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霞
摘 要:當下農村中小學生源的流失是一個普遍而比較嚴重的問題。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農村富裕起來了,農村中小學校基礎建設也日益好轉。但村中小學的生源卻一年比一年減少,甚至會因缺少生源而倒閉。在此通過調查自己的小學母校及村民情況,試圖找出農村中小學生源流失的原因及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生源;流失
家鄉(xiāng)地處山西省中部的汾河谷地,是一個地形平坦、交通便利、農業(yè)為主的區(qū)域。近年來村所在中小學校生源日趨減少。
一、農村中小學教育現(xiàn)狀
1.生源在逐年減少
東舊村學校目前的生源狀況是,該校目前總生源為兩百多人,其中占主要比例的是低年級學生和幼兒園孩子。而初中年級一共只有幾十人的規(guī)模。
2.教學環(huán)境好了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到現(xiàn)在,村里一共興修大修了兩次校舍,教學環(huán)境明顯好轉。
3.師資力量增強
隨著國家對農村中小學扶持力度的不斷增強,不僅校舍翻新,設備增多,而且教師配備、教師待遇日益好轉。
二、農村學齡兒童減少的原因
1.計劃生育工作成效顯著,農村適齡兒童生源明顯減少。
2.大量村民外出打工,其子女隨身就讀。
3.部分父母認為縣城教育優(yōu)于農村,且隨大流,送子女外出就讀。
4.部分學生耐挫折能力較差,對學習生活缺乏正確認識和對待。
三、解決措施
1.合并學校,走整合教學資源的路子
學校整合,生源增多,教師配備增多,學校管理運作好轉,可以釋放教師的工作熱情與效率;同時使每個農村中小學都有足夠的教師,足夠的精力開足、開好課程。優(yōu)化學生素質,縮小城鄉(xiāng)差距。但該方案也存在些不足,從安全方面考慮村小學也應據(jù)情況發(fā)展全寄宿制。
2.加強校際交流,改善農村教育質量
農村中小學不僅生源少,學生素質也差。同時由于農村生活環(huán)境差,許多優(yōu)秀教師紛紛調入城鎮(zhèn)中小學。因此,要加強村中小學及城鄉(xiāng)中小學之間業(yè)務上的交流,以及人才間的交流。
3.進行學生思想教育,激發(fā)學生理想。同時學校開展多種形式課外活動,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4.加強對村民的宣傳,讓他們對村中小學有足夠的信心
在加強村小學自我完善的同時,也應加大對周邊村民的宣傳,讓學齡兒童可以就近入學,而不是外出就讀,減輕村民負擔。
總之,生源對農村中小學的生存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農村中小學生源的流失是多方面共同的結果,各村中小學也應加強自我的完善,并通過合并學校、有效的師生配比及加強校級間的交流改善教學環(huán)境及質量,以此來應對不利局面,吸引住農村的中小學生源,同時相關政府部門也應對此進行相應的扶持。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