一種崗位,而對其他崗位,認識還是不太深,因此還要把輪崗應用到課堂實訓中。在實訓開展過程中,通過制定合理而精細的輪崗安排表,可以讓每一位參加實訓的學生對本小組所有崗位的工作任務都親身體驗一番。這種做法與單純的分崗實訓相比,不但可以提高實訓教學的效率,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彼此溝通與相互合作的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會計電算化分崗實訓教學效果的分析
1.分崗實訓啟發(fā)了學生崗位角色意識
在分崗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任務不再是單純的教授和演示,而是轉變?yōu)橥ㄟ^確定實訓崗位的分工和職責,使得每位學生各司其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啟發(fā)學生崗位角色意識,明確職業(yè)基礎素質。
2.分崗模式體現了財務工作內部牽制原則
傳統會計實訓自始至終都由一個學生來完成業(yè)務的處理,既是出納、制單,同時還是審核、主管,各種工作都是一人完成,使得學生很難體會到會計系統中各個崗位間相互聯系、相互牽制的密切關系,而分崗教學模式通過明確各個崗位的職責和權限,深刻體現了會計工作的內部牽制原則。
3.分崗實訓全方位強化了學生工作能力
在分崗實訓過程中,學生自己成為了一名會計,實訓教室變成了企業(yè)科室,同學成為了同事,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也成了工作的一部分,在這樣的模擬仿真訓練中,學生對會計工作崗位職責和操作流程有了清晰直觀的理解和認識,而協同完成各個崗位工作,強化了學生的崗位意識和工作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團隊合作能力,提高了學生的交流與溝通能力。
參考文獻:
[1]寧靖華,肖湘蓉.會計電算化分崗位實訓模式的設計與應用[J].消費導刊,2014(3).
[2]林芳.淺析中職會計電算化實訓問題與分崗實訓策略[J].經貿實踐,2015(09).
[3]李劍飛.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教學模式的研究[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5(27).
作者簡介:常 鴿(1981-),女,大學本科,教師,高校講師,江蘇省常熟職業(yè)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