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魯虬髯客
國民黨未來的主席要有心胸和氣度去接受年輕人意見,并提拔年輕人,要讓七年級新生(大致相當于80后)直接參與黨務工作。
臺灣選戰(zhàn)戰(zhàn)罷,三度政黨輪替成局。朱立倫帶領藍軍敗走麥城,只好辭職黨魁謝罪。
雖說兵敗如山倒,但太陽照常升起,生活還得繼續(xù)。臺媒直言,國民黨沒有悲觀的權利,必須在短時間內(nèi)找到振衰起弊的辦法。
第一件事,就是填補曾被寄予厚望的朱立倫辭職留下的權力真空。
眼看黨內(nèi)群龍無首,幾個黨主席的熱門人選也都遲遲不表態(tài)。有人坐不住了。這不,一直強調(diào)沖沖沖的“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攜帶之前挑戰(zhàn)蔡英文時聚集起來的兵馬,又要出征了。1月20日下午,洪秀柱宣布參選國民黨主席。
如果我們把幾個可能的黨魁人選梳理一遍,正好比擬蜀漢的五員上將。而這第一個,就是巾幗木蘭、女中張飛洪秀柱。三國中的張飛火力最猛,最有沖勁,政壇“小辣椒”的名號不是白得的,從她跟蔡對壘半役(中間被走馬換將)中的表現(xiàn)就可一覽無余。
換柱之后也沒有拉抬“立委”選情,黨內(nèi)多少會有一些補償心態(tài)。更沒人懷疑她對黨的擔當和寧折不彎的骨氣。這正是小辣椒的獨門秘技。但她還有一個外號叫“深藍教母”,藍營不少人反感她過于“傾中”,并不放心。此外,喊“孤臣可棄,但絕不折節(jié)”固然悲壯,體現(xiàn)鮮明的個人操守,但如果成為藍營大當家的,更重要的不是依靠匹夫(巾幗)之勇,而要調(diào)和鼎鼐,團結(jié)眾人一起向前沖。
第二個可能人選,是“副總統(tǒng)”吳敦義。他在臺灣政壇數(shù)十年,跟攻守兼?zhèn)涞内w云頗為相似,身經(jīng)百戰(zhàn)少有敗績。有“立委”甚至放言,黨內(nèi)最大公約數(shù)就是他了。他內(nèi)力深厚,在本土和外省族群都有人脈,從北到南,一票議員都知曉的藍營大將,非他莫屬。
剛辭副主席的郝龍斌很像馬超,他是政壇世家子弟,其父郝伯村曾被“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李登輝算計過,曾在臺北市成為一方諸侯,身為藍營大將,為守土有責立下不少戰(zhàn)功。而年近七旬的另一個大佬胡志強很像黃忠,從臺中市長位子上下來后游走于商圈,老驥伏櫪。這次藍營選舉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擔任朱立倫競選總部主委,忠心可嘉。如果接任黨主席,可收過渡之功,年齡雖大,猶能一戰(zhàn)。
另外不能不提的一個人物是王金平,他雖然不在五虎上將行列,但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臺北市議員鐘小平也傳出將角逐黨主席職務。這次選舉,國民黨內(nèi)中生代全面受挫。伴隨檢討聲浪和年輕化的呼聲,黨內(nèi)新生代也蠢蠢欲動起來,要求上位。有人提議成立黨務改革委員會,降低黨主席參選門檻。
說到這次參選黨主席的門檻,背后牽扯的仍然是國民黨改革的決心和團結(jié)的意志。有人放風說,之前提議限制黨主席參選年齡不得超過60歲,是在卡黨內(nèi)的某些人云云。隱隱約約,還是黨內(nèi)大佬文化和派系斗爭的影子。洪秀柱就在參選時話里有話表示:“我要重申,本黨已經(jīng)一無所有,也就無權可爭,無利可圖,因此只有奉獻!”
