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少博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人文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6)
?
《管子》論“天道”與“人道”
史少博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人文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6)
摘要:《管子》中論述“天道”,大致有三個方面的含義:自然界運行的規(guī)律、人行為的終極依據(jù)與價值本原、主宰人的超驗存在?!豆茏印分幸矎摹熬馈薄俺贾馈薄熬贾馈钡确矫嬲撌隽恕叭说馈?,又從“人道”效法“天道”、“人道”尊“天道”、“人道”順應“天道”等方面,論述了“人道”與“天道”的關系。它告誡我們既重視“天道”,順應“天道”、遵循自然發(fā)展的規(guī)律;也要重視“人道”,賞罰嚴明,“有罪必罰”。還告誡我們要注重“人道”順應“天道”,處理好與自然的關系,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
關鍵詞:《管子》;天道;人道;關系
“道”本義為“道路”,內(nèi)含有“規(guī)范、規(guī)則、規(guī)律”之意。“天道”通常指“天”之運行規(guī)律;“人道”通常指做人之道理、人之行為規(guī)范?!豆茏印ば男g上》曰:“道在天地之間也,其大無外,其小無內(nèi)?!?以下凡引此書只注篇名)《霸言》:“立政出令,用人道;施爵祿,用地道;舉大事,用天道。”可見《管子》中既有“天道”的論述,也有“人道”的闡釋,并且還闡述了“天道”與“人道”的關系,具體分析如下:
一、《管子》論“天道”
《管子》中提到“天之道”的地方有12處,直接提到“天道”之詞有23處,“天之道”與“天道”同語。而《管子》中 “天道”的涵義有所不同,認真比對,其內(nèi)涵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一)“天道”是指自然界運行的規(guī)律
《管子》中有時把“天”看作是無意識的自然之天,把“天道”看作無意識的自然的運行規(guī)則、規(guī)律。例如《心術上》中曰“天之道,虛其無形。虛則不屈,無形則無所位迕,無所位迕,故遍流萬物而不變”,用“虛”“無形”來形容了自然之天。又曰:“天之道虛,地之道靜”,這里的“天之道”還是自然之天的“道”?!疤?,覆萬物而制之;地,載萬物而養(yǎng)之;四時,生長萬物而收藏之。古以至今,不更其道……天之道,滿而不溢,盛而不衰?!?《心術上》)以上所舉的幾個例子,“天道”都是指的自然之天的運行規(guī)則、規(guī)律。《管子》還告誡我們要尊重自然規(guī)律,否則會遭到自然規(guī)律的懲罰,例如:“生棟覆屋。怨怒不及;弱子下瓦,慈母操。天道之極,遠者自親。人事之起,近親造怨。萬物之于人也,無私近也,無私遠也;巧者有余,而拙者不足?!?《形勢》)用新砍伐的木材做棟梁會使房屋倒塌,但是人們不會怨恨木材;而小孩從房子上揭瓦,慈母也會鞭打他。一心一意地奉行天道,遠方的人也來親近;如果違背自然,親近的人也會造成怨恨。萬物對于人來說,沒有遠近親疏;而遵循規(guī)律的人事半功倍,不遵循規(guī)律的人就會事倍功半。《形勢解》曰:“天,覆萬物,制寒暑,行日月,次星辰,天之常也……故天不失其常,則寒暑得其時,日月星辰得其序?!碧?,覆蓋哺育著萬物,而控制寒來暑往,使日月運行,星辰斗轉。這是天的運行規(guī)律?!疤臁卑凑兆陨硪?guī)律運行,而使寒暑交替、日月運行有規(guī)律??傊匀挥凶陨磉\行的規(guī)律,這就是“天道”。
(二)“天道”是指人行為的終極依據(jù)與價值本原
