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華
(山東省海陽市畜牧獸醫(yī)站,山東海陽 265100)
豬傳染性胃腸炎的流行特點及防控措施
李寶華
(山東省海陽市畜牧獸醫(yī)站,山東海陽 265100)
豬傳染性胃腸炎是豬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它在獸醫(yī)臨床上多以上吐下瀉,機體迅速脫水為主要特征,各品種及不同年齡的豬都容易感染,一般15日齡以內的仔豬死亡率高;但育肥豬與種豬等發(fā)病癥狀較輕,死亡率較低,大多為良性經過。
(1)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屬于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一般呈多邊形、圓形?;蚪M為豬腎細胞單股正鏈RNA,有囊膜和纖突;僅有一個血清型。病毒可在甲狀腺細胞、唾液腺細胞中培養(yǎng),引起細胞病變的能力跟病毒的毒株有關。病毒存在于病豬的各個臟器、排泄物、體液中,一般多以病豬的十二指腸、空腸、腸系膜淋巴結含毒量最高。在發(fā)病早期,氣管、肺等組織和腎臟的含毒量也較高。
(2)該病毒不抗熱,一般在4℃以上很不穩(wěn)定,加熱至56℃45min,或65℃10min就死亡。而在4℃以下的低溫,它可以長時間的保持感染性。對光線也敏感,一般在陽光下曝曬6h就被滅活,紫外線能使病毒迅速殺滅。病毒在pH 4~8時穩(wěn)定,而pH2.5時很快就被滅活。
(3)病毒對氯仿和乙醚敏感,0.5%石炭酸在37℃處理30min可殺死病毒。
2.1 傳染源
主要是發(fā)病的豬和病愈的豬。病豬的嘔吐物、糞便、乳、鼻分泌物以及呼出的氣體中均含有病毒,污染的飼料、飲水、空氣、用具等。病毒主要存在于豬的小腸黏膜、腸內容物、腸糸膜淋巴結和扁桃體,隨糞便排毒能持續(xù)8周左右。有些成年豬感染后癥狀較輕,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可重新排毒而感染其他豬。
2.2 傳播途徑
主要通過食用被污染的飼料,經消化道感染,也可以通過空氣經呼吸道傳染,在密閉的豬舍,濕度大和豬只集中的豬場更易傳播。
2.3 易感性
本病主要發(fā)生于豬,各種年齡的豬均有易感性,但10日齡以內的仔豬發(fā)病率和死亡率較高。斷奶豬、生長—肥育豬和成年豬發(fā)病癥狀輕微,大多數能自然康復。其他動物對本病無易感性。本病多發(fā)生在冬春寒冷季節(jié),即11月至次年4月。一旦發(fā)生,在豬群迅速傳播,數日內可使整個豬群受感染。發(fā)生過本病的豬場,特別是常年產仔的繁殖豬場,多表現為仔豬斷奶后腹瀉,一般哺乳仔豬發(fā)病輕或不發(fā)病。
(1)潛伏期隨感染豬的年齡不同而異,仔豬為12~24h,生長肥育豬一般為2~4d。
(2)仔豬突然發(fā)生嘔吐,接著發(fā)生劇烈的水樣腹瀉,糞便為黃色或灰色,有時為白色,并含凝乳塊。部分病豬體溫先稍微升高,腹瀉后體溫下降,嚴重脫水,迅速消瘦,極度口渴,基本無食欲。一般經3~6d死亡,日齡較小的仔豬有較高的死亡率,隨著日齡的增長而致死率降低,病愈仔豬生長發(fā)育緩慢。
(3)生長肥育豬和成年豬的癥狀較輕,食欲減少,腹瀉、體重迅速減輕,有時出現嘔吐。母豬厭食,泌乳減少。一般2~6d恢復,很少發(fā)生死亡。
主要病變在胃和小腸。仔豬胃內充滿凝乳塊,胃底部黏膜輕度充血,有時在黏膜下有出血斑。腸系膜血管擴張,淋巴結腫脹,腸系膜淋巴管內見不到乳糜。小腸內充滿黃綠色或灰白色液狀物,含有泡沫和未消化的乳塊,小腸壁變薄,彈性降低,腸管擴張呈半透明狀。腎常發(fā)生變性,并有白色尿酸鹽沉積。組織學檢查,黏膜上皮細胞變性,脫落。
在養(yǎng)豬生產中,引起仔豬腹瀉的病因較多,應注意與仔豬大腸桿菌病、豬輪狀病毒病、豬流行性腹瀉等區(qū)分。
(1)根據流行病學和癥狀可以做出初步診斷。本病多發(fā)生于寒冷的季節(jié),傳播迅速。病豬先吐,繼而水樣拉稀,10日齡以內仔豬致死率高,大豬能較快恢復。必要時,可檢查空腸絨毛萎縮的情況,如果呈彌漫性的萎縮,可診斷為本病。
(2)確診可用血清學方法。比較常用的方法是免疫熒光抗體試驗。取剛發(fā)病的急性期病豬的空腸,制成冰凍切片,用免疫熒光抗體染色,在熒光顯微鏡下檢查,如細胞質內發(fā)現亮綠色熒光,即可確診。據報道,在下痢初期熒光抗原最多,至感染后9d,則減少。因此病料的采取時間必須適當。進行熒光抗體試驗的同時,配合組織學檢查,其準確性更高。此外,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微量中和試驗等是本病常用的血清學診斷方法。
6.1 預防措施
(1)首先要搞好日常的飼養(yǎng)管理,尤其是豬舍的環(huán)境衛(wèi)生及保溫工作,定期消毒,注意不從疫區(qū)或病豬場引進豬種,以杜絕本病的傳入。關于傳染性胃腸炎的免疫大多數是對妊娠母豬于臨產前20~40d經口、鼻和乳腺接種,使母豬產生抗體。仔豬可從乳中獲得母源抗體而得到被動免疫保護,此謂乳源免疫。
(2)國外有多種弱毒苗使用,如匈牙利的CKP疫苗、德國的BI-300疫苗株和美國TCE-Vae株,其接種的途徑也不一樣。我國哈爾濱獸醫(yī)研究所成功研制出豬傳染性胃腸炎與豬流行性腹瀉二聯(lián)滅活苗和弱毒苗,適用于疫情穩(wěn)定的豬場(特別是種豬場)。懷孕母豬口服活毒苗常產生較高的抗體,它不僅對母豬本身產生保護力,而且其母源抗體對哺乳仔豬保護力也較高。已感染傳染性胃腸炎病毒的懷孕母豬經非腸道接種傳染性胃腸炎弱毒苗或后海穴接種傳染性胃腸炎自家滅活苗,其抗體水平可得到很大的提高。另外,亞單位疫苗、重組活載體疫苗及轉基因植物疫苗尚處于研究階段。目前,少數豬場仍然在采用強毒或病豬的糞便進行母豬人工感染,目的在產生主動免疫,有一定效果。但是,缺點是擴散病毒,加重了圈舍的病毒污染;如果用于接種的糞便中含有其他病原,風險就更大了,所以本辦法不宜提倡。
6.2 治療措施
治療本病目前還沒有特效的治療措施,在發(fā)病期間采取以下有效措施可以減輕生產損失??刂莆沽狭?,特別是蛋白質飼料;要用口服補液鹽與電解多維混合飲水,注意要用溫水;要用氟本尼考、頭孢類或大蒜素等抗菌藥物拌料或飲水;應用收斂止瀉劑和抑制腸道分泌的藥物,提高豬舍內溫度,加強豬舍的環(huán)境消毒,以防其他疾病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