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君
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腦出血患者中的護理體會
潘曉君
目的分析臨床護理路徑(CNP)應用于急性腦出血中的價值。方法415例急性腦出血患者,根據(jù)入院后所選擇的護理模式分為常規(guī)組(205例)和CNP組(210例)。常規(guī)組接受神經外科常規(guī)護理,CNP組接受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對比兩組的臨床療效。結果治療28 d后,CNP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Barthel指數(shù))(52.57±2.46)分、Fugl-Meyer肢體運動功能評分(FMA)(81.75±3.95)分、住院時間(14.25±2.32)d、費用(12243±1926)元、護理滿意率91.43%,均優(yōu)于常規(guī)組的(45.73±2.37)分、(50.29±3.67)分、(19.46±3.15)d、(18752±1931)元、84.88% (P<0.05)。結論CNP是神經外科的科學化護理方案,利于急性腦出血康復,建議普及。
臨床護理路徑;腦出血;護理
腦出血屬于急性腦血管病,起病突然,病情兇險,病情治療過程復雜而持久,對于醫(yī)療、護理要求均較高。臨床護理工作對于疾病療效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優(yōu)質、科學的護理能夠促進預后的改善。本實驗通過總結臨床護理方式在急性腦出血中的效果,旨在為制定腦出血優(yōu)質護理方案提供依據(jù),現(xiàn)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經急診收入神經外科病區(qū)治療的415例急性腦出血患者,其中男216例,女199例,年齡37~79歲,出血量50~80ml,根據(jù)入院后所選擇的護理模式分為常規(guī)組(205例)和CNP組(210例)。病例納入和排除標準[1]:①經CT、核磁共振成像(MRI)確診發(fā)生腦出血;②就診時間<24 h;③既往無凝血異常、心腦血管病、高血壓等疾病史;④未見意識障礙等嚴重合并癥;⑤既往未接受過心理干預和相關健康教育;⑥排除病情危重者;⑦排除合并創(chuàng)傷、休克等合并癥者。研究內容符合我國醫(yī)學研究倫理道德相關規(guī)定,患方知情同意。
1.2 護理方法 CNP組:建立以科主任和護士長為首、醫(yī)生護士以及康復醫(yī)師共同參與的臨床護理路徑小組之后,在查閱并分析大量文獻、依據(jù)現(xiàn)有國內外護理標準以及臨床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將急性腦出血護理流程以臨床路徑表單形式進行整合,表單內容包涵入院指導、檢查、治療、護理、飲食指導、健康教育、心理疏導、康復訓練以及出院指導等。責任護士全程操作,實施過程如下:①入院:協(xié)助辦理住院手續(xù)后并介紹診區(qū)環(huán)境,初步了解患者病情和性格特點,簡要講解腦出血發(fā)生原因、治療方法和可能存在的后遺癥,幫助患者正確評價病情,同時重點介紹經治療后康復效果明顯病例,堅固患者治療信心,提高治療積極性,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②治療期:監(jiān)測生命體征,嚴格依據(jù)表單流程進行,避免遺漏,同時注意患者的心理變化,通過親切、熱情的聊天了解患者的困擾,積極對負面情緒進行疏導,同時進一步加強疾病健康知識的宣講,根據(jù)患者喜好、體質和病情,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和運動方式。此外,經常鼓勵患者按時、足額完成康復訓練,限制探視時間和人數(shù),盡可能保障靜養(yǎng)時間充足,并叮囑看護家屬定時翻身和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③出院:交待注意事項,叮囑堅持康復鍛煉和復診,若注意病情變化應立即就診。常規(guī)組:當日值班護士常規(guī)進行生活和飲食指導、藥物護理、環(huán)境清潔安靜、對癥護理等內容。
1.3 評價指標 規(guī)范化護理和治療28 d之后,全部進行程康復效果和護理效果的評估,康復效果評估使用Barthel指數(shù)和FMA評分,同時記錄患者住院時間、費用以及出院時護理滿意率(出院時匿名填寫制式問卷,滿分100分,滿意率=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28 d后,CNP組Barthel指數(shù)(52.57±2.46)分,FMA評分(81.75±3.95)分,住院時間(14.25±2.32)d,費用(12243±1926)元,出院時患方非常滿意174例,滿意18例,滿意率為91.43%;常規(guī)組Barthel指數(shù)(45.73±2.37)分,FMA評分(50.29±3.67)分,住院時間(19.46±3.15)d,費用(18752±1931)元,出院時患方非常滿意110例,滿意64例,滿意率為84.88%。CNP組Barthel指數(shù)、FMA評分、住院時間及費用、護理滿意率均優(yōu)于常規(guī)組(P<0.05)。
腦出血的臨床死殘率較高,病情變化快而重,早期正確分析病情、合理實施治療是影響預后的關鍵因素。臨床護理路徑屬于新護理模式,其具有高針對性、科學計劃性以及強預見性,并且完全符合“以患者為中心”的優(yōu)質護理宗旨,能夠使患者利益最大化。目前臨床所應用的臨床護理路徑均為表格式,所有護理內容以表單形式呈現(xiàn),不僅方便責任護士對照實施、避免遺漏,而且能夠使護理操作制度化,提高護理質量。目前研究已經證實[2-4]在腦出血護理中使用臨床護理路徑能夠縮小護理質量差距,提高醫(yī)護合作效率,促進規(guī)范、科學化護理。在本實驗中,相同治療時間下,CNP組Barthel指數(shù)和FMA評分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說明CNP組康復效果、肢體運動功能恢復情況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組(P<0.05);且CNP組在住院時間、治療費用以及護理滿意度方面也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組(P<0.05),說明CNP組的療效和護理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CNP能夠通過整合醫(yī)療資源、規(guī)范化急性腦出血護理流程,利于縮短治療周期、降低患方經濟負擔、改善預后和促進護患和睦。
[1]趙玉華.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齊魯護理雜志,2015,21(21):36-37.
[2]趙利紅,侯小艷,是明啟,等.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12):1662-1663.
[3]胡紅花.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4,22(11):149-150.
[4]吳慧慧,龔從芬.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患者中的實施效果評價.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4):212-21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4.170
2016-04-14]
116400 莊河市中心醫(yī)院神經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