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方基
論秦代金布的隸屬及其性質
吳方基
提要:金布是秦代縣一機構。一些研究認為金布隸屬于少內,但綜合材料分析,金布不隸屬于少內而是直接隸屬于縣廷。以往關于金布性質的討論受到《金布律》較大影響,存有偏差。據新出里耶秦簡所示,縣金布應為列曹之一,主管統(tǒng)計庫中的兵、車、工用、工用器和少內機構中的器物、金錢等財物,核準縣屬各機構的國有資財增減情況的考核記錄——“課”。
關鍵詞:秦代;金布;隸屬;性質;少內
[收稿日期:2014年9月20日]
里耶秦簡出土前,“金布”一直被我們作為一個法律名稱,《漢書·蕭望之傳》載蕭望之上書提及《金布令甲》,師古注曰:“《金布》者,令篇名也。其上有府庫金錢布帛之事,因以名篇。令甲者,其篇甲乙之次?!?班固:《漢書》卷78,《蕭望之傳》,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3278頁。睡虎地秦簡和張家山漢簡有《金布律》,整理小組注曰:“金布律,關于貨幣、財物方面的法律?!?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編:《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十八種》,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36頁。這些《金布律》或稱《金布令》都是關于金錢、財物的法律。2003年《文物》雜志第1期首次發(fā)表里耶秦簡30余枚的圖版及釋文,3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物處、龍山縣文物管理所:《湖南龍山里耶戰(zhàn)國——秦代古城一號井發(fā)掘簡報》,《文物》,2003年第1期。學界由此展開對金布機構的研究,4主要有王煥林:《里耶秦簡校詁》,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7年,第50頁;王彥輝:《<里耶秦簡>(壹)所見秦代縣鄉(xiāng)機構設置問題蠡測》,《古代文明》,2012年第4期;于洪濤:《里耶簡“御史問直絡帬程書”傳遞復原》,王沛主編:《出土文獻與法律史研究》(第2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59—60頁;朱紅林:《里耶秦簡“金布”與<周禮>中的相關制度》,《華夏考古》,2007年第2期。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少內與金布同是秦代縣中兩個官府機構,因均與錢財緊密相關,兩者之間的關系引起大家關注。少內是縣廷主管錢財的機構,學者已達成共識,5參看羅開玉:《秦國“少內”考》,《西北大學學報》,1981年第3期;宮長為:《云夢秦簡所見財政管理——讀<睡虎地秦墓竹簡>札記》,《史學集刊》,1996年第3期;陳治國、張立瑩:《從新出簡牘再探秦漢的大內與少內》,《江漢考古》,2010年第3期;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年;王彥輝:《<里耶秦簡>(壹)所見秦代縣鄉(xiāng)機構設置問題蠡測》,《古代文明》,2012年第4期。惟金布與少內的關系及金布的隸屬問題,存有爭議。一種意見認為“少內,朝廷、縣府掌管錢財的官署”,“金布,管理金錢、布帛等財物的機構”,6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第36、23頁。這種意見只是簡單的注解,沒有論證,顯然傾向分少內與金布為縣兩個獨立的機構,互不隸屬。另一種意見相反,認為金布隸屬于少內。7持這一意見的研究成果主要有王煥林先生《里耶秦簡校詁》(后文略稱《校詁》)和王彥輝先生《<里耶秦簡>(壹)所見秦代縣鄉(xiāng)機構設置問題蠡測》(后文略稱《蠡測》)。如《校詁》認為金布“指縣少內金錢、財物主管”;1王煥林:《里耶秦簡校詁》,第50頁。《蠡測》指出遷陵縣不可能同時存在兩個管理錢物的部門,并認為:“就遷陵縣而言,少內是縣廷主管錢物的機構,金布則是少內的一個主司出納、核算的具體辦事單位,類似現代的財會科室。”2王彥輝:《<里耶秦簡>(壹)所見秦代縣鄉(xiāng)機構設置問題蠡測》,《古代文明》,2012年第4期。它們都是依據下面一條材料得出結論:
四月丙午朔癸丑,遷陵守丞色下少內:謹案致之,書到言,署金布發(fā),它如律令。欣手。四月癸丑水十一刻刻下五,守府快行少內。(8-155)3見王彥輝:《<里耶秦簡>(壹)所見秦代縣鄉(xiāng)機構設置問題蠡測》,《古代文明》,2012年第4期。原文注引自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里耶秦簡》(壹),簡號8:155,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年,第19頁。
