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金珠
(甘肅省靜寧縣畜牧獸醫(yī)局城關畜牧獸醫(yī)站,743400)
中藥方治療家畜常見病
閆金珠
(甘肅省靜寧縣畜牧獸醫(yī)局城關畜牧獸醫(yī)站,743400)
1.1 近年來,筆者用加味當歸補血湯治療母畜生理性缺乳36例,治愈32例。
1.2 加味當歸補血湯方:當歸60g,川芎50g,山藥60g,黃芪 70g,白芷 50g,香附 50g,青皮 40g,紅花40g,漏蘆40g,王不留行50g。當歸滋陰養(yǎng)血,黃芪補氣健脾,川芎、白芷、紅花活血調經,青皮、香附理氣散瘀、消積化滯,山甲、王不留行、漏蘆通經下乳。
1.3 典型病例:
2009年2月16日,靜寧縣城關鎮(zhèn)東關村李某某家的一頭母牛,4歲,體弱,產后半月奶甚少,牛一直靠人工喂奶。檢查:體溫37.5℃,呼吸26/分,脈搏70次/分;口色和眼結膜淡白,舌軟無力;乳房發(fā)育尚可,手捋乳頭有少量乳汁。治以加味當歸補血湯,并囑改善飼養(yǎng)管理,增加營養(yǎng),補充富含蛋白質的飼料和青綠多汁飼料。治療一周后,乳汁明顯增多;有治3天,乳汁分泌基本正常,小牛不需要再補喂奶粉。
牛出血性腸炎多因暑天炎熱,濕熱藴積于胃腸而起。主要癥狀是口赤而熱,排帶血稀糞或完全便血,血色鮮紅。近年筆者用加味六一散治此病24例,給藥1~3次,均治愈。
2.1 六一散加味:以清熱利濕、解毒涼血為治則,藥用滑石 30~60g、甘草 15~30、紅曲 30~60g、茜草15~60g,水煎候溫灌服,每日一劑,連用1~3劑。體溫偏高者加二花、公英,口渴喜飲者加蘆根、花粉,肚腹疼痛者加木香、米殼,腹瀉嚴重者加山藥、杭芍,便血多者加三七粉、鴉蛋子、仙鶴草,體弱者加當時、黃芪,對脫水嚴重者,可輸入糖鹽水、復方鹽水,靜注5%碳酸氫鈉、乳酸鈉,肌注安鈉咖、樟腦磺酸鈉等。
2.2 典型病例:2011年7月10日,靜寧縣城關鎮(zhèn)南關村王某某家一頭黃母牛。4天前吃草減少,糞稀混有鮮紅血絲,近兩天不吃草,不發(fā)不芻,排的全是血水和凝血塊。檢查:體溫39.5,脈搏84次/分,呼吸30次/分,頻頻努責,不斷排出水和凝血塊,口赤而熱,精神沉郁。治療:滑石60g,甘草30g,茜草 60g,紅曲 60g,木香 30g,米殼 60g,鴨蛋子30g,公英100g,水煎候溫灌服。當晚排稀糞次,帶血減少。翌晨,體溫38.5℃ 脈搏60次/分,呼吸30次/分,精神好轉。用藥同前,夜間出現(xiàn)反芻,吃草少許,糞成形且不帶血。第3天藥一劑出院。
3.1 病牛多站少臥,臥地則急起,行走時兩后肢張開;呼吸喘粗,張口吭吭;食欲廢絕反芻停止,不時拱腰舉尾,肚腹脹滿堅實,觸之躲閃;舌質暗紫,津少而粘。
3.2 典型病例:2010年,靜寧縣城關鎮(zhèn)東關村周某某家的一頭6歲牛,放牧中從3米高的陡坡滑下。畜主來我站,主訴:當時腹部表皮只有一塊傷,食欲等均正常。半月后食欲減退,膘情日減,腹微臌,糞便少,時有拱腰舉尾姿勢。肚腹脹滿堅實,觸之躲閃;舌質暗紫,津少而粘。曾治療多次無效。
3.3 治療
破血散瘀,行氣止痛。處方:當歸50g,紅花、三棱、桃仁、白芍各 30g,水蛭(炒黑)35g檳郎、枳實、牛膝、元胡各 40g,生姜 60g,煎湯灌服,日一劑,連服3劑。服第1劑后8小時,胃腸蠕動增強,,痛感減輕,張口發(fā)吭次數(shù)減少;第2劑后,糞帶黑色血水,肛門冒氣;服第3劑后第2天,排下血塊約5斤,第3天主要癥狀全消失,僅見精神萎靡不振、反芻緩慢、吃草不多等。因牛失血過多,加之行氣破血藥用量過大,致使元氣損傷嚴重,故靜脈注射25%葡萄糖注射液、維生素C等。7天后康復。
4.1 筆者以益母草為主治療胎產、跌打損傷等多種疾病,獲得了較好的療效。如治產后惡露不盡,用益母草300g,(牛的用量,下同),以紅糖250g,為引,一般1~2劑即愈。治胎衣不下,用益母草300g和車前子30g,水煎,紅糖250g,為引,一般1~2劑即效。母畜缺乳,可用益母草60g,棉花根皮50g,王不留行30g,紅糖200g,雞蛋7個為引,服 1~3劑。
4.2 對跌打損傷,可用益母草50g,,當歸、川芎各25g,白酒100毫升為引,服3~5劑。肝經風熱傳眼,用益母草、車前草、冬桑葉各30~50g,水煎內服有效。
4.3 在收集藥草時,不要使花、葉過分散失,以免影響療效。煎藥忌用鐵器。
S853.25
B
1003-8655(2016)05-01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