《管子》中有時把“天道”看作人的終極依據(jù)與價值本原。例如“行天道,出公理,則遠者自親;廢天道,行私為,則子母相怨。”(《形勢》)在這里“天道”是人們行動的價值依據(jù)與標準。又《形勢》中曰:“道之所言者一也,而用之者異。有聞道而好為家者,一家之人也;有聞道而好為鄉(xiāng)者,一鄉(xiāng)之人也;有聞道而好為國者,一國之人也;有聞道而好為天下者,天下之人也;有聞道而好定萬物者,天下之配也。道往者,其人莫來;道來者,其人莫往;道之所設,身之化也……而失天之道,天下不可得而王也。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失天之道,雖立不安。其道既得,莫知其為之。其功既成,莫知其釋之。藏之無刑,天之道也?!逼湟鉃椤暗馈彼f的是一樣的,而運用的人各不相同。有人知道了“道”用來治理家庭,他就是治理家庭的人才;有人知道了“道”用來治理鄉(xiāng),他就是治理鄉(xiāng)的人才;有人知道了“道”用來治理國家,他就是治國的人才;有人知道了“道”用來治理天下,他就是治理天下的人才;有人知道了“道”使萬物各得其所,那就能與天地配合了。失去“道”的人,沒有人擁護他;得到“道”者,人們會追隨他不會離開。凡是“道”所設定的價值標準,自身與它應該保持一致。《形勢解》曰:“道者,所以變化身而之正理者也,故道在身則言自順,行自正,事君自忠,事父自孝,遇人自理。故曰:‘道之所設,身之化也?!比绻`背了“天”的法則,就不能稱王得天下。依據(jù)“天”的法則辦事,事情辦起來自然會成功。違背了“天道”即使一時成功也不會長久。如果依據(jù)“天道”,會不知不覺地自然成功。“天道”雖然無影無蹤,但是它是人們行為的終極標準和價值依據(jù)?!缎蝿萁狻酚衷唬骸爸饔刑斓?,以御其民,則民一心而奉其上,故能貴富而久王天下。失天之道,則民離叛而不聽從,故主危而不得久王天下?!本靼凑铡疤斓馈苯y(tǒng)治人民,則人民就一心一意地侍奉君主,因而能富貴長久統(tǒng)治天下。如果君主失“天道”,則人民就背叛他而不聽召喚,因而君主危險不能長久統(tǒng)治天下。在這里的“天道”意指君主行為的依據(jù)與價值標準。正如《君臣下》曰:“神圣者王,仁智者君,武勇者長,此天之道,人之情也?!?就是說君主具有超乎常人的優(yōu)秀品德,才能治理天下,這就是天之道。
(三)“天道”是指主宰人的超驗存在
《管子》中有時把“天道”中的“天”被看作有意識的“天”,“天道”被看作“天”主宰人的原則?!段逍小吩唬骸笆枪嗜擞辛?,六多所以街天地也。天道以九制,地理以八制,人道以六制。以天為父,以地為母,以開乎萬物,以總一統(tǒng)。通乎九制、六府、三充,而為明天子?!边@是按照周易的六爻卦象來說明的,也就是說人的卦象有六爻,六爻是可以通天地。天道用九數(shù)為制,地道用八數(shù)為制,人道用六數(shù)為制。天子因為是“天”的兒子以天為父,而以地為母,從而以開發(fā)萬物,統(tǒng)一天下。所以能精通九功、六府、三事的人,就可以成為英明的天子。雖然《管子》對“天”的認識,已經(jīng)與商、周時代神秘的天道觀不同,與商、周時代神秘的天道觀相比,神秘性明顯弱化,但還可以看出“天”相對于“人”的主體地位。《輕重丁》曰:“管子入復于桓公曰:‘天使使者臨君之郊,請使大夫初飭、左右玄服天之使者乎!’天下聞之曰:‘神哉齊桓公,天使使者臨其郊?!e兵,而朝者八諸侯。此乘天威而動天下之道也。故智者役使鬼神而愚者信之。”這里也把“天道”神秘化了。
二、《管子》論“人道”
《管子》中雖然重視“天道”,但也重視“以人為本”的“人道”,例如《霸言》曰:“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惫苤儆謴娬{(diào)“人道”的重要性:“人道不順,則有禍亂?!?《五輔》) 又提出“人道以六制”(《五行》)、“立政出令用人道”(《霸言》)等觀點。關于《管子》中“人道”的闡釋,大體從以下幾個方面論述的。
(一)君之道
其一,獲得民心,君之道?!段遢o》曰:“然則得人之道,莫如利之。利之之道,莫如教之以政,故善為政者,田疇墾而國邑實,朝廷閑而官府治,公法行而私曲止,倉廩實而囹圄空,賢人進而奸民退,其君子上中正而下諂諛?!鲍@得民心的方法,莫過于給予民眾以實際的利益;給予民眾實際利益的途徑,莫過于用政績來說明,因而善于為政者,總是使田野得到開墾并且城邑殷實,朝廷安逸而吏治清明,公法行而私利得到遏制,倉廩充實人民溫飽而犯罪減少、監(jiān)獄空虛,并且現(xiàn)任得到重用而使奸佞罷退。《樞言》曰:“管子曰:‘道之在天者日也,其在人者心也?!瓨醒栽唬骸異壑?,益之安之?!恼叩乐?。”“道”在天上就像太陽,“道”在人者就好像人心。“愛民”“利民”“益民”“安民”四者都是由“道”產(chǎn)生的,做到這四點,就是順民、獲得民心的“君之道”。