雖一致認為金布隸屬于少內,但論證不同?!缎Tb》的結論來源于對“署金布發(fā)”中“署”的理解,其解釋“署:官署,此處指少內”,4王煥林:《里耶秦簡校詁》,第50頁。由此得出“署金布發(fā)”的意思即少內官署中的金布拆閱文書,顯然認為金布隸屬于少內?!扼粶y》論證“金布隸屬于少內”的文字不多,現全部征引如下:“很顯然,這是遷陵縣守丞下發(fā)給少內的命書,由‘守府快’送達少內,要求對某事‘謹案致之’,發(fā)文時要求簽署發(fā)文單位,即遷陵金布,省稱‘署金布發(fā)’。按公文的書寫格式及內容,金布隸屬于少內。類似的提法還有‘遷陵金布發(fā)洞庭’、‘廷金布發(fā)’等?!?王彥輝:《<里耶秦簡>(壹)所見秦代縣鄉(xiāng)機構設置問題蠡測》,《古代文明》,2012年第4期??梢娖浣Y論主要來源于對“署金布發(fā)”中“發(fā)”的理解,“發(fā)”解釋為“發(fā)文”,“署金布發(fā)”即“發(fā)文時要求簽署發(fā)文單位,即遷陵金布”,也就是遷陵守丞要求少內回復發(fā)文時簽署它的發(fā)文單位——金布,如此認定金布隸屬于少內。
然而,我們注意到下面一枚較近綴合的簡牘以第二種意見來看就解釋不通:
這是遷陵縣廷下達尉、少內的公文。對于“卻之”的解釋,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訓“卻”為詰問、詰難之意,“卻之”即上級官吏對下級官吏上報的文書有疑問而提出質詢;7見胡平生:《讀里耶秦簡札記》,載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歷史系、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簡牘學研究》(第4輯),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4年。另一種認為卻訓退,用于公文下達,理解為“未獲批準,特此批復”,“卻之”乃是秦代行政司法公文中的術語之一。8見王煥林:《里耶秦簡叢考》,《吉首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第68—69頁中對諸家解釋“卻之”的觀點作了介紹,可參看。《里耶秦簡校釋》傾向第二種觀點,9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第69頁。我們同意此觀點?!?”同“應”,“應書”指上級官府就某一特定問題對下級有所探詢或索取資料,下級回復的文書。10參見于豪亮:《于豪亮學術文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207頁?!靶!?,《康熙字典》解釋:“使知善惡足否也”,《里耶秦簡校釋》解釋:“校,考核?!?1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第51頁。是符合簡文原意的?!皞洹保⒌厍啬怪窈喺硇〗M注:“備”是“足”的意思,睡虎地秦簡《金布律》曰:“官嗇夫免,效其官而有不備者,令與其稗官分,如其事?!?2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編:《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十八種》,第40頁。即說,機構的嗇夫免職,點驗其所管物資而有不足數情形,應令他和他屬下的小官按各自所負責任分擔。里耶秦簡8-785的記載證實此律的實際執(zhí)行:“不備,直錢四百九十。少內段、佐卻分負各二百卌五?!?3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第227頁。此簡說,點校少內官署,有不足,值錢四百九十,少內嗇夫段和其佐卻(段、卻,人名)分別負償錢二百四十五?!稗D除”意思不明,待考?!笆苠X”指收入錢,睡虎地秦簡《金布律》曰:“官府受錢者,千錢一畚,以丞、令印印?!?4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編:《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十八種》,第35頁?!拔惝斄钫摺笔切姓臅曊Z,是說沒有符合法令規(guī)定的內容,如簡8-154云:“卅二年二月壬寅朔日,遷陵守丞都敢言之:令曰:恒以朔日上所買徒隸數·問之毋當令者,敢言之?!?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第93頁。簡8-64+8-2010完整意思大概是:縣廷下令尉、少內各自上“應書”到廷,縣廷進行考核,而今少內……每日錢足數……尉卻說沒有符合法令規(guī)定的內容……當定罪者,以文書回復,“署金布發(fā)”。“署金布發(fā)”如以第二種意見解釋:“署”為官署或“發(fā)”為發(fā)文,則存在兩個官署或兩個回復發(fā)文機構——尉和少內,豈不是“金布”同時隸屬于這兩個官署?這顯然不合理。
我們認為,第二種意見對“署金布發(fā)”的解釋有誤,“金布隸屬于少內”的結論還值得商榷。關于“署金布發(fā)”的解釋還要繼續(xù)討論,因為它是解決金布隸屬問題的關鍵。我們同意金布與少內是縣廷的兩個獨立機構,但也不認同第一種意見對金布的注解,因為它與少內的注解近似,沒有厘清兩者的性質差異,使人產生誤解。故而,下文我們首先正確解讀“署金布發(fā)”,繼而回答縣金布的隸屬問題,最后探討它的性質。
