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新
(河北省承德市農牧局畜牧工作站067000)
能繁母牛圍產期的飼養(yǎng)管理技術
李文新
(河北省承德市農牧局畜牧工作站067000)
母牛圍產期是指懷孕母牛產前半個月至產后半個月的時間。圍產期的母牛由于產前半個月胎兒生長迅速、生產過程中體力消耗過大、產后母牛體質虛弱,造成母牛消化機能減弱或紊亂,如果飼養(yǎng)管理不當,會造成能繁母牛繁殖性能降低或終生失去繁殖性能而被迫淘汰,給養(yǎng)牛生產造成一定損失。因此,飼養(yǎng)管理好這一階段的母牛對縮短產犢間隔、增加母牛終生產犢數(shù)和繁殖存活率、提高能繁母牛利用價值,增加養(yǎng)牛經濟效益,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為了保證能繁母牛正常生產,提高能繁母牛利用價值,增加能繁母牛終生產犢數(shù),現(xiàn)就能繁母牛圍產期的飼養(yǎng)管理技術分述如下,供養(yǎng)牛戶參考。
能繁母牛懷孕后期,胎兒生長迅速,所需營養(yǎng)大大增加,如果供應的飼草飼料不足,母牛將會消耗自身大量的營養(yǎng)來滿足胎兒生長發(fā)育需要,這樣就導致懷孕后期母牛體能消耗過大而消瘦,再加之供給懷孕母牛的蛋白質、礦物質元素和維生素不足,就很容易引起母牛產前癱瘓或產后癱瘓,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對于進入圍產期前的瘦弱懷孕母牛應當及時增加營養(yǎng)供應,以滿足懷孕母牛本身膘情的積累和胎兒生長發(fā)育需要。對于進入圍產期中等以上膘情的母牛,于產前1周開始逐步減少精飼料的給量,使產犢前母牛1d的精料喂量維持在1kg左右,直到產犢當天不飼喂精飼料,只給飲溫熱麩皮鹽水湯,麩皮鹽水湯可飲1d,也可連飲2~3d,停止飲麩皮鹽水湯的第二天喂給產前頭一天的精飼料量,以后逐步增加喂量直至達到正常喂量標準。
當前飼養(yǎng)的能繁母牛特別是舍飼能繁母牛,由于運動量不足或根本不運動,加之經雜交改良的犢牛個體大,或初配母牛配種時間過早而導致難產率增加,這樣就給母牛接產工作增加了難度。如果接產準備工作做的不好,就很容易造成犢牛的死亡,甚至危及母牛的生命安全。為了保證母牛順產,母牛產前一定要做好各項準備工作。一是準備消毒劑如來蘇兒、新潔爾滅、碘酊等,主要用于產房、產犢母牛外陰部和乳房消毒,助產人員手臂消毒,犢牛出生后臍帶消毒等。二是準備剪刀,用于剪斷臍帶用。三是準備接產繩,用于難產犢牛的接生。四是準備手術刀,用于難產時胎兒確實接不出來解肢用。五是準備溫熱麩皮鹽水湯,給產后母牛飲用麩皮鹽水湯,起到補液作用,并有利于產后母?;謴腕w質。
隨著胎兒的發(fā)育成熟,到臨產前,母牛在生理上發(fā)生一系列變化,以適應排出胎兒和哺乳的需要。根據(jù)這些變化,可以估計分娩時間。因此,要掌握以下母牛分娩前的臨產征兆。
(1)乳房的變化:在分娩前乳房發(fā)育比較迅速,體積增大,臨產前乳頭也膨起,充滿初乳。
(2)陰唇的變化:在分娩前約1周,陰唇開始逐漸腫脹、松軟、充血。陰唇皮膚上的皺紋逐漸展平。
(3)陰道和子宮頸的變化:陰道黏膜潮紅。子宮頸在分娩前1~2d開始腫脹、松軟,子宮頸內黏液變稀,流入陰道,從陰門可見透明黏液流出。
