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蕾
(甘肅省慶陽市鎮(zhèn)原縣第一人民醫(yī)院門診眼科 甘肅 慶陽 744500)
?
先天性近視性弱視兒童屈光度和視力觀察臨床分析
劉蕾
(甘肅省慶陽市鎮(zhèn)原縣第一人民醫(yī)院門診眼科甘肅慶陽744500)
【摘要】目的:分析先天性近視性弱視兒童屈光度和視力特點。方法:選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先天性近視性弱視患兒30例(45眼)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均采取視知覺學習療法進行治療,對比分析患兒治療前后的屈光度以及視力變化情況,觀察患兒的臨床效果。結果:30例患兒(45眼),治愈18眼(40.00%),好轉24眼(53.33%),無效3眼(6.67%),總有效率為93.33%。結論:先天性近視性弱視患兒采取視知覺學習療法進行治療,療效顯著,能有效改善患兒的屈光度和視力,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先天性;近視性弱視;屈光度;視力
近視性弱視是一種常見眼部疾病,一般情況下,在沒有明顯的器質性病變時,且矯正視力在0.9以下的則視為弱視。目前,近視性弱視多發(fā)于兒童,且在兒童中的發(fā)病率大約為3.00%。很大一部分近視性弱視患兒會伴有不同程度的近視或者散光,一些患兒因高度近視造成的視物不清,接受不到適當的視覺刺激,嚴重影響了患兒的視覺發(fā)育。近視性弱視可分為兩種情況,即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近視性弱視的發(fā)病可能和基因、遺傳等有直接關系。本文將研究天性近視性弱視兒童屈光度和視力特點。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的對象是2013年6月~2014年6月來我院治療先天性近視性弱視的患兒30例(45眼),其中男17例(27眼),女13例(18眼),年齡3~12歲,平均年齡(6.5±2.7)歲,按照弱視程度可分為:輕度弱視8例,中度弱視15例,重度弱視7例。經檢查,所有患兒均符合先天性近視性弱視臨床診斷標準,并排除眼部器質性疾病患兒,且征得患兒與家屬同意,簽訂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驗光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患兒在治療前以及治療后均實施驗光操作,通過驗光來確定患兒的屈光度,同時,詳細記錄正確的數據。進行驗光時使用的是1%的阿托品眼膏,實施散瞳操作,等到患兒的瞳孔充分散大以后,專業(yè)的驗光師再利用驗光儀對患兒進行檢影驗光,待三周之后復查給鏡,給鏡時應嚴格按照最好視力最低度數的原則進行,對患兒屈光度的年均變化計算的方法應該是屈光度的結束值與初始值之差,再除以對患兒的觀察時間。
1.2.2 治療方法
本研究中所選取的30例患兒均給予視知覺學習療法進行治療。視知覺學習療法中所運用到的學習程序研發(fā)自國家醫(yī)療保健器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另外,應聯合遮蓋的方法治療弱視患兒,若患兒的兩眼的視力差距在2行以上,需要遮蓋住視力較好的眼。患兒每天須訓練兩次,每次訓練兩個內容,每個內容的訓練時間控制在10min左右,每天的總訓練時間控制在40min左右。另外,在患兒進行第二個訓練內容時應休息10min左右,再開始下一個訓練內容,兩次訓練之間的間隔時間應控制在半個小時之上?;純涸诿吭轮委熃Y束后都應進行復查,然后依據復查得來的治療效果,對接下來的訓練進行適當的調整或維持原治療措施。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處理數據,計量數據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對比結果差異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示對比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所有患兒治療前后視力變化情況和臨床效果
經過治療,所有患兒屈光度相對于治療前均有所好轉,另外,不同年齡層次的患兒視力變化均有所不同,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本研究中所選的30例患兒(45眼),經過治療后,治愈18眼(40.00%),好轉24眼(53.33%),無效3眼(6.67%),總有效率為93.33%。
表1 30例患兒(45眼)治療前后視力變化
2.2 所有患兒屈光度情況
初始視力不同的弱視眼屈光度經過治療后發(fā)生變化的幅度也有所不同,患兒的初始視力越高,則經過治療后患兒屈光度各項指標(年均球鏡、柱鏡、等效球鏡)變化的幅度就越大,改善情況越好。具體數據為,初始視力≦0.1的有5眼,年均球鏡為(0.57±0.67),柱鏡為(-0.25±0.37),等效球鏡為(0.45±0.79);初始視力在0.2~0.5之間的有33眼,年均球鏡為(0.84±0.88),柱鏡為(0.12±0.23),等效球鏡為(0.95±0.92);初始視力在0.6~0.8之間的有7眼,年均球鏡為(1.01±0.94),柱鏡為(0.27±0.56),等效球鏡為(1.03±0.99)。初始視力不同時,年均球鏡、柱鏡以及等效球鏡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討論
目前,先天性近視性弱視患兒的數量在不斷增長,探析相關原因可能是由于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電腦、手機、電視等產品在生活中被廣泛使用,從而造成了兒童在母體內便受到了外界的輻射感染而引起的病變可能,另外,也可能是基因和遺傳因素引發(fā)的先天性近視性弱視。先天性近視性弱視會嚴重影響患兒的視力發(fā)展,特別是針對于高度近視的患兒,其與其他的遠視性弱視有很大的區(qū)別,通常會伴隨著身體的發(fā)育和治療,患兒的近視度數會隨著年份推移不斷的增加,同時,患兒的度數越高,則眼底病理變化便越發(fā)明顯,將嚴重影響患兒的正常治療,對患兒視力的提升造成一定的阻礙,從而加大治療難度,因此,應高度重視先天性近視性弱視患兒,必須做到盡早治療,幫助患兒早日恢復正常視力,進而促進患兒更好的生長發(fā)育。
在臨床上,治療先天性近視性弱視的方法多種多樣,且大多治療方法的治療效果都不盡如人意,目前,視知覺學習療法在臨床治療中被廣泛應用,并且取得了顯著效果。視知覺學習療法主要是利用了人體大腦神經的可塑性,經過特定的視覺學習和刺激對患兒的視覺信號通路進行激活,進而對人體大腦神經系統(tǒng)信號的處理和加工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本研究中,30例患兒(45眼),治愈18眼(40.00%),好轉24眼(53.33%),無效3眼(6.67%),總有效率為93.33%。初始視力的提升,患兒屈光度指標變化的幅度隨之增加,初始視力≦0.1的患兒的年均球鏡為(0.57±0.67)顯著低于初始視力在0.6~0.8之間的年均球鏡(1.01±0.94),初始視力≦0.1的患兒的柱鏡為(-0.25±0.37)明顯低于初始視力在0.6~0.8之間的柱鏡(0.27±0.56),初始視力≦0.1的患兒的(0.45±0.79)顯著低于初始視力在0.6~0.8之間的等效球鏡(1.03±0.99)。
綜上所述,視知覺學習療法用于先天性近視性弱視患兒治療,有顯著療效,能顯著改善患兒的視力和屈光度,值得臨床大范圍推廣與使用,同時,不同年齡層次的患兒視力變化均有所不同,且患兒的初始視力越高,則經治療后屈光度改善情況越好。
參考文獻
[1]符愛存,葉良,曹木榮等.先天性近視性弱視兒童屈光度和視力觀察.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2,30(12):1447-1450.
[2]李江靚.學齡前視力低常兒童散光眼分布特征.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2014,(1):36-39.
[3]何發(fā)堅,韋曉星,張鵬等.視知覺學習對改善近視性弱視的作用.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28):242-243.
【中圖分類號】R777.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2015)23-01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