解釋“署金布發(fā)”得首先從解釋“署”開始,“署”的解釋主要有兩種:一是作“官署”解,2王煥林:《里耶秦簡校詁》,第50頁。另一是作“簽署”解。3王彥輝:《<里耶秦簡>(壹)所見秦代縣鄉(xiāng)機構設置問題蠡測》,《古代文明》,2012年第4期。作“官署”解有誤,前已論述,作“簽署”解是否正確呢?類似“署金布發(fā)”用語在里耶秦簡中較為常見,這類簡牘可以統(tǒng)稱為“署XX發(fā)”簡。我們注意到,此類簡“署XX發(fā)”前大都會出現“言書到”或“報”等要求收文單位回復的公文用語,限于篇幅,省文羅列數例如下:
以書言,署金布發(fā)。(8-64+8-2010)4何有祖:《里耶秦簡牘綴合(七則)》,“簡帛研究網”:http:// 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679.2012年5月1日。
書到言,署金布發(fā)。(8-155)
書到相報□□□□門淺、上衍、零陽言書到,署□□發(fā)。(8-159背)
謁報,署主吏發(fā)。(8-197)
符到為報,署主符、令若丞發(fā)。(8-462+8-685)
臨沅、門淺、零陽、上衍、□言書到,署兵曹發(fā)。(9-712+9-758)6游逸飛、陳弘音:《里耶秦簡博物館藏第九層簡牘釋文校釋》,“簡帛研究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968.2013年12月22日。
報署主責發(fā)。(9-1到12)
寫上謁報,【報】署金布發(fā)。/寫上謁,報署金布發(fā)。(9-1到12)7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物處:《湘西里耶秦代簡犢選釋》,《中國歷史文物》,2003年第1期。
這些簡文都是要求文書回復時“署XX發(fā)”,“署”作“簽署”解是比較貼近簡文原意的。不過,更為貼切的是顏師古的注解,《漢書·李廣蘇建傳》載:“上(漢宣帝)思股肱之美,乃圖畫其人于麒麟閣,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師古曰:“署,表也,題也?!?班固:《漢書》卷54,《李廣蘇建傳》,第2468—2469頁。如果是書寫在文書主體內容之中,“署”作“表署”解,如簡8-746+8-1588:
簡8-769:
卅五年八月丁巳朔己未,啟陵鄉(xiāng)守狐敢言之:廷下令書曰取鮫魚與山今廬(鱸)魚獻之。問津吏徒莫智(知)。?問智(知)此魚者具署物色,以書言。10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第214—215、222頁。
簡8-746+8-1588“署其犯 為非年月日”“具署居犯法為非日為報”是說回文中表署名叫居的人犯法為非的時間——年、月、日,簡8-769“具署物色”是說回文寫明魚的形貌。
如果是獨立書寫,作為標目或標簽,“署”作“題署”解?!笆餢X發(fā)”的“署”就是“題署”之義,里耶秦簡所見眾多一簡獨立題署“XX發(fā)”的封泥匣:廷金布發(fā)(8-506/1297/1313)、廷主吏發(fā)(8-52/347/1305)、廷戶發(fā)(8-1/283)、廷主戶發(fā)(8-165/1395)、廷戶曹發(fā)(8-263)、廷主倉發(fā)(8-1366)、廷獄東發(fā)(8-1741)、廷吏曹(8-2507)。1分見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第171、308、310、41、135、309、28、128、94、320、125、316、385、475頁。
“署XX發(fā)”之“發(fā)”的意思是“啟封、拆封”的意思,已成為共識,2李學勤《初讀里耶秦簡》(《文物》,2003年第1期)解釋“發(fā)”為“開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物處(《湘西里耶秦代簡牘選釋》,第12頁)和王煥林(《里耶秦簡校詁》,第50頁)等解釋“發(fā)”為“拆閱文書”。而不是“發(fā)文”之義,如簡8-1562載:“廿八年七月戊戌朔乙巳,啟陵鄉(xiāng)趙敢言之:令令啟陵捕獻鳥,明渠雌一。以鳥及書屬尉史文,令輸。文不肎(肯)受,即發(fā)鳥送書,削去其名,以予小史適。”3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第359—360頁。這是啟陵鄉(xiāng)上報遷陵縣廷的文書,文書說到啟陵鄉(xiāng)以鳥和送鳥文書交給尉史文,令其輸送,然而文不肯接受輸送任務,便“發(fā)鳥送書”,即是拆封送鳥文書,削去自己的名字,轉而交小史適輸送(文、適,人名)。此外,里耶秦簡屢見公文送來后由“某發(fā)”,即由某人啟封,如:
七月癸亥旦,士五(伍)臂以來。/嘉發(fā)。
十月丁卯水十一刻下九,都郵士五纑以來。/謝發(fā)。