其二,賞罰嚴明,君之道。《管子》中有32處直接用的“賞罰”之詞,足以證明對“賞罰”的重視。其中論述了“賞罰之明”“賞罰之信”等等。例如在闡釋“賞罰之信”時,《權修》中曰:“賞罰不信,則民無取……賞罰不信于其所見,而求其所不見之為之化,不可得也……婦言人事,則賞罰不信;男女無別,則民無廉恥;貨財上流,賞罰不信,民無廉恥,而求百姓之安難?!币馑际钦f:如果賞罰不能取信于民,那么民眾就無法得到督促。如果賞罰不能落實,就不能教化人民。婦女干預政事,那么致使賞罰沒有誠信;男女沒有區(qū)別,致使民眾就不知道廉恥;因此在財貨上流、賞罰無信、民無廉恥的國度里,要求百姓為國捐軀保衛(wèi)國家,是做不到的。確實做到“有功必賞”“有罪必罰”,才能治理好國家,這也是為“君之道”,正像《君臣下》曰:“是故國之所以為國者,民體以為國;君之所以為君者,賞罰以為君。”
《樞言》曰:“禍福在為,故先王重為。明賞不費明刑不暴,賞罰明,則德之至者也。”意思是禍福是人所招在于人為,故而先王重視人為。公開行賞會激勵更多的人,也不會造成浪費;公開處罰給更多的人以警示,也不會引起暴虐。賞罰嚴明,是君主高尚道德的表現(xiàn)。
其三,“且懷且威”,君之道。例如《形勢》曰:“且懷且威,則君道備矣。莫樂之,則莫哀之。莫生之,則莫死之。往者不至,來者不極?!辈⑶摇栋匝浴窂娬{(diào):“立政出令,用人道?!本骷纫P心民眾,給予人民以實際利益,還要運用威勢,君之道就完備了。
(二)臣之道
其一,“為人臣者,受任而處之以教?!薄毒忌稀吩唬骸盀槿顺颊?,比官中之事,而不言其外……為人臣者,受任而處之以教?!币馑际钦f:作為人臣,做好份內(nèi)的事,而不去干涉職責之外的事情。作為人臣,接受君主的任務而認真去完成。告誡人們:作為被領導者的臣下,要謹守職責、盡職盡責。
其二,勤奮將會成功,懶惰將會失敗。例如《形勢》曰:“怠倦者不及,無廣者疑神,神者在內(nèi),不及者在門,在內(nèi)者將假,在門者將待。曙戒勿怠,后稚逢殃。朝忘其事,夕失其功?!逼湟馑际牵簯卸璧娜艘欢〞浜?,沒有空閑、勤奮的人必定辦事如神。辦事如神的人已經(jīng)到達門內(nèi),辦事落后的人還在門外,在門內(nèi)的人好像得到神靈的幫助非常從容,而在門外的人疲憊不堪。黎明的時候怠慢,到了晚上就會遭殃。早晨忘記自己所作的事,晚上就會一事無成。這里告誡人們要勤奮、勤勞,不要懶惰,懶惰將會一事無成。
(三)君臣之道
其一,各得其位,君臣之道?!缎蝿荨吩唬骸熬痪?,則臣不臣。父不父,則子不子。上失其位,則下踰其節(jié)。上下不和,令乃不行?!比绻鞑幌窬鳎敲闯甲泳筒幌癯甲?。如果父親不像父親,那么兒子就不像兒子。如果君主不按照君主的名份做事,臣下就會逾越他應該遵守的規(guī)范。如果君主與臣下關系不合,那么政令就無法推行。管仲認為:“有名則治,無名則亂,治者以其名?!?《樞言》)即有名份國家就會得到治理,如果無名份國家就會大亂,治理國家者依靠的就是名份。即所謂:“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別,未有夫婦妃匹之合,獸處群居,以力相征?!?《君臣下》)古代的人沒有君臣上下之別,就會弱肉強食,造成社會混亂,并且管子“認為君主的言語下通于臣,大臣的才力上達于君,上下的任務雖有不同,但君臣二者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1]225。盡管君臣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但是二者要各得其位,各司其職。
其二,張“四維”,君臣之道?!赌撩瘛酚衷唬骸八木S不張,國乃滅亡。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砂惨?,覆可起也,滅不可復錯也。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君臣只有弘揚禮、義、廉、恥四維,才能維護國家秩序。
其三,“君臣親”,君臣之道?!缎蝿萁狻吩唬骸熬加H,上下和,萬民輯,故主有令則民行之,上有禁則民不犯。君臣不親,上下不和,萬民不輯,故令則不行,禁則不止。故曰:‘上下不和,令乃不行?!逼湟馑际牵壕加H近,上下和諧,萬民就會團結在一起,故而國君發(fā)號施令,人民就會貫徹執(zhí)行;君主制定法律,那么人民就不去犯法。如果君臣不親近,那么上下不和諧,萬民不團結,故而君主的指令臣下也不會貫徹,禁止的事情也禁止不了,故而上下不和,其令不行。君臣親的主動權在于君主,君主的所作所為獲得民心,自然就會君臣親,這與“君之道”相輔相成的。
三、《管子》論 “人道”與“天道”之關系
(一)“人道”效法“天道”
