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君
阿替普酶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討
王雅君
目的探究阿替普酶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8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依據(jù)就診先后順序分為實驗組與參照組, 各40例。參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綜合療法, 實驗組患者在參照組基礎上使用阿替普酶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與不良反應。結(jié)果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高于參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阿替普酶治療急性腦梗死效果顯著, 不良反應均為患者耐受范圍內(nèi), 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值得臨床推廣。
阿替普酶;急性腦梗死;臨床效果;安全性
急性腦梗死是臨床上常見的腦血管意外事件, 具有較高的致死、致殘率。急性腦梗死的治療關鍵是恢復腦組織缺血情況的血流供給, 疏通其已堵塞的腦血管, 重建缺血區(qū)域的血流循環(huán)[1]。臨床對于該病的治療是以溶栓、抗凝、腦保護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綜合療法為主。本文為探究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有效治療方法, 對本院近年所收治的部分患者給予阿替普酶治療, 現(xiàn)將具體研究情況及結(jié)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對象均選自本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所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 共80例。經(jīng)CT或MRI檢查被確診為急性腦梗死, 其中男41例, 女39例;年齡42~81歲, 平均年齡(63.2±8.1)歲。其中28例患者伴有高血壓, 19例患者伴有糖尿病, 17例患者有既往心房纖顫史。依據(jù)就診先后順序?qū)⑵浞譃閷嶒灲M與參照組, 各4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參照組患者采用自由基清除劑、血小板聚集抑制劑等常規(guī)綜合療法。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使用阿替普酶治療, 將5 mg阿替普酶與10 ml生理鹽水混合后靜脈推注,再將45 mg阿替普酶與100 ml生理鹽水混合進行靜脈滴注,滴注時間控制在1 h左右。
1.3療效評定標準[2]采用神經(jīng)功能缺損量表(NIHSS)評分對患者進行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價;治療后患者為0級病殘程度, NIHSS減少90%~100%者為治愈;治療后患者為1~3級病殘程度, NIHSS減少46%~89%者為顯效;治療后患者NIHSS減少18%~45%為有效;治療后患者NIHSS減少<18%或有所增加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實驗組患者治愈22例,顯效9例, 有效6例, 無效3例, 總有效率為92.50%(37/40);參照組患者治愈10例, 顯效8例, 有效11例, 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72.50%(29/40),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參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實驗組患者中未出現(xiàn)嚴重的肝腎功能影響, 所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均在人體耐受范圍內(nèi), 有2例患者出現(xiàn)腦出血, 3例為牙齦出血, 2例皮下瘀斑, 共7例患者發(fā)生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7.50%(7/40);參照組中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急性腦梗死是由缺血半暗帶與缺血中心而組成, 腦動脈粥樣斑塊破裂、血小板活化以及血栓形成對于急性腦梗死的形成起到關鍵作用[3]。周圍缺血半暗帶的腦組織損傷具有可逆性, 對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的恢復具有重要作用。腦部長時間缺血會使血管源性腦水腫加劇, 致使血管瘀滯形成血栓, 進而形成疾病的惡性循環(huán)[4]。
早期溶栓是目前臨床上較為有效的急性腦梗死治療方法, 阿替普酶屬于第二代溶栓藥物, 其主要組成成分為糖蛋白[5]。在治療過程中, 糖蛋白殘基與纖維蛋白相結(jié)合, 將酶原轉(zhuǎn)化為酶, 來促進血管的疏通作用。溶栓過程中阿替普酶是主要作用于血栓中的纖維蛋白, 達到溶栓的效果。此過程中纖維蛋白不會受到其他的不良影響, 而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也會得到明顯改善。
在此次研究中,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了阿替普酶治療急性腦梗死效果顯著。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要高于參照組(P<0.05),但所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均在患者的耐受范圍內(nèi), 并未出現(xiàn)肝腎功能等不良影響, 說明阿替普酶治療急性腦梗死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 對于急性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普酶治療, 具有較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值得臨床推廣。
[1]呂憲民, 曹亦賓, 李欣, 等.阿替普酶溶栓后抗凝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1, 14(8):834-836.
[2]周鵬.阿替普酶溶栓后抗凝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1, 49(31):42-44.
[3]胡繼川, 龔雪琴.阿替普酶超早期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20例.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2, 32(9):1932-1933.
[4]朱立勛, 耿瑞慧, 陸學勝, 等.急性腦梗死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后血管再閉塞應用低分子肝素鈣的價值.武警醫(yī)學, 2015(6): 555-557.
[5]王愛明, 王佼佼, 張鳳佳, 等.急性腦梗死早期征象與阿替普酶靜脈溶栓療效相關性分析.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3, 15(10):1054-105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3.119
2015-09-30]
110041 沈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