至于降低參選門檻等技術規(guī)則,即將卸任的國民黨“立委”羅淑蕾表示贊同,并認為要改革就從改變黨主席補選規(guī)定開始,讓各個黨員都有資格參選黨主席。
問題是國民黨必須改革,人人都懂。但喊了多少次,成效有待商榷,多淪為一種政治正確的廢話。缺乏的,恰恰是行勝于言的干勁,是壯士斷腕的決心。
代行主席職務的副主席黃敏惠表示,國民黨要往制度的建立努力,黨章甚至涉及召開全代會才能修正的黨主席選舉辦法,必須取得大家的共識和決心,經(jīng)由前瞻、公平參與、合于程序正當性所產(chǎn)生的黨主席是改革的第一步,也才能符合社會期待;接下來,處理黨產(chǎn)、黨務組織、培育年輕人才、在地經(jīng)營才會有更大的正當性,國民黨要讓大家看見,改革是現(xiàn)在進行式,不是喊喊口號。
隨著改革和團結(jié)問題的深入,新任黨主席需要面對的另一個問題也浮出水面,那就是中國國民黨與臺灣國民黨之爭。有部分改革派和少壯派開始主張本土化,去掉“中國”兩字并有相關論述。這個是大是大非的問題,不僅牽涉到國民黨的改革,更牽涉到對岸大陸的觀感,當慎之又慎。一方面,失敗之后的國民黨仍然肩負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重任,鑒于民進黨在“九二共識”方面徘佪不前,國民黨的制約、平衡作用可能更會吃重,切莫自廢武功。此外,國民黨要本土化,“拿香跟拜”追在民進黨屁股后面是沒有用的,丟了創(chuàng)黨精神這個魂兒甚至持續(xù)綠化,有走向碎片化和分裂的隱憂。
16年前,第一次政黨輪替,藍營支持者淚灑街頭。但他們可以寬慰的,“馬立強”(馬英九、朱立倫、胡志強)是國民黨再起的希望。后來,三人果然成了國民黨重返執(zhí)政的中堅力量。只是,當年的中生代,除1961年出生的朱立倫,大都敵不過歲月的痕跡。如今,年齡層逐漸老化的國民黨需要新的中生代,更需要源源不絕的新生代。爭取民心的關鍵是爭取年輕人的心,得年輕人者得天下。
這正是百年老店的弱項,尤其是跟綠營對壘的時候。一個鮮活例子是,藍營執(zhí)政時被要求政黨退出媒體和學校,你這廂剛一抽身,反過來有心政黨立馬深入校園搶攻青年軍。黃色的太陽花,就是綠營最好的收獲季。加上反課綱,已經(jīng)讓老腦袋們吃盡了苦頭。
選黨魁固然重要,但長遠來看,要維持百年老店的根深葉茂,國民黨更需要啟動自己的換血計劃。有人說,假若國民黨不給年輕人這樣的機會,那么他們只能夠選擇投效民進黨了。
目前,由國民黨青年黨員發(fā)起的“草協(xié)”運動已經(jīng)走上前臺,以推動選后黨內(nèi)的改造運動。有聲音認為,這些改革訴求很正面,希望黨中央傾聽黨內(nèi)年輕人的聲音,如果這次黨主席改選來不及實施,至少要在2017年第20次全代會能夠落實。
從政多年的羅淑蕾更為務實。她強調(diào),國民黨未來的主席要有心胸和氣度去接受年輕人意見,并提拔年輕人,可以讓年輕人從選里長、議員開始培養(yǎng),黨要有希望就要有新秀。有人更直言,國民黨要讓七年級新生(大致相當于80后)直接參與黨務工作。
當然,跟年輕化同樣重要的是創(chuàng)黨精神。如同洪秀柱所言,“改變思維、重塑理想、展現(xiàn)公義的精神,才能筑起與年輕世代對話的橋梁”。否則,只是換一批沒有黨魂的年輕人上來掌權,甚至出“臺灣國民黨”的幺蛾子,也沒有辦法解決國民黨信仰空洞的危機。
這一點,一直秉持理想在做事的洪秀柱看得特別清楚:“如果我有機會承擔的話,我的責任,就是要幫本黨建立接班團隊,完成世代交替,不僅要在中生代中挑選優(yōu)秀人才,大量‘用壯(讓中生代成為本黨的骨干),更要積極‘育青(培育年輕新秀),只要能為本黨幫這些年輕人扶上馬、送一程,秀柱就可安心功成身退。”
洪秀柱很明確,即使她當選,也是過渡性的。
在筆者看來,短期藍營五將中誰出線擔任黨魁都不奇怪。從中長期而言,真正的統(tǒng)帥還是敗走麥城的朱立倫。他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換柱參戰(zhàn),為的不是個人大位,更是藍營基本盤。如今朱立倫敗選請辭扛責,深切反省,重返新北市認真經(jīng)營,重塑形象,是為了有一天能夠回來。最重要的是,放眼國民黨,綜合改革和年輕化論述,很難找到一個跟他亮度相當深孚眾望的當紅明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