《版法解》曰:“法天地之位,象四時之行,以治天下。四時之行,有寒有暑,圣人法之,故有文有武。天地之位,有前有后,有左有右,圣人法之,以建經(jīng)紀。春生于左,秋殺于右;夏長于前,冬藏于后。生長之事,文也;收藏之事,武也。是故文事在左,武事在右,圣人法之,以行法令,以治事理。”人君效法天地的方位,仿照四時的運行,用來治理天下。四時的運行,有寒冷也有暑熱,圣人效法四時運行與寒暑,所設有文有武。天地的方位,有前后左右,圣人效仿天地方位,用來建立國家綱紀。圣人效法一年春、夏、秋、冬四季,來推行法令,治理國家。
(二)“人道”尊“天道”
《版法解》曰:“萬物尊天而貴風雨。所以尊天者,為其莫不受命焉也;所以貴風雨者,為其莫不待風而動待雨而濡也?!比f物都敬仰天而珍惜風雨。之所以尊重天,是因為萬物都會接受天的意旨蒙受天的恩惠;之所以珍惜風雨,是因為萬物都要依靠風的吹動、雨的滋潤。故而,人離不開萬物,萬物離不開“天”的恩惠,進而“人道”也離不開“天道”。
尊天受命,借“神”駕馭民眾。《牧民》曰:“守國之度,在飾四維,順民之經(jīng),在明鬼神,祗山川,敬宗廟,恭祖舊……不明鬼神,則陋民不悟;不祗山川,則威令不聞;不敬宗廟,則民乃上校;不恭祖舊,則孝悌不備?!笔貒姆椒?,在于讓人們樹立四維的觀念。教育人民的措施是讓人民明鬼神、恭慕山川、敬奉宗廟、思慕祖先。不明鬼神那么粗野之民就不會頓悟;不祭祀山川,則威令就無法頒行;不敬奉宗廟,則民就會不敬重其上;不敬慕祖先,則孝悌之心就不完備。這里突出表明了對“神”的敬畏,并且利用“神”的權威來牧民。
(三)“人道”順應“天道”
《形勢》曰:“天道之極,遠者自親……其功順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違之;天之所助,雖小必大;天之所違,雖成必?。豁樚煺哂衅涔?,逆天者懷其兇,不可復振也?!蓖耆钚小疤斓馈保h方的人也會自己來親近。做事順應“天道”,就會得到“天”的幫助;做事如果違背“天道”就會得到“天”的懲罰。得到天幫助的人,即使弱小也必定會強大;天所離棄的人,即使一時得到成功終究也會失敗。其實“順應天道,即遵循和運用天地之間的自然規(guī)律”[2]113?!叭说馈比绻槕疤斓馈本蜁删凸I(yè);“人道”如果違背“天道”就會招致災禍與失敗。
《度地》曰:“桓公曰:‘愿聞五害之說?!苤賹υ唬骸?,一害也;旱,一害也;風霧雹霜,一害也;厲,一害也;蟲,一害也。此謂五害。五害之屬,水最為大。五害已除,人乃可治?!裕兄燎亓敉?,滿則后推前,地下則平行,地高即控,杜曲則搗毀。……故五害之屬,傷殺之類,禍福同矣。知備此五者,人君天地矣?!?”意思是告誡人們:改造自然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按照自然規(guī)律辦事,“人君天地”,“人道”要順應“天道”。
《度地》曰:“令有時。無時則必視,順天之所以來?!庇衷唬骸笆枪适ネ鮿諘r而寄政焉,作教而寄武,作祀而寄德焉。此三者圣王所以合于天地之行也?!备嬲]人們:“順天”重視自然規(guī)律,“人道”順應“天道”,人合于天地,實現(xiàn)天人合一,與自然和睦相處。
綜之,《管子》的“天道”與“人道”觀,闡釋了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系,為現(xiàn)代的我們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關系給予重要的啟迪,“九合一匡,顯功于天下者。春秋戰(zhàn)國數(shù)百年間,唯管仲一人”[3]3。管仲的“天道”與“人道”的思想成為全世界的精神財富。
參考文獻:
[1]徐水生.中國哲學與日本文化[M].北京:中華書局,2012.
[2]周立升.春秋哲學[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89.
[3]日尾荊山瑜德光,門人相摸大屋直校.管仲非仁者弁[M].東京: 寫真版のみ,1852(嘉永5).
(責任編輯:谷玉梅)
收稿日期:2016-04-30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中國近代的國學與東學關系探究”(項目編號:15XZX005)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史少博,女,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圖分類號:B22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3828(2016)02-0005-04