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紅梅
臨床護理路徑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齊紅梅
目的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13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68例。實驗組患者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方法, 對照組患者則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護理滿意度以及住院時間和費用等。結(jié)果實驗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平均住院費用、平均考核成績、護理滿意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的護理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方法,能夠有效提升護理效果, 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 明顯提高護理滿意度, 值得臨床推廣。
慢性阻塞性肺疾?。慌R床護理路徑;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疾病, 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長期反復的咳嗽、咳痰和加重的喘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fā)作時, 往往伴有發(fā)熱等炎癥反應, 導致肺功能持續(xù)惡化, 造成呼吸衰竭而死亡[1]。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針對某種疾病的由醫(yī)務人員制定科學有序的路徑, 并以此路徑作為參考進行預見性的護理工作, 強調(diào)以患者為中心, 使其主動參與到護理工作中[2]。本研究選取來本院治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 分別采用常規(guī)護理和臨床護理路徑方法, 取得滿意成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來本院治療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136例, 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68例。實驗組中男42例, 女26例, 年齡51~84歲,平均年齡(71.3±4.2)歲。對照組中男39例, 女29例, 年齡50~85歲, 平均年齡(72.4±4.2)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臨床護理路徑的制定 由相關(guān)科室成立臨床護理路徑小組, 成員包括科主任、護士長、主管醫(yī)師及責任護士。根據(jù)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的具體病情, 結(jié)合專家的經(jīng)驗, 對其進行分析, 并制定相應的臨床路徑表。
1.3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 實驗組患者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方法, 具體如下。
1.3.1合理氧療 給予患者低流量吸氧, 控制氧流量1.5~2.0 L/min, 氧濃度28%~30%。并保持患者的口鼻通暢, 避免高濃度導致患者氧中毒, 達到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血流動力學等目的。
1.3.2心理護理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反復發(fā)作, 給患者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傷害, 患者常存在抑郁、恐懼的情緒。此時護理人員應充分與患者溝通交流, 了解分析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 根據(jù)患者的年齡、心理進行對應的安撫措施。
1.3.3飲食護理 建議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 多補充蔬菜和水果, 提高身體免疫力和抵抗力。避免進食酸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戒煙戒酒, 保持合理科學的飲食習慣。
1.4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的肺功能、住院時間、費用、平均考核成績及護理滿意度。肺功能包括FEV1、FEV1/FVC。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問卷調(diào)查表, 分為很滿意、滿意、不滿意,滿意度=(很滿意+滿意)/總例數(shù)×100%。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比較 治療后, 實驗組的FEV1為(0.79±0.24)L, FEV1/FVC為(65.82±9.78)%, 對照組的FEV1為(0.67±0.21)L, FEV1/FVC為(51.28±13.83)%, 實驗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住院時間、費用及考核成績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為(6.8±2.3)d, 平均住院費用為(7424.5± 2041.3)元, 平均考核成績?yōu)?86.5±10.5)分;對照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為(10.8±3.6)d, 平均住院費用為(9163.3± 2472.5)元, 平均考核成績?yōu)?56.2±9.6)分, 實驗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護理很滿意53例,滿意9例, 不滿意6例, 滿意度為91.2%, 對照組護理很滿意37例, 滿意14例, 不滿意17例, 滿意度為75.0%, 實驗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內(nèi)科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 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咳嗽和呼吸障礙, 并且該病常遷延不愈, 并伴發(fā)有心肺疾病, 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質(zhì)量[3]?;颊咭坏┐_診, 需要積極接受治療, 并需配有相應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 才能有效控制病情發(fā)展。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全新的護理理念, 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臨床路徑表, 達到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護理人員要根據(jù)患者的心理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 制定科學的飲食計劃和方案, 指導患者注意心理衛(wèi)生, 定期復查, 并注意原發(fā)病的處理。然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容易反復發(fā)作, 病情容易發(fā)展, 因此在患者出院后也應積極實施有效的自我管理, 嚴格遵循醫(yī)囑, 按時服藥, 加強出院治療。
本文研究結(jié)果顯示, 實驗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平均住院費用、平均考核成績、護理滿意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的護理采用臨床護理路徑的方法, 能夠有效提升護理效果, 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 明顯提高護理滿意度, 值得臨床推廣。
[1]黃雪珍.臨床護理路徑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 2012, 8(22):3363-3365.
[2]黃偉麗, 陳敏.臨床護理路徑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1, 11(27):6632-6633.
[3]石占利, 方壟, 李國輝, 等.通腑法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學及氣道炎癥因子的影響.中華中醫(yī)藥雜志, 2010, 25(10):1710-171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3.201
2015-11-06]
110003 沈陽市第七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