正月丁酉旦食時,隸妾冉以來。/欣發(fā)。4分見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簡號5-1、8-66+8-208、8-157,第1、52、94頁。
“以來”是“于……(時間)送來”之意,5參見王煥林:《里耶秦簡校詁》,第11頁。李學勤釋“以來”為“拿回”(見李學勤:《初讀里耶秦簡》,第75頁),誤。嘉、謝、欣是人名,以上三份文書分別由此三人啟封。下面與“署XX發(fā)”同是封泥匣簡也顯示“發(fā)”是“啟封、拆封”之義:
私進遷陵主吏
季自發(fā)。(8-272)
私進令史忘季自發(fā)。(8-1065)
私進令史芒季自發(fā)。(8-1817)6分見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第126、272、395頁。
簡8-272、8-1065和8-1817“私進”指私人進送文書,這是相對于官府公文而言的。“自發(fā)”當指本人親自拆封。如果“自發(fā)”理解為自己發(fā)文,而前面是進書,則自相矛盾。
“署XX發(fā)”中“署”為“題署”之義,“發(fā)”為“啟封、拆封”之義,“署XX發(fā)”的正確解釋應是:題署XX單位啟封。從前文所列諸多簡牘記載“署XX發(fā)”前大都出現“言書到”或“報”等要求收文單位回復的公文用語的情況分析,“署XX發(fā)”的用意就是發(fā)文機構要求收文機構回文時題署啟封人或單位,以明確文書的責任歸屬,這個啟封人或單位顯然是隸屬于原發(fā)文機構,而不是收文機構,如:
丞主移捕罪人及徙故囚符左四。符到為報,署主符、令若丞發(fā)。它如律令,敢告主。內官丞印行事。(8-462+8-685)7分見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第108—109、160頁。
下□(索)、門淺、零陽、上衍,各以道次傳。別書臨
沅下洞庭都水,蓬下鐵官。
皆以郵行。書到,相報;不報,追。臨沅、門淺、零陽、
上衍、□言書到,署兵曹發(fā)。/如手。道一書.以洞庭候印[行事]
急報,零陽金布發(fā),恒署丁四,
酉陽報充,9原句讀為“酉陽報,充署令發(fā)”,有誤,應是:“酉陽報充,署令發(fā)?!薄俺洹睘榭h名,西漢屬武陵郡,《漢書·地理志》曰:“武陵郡……縣十三:……遷陵……酉陽……充……”(班固:《漢書·地理志》,第1594—1595頁),從簡9-712+9-758來看,秦代充縣屬洞庭郡?!坝详枅蟪?,署令發(fā)”,即充縣傳書到酉陽,要求酉陽回復時題署充縣令曹啟封。署令發(fā)。(9-712+9-758)10游逸飛、陳弘音:《里耶秦簡博物館藏第九層簡牘釋文校釋》,
簡8-197是一份上行文書,遷陵守丞上達洞庭,說吏員缺少,請求任命新的吏員,其中“謁報,署主吏發(fā)”是請求洞庭回復時題署遷陵主吏拆封,主吏為遷陵縣屬機構。題署主吏拆封的封泥匣有“廷主吏發(fā)”(8-1651/1701/1750/1869/1881)。1分見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第373、379、386、402、403頁。簡8-462+8-685是縣丞移“囚符”給另一機構,其中“符到為報,署主符、令若丞發(fā)”就是要求收文機構在接到“囚符”后回復,回文題署原移書的縣主符、縣令或縣丞啟封。題署縣丞啟封的封泥匣有簡9-46:“遷陵丞自發(fā)”。2游逸飛、陳弘音:《里耶秦簡博物館藏第九層簡牘釋文校釋》,“簡帛研究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968.2013年12月22日。簡9-712+9-758是洞庭假守下達臨沅、門淺、零陽、上衍等縣的公文,要求各縣“言書到,署兵曹發(fā)”,也就是回復時題署洞庭郡兵曹啟封。其中“遷陵報酉陽,署主令發(fā)”,“令”是“令曹”的略稱,就是酉陽傳書到遷陵,要求遷陵回復時題署酉陽縣令曹啟封?!坝详枅蟪?,署令發(fā)”就是充縣傳書酉陽,要求酉陽回復時題署充縣令曹啟封。這類封泥匣有“廷令曹發(fā)”(8-778/1859)、“主令發(fā)”(8-601)。3分見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第225、400、184頁。
我們注意到,題署“XX發(fā)”的封泥匣可分為兩類:一類題署“廷XX發(fā)”,表示是遷陵縣廷內部機構回復的文書;另一類題署“遷陵XX發(fā)”,表示遷陵縣外回復的文書。題署“遷陵XX發(fā)”往往在后面署上“洞庭”,如:從圖版所見字的間距來看,“洞”與“發(fā)”字的間距與其他字的間距不同,如簡6-18“洞”與“發(fā)”字間距較其他為寬,簡8-303和8-922則相比較窄;從字跡來看,簡8-303“庭”字最后一捺與“遷陵”二字的最后一捺寫法不同,簡8-922同樣如是,簡6-18由于字跡模糊,無法辨別。綜合而言,“遷陵XX發(fā)”與“洞庭”二字不是由同一人書寫。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聯系到這類封泥匣是遷陵縣以外而來的回復文書,我們可作這一解釋:文書到達遷陵縣后,負責接收或整理文書的人為了標識文書的來源地,而題署“洞庭”二字,以示文書來自洞庭郡。