(4)薦坐韌帶的變化:薦坐韌帶在臨近分娩時開始松弛。在分娩前1~2周時開始軟化;產前12~36h薦坐韌帶后緣變得非常松軟,同時薦髂韌帶也松弛,薦骨可以活動的范圍增大,尾根兩側凹陷。
(5)體溫的變化:臨產前12h左右,體溫可下降0.4~0.8℃。
(6)母牛外部形態(tài)變化:臨產前母牛表現(xiàn)不安,食欲減退或停止;前肢摟草,常回顧腹部;頻頻排糞、排尿,但量很少;舉尾,起立不安。
根據(jù)上述征兆,適時做好臨產母牛的接產準備工作。
(1)加強運動,避免難產,保證順產。
(2)禁止飼喂霉變、有毒有害等飼草飼料,如春季或秋后再生的高粱苗、玉米苗、櫟樹春芽和秋后果實、藜蘆、霉變的精飼料等,防止因中毒病發(fā)生造成懷孕能繁母牛流產。
(3)切忌飼喂冰凍的飼草飼料,禁飲冰凍冷水和污水等,避免因冷刺激等應激反應造成懷孕母牛流產。
(4)妊娠母牛單獨組群飼養(yǎng),防止擠撞和猛跑等機械刺激造成懷孕母牛流產。
(5)減少應激反應。如粗暴鞭打、噪聲影響等引起懷孕母牛流產。
(6)及時做好助產準備工作,特別是對初產母牛,臨產前應注意觀察和護理,防止母牛難產時因飼養(yǎng)人員不在場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7)懷孕母牛發(fā)病治療時,謹慎使用易引起懷孕母牛流產的藥物。常見能夠引起流產的藥物有:興奮藥(如鹽酸士的寧等)、子宮收縮藥 (如催產素等)、催情藥 (如乙烯雌酚、前列腺素等)、瀉藥 (如硫酸鈉、硫酸鎂等)、解熱鎮(zhèn)痛藥 (如硫酸奎寧等)、擬膽堿藥 (如氨甲酰膽堿、硝酸毛果蕓香堿、敵百蟲等)、糖皮質激素 (如醋酸可的松、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以及妊娠禁忌的其他藥物。因此,懷孕母牛發(fā)病的治療應禁止或慎重使用上述藥物。
飼養(yǎng)好這一階段的母牛,其主要目的:一是多產奶供給犢牛吃,保證犢牛生長發(fā)育需要;二是保證產后母牛積累良好膘情,以便產后及早發(fā)情和配種。特別是產后數(shù)天內的母牛抵抗力降低,消化機能也減弱。所以對產后母牛的飼養(yǎng)管理要注意以下幾點。
(1)母牛產后全身無力,體質虛弱,感到十分疲勞和口渴,應給飲10~20kg溫熱麩皮鹽湯 (其配方為:麩皮1~2kg, 食鹽 50~100g, 益母草粉或益母膏適量,加紅糖0.25~0.5kg),有助于補充分娩母牛體內水分的損失和盡快恢復體力。
(2)為了防止生殖器官感染疾病,對母牛的外陰部要注意清潔消毒,褥草要經常更換,保持潔凈。
(3)分娩后喂給質量好、容易消化的飼料,量不宜太多,以免引起消化道疾病,一般經5~6d可逐漸恢復正常飼養(yǎng)。
(4)胎衣排出后,天氣晴朗時,讓母牛適當運動。
(5)注意乳房護理。母牛產后哺乳前用溫水清洗乳房,并幫助犢牛吮乳。母牛哺乳期經常檢查乳房乳頭,如有發(fā)熱、腫脹、炎癥等癥狀要及時治療。
(6)及時剝離胎衣。母牛產后12h胎衣不下要及時進行剝離,避免胎衣在子宮內存留時間過長腐爛而感染生殖道造成炎癥。
哺乳期飼養(yǎng)管理原則:加強運動;供給母牛全價營養(yǎng)飼料;采取多種配合,精粗搭配合理的飼養(yǎng)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