遷陵金布
發(fā)洞庭(6-18)
遷陵主?。ú荆┌l(fā)洞庭(8-303)
遷陵主倉發(fā)洞庭(8-922)4分見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第23、131、249頁。
6-18
8-303
8-922
正確解讀“署XX發(fā)”,我們對秦代行政機構回復文書的運營程序有一定的了解:秦代很多行政文書在發(fā)文中就要求回文需題署拆封人或機構,如果是本縣內部的回文封泥匣,一般題署“廷XX發(fā)”字樣;如果是來自于縣外的回文,一般題署“某縣XX發(fā)”(如“遷陵XX發(fā)”)字樣,表示由縣XX人或機構拆封回文。外來回文到達縣,接收或整理人員一般署上回文的來源地(如“洞庭”)。
故而,“署XX發(fā)”是發(fā)文機構要求收文機構回文時題署啟封單位,啟封單位不是隸屬于收文機構,而是隸屬于原發(fā)文機構。同理,前文所列簡8-155和8-64+8-2010“署金布發(fā)”即是遷陵縣要求少內、尉回復時題署縣廷金布啟封,金布直接隸屬于遷陵縣廷,而不是隸屬于少內。再者,從上文所列諸多題署“廷XX發(fā)”封泥匣來看,如“廷金布發(fā)”、“廷主吏發(fā)”、“廷戶曹發(fā)”、“廷主戶發(fā)”、“廷主倉發(fā)”、“廷獄東發(fā)”、“廷吏曹發(fā)”等等,其中,金布與戶曹、吏曹、倉曹、
“簡帛研究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968.2013年12月22日。獄曹處于同等地位,都是直接隸屬于縣廷。如不然,封泥匣上題署啟封單位前就不會冠以“廷”,關于這一點,我們發(fā)現這樣一枚封泥匣“貳春鄉(xiāng)主?發(fā)”,1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簡號8-1548,第355頁。貳春鄉(xiāng)是遷陵縣下所屬鄉(xiāng)之一,2遷陵縣下隸屬三鄉(xiāng):都鄉(xiāng)、貳春鄉(xiāng)和啟陵鄉(xiāng),關于鄉(xiāng)的情況可參看張朝陽:《也從里耶簡談秦代鄉(xiāng)嗇夫與鄉(xiāng)守:論基層管理的雙頭模式》,《史林》,2013年第1期。此封泥匣當是發(fā)往貳春鄉(xiāng),要求貳春鄉(xiāng)的“主?”啟封?!爸?”隸屬于貳春鄉(xiāng),所以前面冠以貳春鄉(xiāng)。
簡言之,“署金布發(fā)”正確解釋是“題署金布啟封”,金布直接隸屬于縣廷,前言“金布隸屬于少內”的結論不成立。解決了金布的隸屬問題后,我們不禁要問:金布既然直接隸屬于縣廷,它在縣廷處于什么地位呢?這涉及到金布的性質問題,下節(jié)予以探討。
從以上所引簡8-155、8-64+8-2010等材料看,縣金布都與錢有關,因此陳偉主編《里耶秦簡校釋》才會注解說“金布,管理金錢、布帛等財物的機構”。如果單單只是這樣解釋,難免讓人產生誤解,使金布與少內混淆起來??h金布確是管理金錢、財物,但和少內管理縣財政不同,它特主管統(tǒng)計縣庫中的兵、車、工用、工用器和少內機構中的器物、金錢等財物,如簡8-493載:
金布計錄:
庫兵計
車計
工用計
工用器計
少內器計
這是一枚金布機構的財物統(tǒng)計記錄,其中包括庫和少內兩個機構的財物統(tǒng)計。庫兵計之后的車計、工用計和工用器計由于前面已冠以庫,故而“庫“字被省略,其實它們同是屬于庫的統(tǒng)計。同理,少內器計之后的金錢計也如是。何以這樣說?分析如下:
車為庫所管理,簡8-175載:
此是上報庫存“辒辌軺乘車”的文書,其中佐午是庫佐午(午,人名),可見簡10-1170“女卅人與庫佐午取桼”。5里耶秦簡牘校釋小組:《新見里耶秦簡牘資料選校(一)》,“簡帛研究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068.2014年9月1日。類似“佐午行。午手”用語的文書有:
簡8-164+8-1475記載少內上報遷陵的公文,由佐欣(欣,人名)送到縣廷,欣顯然是少內佐。同理,簡8-175中公文由庫佐午送,此公文顯然為庫所上報。“令曰上見辒辌軺乘車”即是下令庫上報庫存辒辌軺乘車。此外,簡8-405載:“辛酉,倉守擇付庫建、車曹佐般受券。”7分見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第144、203頁。其中庫建為庫嗇夫建的略稱,建為人名,佐般為庫佐般,般為人名,簡8-845和8-993有“庫建、佐般”的記載。8分見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第236、258頁?!败嚥堋睉菐熘泄芾碥嚨臋C構。簡8-686+8-973庫作徒登記簿中兩次提到作徒“約車”。9分見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第236、258頁。這些材料均可說明庫管理車。
“工用計”是庫工用的統(tǒng)計,簡9-1138云:
卅七年,遷陵庫工用計受其貳春鄉(xiāng)?:
“少內器計”是少內器物的統(tǒng)計。“金錢計”也是少內金錢的統(tǒng)計,上文提到縣金錢出入歸少內主管,如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曰:“‘府中公金錢私貣用之,與盜同法?!た桑ê危┲^‘府中’?唯縣少內為‘府中’,其它不為?!?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編:《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第101頁??h少內的金錢屬于公家,如果私貸,與盜取金錢同罪?!督鸩悸伞吩唬骸翱h、都官坐效、計以負賞(償)者,已論,嗇夫即以其直(值)錢分負其官長及冗吏,而人與參辨券,以效少內,少內以收責之?!?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編:《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十八種》,第39頁??h、都官在點驗或會計中有罪而應賠償者,其賠償金即是由少內點驗。此是為少內主管縣金錢的證據一。簡8-75+8-166+8-485載:
廿八年十二月癸未,遷陵守丞膻之以此追如少內書……
七月辛亥,少內守公敢言之:計不得敢(?)膻隤有令,今遷陵已定,以付郪少內金錢
簡8-1023:
付郪少內金錢計錢萬六千七百九十七。7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第263頁。
此兩簡是遷陵與郪兩縣少內的金錢往來,以縣為單位,說明全縣的金錢為少內主管,這是證據二。此外,里耶秦簡所見還有很多少內出入金錢的記錄,如:
卅年九月庚申,少內守增出錢六千七八廿,環(huán)(還)令佐朝、義、佐貲各一甲,史 二甲。(8-890+8-1583)
錢三百五十。卅五年八月丁巳朔癸亥,少內沈出以購吏養(yǎng)城父士五得。(8-811+8-1572)8分見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第242、231頁。
買徒隸用錢囗囗萬三千囗(9-1408)9游逸飛、陳弘音:《里耶秦簡博物館藏第九層簡牘釋文校釋》,“簡帛研究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968.2013年12月22日。
如此眾多的出入金錢記錄,涉及收取違法所罰的盾甲錢、通緝罪犯的賞金、縣買徒隸用錢,如少內不是主管縣金錢,出現這種現象是不可能的。故而,我們說簡8-493“金錢計”就是“少內金錢計”的省略。
簡8-493所示縣庫中的兵(武器)、車、工用、工用器和少內機構中的器物、金錢統(tǒng)計都登入金布機構的統(tǒng)計記錄之中,顯然金布主管統(tǒng)計庫和少內機構的這些財物。
除主管統(tǒng)計庫和少內以上財物外,金布在縣中還擔任另一職掌,即協(xié)助考核縣屬各機構的“課”,簡8-454載:
課上金布副
桼課。
作務。
疇竹。
池課。(第一欄)
園栗。
采鐵。
市課。
作務徒死亡。
所不能自給而求輸。(第二欄)
縣官有買用錢。/鑄段(鍛)。
竹箭。
水火所敗亡。/園課。采金。
貲、贖、責(債)毋不收課。(第三欄)10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第152—153頁。
“課”即“是對國有資財增減情況的動態(tài)記錄和監(jiān)督”,1參見沈剛:《<里耶秦簡>【壹】中的“課”與“計”——兼談戰(zhàn)國秦漢時期考績制度的流變》,《魯東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案薄?,《里耶秦簡校釋》解釋為“副本”,2里耶秦簡9-981:卅年九月丙辰朔己已,田官守敬敢言之:廷曰:“令居貲目取船,弗予,謾曰亡?!就觥浚欢ㄑ哉?,及讂問,不亡,定謾者‘訾’,遣詣廷。”問之,船亡,審(沉)漚枲,廼甲寅夜水多,漚流包(?。┐敬繗鞠怠拷^,亡,求未得。此以未定。史逐將作者氾中。具志已前上,遣佐壬操副詣廷。敢言之。(正)九月庚午旦佐壬以來。/扁發(fā)。壬手。(背)(按:簡文的句讀引自王煥林:《里耶秦簡叢考》,第157—158頁。)《二年律令·戶律》:“恒以八月令鄉(xiāng)部嗇夫、吏、令史相雜案戶籍,副臧(藏)其廷?!币姀埣疑蕉钠咛枬h墓竹簡整理小組編著:《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年律令·戶律》(釋文修訂本),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第54頁?!罢n上金布副”即“課”上報金布存作副本。其中“桼課”、“園課”應屬于“田”這一機構,3關于“田”這一機構研究,參看陳偉:《里耶秦簡所見的“田”與“田官”》,《中國典籍與文化》,2013年第4期。如簡8-383+8-484載:
“簡帛研究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968.2013年12月22日。
田課志。
·凡一課。4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第141頁。
“作務”、“作務徒死亡”屬于司空、倉課:
司空課志:
倉課志:
徒隸死亡課5分見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簡號8-486、8-495,第165-166、169頁。
“所不能自給而求輸”應屬于少內課,簡8-1844云:
少內管理全縣物資,負責全縣物資的調度,縣屬機構如不能自給而要求縣廷輸送物資,必經少內,可知“所不能自給而求輸”是屬于少內課。“縣官有買用錢”涉及庫課,簡8-1555載:“冗佐上造臨漢都里曰援,庫佐冗佐……為縣買工用,端月行?!?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第357頁。庫佐為縣買“工”之用材,可知“縣官有買用錢”涉及庫課。竹箭屬于兵器,歸庫管理,如簡8-458遷陵庫兵器統(tǒng)計:“矢四萬九百□”,8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第154頁?!笆浮奔粗窦!八鹚鶖⊥觥睂儆卩l(xiāng)課,簡8-645云:“廿九年九月壬辰朔辛亥,貳春鄉(xiāng)守根敢言之:牒書水火敗亡課一牒上。敢言之?!?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第189頁?!百D、贖、責(債)毋不收課”屬于司空課,秦代居貲贖責(債)歸司空管理,睡虎地秦簡《司空律》曰:“有罪以貲贖及有責(債)于公,以其令日問之,其弗能入及賞(償),以令日居之,日居八錢;公食者,日居六錢。”10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編:《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十八種》,第51頁。此外,其他課的情況不明。
遷陵縣田、少內、庫、司空、倉、鄉(xiāng)等機構的“課”都要上報副本到金布,為什么要上報呢?簡8-704+8-706的記載可管見端倪:
從金布協(xié)助考核“課”的行政性質來分析,簡8-155和8-64+8-2010兩條材料就理解通了。簡8-155是“御史問直絡帬(裙)程書”的一部分,1于洪濤對“御史問直絡帬(裙)程書”進行了復原,參看于洪濤:《里耶簡“御史問直絡帬程書”傳遞復原》,第44—46頁。“絡帬(裙)直”就是絡裙的價錢,遷陵縣丞下達“絡帬(裙)直書”到少內,要求少內收到文書后回復,回文時題署遷陵縣廷金布啟封。之所以是金布啟封,就是因為金布協(xié)助考核“國有資財增減情況的動態(tài)記錄”——“課”,絡裙的價錢也屬于考核的對象之一。簡8-64+8-2010記載縣廷考核少內、尉的涉及金錢的情況,也要求少內和尉兩個機構回復時題署金布啟封,同樣是因為金布協(xié)助縣廷對少內、尉金錢情況進行考核。里耶秦簡所見縣金布協(xié)助考核有關金錢的材料還有簡9-1到12號簡牘,12枚簡內容近似,茲列一枚為代表如下:
卅三年四月辛丑朔丙午,司空騰敢言之:陽陵宜居士五(伍)毋死有貲馀錢八千六十四。毋死戍洞庭郡,不智(知)何縣署。今為錢校券一,上謁言洞庭尉,令毋死署所縣責以受陽陵司空,【司空】不名計,問何縣官,計年為報,已訾其家,【家】貧弗能入,乃移戍所。報署主責發(fā)。敢言之。
四月己酉,陽陵守丞廚敢言之:寫上謁報,
【報】署金布發(fā),敢言之。/儋手。(正)
卅四年六月甲午朔戊午,陽陵守慶敢言之:未報,謁追,敢言之。/堪手。
卅五年四月己未朔乙丑,洞庭叚(假)尉觿謂遷陵丞、陽陵卒署:遷陵其以律令從事報之。當騰【騰】。/嘉手。以洞庭司馬印行事。敬手。(背)(9-1)2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物處:《湘西里耶秦代簡犢選釋》,第14—19頁。
12枚簡大意是:陽陵司空上書陽陵縣廷:陽陵某某欠貲錢XX,需要追討,但人已死,不知歸哪個縣管轄?,F作金錢校驗文書一份,上報洞庭郡尉,令陽陵司空將債務授予某某所管轄之縣,司空不再作統(tǒng)計……陽陵縣收到司空文書后,把情況上報洞庭尉,請求洞庭尉回文時題署金布拆閱。此金布隸屬于陽陵縣??h司空收取貲錢本屬分內之事,如簡8-793+8-1547載:“士五巫倉溲昌產尸貲錢萬二千五百五十二。卅一年四月甲申,洞庭縣官受巫司空渠良。”3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第228頁。司空收取貲錢,定期造簿統(tǒng)計,是為“計錄”,簡8-480“司空曹計錄”即包括“貲責計”。4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1卷),第164頁。這些程序都是司空曹內部運作,不會涉及金布。簡9-1到12之所以涉及金布,是因為人已死,貲錢收取對象不明,司空將債務轉付另一機構,從而需要校驗金錢的緣故,因為要校驗,所以要金布參與,這是金布的職掌所在。
嚴耕望先生《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漢地方行政制度》5嚴耕望:《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漢地方行政制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和安作璋、熊鐵基先生《秦漢官制史稿(下)》6安作璋、熊鐵基:《秦漢官制史稿(下)》,濟南:齊魯書社,1985年。分縣屬吏為門下、列曹等類別。這是由于以往材料局限、基于縣屬吏“曹”、“官”不分的前提所作之分類。最新研究發(fā)現,秦代縣“曹”、“官”分立,“曹”處內,可理解為縣廷附屬部門,主要負責財物統(tǒng)計及協(xié)助縣長吏處理與之對應的日常事務;“官”處外,為縣直屬職能機構,具體組織和管理某一方面的業(yè)務或事務。7參閱孫聞博:《秦縣的列曹與諸官——從<洪范五行傳>一則佚文說起》,“簡帛研究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077#_ftn11.2014年9月17日;吳方基:《秦代縣屬吏的曹、官之分——從解讀里耶簡“廷X曹發(fā)”入手的考察》,未刊稿。從金布的職掌和在前文封泥匣簡中金布與戶曹、吏曹、倉曹等諸曹同類并舉來看,秦代縣金布為列曹之一,少內則歸屬諸官。
綜合已整理刊發(fā)的里耶秦簡有關金布的材料進行分析,從解釋“署金布發(fā)”這一點切入,我們發(fā)現,“署金布發(fā)”不是發(fā)文機構下達或上報收文機構,收文機構的金布啟封,而是發(fā)文機構要求收文機構回復時題署原發(fā)文機構的金布啟封,從中可知秦代縣文書的啟封制度有這類規(guī)定:發(fā)文機構要求收文機構回文時題署原發(fā)文機構或其所屬單位啟封。圍繞“署金布發(fā)”進一步分析得出:金布不是隸屬于少內,而是直接隸屬于縣廷。繼而我們探討縣金布的性質,認為:縣金布的性質并不是如《金布律》所描述,新出里耶秦簡所示,縣金布應屬列曹,主管統(tǒng)計庫中的兵、車、工用、工用器和少內機構中的器物、金錢等財物,并協(xié)助考核縣屬各機構的國有資財增減情況的動態(tài)記錄——“課”。
正確認識縣金布的隸屬及其性質,是了解秦代縣財政運作管理的關鍵。秦代縣外設少內“官”,主管全縣財政,職掌金錢和物資的收入和支出;內置金布“曹”,主管統(tǒng)計庫中的兵、車、工用、工用器和少內機構中的器物、金錢等財物,并協(xié)助縣廷考核監(jiān)督財物的運作情況。秦代這種地方財政制度體現出監(jiān)、管的分立,有力地保障國有資財的安全運營。
[作者吳方基(1984年—),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漢,430079]
(責任編輯:王彥輝)
【學術通訊】
商傳先生著《走進晚明》出版
商傳先生著《走進晚明》一書于2014年7月由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為何茲全先生主編的《中國近世社會和政治研究叢書》成果之一,是一部對晚明社會轉型問題深入研究的力作?!巴砻鲿r代”所探討的內容始于萬歷初年,至弘光政權的覆滅為止,前后經歷了大約半個世紀。弘光以后的南明政權,存亡于戰(zhàn)亂之中,沒有了繁榮景象,與晚明時代商品生產條件下的社會生活場景,已迥然不同。關于晚明時代開始發(fā)生社會變遷的觀點已為目前許多學者所認可和探討,商傳先生則進一步提出以“國家權力的異化”來解釋明朝何以在社會轉型過程中逐漸走向滅亡,認為“晚明時代國家權力沒有沿著經濟發(fā)展方向起作用,并因此產生了更多且更為復雜的社會矛盾,最終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該書從十一個方面具體探討了晚明的政治與生活面貌。一至五章主要探討晚明時代的政治變化:“‘王大臣’案”顯示出晚明政治中社會階層間的關聯比任何時期都要密切且多變的特點;“‘妖書’與國本”顯示出政治斗爭中“妖言”、“飛語”等輿論力量初露端倪;“從朋黨到黨社”一章探討了黨社運動從僅限于官場中的引類為朋的黨爭,轉變?yōu)榕c下層社會緊密相關的具有近世黨會屬性的“黨社”的過程;“從‘口喃耳語’到‘抵掌劇談’”一章探討了晚明專制政治松動的背景下,人們在追求生活享受的同時,亦可以少有顧忌地發(fā)表個人的政治主張,并指出其與“人文主義”的關聯;“晚明民變”一章探討了當國家異化為部分權力集團的工具時,是如何使城市民變這類社會群體事件的性質發(fā)生變化的。
第六至十一章探討了晚明商品經濟下社會生活發(fā)生的變化:“商品化的文化”展示了社會中文化商品的盛行,以及文學界中竟陵派小品文引發(fā)的熱潮;“競奢時代”一章分析了晚明“未富先奢”的現象,并著重關注了這一時期極具新意的“為禁奢而辯”的見解;“士農工商”則展現出農工互動、士商互動的活躍場景;“走進晚明人家”展示了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圖景;“從晚明的秦淮河說開去”則探討了城市生活中士人與妓女相結合的現象;最后,“告別晚明”描述了明朝在繁華亂世中逐漸走向滅亡的種種跡象,以及滅亡的原因。
該書史料詳實,視野宏闊,在考證和分析具體史實的同時,始終關照晚明在明代乃至整個中國社會歷史進程中的地位問題,敘議結合,史論結合,為讀者展示了一幅生動且復雜的晚明政治和社會生活圖景。
(閆瑞供稿)
【帝制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